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華春
(廣東省廣州市八一希望學校 廣東廣州 510170)
2019年男籃世界杯在中國舉行,比賽共32支球隊參賽,這是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中國舉辦的又一項重大籃球賽事。最后,西班牙憑借良好的技戰術水平奪得此次比賽的冠軍,而中國隊在占據主場優勢、小組抽到相對有利簽位的情況下,未能在小組出線,僅取得第24名的成績,失去直通東京奧運會的資格,奧運會男籃比賽是水平最高的國際籃球賽事[1]。籃球世界杯賽事的重要性雖然比不上奧運會的籃球賽事,個別歐美國家并未派出最強實力選手參賽,但這并不影響此次世界杯的高水平,而中國男籃派出的現有最高水平的國內球員取得這樣一個歷史最差的成績,是急需面對和突破的,同時面對亞洲球隊的異軍突起,中國男籃要想克服目前的困難,就必須正視中國籃球與世界強隊的實力差距。
該文以參加2019年男籃世界杯的中國籃球隊為主要研究對象,將中國、西班牙、阿根廷、法國、澳大利亞、塞爾維亞、捷克、美國、波蘭等9支男籃隊伍及球隊運動員的身高、體重資料及他們參加比賽的技術統計作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相關統計學的論文,并進行歸納整理和分析研究。收集有關中外籃球運動水平、成績、技術統計的相關文章,以及搜集國際籃協官方網和新浪網等發布的相關信息。
1.2.2 數理統計法
對男籃世界杯上中外運動員的身高、體重等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和方差分析,數據通過SPSS統計進行統計計算;對男籃世界杯比賽的技術統計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等方法,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
美國隊仍是世界男子籃球發展的領頭羊,世界霸主地位短期內仍然不可超越。歐洲各隊仍然處于世界前列,包括西班牙隊、法國隊、塞爾維亞隊等[2]。而當前亞洲強隊為伊朗隊、中華臺北隊、中國隊、菲律賓隊、韓國隊和日本隊[3]。由表1可知,中國男籃隊員平均身高為198.8cm,在身高這一指標上與世界強隊無顯著性差異(P>0.05)。在體重指標上,中國隊平均體重為91.3kg,與前8強球隊差異不明顯(P>0.05)。力量上的高強度對抗是籃球運動發展的主要特點,也是籃球運動的魅力所在,運動員不僅要有身高,也要有對抗的能力,而體重也不是越大就越好,而是在競技能力相近的情況下,體重大的隊員更有優勢。在打法上,現代籃球也越來越追求高速度,“小球”打法是現代籃球的趨勢,所以分析各球隊隊員體重時發現,大體重的隊員在球隊的數量相比以往要更少。
表1 中國男籃與世界強隊身體形態比較()

表1 中國男籃與世界強隊身體形態比較()
克托萊指數主要反映運動員在發育過程中體重與身高的比例關系。通過克托萊指數的比較顯示,中國男籃的克托萊指數與世界強隊間無顯著性差異,中國青年男籃的克托萊指數均值達458.1。說明中國男籃運動員身體發展程度與世界強隊的運動員差別不大,這也為比賽中運動員進行身體對抗、搶占空間、保持身體穩定提供保障。
2.2.1 中國男籃與8強球隊投籃技術及得分能力的比較分析
籃球運動具有以得分多少為勝負評價的鮮明特征,初期的研究自然而然地就從進攻(多得分)與防守(少失分)兩個方面去考慮問題[4]。中國隊平均每場得分71.0分,8強球隊場均得分85.9分,平均每場比賽比8強球隊少得14.9分,差異性非常顯著,說明中國隊的得分能力與8強球隊差距非常明顯。
從表2可以看出,中國男籃各項投籃數據均落后于世界強隊,其中命中次數和罰球次數有顯著性差異,三分命中次數有非常顯著性差異。中國隊平均每場比賽投籃出手65次,比8強球隊少5次,差異性不明顯,但是命中次數方面有很大差異,說明中國隊在投籃的能力上與8強球隊有很大差距。三分球投籃次數上,中國隊平均每場20.6次,8強球隊26.8次,平均每場比強隊少投6.2個三分球,在三分球命中次數上中國男籃平均每場5.4個三分球,比8強球隊少9.1個,差異性非常顯著,說明中國隊三分球的投籃能力與8強球隊三分球投籃能力相比,差距巨大。現代籃球在抓速度的同時,對三分球的投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不管是外線的鋒衛隊員還是內線的中鋒隊員,都要求有三分投籃的能力。另外,三分的投射也不再僅僅局限于陣地戰,快攻反擊當中的三分出手,也越來越受到強隊的青睞。

表2 中國男籃與8強球隊比賽投籃情況比較
罰球得分是籃球比賽得分的手段之一,罰球能力反映的是隊員無人防守情況下的投籃能力,屬于投籃的基本功,世界杯上8強球隊罰球得分占到整場比賽得分的20%以上。通過罰球能力比較發現,中國男籃平均每場獲得罰球21次,8強球隊平均每場獲得罰球23.4次,相差2.4次,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是在罰球命中次數上,中國男籃平均每場命中13.6次,8強球隊平均每場命中20.4次,相差6.8次,存在顯著性差異。另外,通過罰球命中率的分析也顯示,中國隊與8強球隊有非常顯著性差異,中國男籃平均每場罰球命中率為6.56%,8強球隊平均每場罰球命中率為72.2%,相差6.6個百分點(見表3)。
表3 中國男籃與8強球隊比賽投籃命中率情況比較()

表3 中國男籃與8強球隊比賽投籃命中率情況比較()
2.2.2 中國男籃與8強球隊限制區得分能力及其他技術能力的比較分析
當代世界籃壇的實力格局出現了新的轉變,即歐洲傳統強隊衰弱,歐洲新勢力興起[5]。西班牙、塞爾維亞等球隊利用全隊身高上的優勢,近年來在世界大賽上取得優異成績。這也反映出現代籃球新的特點,強調快速的同時,不放棄籃下重點區域的爭奪,特別是限制區的爭奪。中國男籃每場限制區得分為20.8分,8強球隊限制區得分為25.9分,與強隊沒有顯著性差異,但通過標準差計算分析發現,中國隊在此項數據上標準差為7.7,離散程度較高,反映出中國隊在限制區內的得分并不十分穩定。
快攻得分上中國隊與8強球隊相差不大,也沒有明顯的差異性,說明中國隊在快攻技術上具備與世界強隊競爭的能力。失誤數據上,中古歐男籃平均每場失誤14.4次,8強球隊平均每場12.9次,無顯著性差異性,但同樣在穩定性上不足,不能很好地控制每場球的失誤數量,關鍵的失誤對球隊戰績的影響是致命的,如中國隊小組賽對戰波蘭隊比賽,中國隊在加時階段,連續出現失誤,導致最后3分之差輸給波蘭,而對手波蘭在最后也取得世界杯第8名的成績。籃板總數、前場籃板、后場籃板的比較中,中國隊均落后于8強球隊,但差異性不顯著,說明中國隊在比賽中的籃板球意識比較強,爭搶籃板球能力與8強球隊有一定可比性。
助攻數量上,中國隊平均每場助攻數為15.4個,而8強球隊平均每場是21.1個,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助攻數主要反映球隊的傳球能力,特別是后衛隊員將傳球轉化為得分的能力,后衛合理的控球,傳出高質量的球給隊友,可以使隊友順利得分,利于全隊走向勝利[6]。通過錄像分析發現,中國男籃后衛隊員傳球中缺乏隱蔽性,傳球路線很容易被預判,在掐斷傳球路線的情況下,多數選擇勉強的突破和無目的的傳球,這是缺乏團體訓練的結果。蓋帽數據分析中,中國男籃平均每場蓋帽數為2.8次,8強球隊平均每場蓋帽數是3.1次,沒有顯著性差異。搶斷是最具攻擊性的防守技術,在搶斷指標上中國男籃平均每場8.8個,8強球隊平均每場7.4個,是技術統計中唯一超過8強球隊的項目,中國男籃搶斷數據也位于32支球隊搶斷榜的第4位,這說明近年來中國男籃以美式訓練方法培養的郭艾倫、趙繼偉等球員在搶斷意識、素質和技術上有了很大提高,敢于在比賽中壓迫對手,制造機會。同時,也應該看到,籃球比賽中,通過搶斷可以制造快攻反擊、由守轉攻等多種進攻機會,但實際比賽中,中國男籃并沒有最大化地發揮搶斷帶來的進攻機會,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球隊的士氣。犯規是在防守失位后,不得不利用其來阻止對手進攻得分的一種方式[7]。犯規數據上,中國男籃平均每場犯規數為21.8次,8強球隊平均每場19.5次,無顯著性差異,但通過錄像分析,反映出中國籃球隊主力隊員在比賽中對犯規的控制能力有限,也反映出中國隊替補運動員的作用及在利用替補運動員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個別球員5場比賽沒有得到1min的上場機會,說明教練員對球員的能力不認可(見表4)。
表4 中國男籃與8強球隊比賽技術統計比較()

表4 中國男籃與8強球隊比賽技術統計比較()
(1)身高、體重及克托萊指數比較上,中國男籃與世界強隊無明顯差異,在身高、體重方面有與世界強隊一戰的基礎。
(2)投籃、得分能力、籃板等技術分析發現,身高、體重與世界強隊相當,無顯著差異,而在得分能力、三分球投籃能力、助攻能力上與世界強隊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3)中國男籃在搶斷技術上有一定優勢,與近年來大力學習美式籃球,加大后衛球員的培養是分不開的。
(1)保持整體身高不下降的基礎上,強化力量和和彈跳能力的增長,重視高大運動員速度、靈活素質訓練,同時應努力適應現代籃球各位置球員中遠距離特別是外線投射能力的訓練。
(2)全面加大籃球基本功訓練,在訓練中重拾“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的原則,特別是傳球技術、罰球技術、三分球等差異性較大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