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胡娜 袁天佑 孫笑梅 閆軍營
同一品種小麥,不同葉位葉片葉綠素含量與其SPAD 值呈極顯著正相關,一般用小麥葉片SPAD 值來表示小麥葉片葉綠素的相對含量。小麥葉綠素含量是判斷其受脅迫情況及光合作用效果的首要參考因素。相關研究均表明,小麥葉綠素含量與其凈光合強度呈正相關。小麥葉綠素含量是人們判斷小麥氮素含量需求及小麥病害的重要參考依據。
腐植酸是一種天然有機物質,是以動植物殘骸為主的有機物經過漫長的、復雜的、一系列的地球生化反應所形成的,對作物生長發育有較大的影響,時刻影響著人類生存的地球環境。有關研究表明,腐植酸與氮肥配施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質,促進農作物生長,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增強農作物的抗逆性。本研究通過在南陽市臥龍區設置腐植酸與化肥配施的田間試驗,探討在冬小麥—夏玉米輪作系統下,腐植酸施用對冬小麥葉片葉綠素的影響,以期為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依據與技術支持。
試驗田設在永久性耕地上,設6 個處理。處理1:不施氮肥,即單施磷肥鉀肥。處理2:常規施肥,即單施無機化肥氮磷鉀。處理3:單施腐植酸(HA)3000 kg/hm2。處理4:常規施肥+腐植酸(HA)3000 kg/hm2。處理5:常規施肥減氮15%+腐植酸(HA)3000 kg/hm2。處理6:常規施肥減氮30%+腐植酸(HA)3000 kg/hm2。試驗采取隨機區組排列,3 次重復,小區面積48 m2,同時設置保護行和觀察走道。
試驗于2019—2020 年在南陽市臥龍區英莊鎮進行。供試冬小麥品種為百農矮抗58。供試肥料:氮肥為尿素(含N 46%),磷肥為過磷酸鈣(含P2O512%),鉀肥為氯化鉀(含K2O 60%)。試驗中所使用的腐植酸(pH 為4.74,有機質為80.92%,全氮為0.76%,全磷為0.38%,全鉀為0.23%)均由南陽市沃泰肥業有限公司提供。
試驗采取SPAD 值測定,利用日本產SPAD-502葉綠素儀對不同處理的冬小麥旗葉進行測定。每片葉取3 個不同部位進行測定,最后取平均值。
由表1 可以看出,不同處理冬小麥葉片的SPAD值均呈現出隨著其生育期的推移先緩慢升高而后又下降的趨勢,并在冬小麥的開花期達到最高點,在成熟期下降到最低。其中,不施氮肥的處理1 和處理3 冬小麥葉片的SPAD 值顯著低于其他各施氮肥處理。

表1 不同施肥處理對冬小麥SPAD 值的影響
在冬小麥生長的整個生育期,葉片的SPAD 值總體上呈現如下趨勢:處理5 >處理4 >處理6 >處理2 >處理1 和處理3。常規施肥,即單施氮磷鉀肥處理2 的冬小麥葉片的SPAD 值顯著高于不施氮肥的處理1和處理3,較處理1 增長幅度為38.70%~74.32%,較處理3 增長幅度為34.73%~61.39%。腐植酸與氮肥配施的處理5、處理4 和處理6 的冬小麥葉片的SPAD 值明顯高于常規施肥的處理2,特別是在冬小麥的拔節期、灌漿期和成熟期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P <0.05)。但是,處理3 與處理1 的冬小麥葉片的SPAD 值很相似,二者均處于較低水平。腐植酸只有與氮肥配施才能更好地發揮肥效,提高冬小麥葉片的SPAD 值,其中以腐植酸+化肥減氮15%的處理5 的SPAD 值最高,高于其他各處理。腐植酸+常規施肥的處理4 的冬小麥葉片的SPAD 值較常規施肥的處理2 增長幅度為3.65%~19.69%,而處理5 冬小麥葉片的SPAD 值較處理2 增長幅度為5.77%~32.19%,在拔節期、灌漿期和成熟期的差異均達顯著水平(P <0.05),較處理4增長幅度為0.72%~10.44%。但是,腐植酸+化肥減氮30%的處理6 冬小麥葉片的SPAD 有所下降,較處理5 下降幅度為2.94%~20.57%。
腐植酸與氮肥配施能有效提高冬小麥葉片的SPAD值,但單施腐植酸不利于提高冬小麥葉片的SPAD 值。腐植酸與氮肥配施處理優于常規施肥,常規施肥處理優于不施氮肥處理,其中,以常規施肥減氮15%配施腐植酸處理最佳,能有效延緩冬小麥葉片衰老,促進冬小麥后期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