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輕舟

昨天,我看了一則短視頻覺得頗搞笑。女星霍思燕接受采訪時說,兒子嗯哼最喜歡自己的媽媽化著妝、穿著高跟鞋去接他放學。同樣的,還有那英家的女兒。那英的女兒總是在超市里大聲喊她那姐,好像就怕別人不知道那英是自己的媽媽。
表面上看,這些明星家的孩子有虛榮心,喜歡媽媽長得美,喜歡媽媽有名氣。但側面也能反映出,雖然這些媽媽沒法天天陪伴在孩子左右,可當媽媽自身很優秀的時候,孩子永遠是為媽媽驕傲的。其實,有時候,愛孩子不一定是全身心為他們付出,以最好的姿態站在他們前面,也是愛他們的方式。
上周末,我的一位表姐帶著孩子到家里玩,一進門看到客廳里擺著的古箏,就問我怎么給孩子學古箏而不學鋼琴。我說古箏是我在學的。表姐驚訝地看著我說:“你都是個當媽的人了,還學什么古箏呢?”
我告訴表姐,我不僅學古箏還在學跳舞時,表姐更是一臉不可思議地問我:“你下了班就折騰這些,還會有時間做飯、做家務、陪小孩嗎?”我說:“想做飯就在家吃,不想做飯就外面吃;有時間就自己打掃,沒空就請鐘點工打掃。”表姐很無奈,說:“哪有你這樣當媽的?”
是啊,我這樣的媽媽在傳統的認知里,貌似是很不會過日子,甚至不合格的。從小到大,我們看過無數歌頌母親的文章,都在說媽媽是偉大的、無私的,她總是把兒女們放在第一位,把最好的都留給兒女。母愛的意義總被無限神圣化,上升為一種不可顛撲的神話。
就拿我這位表姐來說吧,她是外婆家第一個考上重點大學的女生,畢業后又考進了我們當地一家銀行工作。每每提起她,舅媽的嘴角都忍不住上揚。可有了孩子后,表姐不放心把體弱多病的外甥交給其他人,便辭掉了銀行的工作,選擇全職在家。從此,表姐的生活里充斥著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孩子再大點就是學習成績和各種興趣班。
孩子只要聽話懂事、學習成績良好,便是表姐最大的成就了,而表姐自己的需求卻低到塵埃里。有一年國慶節,我們幾個表姐妹盤算著把孩子給爸爸們帶兩天,結伴去周邊游。可我這位表姐一聽說要出去兩天,一會兒擔心表姐夫不會做飯,外甥的三餐吃不好;一會兒擔心她不在家外甥做作業不自覺;一會兒又覺得花那么多錢去玩不值當。最后的結果就是她脫離大眾,獨自在家全身心為孩子服務。
像表姐這樣的媽媽并不在少數,很多媽媽為孩子買名牌衣服、報各種興趣班的時候,宛若是隱形的富豪,對自己卻節衣縮食,買打折衣服、廉價護膚品。這樣的媽媽當然是偉大的,但這就是孩子喜愛的媽媽的模樣了嗎?并不盡然。外甥就曾委婉地表示過,高中時他想考個離家遠點的學校,這樣就不用成天活在他媽媽的監控下。
著名主持人楊瀾說過這樣一句話:“母親把所有的希望和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和母親都會不堪重負的。當一個小孩承擔了母親所有的犧牲、所有的期待的時候,很難想象他會是一個輕松自由的孩子。”
其實,在育兒過程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并不是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傾其所有的付出,而是媽媽在好好生活,用心享受生活。
我曾在網上看過一個小女孩寫的日記,上面是這樣寫的:“我現在真的覺得我媽是個沒有用處的人。她從來不好好做飯,洗個衣服都要抱怨半天,每天在家就是睡覺、吃飯、化妝、玩手機,我覺得手機比她的命重要……”
一個自己過得渾渾噩噩、放棄自我成長的媽媽,就算一直陪在孩子的身邊,對孩子的成長也沒有任何益處。在孩子眼中,她只是個無用的中年婦女。
我休完產假恢復工作后,每天除了上課,處理一堆工作上的事外,時不時還得參加各種培訓。我沒辦法成為那種為孩子付出一切的媽媽,也不愿意成為那種犧牲所有的媽媽。可有時候我也不免質疑自己:像我這樣的媽媽是不是太自私了?
直到一次去幼兒園接兒子,他的班主任跟我說,兒子為有我這樣的媽媽感到很驕傲。原來是幼兒園的老師讓每個小朋友介紹自己爸爸媽媽的職業,一個小朋友說自己的媽媽是護士,能救人,很厲害。兒子馬上大聲地說:“我媽媽也會救人,她更厲害,她是護士的老師。”
那一刻,我有點震驚。原來,我在孩子的心中是個很厲害的媽媽,我終于不再糾結于自己不能全心全意地陪孩子了。
我想,育兒應該是引導孩子積極向上地生活。那個不斷升級打怪,不忘自我成長的媽媽,在潛移默化中會不知不覺地影響著孩子。而她們的孩子從媽媽身上學到的將會是: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堅韌不拔的精神和獨立自主的人格。這些品質都將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所以,愿每個當媽的女人能夠多愛自己一些,每天給自己畫個淡妝,套上漂亮的衣服,只為驚艷自己;隔三岔五地去趟美容院、健身房,關注一下自己的身材和皮膚;偶爾約上三五好友,出去旅旅游,給自己放個空;偷段時光,重拾舊時愛好,練練琴、看看書、跳跳舞、唱唱歌,這一回只做自己。
(資源支持:微信公眾號“土豆番茄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