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當看到“大人聊天時,孩子出現隨意插話、搶話的情況,你是如何處理的”這個問題時,我的腦海里出現了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
第一幅畫面上,幾位成人相談甚歡,一個孩子仰著頭,急切地拉著一位成人的衣角,嘴里大聲說著些什么。被拉的成人將食指放在嘴唇上,做出“噓”的動作,示意孩子不要打斷他們的交談。
第二幅畫面上,幾位成人和孩子坐在舒適的沙發上,成人熱切地交談,孩子玩著自己的玩具,有時聽聽成人的聊天,偶爾說說自己的看法,成人對孩子的發言頷首贊許,畫面輕松和諧。
不難看出,在第一幅畫面里,主角是幾位成人,孩子被排斥在聊天對象外,孩子說話被定義為“隨意插話、搶話”,從而被成人制止;而在第二幅畫面中,孩子和成人都是聊天的主角,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與成人進行溝通交流,體會到來自成人世界的鼓勵及包容。此時,孩子不是在插話,而是在和成人平等對話。
因此,我認為,關于“孩子可以插話嗎”這個問題,簡單地用是和否來進行判斷未免失之偏頗,應根據不同情景區別對待——如在一些輕松愜意的休閑聚會場景下,完全可以讓孩子們加入到成人的交談中,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觀點,把“插話”變成平等對話,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將得到極大發展;而在另外一些場景中,如聽演講、聽講解、聽成人溝通正事等需要認真傾聽的情景中,則應該告訴孩子隨意插話和搶話是不禮貌的行為,應該等別人講完后再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