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國歷史上,虎是東北地區森林山地廣泛分布的物種。20世紀初期開始,東北虎的數量因人為捕殺等因素逐漸下降,后期其棲息地逐步喪失、獵物逐漸匱乏,到20 世紀末東北虎在野外瀕臨絕跡。本文作者多年前在東北地區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東北虎野外考察,他們爬過多少山地,路遇多少珍禽異獸,又有什么有趣的經歷呢?
1995 年,黑龍江省野生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黑龍江動物所”)和俄羅斯遠東科學院太平洋地理研究所的研究專家,根據我國東北虎的野外生存狀況,開展了一項東北虎分布與棲息地現狀的聯合調查,調查地點為黑龍江省東南部的山地林區。我作為黑龍江動物所的科研人員有幸參與其中,隨同考察隊伍走進大山,追尋東北虎的蹤跡。
黑龍江省牡丹江東寧市的暖泉河林場歸屬綏陽林業局管轄,是這次東北虎聯合考察的第一站。林場群山環抱、森林茂密、河流清澈,植被為針闊混交林及闊葉混交林,海拔600~900 米。
1995 年7 月27 日的清早,我們行進在山中,邊走邊觀察周圍野生動物的生境及其活動的痕跡。強烈的陽光照射在樹林里,濕空氣裹挾著草木味溢滿隊員們的鼻腔。天氣炎熱,沒有一絲風,隊員們擔心遭到蚊蟲叮咬或被荊棘刺傷而不敢脫掉外套。我們在落葉上發現了幾堆狍的糞便,雖然看不清地面的足跡,但據落葉的痕跡猜測應該是1 個有2~3 只成員的狍家族群留下的。
前方有一棵胸徑約40 厘米的紅松樹,俄羅斯老虎專家皮庫諾夫先生停下腳步查看樹的周圍,尋找老虎的活動痕跡。東北虎作為典型的大型貓科動物,有在樹下排尿液的習性,有時會用身體摩擦樹干,或者站起來將前爪搭在樹干上,甚至抓掉樹皮。皮庫諾夫沒有發現老虎活動的痕跡,我們繼續前進。森林里不時傳來布谷鳥“光-棍-好-苦”和啄木鳥叩擊樹干發出的“搭-搭,搭-搭”的聲音。
接近中午,我們來到瑚布圖河岸邊。大家不約而同地蹲在河邊喝起水來,有的俄羅斯專家還跳進了河里游泳放松。經過短暫的休息大家恢復了活力,返回的路線要下山走2 千米,再順著一條山溝爬上去。
在山腳的柞樺林內,我們發現了6 堆馬鹿的糞便。這里是馬鹿的采食地,發現其糞便順理成章。夏季,馬鹿會在清晨或黃昏到山腳水草豐盛的地方采食,吃飽后返回海拔較高的山頂或山梁上休息。根據俄羅斯專家的調查結果,我們知道馬鹿是東北虎的主要獵物,其種群密度與東北虎的分布有密切的關系。
當我們快要到第一個山梁頂時,看見前面的考察隊員都彎著腰在尋找著什么。走近一看,原來干涸的泥地上清清楚楚地印著一串梅花狀的大腳印。皮庫諾夫連聲說:“吉格,吉格!”意思就是老虎。大家異常興奮,夏季能在森林里發現這么清晰的東北虎足跡簡直難以置信!一周之前這里下過雨,老虎在泥濘的小路上踩過,幾天后泥土干涸變硬,足跡的掌墊和腳趾就變得清晰,留下了8 個清晰的腳印。經測量,足跡大小為16.4 厘米×17.0 厘米,前足掌墊寬度11.6 厘米,單側步幅82 厘米。根據足跡推測,這是一只體形較大的成年雄性東北虎。這次發現的老虎足跡,為我國老爺嶺林區尚有東北虎棲息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俄羅斯專家首次來我國開展野外合作考察,就發現了東北虎足跡,毫無疑問這一發現給我們帶來了意外的驚喜。保護東北虎,最關鍵的是保護其適宜的棲息地。森林的采伐、農田的開墾、道路的修建、有蹄類獵物的匱乏等諸多問題,都是東北虎生存的限制因素,要解決這些與東北虎保護相矛盾的實際問題,任重而道遠。
神頂峰是黑龍江省東部虎林市的完達山東部茫茫林海中的最高山峰,海拔831.7 米,群山綿延數十千米,縱橫交錯、蜿蜒崎嶇。1999 年,中俄兩國的動物學專家再次來到這里進行東北虎調查。
我們到來前的幾天剛下過大雪,這樣的情況是不適宜野外調查的。但是,兩國專家考察的日程不容更改,我們只能按計劃進山。2 月1 日,我和俄羅斯專家伊戈爾先生一組,林場派小張做向導,還抽調了一位邊防小戰士攜槍保證大家的安全。調查樣線是神頂峰東側的永幸和青山林場施業區,我們要早上出發,天黑前返回駐地。
2 月初完達山的雪后清晨,太陽剛露頭,體感格外寒冷,室外溫度約-30℃,呼出的熱氣會馬上結成了白霜。林子里的雪平均深四五十厘米,深的地方有六七十厘米。森林里很寂靜,漫山遍野都是皚皚白雪。走在隊伍前面的人要費力地把雪蹚開,后邊的人踩著前面的腳印走。因為伊戈爾年齡較大,個子也不高,我們盡量讓他走在后面。
走著走著,我們發現在溝塘一側有兩條動物的足跡鏈,是早晨剛剛留下的。從足跡能看出這是一大一小兩只動物的足跡:小的身體輕,在風吹過的硬雪上足跡很清楚;大的動物身體重,較硬的雪殼也被踩塌。足跡、掌墊和4 個腳趾的邊緣都很清晰,可以確認是貓科動物的足跡。
我們知道東北虎的足跡最大:成年雄虎掌墊寬10.5~12 厘米;成年雌虎掌墊寬9.5~10.5 厘米;亞成體掌墊寬7.5~9 厘米;幼虎的掌墊寬在5 厘米以上。豹的足跡較小:成年雄豹足跡掌墊寬6.5~7 厘米;成年雌豹的足跡掌墊寬6~6.5厘米。猞猁的足跡更小:成年雌性的掌墊寬度5~5.5 厘米;成年雄性的掌墊寬度5.5~6 厘米。
我們眼前的動物足跡符合猞猁足跡的大小,大的足跡掌墊寬5.4厘米,毫無疑問是猞猁媽媽帶著幼崽一起活動時留下的。翻過兩個山岡,我們還發現了馬鹿和野豬的足跡。接近中午,大家在一條小河中間開闊的地方休息吃午餐。午餐后,大家將包裝袋等垃圾裝包帶走,保護環境不受污染;臨行前還用雪把火徹底熄滅,不留隱患。
我們順著山溝向山頂行進,上山路上的雪很深,直到下午2點多才到達山梁。東北地區冬季白天的時間短,天黑得早。黑夜留在山里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極低的氣溫加上完全漆黑的環境對考察隊員來說非常不安全。我跟向導提議應該返回了,向導小張指著左邊的方向說沒有問題,他認為下到溝底就是公路,大家只好繼續向前走。
我們向下越走越遠,慢慢天已經完全黑了。大家加快腳步,到了溝底發現周圍是林子,并沒有小張說的公路。小張也有些發蒙,不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如果繼續順著溝向下走,不知道能否找到公路順利返回。此時已是晚上7 點了,森林里一片漆黑,大家出過汗的衣服隨著氣溫的降低變得越來越冷,由于沒有找到路,隊員們的心情也越來越緊張。如果走不出森林,待在冰天雪地的樹林里是非常致命的。

我們慎重商量后決定按原路返回。大家鼓足勇氣向右側山上爬,我先帶頭在前面蹚雪。雪深天黑,上山極其艱難,我們一步步向前移動,遇到身旁密集的灌叢枝條就使勁兒扒開側身而過,大家的衣服被劃破,手也被刺傷了。等我實在走不動了,伊戈爾就搶到前面開路,4 個隊員輪換走在隊伍前面蹚雪行進,費了好大一番力氣才爬到山頂。我們讓小戰士打了兩槍以吸引別人的注意,期盼會有人聽到前來幫助我們。
平復緊張的心情之后我們慢慢向山下走,不一會兒就聽到了汽車的鳴笛聲。再往下走見到了車燈,終于找到了公路,大家別提多高興了。最后汽車順利地接到了我們,回到林場已是深夜。隊員們經過一天的跋涉和驚險的黑夜森林摸索行進已經筋疲力盡,好在有驚無險,安全返回了駐地。
1994 年2 月下旬春節剛過,我們與綏陽林業局的工作人員共同開展東北虎野外考察。林業局李科長說我們到來前幾天三節砬子屯來了一只老虎,可以去看看具體情況。
三節砬子屯隸屬于牡丹江市東部的東寧市老黑山鎮,幾十戶人家傍山而居,村落泥土房是東北農村典型的農家院樣式。房子四周用木籬笆圍了起來,院子里有菜園子、豬圈和雞、鴨等家禽。老虎去的是村子西邊的韓慶成家,韓慶成的妻子向我們講述了那天早上發生的事。
農歷正月十一(2 月20 日)早上天剛亮,她跟往常一樣去院子里抱柴做飯。剛推開房門,她就看見院子里趴著一個黃色的牛犢子大小的動物。仔細一看,它腦袋圓圓,身上黃毛還有寬的黑條紋。當時她立刻被嚇出了一身冷汗,這不是老虎嘛!于是她趕忙退回屋內關上門,讓孩子們噤聲躲在炕上。可是只躲著,老虎不走怎么辦?萬一再進到屋里,一家人就沒有地方躲了。她非常著急,于是打開后窗呼喊周圍的鄰居相助。房后的鄰居得知情況后,站在自家門口大聲喊叫并敲打鐵桶,設法用聲音把老虎嚇走。最后老虎縱身跳過一人高的籬笆,向西邊的大山走去。
韓慶成的妻子等老虎走后到院子里查看情況,看到家中的大黃狗和兩只大鵝都被咬死了。再看豬圈里,兩頭各約50 千克重的豬也被咬死了,其中有一頭豬被吃掉了近一半的身體。當時還沒有給予經濟補償的說法,憨厚的農民當然也不會提出相應的要求,所以財產損失只能自己承擔了。這只虎從韓慶成家逃走后沒有走遠,第二天又到村子北邊劉江家吃了一只羊。老虎連續幾天騷擾村莊,村民只能用敲鐵桶和放鞭炮的辦法將其轟走。
回林業局的路上,我一直在琢磨老虎為什么要進村子捕食過夜,是村屯侵占了老虎的家園,還是森林中可捕食的獵物太稀少了?保護野生動物與保護當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之間的矛盾應該如何解決?我詢問林業局李科長,村民的損失是否有辦法解決。李科長說此類事件無法解決,因為當時黑龍江省還沒有對因野生動物造成的損失給予補償的先例。
2016 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并且在第十九條規定“因保護本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造成人員傷亡、農作物或者其他財產損失的,由當地人民政府給予補償。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此后,有些省份相繼制定并頒布了地方法規“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造成的財產損失補償辦法”,從而緩解了保護野生動物與保護群眾財產的矛盾沖突,但仍有多數省份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出臺和實施補償政策。
黑龍江省與俄羅斯相鄰,中俄邊境林區具有東北虎等大型動物相互遷移的生態通道,90%以上的東北虎種群分布在俄羅斯境內,俄羅斯對東北虎的保護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我國的野生東北虎種群恢復與俄羅斯境內的東北虎種群密切相關,借鑒其保護經驗,積極開展中俄東北虎保護的國際合作研究,是我國東北虎種群與棲息地恢復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