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險峰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福建漳州 363105)
青少年是我國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關系著我國的綜合競爭實力。通過對福建省龍海市青少年運動方式進行研究,發現青少年體育鍛煉以常規跑步、籃球等項目開始向游泳運動轉變,該市青少年對游泳運動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暑期和冬季夏令營,近幾年人數還在不斷的增加。但是游泳運動開展過程中也遇到一些瓶頸,通過對福建省龍海市青少年參與游泳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為其健康的發展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以龍海市參加游泳運動的青少年群體(6~14周歲)為研究對象,重點對龍海市區的一些學校、游泳場所、培訓機構進行實地調查。
1.2.1 問卷調查法
在查閱相關資料及征求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編制了該課題相關的調查問卷。《青少年參與游泳方式調查表》《青少年參與游泳態度與動機調查表》,到游泳場所向家長和學生各發放400份、418份調查問卷。
1.2.2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找和閱讀相關文獻,充分了解國內其他省市和福建省其他市區青少年游泳運動開展現狀和研究的新動態。
1.2.3 數理統計法
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
龍海市作為漳州市的地級市,氣候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少酷暑(多年平均氣溫21.5℃,7、8月份平均28.9℃,極端最高氣溫40.9℃),這種海洋性氣候特別適合游泳運動的開展。龍海市人口70余萬,響應國家二胎政策的號召,兒童、青少年數量逐年增加,這樣一股強大的生力軍進一步推動游泳運動的發展。
游泳運動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具有明顯的季節性。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和訓練總結,游泳運動對5~14周歲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和生理機有較大的促進作用。5~14周歲的兒童青少年各項身體素質(速度、力量、耐力、柔韌、靈敏等)處在發育的快速期和加速期,有利于身體全面的發展,特別是在塑造身體形態、強化肌肉力量(爆發力、耐力)、受傷恢復等方面上有著突出的效果;有利于運動智能的形成,在運動中克服緊張、膽怯的心理,緩解不良的心理情緒,磨練堅毅的意志品質。
從家庭、學校、社會和自身4個方面來分析影響青少年參與游泳運動的因素。
2.3.1 家庭因素
主觀條件主要表現在家長思想認識上的提升,正確認識和理解了游泳運動的價值。表1調查結果表明,人才之間的激烈競爭,促使家長逐漸認識到加強孩子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的重要性;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和家庭經濟條件的富足,家長對子女游泳運動的經濟投入逐年增加;還有一些家長不太支持,面對小升初、初升高的學業壓力,認為目前學業是重要的,學生有一點體育活動時間就夠了,不會花時間精力在特定的體育運動上。
2.3.2 學校因素
學校是促進學生形成良好游泳鍛煉習慣的主要陣地,游泳課在20世紀90年代就被教育部納入了體育課教學計劃,龍海市中小學校開展游泳課程較晚,市區僅有幾所重點學校開設了游泳課,還有幾所學校在努力嘗試開設,但是由于經費緊張、安全責任、游泳專任教師缺乏、場地不足等主客觀因素中途停止實施,被一些常規體育項目取代,因此學生在校期間沒有接觸過游泳項目。
2.3.3 社會因素
青少年學習游泳運動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社會環境會對其學習動機、心理產生深刻的影響。社會環境中安全保障和宣傳力度是開展游泳運動比較關鍵的環節。溺水事故經常在脫離家長監護和學校教師管理的時段發生(全國每年約萬青少年平均每天人死于各種傷害,其中溺水是青少年第一傷害死亡原因,每年溺水死亡的少年兒童人數約3萬人[5]),事故率對青少年產生巨大的負面情緒。利用媒體積極宣傳其獨特魅力和價值及我國游泳隊和隊員優秀事跡,利用模范作用促進參與學習的動力。
2.3.4 自身因素
游泳運動被視為當今最需要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游泳不僅是作為一項生存技術,還可以幫助青少年具備健康的身體、良好的體育衛生習慣和良好的社會適應狀態。受周圍同學和朋友的學習影響,青少年參加游泳運動的態度非常積極,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在課外活動時間里享受勞逸結合的樂趣,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參與游泳運動的動機如表2所示。
2.4.1 游泳場館等設施建設緩慢
游泳場館設施齊全是開展游泳的有利保障。目前龍海市游泳場館缺乏,包括學校性質的室內游泳館僅4座。雖然龍海市游泳館(池)數量仍在逐年遞增,但是游泳場館的數量與日益增長的游泳人數仍然不成正比,池內擁擠,供不用求。一是出于對責任問題的考慮,只有部分新社區配備了室外游泳池;二是建設游泳設施的經費來源和投入,以及后期保養和維護的費用也比較高。
2.4.2 場館的衛生條件較好
通過調查龍海市多個室外游泳場地,發現大多數游泳池的衛生條件良好,環境衛生整潔,水質清澈,水質基本符合國家衛生標準。但是也有部分存在衛生條件差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水池的衛生處理和更換周期上,需要進一步做好游泳場館水質保障、水循環過濾消毒等突出問題,提供一個安全衛生的游泳場所。
表1 家長對孩子參加游泳運動態度調查表(n=400)
表2 學生參與游泳運動冬季調查表(n=418)
2.4.3 培訓市場管理薄弱
管理體制的不完善是龍海市游泳培訓發展的一個主要障礙,主要表現在培訓機構/班的建立依據、機構/班中的專兼職教練員配備、管理人員業務水平、教練員招聘標準、培訓和培養計劃、培訓目標與考核、教學組織能力等,處理好這些因素的關系才能使培訓市場健康發展,促進其系統化、規范化。
2.4.4 溺水等危險事件偶有發生
暑假是安全問題的高發期,溺水事故每年都會發生:2019年7月21日,廈門一母親帶著女兒來到漳州南靖一家游泳館游泳,結果發生意外,13歲女兒溺水身亡;2018年7月7日,廈門10歲男孩報了一對五的游泳課,卻在酒店游泳池意外溺亡;2019年廈門7歲孩子在島外某游泳館游泳不幸溺水;2018年南安石井愛水休閑會所的游泳館,一名12歲女孩溺水死亡(新浪福建網)。溺水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有3個:游泳市場出現大量的短、中、長期培訓機構,且開辦游泳培訓無量化標準,尤其在暑假短期培訓班中存在問題較多,由于時間短暫,教練員招聘不嚴格,存在無教練員證、救生員證就上崗的普遍現象;教學組織形式的不規范,教學過程安全意識薄弱、監督不到位等問題產生了潛在的安全隱患;家長缺少一定的責任心和耐心,家長在陪伴學習的時候偶爾會出現怠慢的心理,低頭玩手機、打電話、臨時離開等突出現象間接地導致突發安全事件的發生。
大部分學校不開設游泳課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安全問題劃分不清楚,歸責問題劃分不明確,游泳課上悲劇一次又一次發生,導致游泳課停止繼續開展。所以安全教育不能走過場,一要結合不同青少年的不同身心特點,加強對其游泳運動的正確引導,同時做好家長和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有效的防御措施;二要加強日常教育力度和方法,教師幫助家長和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做好安全措施,對可能的突發事件做好預案并有針對性地預防。
游泳教學是一項專業性強又有高危險性的教學活動,對教師和教練員具備較高的技術要求和教學要求,尤其在突發事件中應具備搶救和急救的本領。重視青少年游泳的普及工作,就要重視教師、教練員的專業技能水平的提升,需要比較健全的測評體系和定性的考核內容,應經常關注游泳運動的最新發展和最新動向,保持健康的體魄和游泳習慣,防止專業技能能力的退化。
學生在學校中無法得到良好的游泳教育,而社會游泳培訓滿足了青少年學習游泳的愿望,這就給游泳運動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培訓市場涌現了各種各樣的中、小型機構,所以政府管理部門管理需要做好政策導向,不斷規范市場,積極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嚴審各游泳培訓班資格,對培訓機構做好監控和定期調查,防止不良現象的出現。同時,監督場館的衛生條件,培訓機構要保證培訓人員、培訓學員必須持有健康證才可以入池,禁止患有傳染病者上崗或參與學習。
青少年游泳訓練基地的建設是一項長久的民生工程,將成為青少年學習游泳的重要途徑。雖然基地的建設成本較高,但是這種規范化的機構會減少社會業余培訓中存在的不良現象或問題,會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游泳場館水質符合國家衛生標準,提高青少年學習游泳效率,發掘和輸送游泳后備人才,同時降低溺水意外事故的發生概率。
游泳是一項重要的運動,具有其他項目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譽為21世紀最受人們喜愛的體育健身活動之一,據預測,進入21世紀我國青少年兒童的人數約為3.56億。福建省一些城市中的學校已把游泳作為中小學體育的必修課程,為增強學生體質和掌握游泳技術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游泳培訓機構和父母的教學也成為青少年學會游泳的重要途徑,學會游泳的人數比例會逐年增多。在地方政府有效的調控下,各類游泳場館設施不斷擴充,為游泳運動的發展提供了有利保障,但也要清楚地認識到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多渠道、多形式來滿足青少年日益增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