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寧
【摘要】本文分析農村初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和當前信息技術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存在的問題,闡述將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以激發學生興趣、擴充教學資源、搭建學習平臺的策略,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農村初中 數學 信息技術 融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5-0056-02
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實現初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是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的主要發展趨勢。農村數學教師只有深入研究農村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才能實現教學創新,促使農村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提升,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培養數學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農村初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一)全面提升農村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從而不能滿足新時期素質教育發展需求。因而教師必須對課堂教學形式、教學內容進行創新,這也是現代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農村數學教學受經濟水平和物質條件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通常只能采取傳統教學手段與教學模式,不利于初中數學教學改革與創新。在智能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廣大農村地區也逐漸實現了信息技術的全面覆蓋。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通過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可以有效地創新和改革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從而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資源更加充足。教師利用優質的課堂教學內容,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發性。可見,農村初中將數學與信息技術進行深度融合,對促進提高農村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二)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地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緩解教育公平問題,是實現教育公平有效的途徑和手段。農村初中數學教學如果能運用信息技術,實現數學教育信息化,把發達地區好的教學資源、方法引入課堂中,優化農村數學教學內容與手段,那么就能使農村學生利用發達地區的學習資源,減少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具體來說,農村中學教師通過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優勢,合理地運用各類互聯網數學資源與信息化數學教學手段,可以促進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農村初中數學教師在整合與運用數學教學資源的過程中,會接觸與學習更多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從而促使教學水平不斷提升,從而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二、當前農村初中數學教學運用信息技術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流于表面
很多農村學校受到教師主觀因素以及學校硬件設施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沒有能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沒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不能使信息技術與農村初中數學教學深度融合,從而使數學信息化教學流于形式。從了解到的情況來看,有部分初中學校的數學教學大多停留在傳統的黑板與掛圖上;有的偶爾用到信息技術,也大多只是用到簡單的電子課件;有的只有在上公開課時才利用一下微課等信息技術手段,平時很少主動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僅停留在表面,教師只是在為了完成任務時才會運用信息技術。這不僅會導致教學資源浪費,而且不利于教學創新與改革。
(二)部分教師過分依賴信息技術
有部分教師認識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優勢與作用,因此不假思索地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信息技術代替必要的“人工技術”,對信息技術產生過分依賴。如果教師片面強調信息技術的重要性,而不注重教學本身以及學生的主體作用,那么學生雖然在短時間內會因為新鮮感、好奇心,將注意力集中到數學多媒體課件或者信息資源上,但是一段時間后學生就會對只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做法產生厭煩心理。如果教師不能結合數學教學內容合理運用信息技術,那么就會導致信息技術失去其在數學教學中原有的價值與作用。
(三)部分教師教學方式陳舊
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由于經濟發展速度較慢,教學設施、教學理念更迭較慢,以及教師老齡化嚴重,導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教師仍然堅持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陳舊的教學觀念、教學設施和教具進行初中數學教學。他們習慣性地通過教師講述知識點、學生聽和記憶知識點的方式來展開教學,但效果不甚顯著。我們知道,初中數學知識多,包含大量的公式、定理、公理等,在傳統的課堂上需要教師大量板書,消耗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從而沒有辦法增加更多的教學內容,采取更加多樣的教學方法,與在網絡時代成長的學生的要求相距甚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
三、農村初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具體策略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從小學階段進入初中階段后,學習課程科目增加,學科知識內容難度也隨之增加,如果學生不能盡快實現轉變,則會導致其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一定的畏難心理,缺乏對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對提升學生知識水平,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重要意義。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集中注意力于課堂,教師可以通過將數學知識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方式,利用互動性、趣味性較強的數學教學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平面幾何比較抽象,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口頭講述與黑板上畫圖演示的方式講解內容,以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但這樣的教學形式直觀性不夠強,學生理解起來會存在一定的困難,也就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如果將平面幾何知識與信息技術進行融合,利用多媒體或者電子白板動態地展示平面幾何的特性,比如,用色彩鮮艷的電子圖畫或者是動畫將平面幾何的知識點展示出來,直觀地展示平面幾何圖形的變化及其相互關系,那么學生就會被其動態的色彩鮮艷的圖示吸引住,更加直觀地理解這些比較抽象的知識點,并對形式多樣、變化無窮的平面幾何圖形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更加專注地學習和探究平面幾何知識。再如,教授人教版初中數學《認識三角形》這節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將課前準備好的與“生活中的三角形”相關的圖形呈現,讓學生在觀看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發現生活中的三角形無處不在,如紅領巾、路標指示牌、衣架、三角尺等,從而使學生知道數學概念是從生活中提取出來的高度概括和抽象的知識,它能很好地幫助我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激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并進行探究。總而言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將講授的知識與信息技術融合,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能促進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應用的意義,使其將注意力集中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二)運用信息技術擴充數學教學資源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在互聯網站中有大量的數學課件及其他數學資源,人們通過互聯網可以獲得自己所需要的各類資源。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使數學教學資源得以擴充。在以往的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對數學教材的依賴性較大,學生所能接觸到的數學資源、數學知識相對有限,不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能力。在數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今天,教師開展數學教學時可以通過利用各類數學網站收集與整理數學資源,并進行合理利用,可以有效拓展與擴充數學教學資源。例如,在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質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直接使用數學資源庫中的有關全等三角形平移、旋轉、翻轉等的動畫演示微課,播放微課讓學生直觀地領悟全等三角形的性質。當兩個三角形全等時,無論這兩個三角形的位置怎么變化,全等三角形的形狀、大小都沒有改變,從而更直觀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且與三角形的位置沒有關系。如果條件允許,那么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制作數學教學課件,幫助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擴充學習資源。或者指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搜索相關的數學知識,比如數學歷史故事、數學家的故事、數學定理的證明、數學試題的講解等,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資源。教師自己利用信息技術搜尋數學教學的相關視頻、微課,選擇適合的視頻與微課建立自己的教學資源庫,不斷地擴充教學資源,豐富自己的教學資源,以便更加切實地開展教學活動,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比如,針對專題復習,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把專題內容搜索出來,然后進行集中選擇與加工,使之符合本校學生實際的教學資源,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應用知識或者推演過程,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運用信息技術構建平臺進行數學學習
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平臺,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積極性。也就是說,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網絡建立班級交流平臺、學科交流平臺,通過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在平臺上呈現數學教學內容,講解數學的相關知識點,特別是重點和難點,使學生能夠通過平臺自主地學習相關的數學知識,掌握知識脈絡,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從而使數學知識更加全面、清晰。比如,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后,教師把整合后的知識點,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到學習平臺上,讓學生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進行復習;或者制作微課視頻,簡要地講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和注意事項,使那些掌握得不太好的學生通過學習平臺反復播放,直至掌握;或者分層設制幾個層次的練習題,放到平臺上,讓學生根據個人的情況選擇一部分或全部進行練習,以有效鞏固知識。學生也可以利用學習平臺進行交流與探討,比如,學生遇到的學習難題,可以拿到學習平臺上進行交流、討論,找到更加便捷的解決辦法,更加靈活地運用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與印象。教師還可以在課外利用平臺組織學生就某個新的數學問題進行探討,使學生更加自由地發揮個性特長,盡情地發表看法,鍛練表達能力和膽量,豐富學習體驗。學生也可以把自己梳理好的某一個章節的知識體系展現出來,幫助其他同學更有效地學習,共同進步,并逐步養成自主梳理、自主復習和反思的良好習慣,從而培養數學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教師結合農村中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情況,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構建學生自主學習平臺,使學生通過平臺進行學習、反思、總結、鞏固,有效提升數學教學質量與效果。
總而言之,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是當前的發展趨勢。基于此,農村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尋找新的教學途徑,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創新農村初中數學教學模式,使農村初中數學教學更加富有趣味性、實效性,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有效提高農村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自籌經費一般課題(C類)——“智能+教育”模式與農村初中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1C617)與廣西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專項課題“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信息技術與農村初中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1ZJY133)的研究成果。
(責編 李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