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海英 楊希文



近年來,由于幼兒園課改的不斷推進和教育研究的深入進行,學前領域更加關注幼兒多元智能和綜合素養的發展,我園嘗試將繪本這一具有浪漫想象和無限創作空間的文學素材引入戲劇活動中,也就是將繪本與戲劇融合,將教育與文學、生活經驗、藝術審美等整合,開展了綜合性教育活動。通過運用繪本素材進行戲劇游戲,開展豐富多樣的戲劇活動,使幼兒積極表達自我,思考和認識周圍世界,從而獲得審美體驗、藝術創造、口頭表達等綜合素養的提升,獲得全面發展。隨著幼兒園戲劇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園逐步探索出了依托繪本的幼兒園戲劇活動開展路徑。
自發式戲劇游戲活動——
自然、自由、自主地開啟戲劇之旅
自發式戲劇游戲是幼兒運用想象,重新把生活或幻想中的人物、事件,通過自己的肢體、口語和行動自然而然表現出來的游戲。這一類型的戲劇游戲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即興表演和自我抒發的機會,幼兒自發地表達對事物的理解,充分發揮創意與靈感,在讀、玩、演等自然情境下積累戲劇經驗,抒發戲劇情感,想象力與創造力也得到提升。以下是教師在閱讀區觀察到的自發式戲劇游戲小案例。
琪琪在閱讀區找到了自己很喜歡的一部童話類繪本,聲情并茂地讀了起來。她的講述吸引了一旁軒軒的興趣,軒軒先是湊上去聽,然后配合琪琪共同翻頁,當講到了王子畫面時,琪琪對軒軒說:“那你就來當王子吧!”軒軒開始按照自己對畫面的理解說出了“臺詞”,琪琪在一旁指導:“你應該這樣說(配上急切的語氣):‘我得快點騎到城堡,把我的公主救出來!”軒軒模仿著和琪琪一同玩起了繪本。
從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自發式戲劇游戲具有即興而起、不受場地和時間限制、片段化和零散化的特點。對于一些偶發的、即興而起、隨性而落的游戲,老師并不會過多介入,而是作為觀眾去欣賞、認可和鼓勵。這個案例中,幼兒呈現出了:(1)游戲興趣持續時間長,兩人或多人被同一個戲劇興趣點吸引;(2)已經展開了初步的想象和創編等行為。此時,教師選擇支持和拓展幼兒的自發戲劇游戲。教師在圖書區投放了手指偶、公主粉紗巾、手串、王子的王冠和佩劍等。師幼在閱讀區戴上手指偶,相互配合著繪本完成了帶有對話、表情和語氣的手偶表演。接著,教師還逐步引導琪琪進行自由裝扮并且邀請其他小朋友共同游戲,將自發的戲劇游戲引向更豐富的戲劇探索。總之,教師作為游戲的觀察者、支持者和有限的參與者,在這一類型游戲中通過創設適宜氛圍、提供簡易輔材、參與共同表演等多種途徑,積極發揮隱性指導作用,支持幼兒將自發式游戲走向深入。
戲劇主題活動——
多領域延伸、多活動支持幼兒做主自己的戲劇
戲劇主題活動是幼兒園開展戲劇活動十分常見的活動類型。在我園,戲劇主題活動是以繪本為依托的一類指向文學和藝術的綜合性主題活動。活動可能引發于一次幼兒自發性戲劇游戲的嘗試、一次繪本閱讀活動、一次觀演等等。我園戲劇主題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十分重視幼兒對繪本的全方位體驗和參與,注重從設計到開展主題活動時幼兒主體性的發揮。戲劇如同一個調色板,將不同類型的活動融合起來,使戲劇主題活動更加游戲化,走向多元和整合。
在開展戲劇主題活動時,我們主要根據戲劇元素(情節、角色、舞美、臺詞、音樂等)和繪本元素(人物、情節、語言、畫面、主旨等)兩方面來建構主題活動(見表1)。
當幼兒對繪本十分感興趣時,“原繪本”便是幼兒的基礎游戲素材。幼兒先理解繪本內容,再以游戲化的方式去表達表現繪本,經過戲劇創作和表演后,形成了幼兒對繪本的新編,這就是一個從“作者的繪本”到“兒童的繪本”轉換的創作模式。例如,在繪本《我家是個動物園》的戲劇主題活動中,幼兒依據家庭成員的不同性格特點,將家人們創作成不同的動物并為其制作服裝道具、進行面部彩繪等,但很快幼兒就不滿足于“展示型”的表演了,他們開始探討小動物們作為家庭成員還可能會發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兒,大家都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這時,孩子們的戲劇表演就圍繞著一個個趣味橫生的家庭小故事延展開來……
當幼兒對戲劇表演產生興趣時,師幼通常圍繞著某些戲劇興趣點開始進行戲劇主題活動探究。在自發式戲劇游戲的案例中,琪琪和軒軒在表演區呈現了較隨意的裝扮游戲和簡單的故事表演,但公主和王子的道具、服裝以及兩人的對話卻吸引了許多孩子的興趣。一段時間內,孩子們對公主、王子的話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國王、城堡、王后等元素,邪惡與正義戲劇主題等等也有了自己的見解。回到家里后,孩子們還主動閱讀了各式各樣公主題材的童話故事。于是,老師帶著孩子們展開了大膽的創作和討論。在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孩子們開始創作自己的劇本,有的融入了艾莎公主的魔力,有的創作了會飛的水晶鞋……接下來,征集演員、制作王冠、搭造城堡、涂繪森林背景等一系列活動伴隨而來。自發式戲劇游戲、創編與討論、美工活動、小組探究和家庭學習等方式使幼兒圍繞著一個戲劇主題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活動實踐。而教師在這一類型的活動中,除了挖掘“成劇”的表演價值,也將重點落在了“成劇”過程中蘊含的多樣教育元素。這些教育契機的把握,促進了幼兒音樂欣賞與表達、策劃與合作、問題解決、意志力等多種能力與品質的發展。
戲劇游戲工作坊——
聚焦靜態繪本向動態戲劇轉化之全過程
戲劇游戲工作坊是在專門的戲劇空間中,教師帶領少數幼兒圍繞特定主題,經由肢體、聲音、語言等身體資源共同創作戲劇的角色、情節和情境,并在創作過程中反映自身獨特經歷,發展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兒童戲劇教育的組織形式。
我園戲劇工作坊參考了張金梅教授戲劇工坊開展的基本框架,又進行了園本的變化調整。主要工作流程為:讀(引發興趣/熱身活動)→玩或演(表演/扮演游戲)→提升(有目的有計劃地提升幼兒戲劇某方面能力)→延伸(將戲劇興趣和創想拓展到其他活動)四個部分。“讀”的部分中,幼兒在開放的環境中欣賞自己喜歡的繪本,通過熱身游戲初步建立表演意識。“玩”的部分中,幼兒在自主的游戲空間里,把各自對繪本的理解以對話、動作、表情等表現方式進行互動和碰撞,演繹成不同于繪本原著的劇情。在戲劇情境中,幼兒嘗試解決游戲問題,不斷建構和豐富表演經驗。“提升”的部分中,教師的組織和指導發揮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1)帶領幼兒有計劃有目標地建構戲劇活動;(2)記錄下幼兒創意表演的精彩過程,進行初步劇本化嘗試;(3)給予幼兒肯定并提供相互展示和學習的機會;(4)將幼兒的創作從邏輯上進行梳理和合理化,輔助幼兒將繪本向戲劇轉化;(5)給予幼兒大量自我回顧、自我反思的空間,將過程中的一些核心問題以話題討論等方式呈現出來,幫助幼兒構建合作化學習情境,形成同伴間良好的互動機制。在“延伸”部分中,幼兒如果呈現出了不拘泥于繪本的創造性思考與表達,或者需要其他類型的活動來支持和完善這次戲劇工作坊時,師幼便再次開設戲劇工作坊,進行小組化、游戲化的多領域學習與拓展。例如,在繪本《小老鼠又上燈臺》的戲劇工作坊中,教師將一次工作坊活動分為熱身游戲、角色塑造、情節創作、討論反思四個部分,使幼兒在玩玩演演中表現小老鼠和小花貓的動作和狀態,體會老鼠與小花貓的心情變化。而傳統文化繪本《西游記》的戲劇工坊開展則包含了認識舞臺、制作道具、積累戲劇素材、想象和創編表演細節等多個環節,師幼共同在多個工作坊的“創作”中嘗試將靜態的繪本轉向動態的戲劇。
戲劇游戲工作坊解決了幼兒在集體活動中相互模仿、表演雷同、表演不充分等問題。幼兒在更加寬松、開放、包容的空間中,有充分的時機反思和調整自己的游戲狀態,在開放、多元的欣賞環境中將迸發的創作靈感進行大膽表達和展示,并通過同伴和教師相互學習、支持、陪伴,持續豐富表演內容,真正成為戲劇游戲的主人。
參與式兒童劇場——
用“高光時刻”激發幼兒潛能,滿足幼兒情感需要
參與式兒童劇場是我園戲劇活動新階段的嘗試,它是在幼兒戲劇游戲到達一定階段,需進一步支持和提升的情況下開展的。參與式兒童劇場是戲劇游戲的延伸,幼兒將一些有興趣、能夠繼續走下去的繪本轉變為戲劇游戲,并以完整表演為目的進行豐富和打磨。參與式兒童劇場可以將幼兒較為零散的創作和表演變為較完整的劇場表演呈現。我園兒童劇場的最終呈現方式是戲劇演出,準備要素包括:專門開辟的劇場空間、舞臺、觀眾臺、布景、舞美、音效等。參與式兒童劇場的開展方式主要有:(1)解決表演問題的活動:戲劇主題活動、戲劇游戲工作坊的一部分活動;(2)解決演出問題的活動:走進劇場的社會探究活動、人員選擇與劇務分工、劇場環境布置與劇目規劃等等;(3)排練準備與正式演出。其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參與式兒童劇場的最大特點仍然是注重幼兒主體參與性。從布置劇場、舞臺、道具等到創作劇情、劃分場次、分配角色,再到戲劇排演、正式演出全部由幼兒作為主體參與完成。劇場中,幼兒的表演、排練也依舊是以戲劇游戲的形式開展的,強調教師的積極引導而非“定格化”的糾正與訓練。
第二,參與式兒童劇場是綜合性的活動,能夠提升幼兒創作、塑造角色、布景、化妝、排練、表演等綜合素養。舞臺演出的真實表演經驗會反作用到日常班級戲劇游戲之中,使戲劇游戲更新穎,表演更豐富,也能夠帶動班級其他幼兒的表演興趣,促進幼兒戲劇表演的升華。
第三,參與式兒童劇場的最終成果是舞臺演出,但最終目標卻落在了幼兒參與劇場活動全過程中,有關語言、藝術、社會交往等多領域核心經驗的獲得。因此,舞臺可大可小,可正式也可非正式,重在為幼兒提供面對公眾表演的機會。戲劇排演和戲劇演出兩部分錘煉了幼兒的個性品質,鍛煉了社會交往能力,使幼兒具有一定的計劃性和問題解決能力。幼兒在舞臺中盡情發揮,演出后師幼共同回味,獲得對戲劇的全新認識和感悟,在享受舞臺的同時也使幼兒獲得自信、成就感和滿足感。
總的來說,以上四種活動路徑相互支撐、完善和補充,共同構建出依托繪本開展幼兒園戲劇活動的模式基礎。四種不同路徑是依據幼兒接觸戲劇的不同階段、不同游戲興趣和需要逐步探索、歸納而來的。四種活動模式在開展順序上沒有先后、輕重之分,可以依據活動需要交替穿插進行。自發式戲劇游戲重在對幼兒戲劇視角的觀察和戲劇興趣的引發,戲劇主題活動重在探索戲劇教育與多領域活動的整合運用,戲劇工坊重在有目標地解決從繪本到戲劇的具體轉化問題,參與式兒童劇場是將在上述三種模式中有深入開展價值或有可能完整表演的戲劇散點加以梳理、提升并展示。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十三五”校本專項課題“依托繪本開展幼兒園戲劇活動的實踐研究”的成果,課題批準號:CBDB1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