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的藝術”去搜索,排名最高的結果依次是采用一只狗的視角的電影《在雨中賽跑的藝術》,以及《孫子論戰爭的藝術》《引誘的藝術》《清晰思考的藝術》。
英國心理學家克勞迪婭·哈蒙德認為,我們需要學習“休息的藝術”。休息貌似人人都會,閑下來的時候就抓緊時間睡覺、打球、打牌、逛街、看電影、會朋友,或者什么也不干,坐在椅子上發呆,泡在泳池里發呆,拿著遙控器發呆。怎樣才能充分地休息?休息或許并不簡單,我們都不太擅長休息。
首先,休息不等于睡覺。哈蒙德說,醫學論文經常混用“睡眠”和“休息”這兩個詞。我們晚上跟別人打電話,結束時也會跟對方說“早點休息吧”。但休息比睡眠更加復雜,因為休息的方式很多。休息是我們醒著的時候所有的休息活動。你可能會在休息時睡著。但睡覺和休息不是一回事。休息也可以是身體活動,比如踢足球、跑步。有些人覺得,就是要累極了之后頭腦才能得到放松、實現休息。休息也可以是一動不動,有些人覺得只有身體完全停下來,頭腦才能放松。但有些人的休息方式是讀難懂的小說、做填字游戲。對大部分人來說,不工作就是休息。三分之二的人認為休息就是工作的反面。但有人寧愿去上班也不愿在家帶孩子。
有1.8 萬多人做了哈蒙德的休息調查問卷,列舉了他們最喜歡的休息方式,前十位由低到高依次是正念、看電視、空想、洗熱水澡、散步、無所事事、聽音樂、獨處、置身于大自然、閱讀。對這十種方式,哈蒙德也不是都贊同,正念對抑郁的人有幫助,但并非萬能藥,看電視是浪費時間,空想值得鼓勵。

空想的字面意思是白日夢,科學家更喜歡稱之為“頭腦漫游”,漫游是大腦的自然狀態,而非休息狀態。大腦總是在找東西,不停地探索,又冒出一個想法,又發現一個有趣的東西。聽上去是不是挺累的?但只有當你不停地追逐它,試圖強加給它秩序時才累人。如果你任它跑,就不會覺得累。大腦永不停歇,但只要我們放棄控制,任由它隨處亂跑,我們就會感到放松。當我們的大腦放空的時候,它經常想的是將來的事兒,這相當于預演,真的發生什么不測,我們不會手足無措。
休息方式中,“前五位都是獨處時的活動,好像我們休息時都想擺脫他人”。但閱讀不一樣,它讓我們能夠逃離他人,但同時又有書中人物的陪伴。美國作家斯坦貝克說:“我們一生都致力于減少孤獨。一個古老的方法是講故事,期望聽故事的人做出回應,說就是那么回事,你不像你以為的那樣孤獨。”讀書時我們可以自己掌握速度,我們可以走神、暫停、重讀、跳著讀,雖然這樣讀書會花更多時間,但休息效果更好。根據調查結果,最佳的休息方式就應該是在大自然中走走,然后聽著音樂看書,回家再洗個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