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2020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白皮書》的數據顯示,寵物醫療近三年復合增長率為20%。從寵物消費結構來看,各細分品類中,寵物診療支出增長6.2%,是消費增速最快的品類,寵物的醫療健康需求顯著增加。
不過,寵物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已經成為大多數養寵人士躲不掉的困擾。京東金融統計,我國單只寵物犬就醫的年平均花費為1 557.2元,單只寵物貓為1 446.1元。許多養寵人士表示,養寵物以后最怕的事情就是寵物生病,去寵物醫院治個感冒也要1 000元起步,比人看病都貴。
與巨大的醫療消費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寵物保險的覆蓋率還不到1%。而世界上寵物保險覆蓋率最高的瑞典,參保率已經達到40%。
國內的寵物保險其實2004年就出現了,到如今已有17年,卻依然是一塊極其狹窄的市場,所謂的“藍海”與“千億元規模”一直都只是想象中的畫面。為何瞄準寵物“吃穿用度”環節的一些玩家早已賺得盆滿缽滿,但“寵物保險”這個隊友依然很“坑”?本期“江湖”欄目,《“帶不動”的寵物保險》一文給出了答案。
寵物經濟很火爆,而如今比寵物經濟更火爆的是“造車”賽道。前不久,華為露出造車野心。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毫無保留地說:“由于手機業務受到影響,思來想去,華為決定賣車,可以彌補手機業務銷量受到影響造成利潤上的下滑問題。”另外,他還表示散布在全國各地的華為門店,都可以成為華為的賣車終端。目前已經明確要“上架”的,就是與小康股份旗下品牌塞力斯合作的“賽力斯華為智選SF5”。
與華為類似的是,來自深圳的另外一家知名企業大疆。這家原本在無人機領域做到市場絕對領先位置的公司,也開始以“大疆車載”的名義,在造車領域進行投入、布局和滲透。大疆給自己的定位與華為接近,都是站在車企背后的“智能駕駛的一級供應商”。同樣在本期“江湖”欄目,《大疆與華為踏入同一條河流》一文分析了大疆入局造車行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