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要】本文闡明項目式學習法的特征,以《最短路徑——“將軍飲馬”問題》一課為例,闡述用項目式學習重構數學課堂的具體做法,以培養應用意識、發展核心素養、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 重構數學課堂 最短路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5-0083-02
數學課堂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陣地,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能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并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項目式學習突破了傳統教育中以講解為主的教育模式,符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有利于新課標的落實,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
一、項目式學習的特征
項目式學習,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現實問題獲得知識和技能。學生基于現實情境,解決實際問題,能從更廣、更深、更結構化的層次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項目式學習在初中數學課堂重構中,具有以下特征:
(一)以現實情境為載體,聚焦社會熱點
項目式學習的主題主要來源于社會性議題、熱點問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等,它以現實情境為載體,聚焦社會熱點,兼具知識性與真實性,是溝通學生學習興趣與真實世界的橋梁,賦予項目實際的意義,從而促進學生開展學習探究活動。
(二)以驅動性問題為導向,啟發深度思考
項目式學習主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在一連串問題的驅動下,完成一項源于真實世界且需要深度思考的任務。驅動性問題是一個項目的“心臟”,在項目開展前就已經設計完成,它像一座“燈塔”,啟發學生深度思考,指導學生向項目目標而努力。
(三)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核心知識再構建
項目式學習,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自行設計或執行各環節,在新的情境中遷移、運用、轉換以往的經驗,產生新的知識,實現核心知識的再構建。
(四)以成果為媒介,重視數學學習交流
項目式學習和其他教學方法不同,項目結束時通常會用一個成果來呈現。數學項目式學習的成果,可以是微課、微視頻、課件,也可以是小報告、小論文、手抄報、思維導圖等。項目式學習對成果的評價也是多元化的,有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家長共評等。評價方式包含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等,采取多種評價有機結合的方式,從而促進數學學習交流。
二、用項目式學習法重構初中數學課堂的措施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特征,筆者對如何用項目式學習重構初中數學課堂進行了初探。筆者根據新課標確立核心內容、設立學習目標,以項目為載體,通過任務驅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構建新知,進行深度學習。下面,筆者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最短路徑——“將軍飲馬”問題》為例,進行具體說明。
(一)項目啟動,明確學習目標
明確預期達成的目標是有效教學的開始。在項目啟動前,我們要了解核心知識點,把握重難點,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找準學習的起點,從而明確學習目標。
《最短路徑——“將軍飲馬”問題》這一課的核心知識是利用軸對稱解決簡單的最短路徑問題,難點是如何利用軸對稱將最短路徑問題進行轉化,能力訓練點是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幾何圖形。學生已經具備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對稱性等知識儲備。此次項目,旨在讓學生在“做數學”中體驗轉化思想,積累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拓寬視野,提升數學素養。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確定的學習目標如表1所示:
(二)項目規劃,設計驅動性問題
在項目規劃中,我們的核心是根據學習目標設計一連串的驅動性問題。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獲得數學研究的基本經驗和思想方法,領悟數學的本質,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依據上述的學習目標,筆者對“將軍飲馬”這個項目分別設計了幾個任務,通過一連串的驅動性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構建數學模型,如表2所示(見下頁)。
(三)項目執行,形成研究成果
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學生會面臨很多挑戰,也會遇到一些認知上的沖突。此時教師要當好學生的學習教練,給予支持和引導,給他們補充一些知識和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先閱讀學習目標和教材P85~86的內容,嘗試獨立完成任務1和任務2的驅動性問題1,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進一步突破任務2。
下面展示一個小組的合作研討的過程:
組長:我們小組對任務2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下面由a同學說一說他的做法。
a同學:我是過A點作直線l的垂線段交直線l于C,聯結BC。此時,AC+BC最小。
b同學:我不贊同a同學的方法,作垂線段,能保證AC最短,但是不能保證BC最短,從而不能得出AC+BC最小。
組長:那你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嗎?
c同學:作點A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A′],聯結[A′B]交直線l于點C。此時,AC+BC最小。
組長:其他組員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d同學:我有不同的方法,作點B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B′],聯結[AB′]交直線l于點C。此時,AC+BC最小。
組長:這兩位同學的方法其實是類似的,都是找對稱點,再聯結。那如何驗證這個方法的正確性呢?
e同學:可以借助幾何畫板加以驗證。
針對任務2學生開展小組合作交流,基本達成了學習目標2和學習目標4;教師接著引導學生執行任務3,檢驗任務1和任務2的學習成效,達成學習目標3;最后引導學生將探究得到的模型,以研究報告、模型設計、數學報、PPT等形式呈現。
(四)項目收尾,深度反思、交流與評價
無論項目最終開展得如何,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寶貴的體驗和經歷。在項目收尾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反思、交流與評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評價的出發點不僅是要判斷學生對數學模型的掌握情況,而且要通過評價更好地幫助學生開展后續的學習,改進教師后續的教學。
針對本節課,筆者依據上述的學習目標,設置了的評價表如表3所示。
三、項目式學習的成效
用項目式學習重構數學課堂,讓學生切身體驗構建數學模型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項目式學習,立足于課堂,以學生思維為主導,指引學生構建數學模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實現知識的融通與應用,培養數學核心素養。
(一)培養應用意識,培養核心素養
用項目式學習法重構數學課堂,以現實情境為載體,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本項目,通過創設將軍飲馬的情境,借助一連串的驅動性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實現核心知識的再構建,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發展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不等于知識的積累,它的形成與語言的表達是密不可分的,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載體和媒介。本次項目式學習,以成果為媒介,讓學生進行深度交流,用規范的數學語言進行完整的表述,加強課堂數學語言的訓練,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關注活動體驗,提升核心素養
用項目式學習重構數學課堂,學生在課堂中自主探究,在活動中體驗、感悟數學,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和技能,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從而提升核心素養。
本次項目式學習是對初中數學課堂重構的初探,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在整個驅動性問題的設計過程中,如果能將具體問題進行深化,使學生能更加充分地調用其經驗,在思考中解決問題,達成目標,那么更有利于項目的推進和實施??偠灾?,項目式學習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對數學課堂教學有重要的意義。用項目式學習重構數學課堂,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華洋.基于項目學習模式下初中數學活動課的教學過程[J].中學生數理化,2015(3).
[2]孫曉麗.利用項目式學習推進初中數學教學的實踐與反思[J].數學教育與研究,2018(4).
[3]謝海峰.項目學習模式下初中數學活動課教學過程的構建[J].教育教學研究,2018(11).
[4]李延群.項目式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學研究,2015(12).
(責編 李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