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正
今年二級市場熱點加速輪動,往往一個熱門板塊兩三天后就快速滑落,投資者如果追漲熱點容易深陷套中,這也讓此前篤信抱定白酒醫藥或新能源的基民彷徨,震蕩市輪動行情投資主線不清晰,從基金的角度該如何下手呢?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非金屬材料、氟化工概念、磷化工三主題漲幅均超過100%,超級品牌、大豆、證券主題跌幅均超過15%。通常,熱點輪動指這些主題概念的輪動,今年以來熱門的主題概念還有云辦公、人臉識別、手機游戲等。
圖1 個人投資者持有單只基金平均?
進一步看,今年以來申萬大盤股指數下跌5.45%,小盤股指數上漲21.49%;低市盈率指數下跌11.58%,高市盈率指數上漲23.79%。風格切換也就是指具有某種共同屬性的股票,大中小盤、成長平衡價值、高中低市盈/凈率、高中低價等等的漲跌切換。
在這樣復雜的市況下,迄今有多達185只基金跑出超過50%的業績,但也有50只基金虧損超過20%。其中,業績最差的基金是中國互聯下跌40.81%,業績最好的是前海開源新經濟混合上漲119.76%。
基金業績差距的背后,是兩只基金的“集中”配置差異。中國互聯是集中投資互聯網行業的行業指數型基金,而前海開源新經濟混合則集中投資新能源(電力設備行業)股票。今年以來互聯網股票跌幅較大,而新能源(電力設備行業)漲幅明顯。
基金三季報顯示,迄今今年業績超50%的公募,在新能源(電力設備行業)的配置比例平均是24.76%,而公募基金平均僅8.47%。得益于此,讓這些基金在熱點輪動風格切換的市場中占盡先機。
但問題由此而來,對于這類基金的主戰場新能源,下一次輪動中可能成為回調殺估值的板塊,手中持有這類基金的基民需要及時落袋為安嗎?實際上基民首先要搞清超額收益從何而來,這絕不僅僅是判斷基金集中投資的行業景氣度而已。
圖2 ETF相對規模和滬深300指數走勢時間
數據來源:中愛國方證財富監會;長
根據芝加哥大學幾位教授對美國資本市場80年的業績研究,市場的超額收益來自于股票的低波動、小股票的超額回報、價值、價格動量、上市公司質量、分紅等等。以上這些因子不僅是二級市場,同時也是基金超額收益的來源。比如小盤股因子的超額收益回報是每年2%,價值因子的超額回報是每年大約1%。
那么我們能否結合市場情況,調整手中的基金呢?通過多因子模型的分析,投資者可以知道市場的波動是什么因子在起作用,同時也能知曉基金的風格,以及對應超額收益來源的持倉情況。只是再精巧模型也很難預測,具體哪些因子在何時會起作用。
基民或許可以通過基金持倉等信息,給基金打上成長價值、大盤小盤的風格標簽,而各大基金網站上也有類似的劃分。但若想得到更細致的標簽,比如基金持倉質量、持倉分紅率、持倉動量、持倉波動等,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殊為不易。
姑且不論熱點輪動、風格切換市道下,已經貼好風格標簽的基金或許很難踏準市場節奏。即便二級市場熱點持續、風格穩定運行,看似一成不變的基金也存在發生風格漂移的可能。
專注于短期的投資行為,不太可能為基民帶來長期滿意回報。研究顯示,如果專注于挑選波動率較低的基金,可以獲得超過基金指數每年2.16% 的回報。如果專挑低市盈率的基金,可以獲得超過基金指數每年3%以上的回報。問題在于,這些回報是基于5年積累下來的長期回報。若考慮近5 年市場巨大波動的因素,可以發現僅有大約7.7% 的投資者能一路持基。
嚴峻的現實是,基民的持有時間越來越短。根據基金業協會數據,把投資者投資周期劃分為小于6個月、半年到1年、1~3 年、3~5年和5年以上五個區間,分別取區間中位數,超過五年的取6年,計算得出平均投資年限。在2014年該數據為2.36年,2019年則為1.92年,公募基金投資人的平均持有周期下降18.3%。
不僅散戶持基缺乏耐心,機構投基中的短炒思維同樣顯著。統計顯示,作為機構行為晴雨表的ETF投資者,在較長歷史時期能做到低吸高拋、耐心持有,但近年數據統計卻越來越多顯示出追漲殺跌特征。過去17年ETF相對規模和滬深300指數,相當長時間中呈現明顯負相關,因為ETF的持倉主力被認為有較強的擇時優勢,但近年卻有明顯弱化的趨勢。
熱點輪動、風格切換容易導致追漲殺跌,但是我建議基民建立一個多元分散的基金組合,涵蓋各類主要基金品種,包括各主要資產類別和投資策略,甚至容納另類投資。同時,不輕易放棄長期選股能力突出但短期業績不好的基金,耐心持有。
(本文提及個股僅做舉例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