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征

孩子出現插嘴的現象有時讓人感到煩惱,面對這一情況先不要急著“貼標簽”,我們要重新思考孩子行為背后的動機,用心回應孩子。
在工作中,我觀察到孩子打斷大人的談話,多在以下幾種情況中出現。
情況一:渴望得到關注
在孩子年齡較小的時候,對父母的依賴感比較強,渴望父母時時刻刻都關注自己。如果父母因為與他人交談,注意力沒有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會本能想讓父母重新關注自己。孩子因為沒受到關注而感到無聊,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這時就容易出現插嘴的行為。
解決之道:當父母和他人交流時,無論孩子多小,都要先鄭重地向他人介紹孩子,這可以讓孩子感到自己很重要,沒有被忽略,讓孩子受到關注。還需要先安排好孩子的活動,讓他有事可做。比如,為孩子準備幾本好看的圖畫書,或者給他一些能吸引他注意力的玩具等。民主、平等的家庭關系和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情況二:渴望參與談話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對周圍的事物也越來越好奇。當大人的談話引起他的興趣或對談話中的內容感到好奇時,他就會迫不及待地想解決心中的“疑問”。
解決之道:幼兒語言的發展貫穿于一日生活之中,幼兒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同時,也在發展著人際交往能力、思維能力等。如果孩子插話的內容與大人交談的話題有關,可以試著讓其融入大人的談話中,給孩子參與談話的機會。并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引導他學習禮貌地與人交談。同時家長也要注意,若粗暴地拒絕孩子參與談話,善于模仿的幼兒可能就會以同樣粗暴的方式來對待他人。
情況三: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年齡小的孩子通常以自我為中心,延遲滿足能力較弱,想到什么就要什么,總希望自己的事情能夠優先解決。因此,常常會以插話的方式,直接表達自己的需要。
解決之道: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溫和溝通,引導孩子學會等待:要等一個人把話說完了,另一個人才能接下去說。讓孩子學會如何去正確溝通,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保持應有的禮貌態度。慢慢地,孩子就會知道插話是不禮貌的事情,逐漸養成良好的交談習慣。
總之,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我們理智分析、冷靜面對、耐心引導。等到孩子慢慢建立起相關意識和習慣后,自然也就不會再出現類似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