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羽絨服的誕生有些荒誕,相關資料記載,1936年,美國探險家埃迪·鮑爾在一次冬季捕魚行動中,為了搬運方便,脫下厚重的羊毛套頭衫,結果差點因此命喪雪地,他意識到一件輕便、保暖的御寒衣物的必要與商機,第一件羽絨服就此出現。
羽絨服進入國內市場大約在20世紀80年代,很快就成了消費者必備的過冬單品。1970年以后,國產羽絨服品牌進入大暴發時期,1972年,雅鹿、鴨鴨相繼創立,時隔四年,24歲的高德康在江蘇常熟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這正是波司登的前身。
隨后羽絨服行業在國內風生水起,中國服裝協會統計,截至2019年,我國羽絨服市場規模約為1 209億元(若非特指,以下的“元”皆指人民幣),預計到2022年這個數字會達到1 622億元。我國的羽絨服生意遍地都是,共計6.5萬多家羽絨服相關企業如星星之火,散落各地。
再加上國外幾個能將羽絨服賣出LV架勢的一線冬衣品牌,稍不留神,就能形成燎原之勢,攻陷冬日的消費市場與時尚圈。
劉昊然在機場帶火了中戲的羽絨服,一時間,托關系找“黃牛”都一件難求;北面突然成了當代男大學生過冬的必備“神器”;全智賢與李敏鎬在漫天大雪里穿著加拿大鵝接吻;馬云出席互聯網大會身上一件不起眼的“老頭襖”,實則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與王菲的同款……
國內羽絨服的價位很長時間在1 000元以下徘徊,但眼看社交網絡上人手一件加拿大鵝,羽絨服逐漸奢侈品化,價位一時半會跟不上的品牌也跟在消費者身后窮追不舍,關鍵這個趨勢的形成早有端倪。
從2021年往前至少推三年,羽絨服的價格走向便一目了然。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0~2018年我國羽絨服平均單價整體呈上升趨勢,2016~2017年羽絨服銷售單價分別增長9%和8%,到了2018年,我國羽絨服平均單價為555.6元/件,較2017年同比上漲7.51%。
可以說,從2010年以來,羽絨服的價格一年比一年高。特別是波司登,熱搜連著上齊三個冬天,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波司登是國產羽絨服進程的現實縮影,國金證券研報顯示,2018年,波司登主品牌提價幅度高達30%到40%。
更具體一點,從2017年到2018年,波司登旗下1000~1800元的產品占比由47.6%提升至63.8%;1800元以上的產品由4.8%提升至24.1%,而1000元以下的占比則由47.5%下降至12.5%。
波司登追求高端化的野心早已人盡皆知,事實上,羽絨服品牌想要完成定位進化并不是天方夜譚,波司登之前,門店排隊堪比蘋果的加拿大鵝就是很好的例子。很少有人知道,誕生于1957年的加拿大鵝,最早是一家生產羊毛馬甲、雨衣和雪地服的平民廠家。
雖然現在如日中天,但之前的加拿大鵝連門店都沒有,走的是經銷商渠道。從20世紀80年代起,加拿大鵝才慢慢打開“任督二脈”,開始為南極科考隊、加拿大航空公司專供防寒羽絨服,第一位登頂珠峰的加拿大人Laurie Skreslet,登頂時穿的就是加拿大鵝。
一系列“逆天改命”的動作帶來的效果很明顯,2001年,加拿大鵝年收入只有300萬美元,從2014年到2018年,加拿大鵝收入復合增速達到40%,再后來,各路明星戲里戲外“鵝不離身”,2019年,營收高達8.31億加元。
任何行業一旦卷起來就無休無止,波司登比加拿大鵝出手更闊綽,2018年9月的紐約時裝周上,波司登重金邀請了包括紀梵希設計師在內的三位國際知名設計師,你能想象安妮·海瑟薇穿波司登的模樣嗎?這一夜過后,波司登繼續整裝待發,米蘭時裝周、倫敦時裝周皆未缺席。
國內,楊冪與陳偉霆成了波司登代言人,2020年上半財年,波司登的營銷開支從去年同期的11.19億元上升至12.09億元,同比增長8%,占總營收的比例達26%。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年輕人真的連波司登都穿不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