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綜述
1.關注說明的順序或者層次。
篇內看自然段;段內看表層次的關聯詞(首先、其次、接著、還有、另外等);句群內看標點(句號、分號)。
2.逐層提取要點,概括要點,綜合信息進行判斷。
考生要關注文中的關鍵句:位置上看段首句、段末句;作用上看中心句、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等;形式上看提取的是概括性的表態句,還是具體的解說性語句。
典例呈現
(2020年江蘇常州市中考題)
常州:名士部落的
千年文脈
◎葉舟 阮清華
①在中國廣袤的版圖上,常州是一顆耀眼的明珠。從泰伯奔吳、季札封邑起,在綿延近三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常州創造出了具有豐富內涵和鮮明特征的地域文化。
②殷商末年,泰伯從中原帶來了先進文化,江南的土著文化受到了來自中原文化的熏陶。位于吳國中心區域的常州,成為吳文化重要的發祥地之一。
③南北朝時期,隨著大量文人南遷,常州作為蕭氏故里,成為南朝齊梁文化的發源地和中心,也是受齊梁文化影響最為深遠的地方。齊梁時期廣博的學術風氣及“頗采華詞以飾經說”的研究風格在常州后世的學術傳統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④京杭大運河蘇南段的開通,不僅使南北聯系更加緊密,而且刺激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伴隨著城市的繁榮,隋、唐時期的常州吸引了大量的南遷文人,城市文化在吸收外來養分后迅速成長,日益昌盛。
⑤宋代的楊時和蘇軾使常州的文化快速趨向成熟。楊時退居常州十八年,聚徒講學,闡述理學,這既是傳授理學的十八年,也是常州書院教育振興的十八年。蘇軾一生出入常州多達十一次,最后病逝于常州。蘇軾“出處窮達”,在朝為官不畏權貴,以國事為重;貶官到地方,也能造福一方,為民請命。蘇軾和楊時的文化精神奠定了常州文化最重要的根基,在家家重詩書、戶戶重教育的基礎上,使得常州的學術在日后迎來了全盛期。
⑥明代學者唐順之的出現將常州文化精神固有的特點發揚光大。他與當時的文人社團東林黨產生緊密的學術聯系,“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形成了“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精神傳統。綿延至清代的常州學派,形成了經世致用的學術高潮。
⑦常州學派興起于清朝乾嘉盛世。在考證流行的時候,另辟蹊徑,將經學研究與現實政治相結合,為今文經學在清代學術界爭得了重要的地位,使之成為足以與古文經學相抗衡的常州學派。
⑧常州學派的經世主張不只體現在對現實問題的關注,更強調社會責任感。常州學者并非只是空泛地議論時政,而是更強調腳踏實地去改變現狀。曾經有人說常州人性格中最大的特點是“戇直”,大抵是迂愚而剛直之意,但常州人的迂直中實有一股正氣在。當這種戇直浸潤了經世致用的意蘊時,更顯得正氣滿滿。明代高攀龍說常州人“危時守所學,亂亡守孤城”,能在一片黑暗中閃耀出人性的崇高和偉大。
(選自《長三角觀察》2019年第12期,有刪改)
借鑒
1.閱讀全文,仿照示例,概括常州文化發展所經歷的不同時期。
殷商發祥期→ ? ? ? →隋唐成長期→宋朝成熟期→
解析:本文按照時間順序對這“千年文脈”進行了詳細的梳理,以歷朝歷代的名人的事跡來說明,充分展現了常州流動的千年文脈傳承與發展歷程。本題考查對全文內容的概括。在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概括,本文是按時間順序進行說明的,概括時注意各時間點所對應的人與事。同時要“仿照示例”來寫。
2.依據文章,再補充閱讀文天祥的詩《常州》及小序,概括常州文化精神的內涵。
序:常州,宋睢陽郡也。北兵憤其堅守,殺戮無遺種,死者皆忠義之鬼,哀哉!
山河千里在,煙火一家無。
壯甚睢陽守,冤哉馬邑屠。
蒼天如可問,赤子果何辜?
唇齒提封舊,撫膺三嘆吁!
〔注〕《常州》選自《歷代詩人吟常州》。此詩為文天祥戰敗被俘,押送北上,路經常州時所作。作者以唐代睢陽之戰和漢初馬邑被屠暗喻常州軍民守城抗擊元軍之壯烈。
解析:本題考查概括理解文章的主旨。解答此題,可以從常州文化的思想、行為、風俗、習慣等方面去考慮作答。
專項訓練
遙望宇宙深處的“眼睛”
◎胡平 湯樂明
時間如何開始?宇宙如何起源?生命從何而來,又向何處去?人類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外星人存在嗎?如果存在他們又在哪兒呢?占宇宙質量絕大部分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它們的本質是什么?古往今來,人們孜孜不倦地思考著這些問題。這些問題的研究和突破依賴于已歷經400年發展進步、不斷壯大的天文望遠鏡。
望遠鏡的誕生:
伽利略與開普勒的創新
古人的智慧是偉大的,早在東漢時期,天文學家張衡就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望遠鏡——渾天儀;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1276年創制的簡儀,是最早的赤道經緯儀。現代光學天文觀測從何而起呢?
1608年,荷蘭眼鏡商漢斯·李普希偶然發現凹透鏡和凸透鏡組合可以看清遠處的景物,由此制成第一架望遠鏡。當時的望遠鏡并沒有用于天文觀測,而是作為艦隊軍事裝備。
1609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研制出第一臺應用于天文觀測的光學望遠鏡,發現望遠鏡具有增強聚光能力和放大視角的作用。最初他制作的簡易望遠鏡只能放大3倍,經過幾個月的改進,伽利略制成了可放大32倍的望遠鏡。伽利略用這個劃時代的天文儀器觀測到一些令人驚奇的現象:奪目的太陽上竟然有黑子;月亮上有的地方平原千里,有的地方卻高山聳峙;木星有四個小衛星圍繞其旋轉,而且它們的位置是經常變化的,就像月亮圍繞地球旋轉一樣。
1611年,德國科學家開普勒發明了物鏡和目鏡均采用凸透鏡的另一種折射式望遠鏡。這種望遠鏡的目鏡在物鏡焦點之后,可以放置十字絲。由于不同的光在介質中有著不同的折射率,折射望遠鏡不可避免地存在色差。17世紀,解決色差的辦法是把焦距加長:當焦距足夠長時,色差就變得可以忽略了。然而,焦距決定了鏡筒的長度,使得當時最長的望遠鏡有45米。這便是早期的透射式光學望遠鏡。
望遠鏡的發展:
大口徑反射式望遠鏡時代
近代以來,大口徑光學望遠鏡的發展才真正意義上將反射式望遠鏡和透射式望遠鏡徹底分開,并占據統治地位。反射式大口徑望遠鏡同透射式大口徑望遠鏡相比,具有無色差、對材料均勻性要求低、重量較輕、尺寸相對較小、結構簡單、容易運行和維護等優勢。
當然,在望遠鏡的大家族里,并不只有光學望遠鏡,還有射電望遠鏡。射電望遠鏡的原理與反射式光學望遠鏡相似,入射的電磁波被反射鏡面反射后,同相到達公共焦點。用旋轉拋物面作為鏡面易于實現同相聚焦,因此,我們看到的射電望遠鏡鏡面往往是拋物面。
不論是光學望遠鏡,還是射電望遠鏡,在未來,更大口徑依然是望遠鏡的發展趨勢。同時,研究者也在尋求更好的平臺,如空間、月球以及其他星系等。
望遠鏡的意義:
以天之語,解物之道
天文學家在宇宙觀測時獲取信息的通道有:電磁波、宇宙線、中微子、引力波。其中,電磁波是獲取信息的主要通道。
在激光通信領域,2016年我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專項的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中,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制的4個地面站(望遠鏡)對量子密鑰分發實驗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實驗中,衛星捕捉到地面站發來的光束(信標光),并將該光束會聚到探測器中心;捕獲完成后,衛星發出一光束,該光束準確地指向地面望遠鏡;地面望遠鏡接收到光束,完成捕獲過程,使得衛星和地面站最終達到通信連接狀態。
太陽大氣探測也是如今天文學以及天體物理學領域的一個重要問題。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如果能更加了解它,就有助于我們探索宇宙的奧秘,同時預防太陽對地球的危害。望遠鏡的其他應用還有衛星成像、激光雷達等。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畏葸不前只會錯失良機。我們相信,作為人類對話宇宙的利器,望遠鏡及其傳奇故事必將繼續演繹下去,譜寫出新的篇章。
(選自《百科知識》2020年第18期)
訓練
1.伽利略望遠鏡與開普勒望遠鏡有什么區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現代天文望遠鏡主要有哪些用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孫俊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