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越強



2021年10月3日,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天航空博覽會(即珠海航展)圓滿落幕。短短6天時間的航展,吸引了線上線下來自全球的700多家參展商參展,最終成交了各型號飛機159架,還迎來了超過9萬名的專業觀眾和近12萬名的普通觀眾。雖然本屆航展受疫情影響推遲了一年,但比往屆航展規模更大,很多展品都是首次對公眾亮相。我們將挑選幾件揚國威、壯軍威的明星展品來著重介紹,揭秘其了不起的作用和意義。
戰斗機家族里的“魔法師”
在我們的印象里,戰斗機都是一馬當先的角色,畏畏縮縮可不行。不過,有一位卻比較特殊,近戰反而施展不開拳腳,它就是電子戰戰斗機。在本屆珠海航展上,戰斗機家族里的“魔法師”——殲-16D戰斗機首次公開亮相,與前輩“飛豹”電子戰攻擊機相比,它利用機動和載重能力更強的殲-16戰斗機為平臺,可以說是我國第一型專門執行電子戰任務的戰斗機。殲-16D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進氣道、機翼下方和翼尖上掛載各種電子戰吊艙。本次展示的殲-16D的左右兩翼掛載了3種共6個電子戰吊艙。我們可以看到,在機翼尖端有一個圓柱形的電子戰吊艙,它是用于電子偵察的,能收集各種電子目標(如雷達和通信設備)發出的電磁信號,并根據電磁信號的特征準確判斷出位置和型號,充當著“千里眼”和“順風耳”的重要角色。收集到情報后,殲-16D還能利用這些情報作出選擇——究竟是進行軟打擊還是進行硬打擊。軟打擊就是利用其他兩種電子戰吊艙進行電磁壓制,具體又分為對抗短波信號和長波信號。壓制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電子戰吊艙發出的干擾電波大于敵方雷達反射波的功率,能讓敵方雷達接收不到反射波和殲-16D自己的雷達波,如同夜間行駛的對向車輛突然打開了遠光燈,讓人根本看不清前方的路況。這猶如施了一道魔法,保障了殲-16D附近己方戰機編隊的安全。另一種硬打擊就動上真家伙了,將干擾吊艙換成4枚反輻射導彈,這樣一來,翼尖保留的偵察吊艙就能發現目標并引導反輻射導彈精準射向敵方的電磁信號目標。與一般導彈不同,反輻射導彈只認準敵方電磁信號的方向飛行,即使敵方雷達突然關機,導彈也能憑記憶繼續朝目標飛行。有的反輻射導彈更神奇,當敵方的機動雷達關機并轉移陣地后,還能夠依靠導彈自帶的降落傘增加滯空的時間,等待雷達開機后重新規劃好打擊路線。
業務能力如此強大,殲-16D自然也是犧牲了戰斗機的一些優勢用來突出自己的強項。從外觀上看,它選用的是雙座型戰斗機,這樣的好處就是減輕了駕駛員的壓力,將技術活交給后排的操控員。此外,與常規戰斗機相比,不需要近距離格斗的它取消了座艙前的球形光電探測雷達和側下方的航炮,只保留了機腹下方用于自衛的中距空空導彈。這樣做的原因,一是要讓它專心發揮好自己的長處,二是電子戰需要使用很多專業的處理設備,還要消耗大量的電能,省出來的空間自有用處。
琳瑯滿目、用途各異的無人機
要問近年來我國軍工出口的暢銷產品是什么,當然非無人機莫屬。在本屆航展上,除了“20”系列的有人駕駛飛機外,無偵-7、無偵-8、攻擊-11和彩虹-6等無人機最受大家的歡迎。
無偵-7無人機是一種對標美國“全球鷹”的高空長航時偵察無人機,這型無人機的尺寸相當大,擁有一對長度超過22米的機翼,且后掠翼的角度較小。雖說裝備了一臺渦扇發動機,但它的速度很慢,從而像民航客機一樣獲取最佳的飛行效率。與“全球鷹”不同的是,它的尾部獨創采用了“Φ”型連接翼氣動布局,這樣的好處就是在低速下也能獲得較高的升力系數,減少機翼過長而產生的上下晃動,來保持在高空的飛行穩定性。無偵-7能在近2萬米的高空巡航飛行,站得高也就看得遠,它搭載的是衛星級的高清偵察相機,能夠監控100平方千米的地面和海面上的任何移動目標。通信偵察系統、雷達告警系統、干擾物投放系統等也一應俱全,既保證了任務多樣性,也兼顧了戰場生存。
如果說無偵-7像一位優雅大方的“窈窕淑女”,那么,無偵-8就是暴脾氣的“朋克女孩”。無偵-8是一種高空高速偵察無人機,它的造型和其他飛機都不一樣。俯瞰,它就像一個很尖的三角形,機體表面很扁、很平,沒有進氣口,說明它采用的是液體火箭發動機。它一般由轟-6轟炸機掛載,當到達預定高度后再點火發射,并能夠以5倍音速高速飛行。其戰法就是高速突防至敵上空50千米處,快速偵察敵戰略、戰術目標的實時狀況,將情報傳給己方的各打擊平臺。當外科手術式打擊完畢后,還可以再次偵察獲取打擊效果等情報,為指揮機關撥開戰爭迷霧。在實戰中,無偵-8的作用不容小覷。雖然高分辨衛星等偵察手段技術較為成熟,但在軌衛星的數據很容易被觀測出,在戰時極易被反衛星武器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所以裝備一批無人機就顯得非常保險和科學。
顧名思義,攻擊-11無人機就是一種擅長進攻作戰的無人機。與反恐戰場上常見的美國“捕食者”無人機相比,攻擊-11有更強的機動性和隱身性。從外觀上來看,它擁有簡潔流暢的機身,幾何三角形的拼接設計讓整架飛機極具科幻感。此外,這款無人機還采用了全新的發動機和隱藏式尾噴管設計,大大提升了戰機的隱身性能。毫不夸張地說,它的隱身效果要優于殲-20,可以獨立飛行或充當有人駕駛飛機的僚機,未來將作為“踹門人”的角色執行風險程度極高的戰斗任務。
說完了各懷絕技的這三位后,最后一位就看似平庸了一點,它就是彩虹-6無人機,綽號“炸彈卡車”。這種無人機說白了就是彩虹-4的放大版,為了增加有效載荷,它將原先裝配的一臺活塞式螺旋槳發動機換成了兩臺噴氣式渦扇發動機,使其起飛質量從彩虹-4的1400千克躍升至7800千克。不僅是載彈量翻倍增加,攻防兼備的它還可以掛載具有干擾地面防空導彈瞄準等功能的吊艙,減少挨打的概率。
陸戰裝備新驚喜
與國際上大多數航展不同,我國還將陸、海等其他軍兵種的成果一同帶來參展,形成了以航展為主的綜合性防務盛會。除了觀看精彩的飛行表演,觀眾還可以走進展館,欣賞琳瑯滿目的多兵種裝備,在展館外的車輛動態展上還能一睹鋼鐵洪流一路飛馳的風采。
要說本屆航展里的地面裝備有哪些“新朋友”,那一定有最近很火的新概念兵器無人作戰車,VU-T10和VU-T2履帶式地面無人平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前者利用解放軍現役的傘兵戰車為改裝平臺,標配有一門30毫米機關炮和兩枚反坦克導彈,適合為步兵的攻堅提供掩護。后者的體形稍小,但機動靈活,適應各種環境。雖說論氣勢還比不過VT-5主戰坦克等“大家伙”,但未來無人化作戰已不可逆轉,一定會出現一大批地面無人作戰新裝備。
本屆航展還有一群“小精靈”格外受歡迎,它就是“山貓”全地形車家族。這個家族一直“人丁興旺”,本屆又增添了多種任務型,主要成員有“山貓”120毫米和82毫米迫榴炮、36管107毫米火箭炮、23毫米鏈式機炮、綜合保障車和炊事車等,其最大的意義便是滿足空降兵和未來陸軍直升機突擊旅的需要,小巧的車身可直接開進直升機內。此外,除了“山貓”家族,陸軍的11式“大八輪”輪式戰車和“猛士”高機動車等也各自形成了一整套功能齊全的家族系列,為部隊在不同條件下的戰斗提供最得心應手的選擇。
槍械是一支軍隊的基礎,隨著國家軍隊建設的快速發展,傳統的95式突擊步槍已經顯得過于雞肋,不太方便加掛一系列提高戰斗力的槍械配件。如今,191式突擊步槍已經陸續列裝部隊,它取消了老槍的提把和無托設計,全槍大量采用復合材料,拿在手里十分輕便,符合我們亞洲人的體質。這次展會還首次亮相了短管版的192式突擊步槍,更輕便的它大大提高了裝甲載具和直升機等班組成員的自衛火力。另外,新一代精確射手步槍、班用機槍、通用機槍和6管速射機槍等也首次向公眾展示。這些新槍的裝備,將會大大提升我軍在地面中遠距離的射擊能力,在未來戰爭中一劍封喉。
(責任編輯:白玉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