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文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湖北武漢 430063)
自動扶梯(以下簡稱“扶梯”)廣泛用于城市軌道交通中,具有運行時間長(每周7天,每天20 h)、載荷大(最大輸送量高達8 190人次/h)等特點。由于扶梯與乘客直接接觸,因此維持其正常運行是乘客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因設備維修保養(以下簡稱“維?!保┎坏轿弧⒗匣?、磨損等原因引起的扶梯傷人事故頻頻發生,其根本原因在于扶梯的維保方式以故障修(即在設備出現故障時進行維修)和計劃修(即按照一定的周期對設備進行維保)為主,難以根據設備的運行狀態預先發現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從而很難提前消除隱患。因此,研發扶梯智能監測系統,并據此開展扶梯的預防性維保工作,以確保乘客安全,十分必要。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是一種新興的數字信息技術,BIM模型集成了建筑工程項目各種相關信息,是對工程項目相關信息詳盡的數字化表達,具有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性五大特點。本文構建一種基于BIM模型的自動扶梯智能監測系統(以下簡稱“監測系統”)。該系統可通過對扶梯運行數據進行采集和加工,將其狀態實時反應到BIM模型中;然后根據BIM模型信息進行故障預測;最后以BIM模型、維修知識的形式將維修信息反饋到移動終端,供現場維修人員查閱與使用。
本文構建的監測系統如圖1所示。
該系統可劃分為4部分:現場層、信息層、分析層及應用層。
(1)現場層。負責對扶梯的各種運行參數進行實時動態監測,有以下2項功能:①采集扶梯自身參數,如振動、位移、主機溫度等;②監測扶梯運行的外部環境狀態,如通過人數、運行時間、空氣溫度和濕度等。
(2)信息層。通過現場總線讀取扶梯監測傳感器數據,并采用無線傳輸的方式將其發送至遠端的控制中心,以便對其進行分析與處理。
(3)分析層。該層是整個系統的核心,負責提取和分析現場采集的數據,并據此將扶梯的當前狀態實時體現在BIM模型中;然后根據模型的關聯性,結合人工智能算法,對扶梯狀態進行實時預測,并提供維保決策輔助。
(4)應用層。該層的功能是實現對扶梯狀態的實時顯示、查詢以及對維保服務的支持。其分為2部分:① 管理人員應用部分,實現扶梯狀態實時查詢及維保決策輔助功能;②現場人員移動應用部分,以BIM模型、維修知識的形式,為現場維修人員提供在線維保支持。

圖1 監測系統示意圖
實現實時、精確、順暢的信息采集是監測系統正常運行的基礎,因此其對傳感器系統提出了如下高要求:
(1)具備高可靠性,不漏報,不誤報;
(2)具有長期穩定性;
(3)能夠防水、防潮、防腐,并適應不同的氣候條件;
(4)由于扶梯通常在較強的電磁場環境下運行,因此其傳感器系統必須具有較強的抗電磁干擾能力;
(5)由于監測項目和參數眾多,因此多種監測技術和監測信號必須具有良好的融合性;
(6)組網方便,便于集中遠程傳輸。
為滿足上述要求,該系統采用光纖光柵傳感器采集扶梯運行狀態數據,因為光纖光柵傳感器具有重量輕、體積小、外形可變、抗電磁干擾、電絕緣、耐腐蝕、靈敏度高、測量范圍廣、信息容量大、輸出線性范圍寬等特點。所組建的扶梯狀態監測網絡如圖2所示。
光纖光柵傳感器負責對扶梯的振動、噪聲、溫升、位移、應變等參數進行采集,并通過現場網絡(采用雙環網同步數字體系(SDH)技術構建)將數據上傳至現場數據主機中?,F場數據主機在對數據進行光/電轉換之后,通過無線網將其傳輸至控制中心。
為解決監測系統采集數據量巨大、占用計算機資源的問題,本文提出變頻率數據采集技術,即當扶梯正常工作時,現場數據主機采用較低的采樣頻率讀取傳感器數據,以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數據存儲與分析操作,節省計算機資源;當某個傳感器的監測數據發生突變時,現場數據主機則提高對該傳感器數據的讀取頻率,以確保對扶梯狀態的實時跟蹤與分析。變頻率數據采集流程如圖3所示。
3.2.1 基于 BIM 模型的扶梯狀態分析
本文建立的扶梯BIM模型如圖4所示。

圖2 基于光纖光柵傳感器的扶梯狀態監測網絡

圖3 變頻率數據采集流程

圖4 扶梯BIM模型
控制中心的數據服務中心在接收到傳感器采集的扶梯狀態數據后,對其進行分析和處理,并集成到扶梯BIM模型中,在BIM模型中模擬現場設備狀態,通過模型之間的相互作用,確定此狀態可能產生的影響。例如,監測驅動主軸狀態時,系統會將傳感器采集到的驅動主軸振動數據反饋到驅動主軸BIM模型中,并通過模型的裝配關系將振動傳遞至主軸的固定裝置上(圖 5),在BIM模型中對固定裝置進行力學以及穩定性分析,根據模擬分析得到的結果確定驅動主軸的振動對扶梯可靠性的影響。在此過程中,系統通過標準閾值范圍判斷監測數據是否異常。

圖5 驅動主軸BIM模型
3.2.2 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扶梯狀態預警技術
利用深度神經網絡具有多個隱藏層,可用較少的參數表示復雜函數的特性,本文構建了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扶梯狀態預警系統,如圖6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
(1)采集扶梯各部件的振動、位移、噪聲、溫度等多維狀態數據,以及人員通過量、載荷分布、空氣溫度和濕度等外部環境狀態數據,作為深度神經網絡的輸入參數x= [x1x2…xn],其中,xi為多維監測數據參數。
(2)基于BIM模型,分析各個部件狀態輸入參數與扶梯狀態輸出的關聯性,建立傳遞函數σ1(x),則第二層的輸出為:

式(1)中,a2為隱藏層1的輸出結果;ω1為輸入層到隱藏層的線性關系;b1為偏倚參數;m為節點數量。
(3)分析外部環境因素與扶梯狀態的相關性,建立其關聯函數σ2(x),則第三層的輸出為:

式(2)中,a3為隱藏層2的輸出結果;ω2為輸入層到隱藏層的線性關系;b2為偏倚參數;m為節點數量。
(4)通過模擬扶梯零部件的接觸關系以及壽命變化過程,結合相關指標的變化趨勢,利用多元回歸法預測扶梯零部件的剩余壽命y:

式(3)中,k0,ε為調整常量;k1,k2,…,kn為各輸入參數的權重系數。

圖6 自動扶梯狀態深度神經網絡
(5)根據現場維保情況,反向修正各層傳遞函數的權重,優化神經網絡。
在預測出扶梯的剩余壽命后,可根據線網中所有扶梯的狀態,按照剩余壽命由少到多的次序進行養護維修。在維保過程中,維修人員通常需要參考一定的標準以判斷維保的質量,這些標準包括相關的維保規則、標準、規范,以及以往的維修經驗等,可統稱為維修知識。這些知識可根據來源分為規范知識與經驗知識。本文針對監測系統構建了相應的維修知識庫,用于指導后期的養護維修。
3.3.1 知識的存儲
(1)規范知識。規范知識是各種維修規則、標準對維修參數的規定和要求,具有條令性強、參數明確等特點,以參數化的形式明確各部件的驗收標準。如《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的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GB 16899 -2011)中對扶梯的各種尺寸進行了詳細的規定,此類知識適合采用數據表格的形式進行存儲。此類知識通過對知識庫進行查詢操作即可獲得,查詢語句如“SELECT [字段名],[字段名] FROM [表名稱] where [查詢條件]”。
(2)經驗知識。經驗知識主要來源于以往的維修經歷,是通過對以往維修經歷進行總結得來的。它具有相對模糊、靈活的特點,因此此類知識在存儲時需要采用關鍵字、關聯索引的方式。此類知識在知識庫中表示為:

其中,Class為分類,表示屬于哪種類型的知識,如養護、維修、破壞等;keyword為索引的關鍵詞;provider為知識提供者;date為知識的提供日期;path為知識的存儲路徑;size為知識的大小。針對既有的維修經驗,可提取其病害類型、維修對象、維修工藝以及維修效果等關鍵特征,存入知識庫,并在出現新故障時采用推理比較的方式,對新故障進行歷史數據庫的比對,查找類似的維修經歷;如果無類似的維修經驗,則在提取當前故障特征后,將其納入知識庫中,不斷完善知識庫,如圖7所示。
3.3.2 知識的運用
通過對移動端的二次開發,將維修知識實時推送到維修現場,指導現場維修工作。移動端可遠程調用后臺維修知識,流程如圖8所示。

圖7 維修知識推理運用

圖8 遠程調用維修知識流程
目前,本文構建的基于BIM模型的扶梯智能監測系統已在襄陽東津站進行了安裝測試,現場反應良好,能夠實時、有效地監測扶梯運行狀態,為其養護維修提供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