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音,程衛民,劉 震
(山東科技大學安全與環境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266590)
“新工科”自2017 年以來已成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最熱的話題。新工科的提出,是社會需求和學科發展的必然[1-2]。它是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及新經濟蓬勃發展之時,適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社會需求,培養具有科學基礎厚、工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工程科技人才的必然之路[3-5]。新工科建設行動路線明確了第一目標是到2020 年,探索形成新工科建設模式。安全類專業是業界公認的綜合交叉學科,在新工科背景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新發展契機需求下,需要考慮安全工程專業與工學、信息科學、管理學、法學等其他學科及行業的交叉融合,因此,本項目提出多學科融合的“安全+”個性化人才培養思路,建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教學體系,建設具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安全工程實踐課程體系;構建多學科思想交叉融合的安全工程創新文化,探索實施工程教育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和“QEFA”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主動優化安全學科專業布局,促進理工文多學科交叉復合和跨界整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時期,安全生產事故易發多發,總體形勢依然嚴峻。造成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安全專業人才特別是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嚴重不足,導致安全監管不到位,災害防治、應急救援等工作的整體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明顯落后。國家《安全生產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 年)》提出:到2020 年,安全生產人才資源總量達到860 萬人,比2010 年增加1 倍以上。
安全行業在新形勢下不但需要安全工程專業技術人才,而且需要具備多學科背景的“安全+”個性化人才,才能滿足國家經濟發展對安全人才需求。安全生產人才發展規劃如表1 所示。

表1 安全生產人才發展規劃表
本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將新工科建作為契機,充分發揮多學科交融優勢,通過安全和其他學科的的交叉融合,培養礦山安全、建筑安全管理、化工安全、信息網絡安全、安全管理、安全經濟等人才,提出了以“安全+”為基礎的多學科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思路。并以此為目標,完善培養環節的評價標準和監管過程,建立安全工程專業人才新型教學體系和培養模式,構建具備特色的“安全+”個性化人才培養機制。
通過科學合理設置課程模塊,建立“學科教育課程、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及個性培養課程”四位一體。以專業課程、基礎課程、實踐能力訓練課程為基礎模塊,建立“高端層次”和“標準層次”的課程體系,形成多目標、模塊化、復合式、高彈性培養方案,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多樣化成長之路。實施“主修+輔修”培養模式,制訂交叉人才培養計劃,培養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注重以促進學生人文素養培育和終身學習能力,養成目標,強化通識教育,奠定寬厚基礎,建成層次多樣、學科交叉的模塊式課程群。以跨學科課程為切入點,形成具有融合性、時代性和普適性的跨學科課程群。
結合安全科學與化工安全、礦山安全、公共應急與管理三個方向,進行全新的專業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改造,優化理論課程設置,進行橫向結合,跨學科交叉集成,強化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創新創業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等訓練和培養,使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深度融合。課程設置方面,結合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的需求,依托互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技術,加強安全工程與新學科的融合,應用新信息技術作為安全工程教育教學手段,改革學習的內涵和形式,提升學生的就業層面,培養學生快速適應崗位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增加實踐教學中交叉學科的基礎理論內容,進行多學科交叉綜合畢業設計(論文)。強化本科教學中的科研探索、工程教育和實踐訓練。積極引導學生融入教師課題組,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興趣和工程實踐能力。
結合交叉學科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重構專業知識結構與創新創業建設,按照“能力遞進”和“素質提升”的標準要求配置實踐課程結構,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形成本專業具有交叉學科特點的實踐課程體系。轉變實驗教學觀念,明確實驗教學目標;構建實驗教學體系,更新實驗教學目標;改革實驗教學方法,探索創新能力培養。結合區域的各種資源優勢,積極開展設計性實驗教學課程,通過創新的教學模式,推動創新型人才的成長。建設和應用課上和課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發展虛擬仿真技術,創新工程實踐教學系統。
加強機制體制建設,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突出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的培養。完善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及國際合作新模式,建設創新創業校外實踐基地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心。建立校、企雙導師制度,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項目研究,提升其工程實踐能力。依托各級實驗室、科研平臺和工程中心等,秉承“問題導向,學科交叉,項目驅動”的理念,著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思維、創業能力的跨界技術人才。
山東科技大學安全工程專業遵循創新和實踐能力有機融合的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理念,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及方法等方向不斷積極改進,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從安全工程專業角度來講,專業發展緊跟時代發展需求而前進,推動安全工程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國際化,2020 年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項目實施使學生、教師、專業三方受益。從學生角度講,專業知識體系更系統、更清晰,就業面更寬廣,也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從專業教師角度講,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都與時俱進,獲批省級、校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0 余項;獲批國家、省一流課程各1 門,校級在線課程3 門;出版特色教材、專著9 部,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7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