江海藍
摘 要:地方戲劇與地方民生息息相關,既是當地的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傳統地方戲劇發展日趨式微。如何將傳統的地方戲劇文化借助視覺傳達手段,以符合當代觀眾審美的形式重回大眾視野,是傳承地方戲劇文化的重要議題。本文闡述傳統地方戲劇內涵及其在當代發展所面臨的問題,通過分析歸納戲劇藝術發展的新形態,探究傳統地方戲劇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表現形式,論述如何運用現代視覺設計傳達傳統地方戲劇文化的美學價值,實現對中國傳統地方戲劇文化元素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地方戲劇;現代化;視覺設計
一、中國傳統地方戲劇概述
地方戲劇是流行于一定地區、具有地方特色的戲曲的通稱。中國遼闊的地域和多樣的民族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傳統地方戲劇,如發源于江西安遠縣九龍山一帶的贛南采茶戲,流行于福建莆田、仙游及興化方言地區的莆仙戲,廣東省汕尾市的白字戲,等等。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方戲劇貼近當地民生,反映本土俗世情懷,用本土鄉音講述本土故事,體現本土文化特征,獨具藝術特色。但隨著現代娛樂業的發展,傳統地方戲劇的市場急劇萎縮,許多富有特色和文化價值的地方戲劇正瀕臨消亡。
二、傳統地方戲劇面臨的困境
(一)觀眾基礎流失
隨著時代發展與外來文化的入侵,中國傳統地方戲劇藝術的關注度和觀眾群體銳減。一方面,作為娛樂市場消費主力軍的80、90后年輕群體,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受多元文化興起和大眾傳媒介入的影響,認為傳統戲劇是“過時的”“不時尚的”。另一方面,由于現代普通話的普及,年輕觀眾大都聽不懂地方方言,更聽不懂發言的唱腔,這大大限制了地方戲劇的傳播。傳統地方戲劇正面臨觀眾基礎嚴重流失的問題。
(二)表演形式單一
地方戲劇因為缺少專業人才和教材培訓,面臨演出制式單一的問題。由于從前各地方地理位置的封閉以及語言的限制,地方戲劇的傳承都是通過當地老一輩的言傳身教,但隨著時間流逝與社會變遷,有興趣學習傳統地方戲劇文化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傳統地方戲劇的傳承出現后繼無人的尷尬局面。許多演出劇目和技藝隨著老藝人的逝去而退出歷史舞臺,導致現存的演出制式單一,難以吸引觀眾的興趣。
(三)演出道具材料簡陋
地方戲劇演員需要通過扮相展現該戲劇人物的個人形象。服化道是觀眾分辨戲劇人物的善惡等性格特征的依據之一,也是地方戲劇文化的獨特之處。精美的服化道可以豐富戲劇人物性格,增強戲劇表演感染力。然而因年代久遠,流傳下來的道具破損嚴重,想要制作新的演出道具卻缺少技藝傳承。因此目前表演所使用的道具的制作工藝、材料等方面都不盡如人意,觀眾難以通過破舊簡陋的道具感知地方戲劇文化的魅力。
三、傳統地方戲劇文化的現代化視覺設計方向
(一)融入當地民俗,打造富有地方戲劇特色的文旅品牌
在商業化浪潮的影響下,各地方爭相發展文化旅游創業,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地域特色”是地方文化品牌宣傳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和地方民生休戚相關的地方戲劇,成為至關重要的一張文化名片。
福清閩劇在福建省福清市是當地僑民和僑鄉聯系的紐帶之一,僑民們回到家鄉都會邀請閩劇演出,僑鄉文化的土壤便是這樣促進了福清閩劇的繁榮。弘揚福清閩劇可以通過舉辦民俗節慶活動將福清閩劇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依托民間文化消費市場打造具有福清當地特色的文化品牌。比如溫州“攔街福”活動,將當地民間信仰、文化娛樂、商貿活動融為一體,打造了自己別具一格的文化名片。在溫州舉辦“攔街福”的主街區展示傳統文化巡游活動、傳統戲曲表演、溫州民間藝人特色才藝表演、溫州特色手工藝品等,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的目光。這些幾乎被世人遺忘的傳統文化通過活靈活現的動態演繹展現在世人面前。
地方戲劇的復興和發展要回歸本源,突出地方特色。通過融入地方民俗打造富有地方戲劇特色的文化品牌,有利于提高地方戲劇文化藝術的可視性,開拓其推廣傳播的渠道,增強地方文化風格品牌的社會影響力。一方面增強地方人民的本土情懷,另一方面吸引外地游客的關注,這不僅有利于傳統地方戲劇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而且能有效地將地方戲劇文化轉化為經濟價值,促進當地的建設和發展。
(二)打破傳統演出制式,勇于“跨界”
網易游戲《決戰!平安京》以國風皮影戲為設計主題,推出了“燈影戲夢”系列游戲皮膚,其角色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個性與傳統的皮影戲文化藝術特色高度契合,將皮影戲的造型藝術特點融入游戲“式神”人物的每一個動作神態中。此款皮膚一上架,不僅游戲玩家趨之若鶩,還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皮影戲與《決戰!平安京》的精彩聯動就是借助游戲的形式傳承傳統地方戲劇文化,既符合傳承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又貼合當代人的消費習慣。
地方戲劇面臨的技藝傳承斷代的局面已然不可逆,但不破不立,地方戲劇的發展應勇于打破傳統演出制式,結合當代年輕人流行的娛樂活動進行“跨界”“聯名”,使地方戲劇以市民喜聞樂見的方式重回大眾視野。
(三)結合當地特產包裝,讓地方戲劇文化“走出去”
將有效的地方戲劇視覺符號應用到當地特產包裝上,可以使產品具備一定的文化特色和藝術品位,從而提升消費者的視覺體驗感。例如安徽亳州當地華祖庵內商店暢銷的一款五禽戲養生茶,包裝根據不同養生功效的五種茶功效對應人體五臟六腑,采用五種動物形象和五種顏色。將地方戲劇的特色文化元素應用到地方特產包裝設計上,能夠有效提升產品的認知度和附加值,是推動地方文化藝術走出去的重要方式。
(四)將地方戲劇文化融入公共環境中
將地方戲劇文化元素應用到公共建筑中,充分發揮環境熏陶人的作用。在我國許多城市的中心廣場上都放置有具有戲劇文化元素的藝術雕塑作為人文景觀。比如儺戲文化大省江西省南昌紅谷灘紅角洲臥龍山上的儺文化面具公園,廣場上立著若干根其上雕刻著百余個形象各異的儺面具的立柱。西安市的人行道上隨處可見極具特色的戲劇臉譜元素,在展現當地秦腔戲劇風格的同時,對當地文化的宣傳也有著促進作用。461049EC-92E5-4F7A-BB48-730B043E9D41
四、傳統地方戲劇文化的視覺設計方法
比起演出劇目,視覺呈現能更直接更迅速地抓住觀者眼球。利用視覺語言將大量復雜信息轉化成色彩、圖像和文字的結合,以主觀形式將信息內容傳遞給大眾。將地方戲劇元素應用于視覺傳達設計,可作為戲劇藝術傳播的一種形式,在傳統文化傳承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注重設計者對傳統地方戲劇文化的理解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斷提升。關于傳統地方戲劇文化符號元素再創作的設計將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值得注意的是,許多設計人員在創作時不加思考地直接套用地方戲劇元素,設計上大多停留在傳統元素的簡單復制粘貼,而對傳統文化本身缺乏認識和理解,致使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格格不入,也未能展現地方戲劇獨特之處。
視覺設計是將大量復雜的信息經過設計者主觀的理解與思考加工,轉化為圖形圖像,在這一過程中帶有設計者的主觀性,所以設計者對其設計對象的理解十分重要。設計者只有對傳統地方戲劇有深入的理解與思考,沉下心將經典元素和現代設計理念進行多元的交融,才能將設計者的主觀感受轉化為易被大眾接受的視覺設計作品。傳統地方戲劇文化符號元素的視覺設計并不是簡單地將地方戲劇元素與現代理念雜糅,更重要的是設計者在創作中對于傳統地方戲劇文化的歷史淵源、文化特征和傳承保護有充分的了解。
傳統地方戲劇文化的當代視覺表現應該是在現代設計的新思維指導下地方戲劇文化藝術元素的重排,結合大眾審美,讓傳統地方戲劇擺脫“土氣”、煥發新的光彩的同時,又能保持傳統特色和民族精神。
(二)將傳統地方戲劇的藝術特征轉化為當代的平面設計語言
圖形作為大眾最易于接受的國際語言,可以通過視覺表現產生直入人心的視覺力量,帶給觀眾一系列的視覺映射和聯想,易于大眾接受和理念傳播。在設計過程中要從傳統的地方戲劇文化元素中提取出獨特的文化符號,對其中的圖案、色彩以及線條等元素進行改造,保留傳統文化的獨特性,同時以簡潔、時尚的形象詮釋民間藝術,使其具有更有效的互動性和傳播性。將轉化后的圖形應用到戲劇海報當中,以現代圖形簡潔表意和視覺聯想揭示戲劇的文化內涵,引發觀眾視覺與心理的雙重共鳴,具有視覺美感的同時傳達劇情。
將傳統地方戲劇的文化藝術特征轉化為平面設計語言,可以在當今社會中為傳統戲劇找到更多的推廣傳播空間,引導人們追溯本源,繼而重新關注傳統地方戲劇文化。
(三)開發地方戲劇文化的文創產品
為了配合旅游業的發展,許多傳統文化藝術的衍生品應運而生。但在市場上泛濫的產品有的制作粗糙、材料劣質,且同質化嚴重;有的則直接復刻傳統元素,缺乏創新,既不能充分展現地方戲劇元素和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也不符合當代人的審美,無法激起人們對傳統戲劇深入了解的興趣。
時代變了,如果文化不能找到符合潮流的傳播方向,無法將藝術變得更加親民,那傳統文化可能只會被蒙上灰塵被人遺忘。戲劇藝術與當代生活若沒有很好的契合點,大眾就不會愿意去了解其作品故事與人物情感,更不要說產生情感共鳴和主動傳承這一“國粹”藝術了。而文創產業作為經濟和文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能夠將地方戲劇文化藝術與當代生活緊密結合,是傳統地方戲劇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的“救命良藥”。
中國國家京劇院攜手中國網為推廣國粹文化,聯合推出的文創美妝產品——京劇臉譜面膜,就是利用文創產品為傳統戲劇藝術注入生機的良好示范。在京劇臉譜面膜的外包裝設計上,體現了京劇經典服飾元素的特點;在面膜設計上,緊抓京劇藝術中生、旦、凈、丑行當的人物妝容特點,使這款文創產品充滿傳統戲劇文化的藝術魅力。消費者只需要敷上面膜,就能在四個行當的妝容中自由切換,不用耗費大量的時間化妝就能切身感受京劇藝術的魅力。讓京劇國粹文化融合到社會生活中,得到進一步推廣,在帶給人們全新的視覺和使用體驗的同時,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京劇各個行當的藝術魅力。
開發以地方戲劇文化特色為主題的文創產品,能加強消費者對地方戲劇的關注,擴大市場的覆蓋面,讓有著光榮歷史的地方戲劇文化以更加親民的姿態走到消費者的生活中,作為“文化使者”走出地方、走向世界。
(四)取其精華,適應時代發展
隨著時代變化,傳統地方戲劇中一些消極的因素并不能適用于當代社會。比如作為一種古老原始的巫術文化的傳統地方儺戲,就應舍棄其形象猙獰可怖的元素,將重點放在如何突出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上。只有適應當代生產力和審美需求,才能更好地體現地方戲劇的內涵與魅力。
地方戲劇的保護與傳承,應挖掘其元素的深層含義,總結其典型特征,將特色的視覺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結合,賦予其嶄新的內涵,在凸顯地方戲劇文化特色的同時適應現代化發展。既要符合傳承傳統文化的內在使命,也要貼合目前觀眾群體的消費習慣,更要響應當下時代號召,緊扣時代發展脈搏,講好中國故事,增強文化自信。
五、結 語
地方戲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傳承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又在新時代中期待著由傳統向現代的創造性轉換。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傳統地方戲劇應不斷地被重新挖掘、審視其價值與內涵。我們在將中國傳統地方戲劇與現代化的設計語言結合的過程中,要了解傳統文化知識,立足于地方戲劇藝術的精神文化內涵,在繼承的基礎上注重發展。要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勇于打破傳統格局,豐富其藝術內容與表現形式,順應時代潮流,給傳統地方戲劇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讓世界各國看見中國對本土文化的自信,展現本土設計的力量。
(西安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趙媛.霍爾戈·馬蒂斯戲劇海報“視覺力場”[J].戲劇文學,2020(11):122-126.
[2] 李楨.傳統元素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表現:以戲劇臉譜為例[J].戲劇之家,2020(27):23-24.
[3] 陳紅.市場導向下地方戲劇的生存現狀和發展對策:以福清閩劇為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6(03):74-76.
[4] 余勝男.民間傳統戲劇元素的現代視覺化演繹[J].鴨綠江(下半月),2019(09):37.461049EC-92E5-4F7A-BB48-730B043E9D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