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貽平,劉正輝

摘要:目的:本文在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治療方案的研究過程中,分析急診內科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該篇文章所抽取的研究樣本均為到我院接受診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所研究的樣本量一共抽取80例,之后根據隨機平行對照的治療方法不同將所有樣本量分成了兩個組別,其中有40例患者設為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進行干預,其余40例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實施納洛酮進行治療設定其為觀察組;對所有患者展開治療,待患者接受治療后,對這些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加以統計評估,并根據所得數據對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在統計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過程中,同時對比了干預前后患者的癥狀消失時間和完全清醒時間、氧代謝指標的實際情況以及血清氧化應激指標的情況,最后統計整理評比患者治療有效概率。結果:針對實驗研究期間所得的數據進行評比分析,可以掌握到經過一系列治療干預后,在統計對比各組之間癥狀消失時間和完全清醒時間后得出,觀察組患者癥狀消失時間和完全清醒時間均明顯要比對照組所需的時間更加短(P<0.05);之后又對各組的氧代謝指標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記錄與統計得出,觀察組患者的血氧飽和度指標和血氧含量情況均明顯要更好一些(P<0.05);隨后又對各組患者的血清氧化應激指標情況進行了統計評估得出,觀察組患者的TAC、CAT以及LPO指標的數值均比對照組更趨于正常范圍(P<0.05);最后,對所有患者的整體數據進行整理匯總可以看出,觀察組采取急診內科治療的治療效果更好于常規治療。結論:本文通過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取了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后,利用患者的臨床數據進行統計評估后得出本文的結論:采取急診內科治療急性酒精中毒,能夠顯著地縮短患者完全清醒的時間和癥狀消失時間,能夠改善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和血氧含量,同時患者氧代謝指標各數據值均明顯更趨于正常值,最后經過所有研究數據匯總后得出,急診內科治療可顯著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急性酒精中毒;急診內科治療;臨床效果;納洛酮
本次研究的過程中,抽取了80例到我院治療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作為樣本進行研究,探討其采取急診內科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具體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于該次研究,時間范圍定在:2019年5月-2021年8月之間;該次研究所選取的樣本為:該時間段內到我院診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入選的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的意向書,且自愿加入此次研究中,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均較高;排除正參與其他類似的研究者、認知障礙者以及資料缺失者。本次研究所抽取的樣本數量:80例,通過隨機平行對照的治療方式將研究所抽取的樣本分成了兩個組別,其中,在觀察組中,一共有40例接受納洛酮治療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男女患者性別比例為25:15,年齡最大為63歲,最小20歲,均值45歲;另一組為對照組:40例,男女患者比例24:16,最大年齡62歲,最小18歲,平均44歲;本研究所抽取的這些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分析比較一般資料沒有顯著的不同之處(P>0.05),可以對數據進行統計。
1.2 方法
本次研究將常規治療(對照組)與常規治療基礎上輔以納洛酮治療的方法措施如下所示: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治療,在患者入院后需要對患者進行吸氧處理,并將頭偏向一側使其呼吸暢通,避免異物阻塞氣管;需要使用方法將患者胃內物質催吐出來,例如:用壓舌板壓住舌根以及咽喉;同時要對患者進行洗胃處理,使用濃度為1%的碳酸氫鈉溶液,降低腸胃對乙醇的吸收含量。對于處在昏迷狀態的患者,則需要對其進行心電監護,并在此基礎上開辟靜脈通道,將濃度為10%的葡萄糖溶液和200mg的維生素B6以及濃度為10%、劑量為30ml的氯化鉀混合,靜脈滴注治療。若患者出現低血糖情況,則要在注射液中加入濃度為50%的葡萄糖;如果患者為血糖含量高,則可以向其中加入一定劑量的胰島素。如果患者為深度重度患者,則可以將20U胰島素與劑量為100ml的葡萄糖溶液靜脈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濃度需要掌握在50%。為了保護胃黏膜,抑制嘔血,需要對患者進行補液,將氯化鈉溶液濃度稀釋成0.9%靜脈滴注或者將劑量為1500~2500ml的葡萄糖溶液滴注,以此來維持機體內水電解質平衡。若患者情緒異常激動,可以對其使用巴比妥類鎮靜劑。
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納洛酮治療。首次注射劑量需要掌握在0.8mg,在1h以后第二次對患者注射同樣劑量的納洛酮,一天內藥物注射總劑量最多4.0mg,停止用藥后等待患者自己恢復意識。
1.3 評價標準
本課題主要觀察指標為癥狀消失時間和完全清醒時間、氧代謝指標以及血清氧化應激指標,具體評價方式如下:
組間患者癥狀消失時間和完全清醒時間分析:記錄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的消失時間和完全清醒的時間,對數據進行整理并評估分析。主要包括興奮期、共濟失調期和昏迷期三個時期。興奮期:患者精神狀態異常興奮、眩暈、話語異常增多;思維模糊、肢體功能異常則為共濟失調期;昏迷期間主要癥狀為昏睡不醒、心率加速。
組間患者氧代謝指標情況分析:使用血氣分析儀對兩組患者的氧代謝指標進行檢測,對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和治療后的血氧飽和度變化和血氧含量數值變化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并對所得出的數值進行評估。
分析兩組患者血清氧化應激指標情況:兩組患者的血清氧化應激指標包括TAC(總氧化能力)、CAT(過氧化氫酶)和LPO(脂質過氧化物)。對治療前后指標的變化情況分別進行統計評估。
1.4 統計學分析方法
在對指標數值進行處理時,使用SPSS.23軟件包處理結果,本文研究中所示的指標數值,在檢驗計數資料時選擇卡方,結果為百分比,針對計量資料,以t代表,結果為(±s)標準,在分析兩組是否有差異存在時,主要依賴于P值,臨界值為0.05,小于臨界值為組間有差異存在。
2結果
2.1 組間患者癥狀消失時間和完全清醒時間統計評估,詳情見表1所示。
2.2 組間患者氧代謝指標情況統計分析,詳細數值如下:
對于兩組患者氧代謝指標情況統計,我們得出如下數據:治療前觀察組血氧飽和度數值為(64.89±6.92),血氧含量數值為(86.18±6.31);相對應的對照組數值分別為(65.81±6.85)、(86.28±6.25),組間數據對比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和血氧含量沒有明顯的差異。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氧飽和度為(95.68±4.15),而對照組為(84.59±7.18);觀察組更嚴重血氧含量為(195.68±11.69),相對應對照組為(165.91±10.56)。兩組數值對比有明顯的差異性,且觀察組明顯更優于對照組。
2.3 兩組患者血清氧化應激指標情況調查分析,詳情如下所示:
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血清氧化應激指標的變化情況如下:在治療之前觀察組患者TAC指標評分為(7.41±1.01)分,CAT評分為(36.02±3.39)分,LPO評分為(4.89±0.78)分;與之對應對照組患者各指標評分數據分別為(7.38±0.98)分、(35.98±3.59)分和(5.03±0.86)分。對數據進行對比整理評估可以得到,兩組數據相似度較高,沒有可比性。治療后患者的各項指標數值存在明顯的不同,且觀察組數值相對于對照組更趨于穩定,具體情況如下:對照組的TAC指標得分為(10.02±1.23)分,觀察組得分(13.251.78)分;對照組CAT指標數據整理得(40.26±4.18)分,對于觀察組則得(45.26±5.03)分;相對于指標LPO,兩組患者的評分分別為觀察組(1.68±0.39)分,對照組(3.92±0.52)分。
3討論
臨床上對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主要是對其進行催吐、洗胃,將腸道內乙醇含量降低。并根據不同時期的患者采取不同的針對治療措施。對于興奮期患者,則需要關注患者情緒,尤其是意識清醒的患者,在與其溝通的時候需要態度和藹且言語溫和,對其進行心理護理。如果患者出現狂躁情況,則需要以保護自己為首要前提,在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對患者采取治療措施,可以適當地對其使用鎮靜劑進行鎮定。對于昏迷期患者,組需要注意觀察患者,以免患者發生意外墜床事件。重度程度深的患者則首要任務需要對其建立靜脈通道。
本次研究將常規治療與納洛酮治療進行對比,結果表明,經過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氧代謝指標和血清氧化應激指標各數據對比無明顯差異,但經一段時間干預治療之后,觀察組的血氧含量和血氧飽和度情況明顯比對照組更優;對照組血清氧化應激指標中TAC、CAT以及LPO的數值均要比對照組差很多;而觀察組患者在興奮期、共濟失調期和昏迷期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和完全清醒時間均要比對照組更短;對所得出的數據進行整理評估分析可以得出,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實施納洛酮干預治療,其臨床效果更加顯著。
總之,針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來說,對其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之上實施納洛酮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的氧代謝指標,控制患者血清氧化應激指標,同時,也明顯地加快了患者臨床癥狀的消失,促進患者蘇醒,對患者的臨床效果起到提升作用。
參考文獻
[1]周靜,范利斌,保麗麗.急診內科治療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分析[J].特別健康2020年27期,222頁,2020.
[2]吳啟洋.分析研究急診內科治療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國保健營養,2020,030(0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