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2018年4月,《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出臺,要求資管產品打破剛兌,加快凈值化轉型。對于追求穩健收益的投資者來說,保本理財逐漸退出市場、大額存單門檻較高、貨幣基金收益太低、混合型或股票型基金風險太大,如何選擇理財產品成為頭疼的事。那么,市場上有沒有收益穩健、風險可控的理財產品呢?
理財轉型,“固收+”悄然興起
所謂“固收+”產品,是以追求絕對收益為目標,以風險較低的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為底倉構建基礎收益,并在嚴格控制回撤的前提下,配置風險資產及策略以增厚收益。簡而言之,“固收+”產品即通過低風險債券資產打底,借助風險資產和策略增厚收益。
銀行“固收+”凈值型產品凈值波動較小,業績表現穩定。對比2020年4月以來銀行純固收類凈值型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可以發現,“固收+”凈值型產品凈值波動相對較小、業績表現穩定。2020年4月以來,市場流動性邊際收緊,債市出現回調,純固收凈值型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但“固收+”凈值型產品由于采取多元的資產配置、優化的投資策略,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走勢依然平穩,始終維持在4%以上。
股份行半年期“固收+”產品表現優異。進一步聚焦到各類型銀行“固收+”產品來看,以投資者偏好的半年期“固收+”產品為例,股份行“固收+”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最高,達到4.1%,超過各類型銀行平均值10BP。
投資者如何選擇“固收+”凈值型產品?
對于投資者來說,購買“固收+”凈值型產品要注意什么呢?投資者可以從產品和機構兩個維度來選擇。
從產品維度來看。首先,產品流動性要好,兼顧收益。好的“固收+”產品兼顧投資者的流動性需求、收益需求,因而無論是封閉式還是定開型“固收+”產品,付息周期要在滿足監管要求的同時保持在短中期。其次,產品費率要低。好的“固收+”產品的管理費、銷售費、申購費、贖回費等費率不能太高,產品的超額管理費需盡可能讓利投資者,讓投資者享受到產品增值帶來的收益。此外,產品投資門檻要低。好的“固收+”產品要讓絕大多數投資者能夠買到,因而投資門檻要下沉到普通投資者,方便投資者購買。
從機構維度來看。一方面,機構管理運作水平要高。一直以來,銀行理財客群風險偏好較低,對于產品凈值波動敏感。因而“固收+”產品回撤要小,風險要可控。建議投資者購買產品管理經驗豐富、風控水平高的大型銀行或理財子公司的產品。鑒于股份行“固收+”產品在運作上的優異表現,投資者在購買“固收+”產品時可以優先關注股份行或股份行理財子公司發售的“固收+”產品。另一方面,投資者可以關注機構首發或特色產品。一般而言,機構對于首發產品或特色產品都會傾注大量資源,不僅配備優秀的投資管理人員保證產品的平穩運行,還會精選優質投資標的,力求實現超額收益,從而打響口碑,積攢人氣。因而投資者在購買“固收+”產品時,可以考慮選購機構首發的“固收+”產品或者特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