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學習導向與新創企業績效
——吸收能力的鏈式中介效應

2021-06-02 07:59:20張秀娥
管理科學 2021年1期
關鍵詞:財務能力研究

張秀娥,張 坤

1 吉林大學 商學院,長春 130012 2 南京財經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南京 210023

引言

2017年全球創業觀察報告顯示,缺乏盈利性是中國新創企業終止的首要原因,遠高于其他因素。如何提高新創企業盈利能力,提升績效水平,成為創業研究的重點。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競爭力的源泉將從有形的物質資源轉向無形的知識資源。學習導向能夠反映一個企業對學習的態度和對知識資源的重視程度[1],重視知識資源、積極吸收外部知識的新創企業往往能夠獲得更好的績效,也有更大的發展潛力。但是,一個企業戰略層面的導向只反映了其戰略傾向和決策風格,如何將新創企業學習導向轉化為實際績效則需要企業能力的培育。

作為一種重要的動態能力,吸收能力體現了企業知識獲取、消化、轉化和商業化利用的能力,是形成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新創企業規模較小,自有資源不足,知識創造能力微弱,僅依靠企業內部知識不足以支撐企業長期發展,因此更需要培育自身的吸收能力。學者們普遍認同吸收能力是一個多維度的集合性概念,但大多數實證研究將吸收能力視為一個整體概念,缺乏對不同吸收能力的具體檢驗。例如,一些企業可能具有較強獲取新知識的潛力,但是將知識投入使用的能力較差[2]。由于新創企業知識庫相對薄弱,配套資源不充足,難以將吸收的新知識進行轉化和利用,不同吸收能力之間的差距也更加明顯。在新創企業成長過程中,不同吸收能力分別起何種作用,它們之間是否存在相互影響以及如何共同影響企業績效都值得進一步探索。

綜合以上現實問題和研究局限,本研究從吸收能力視角研究新創企業績效的影響因素,探索不同吸收能力對學習導向與新創企業績效之間關系的影響,對拓展新創企業成長研究、豐富吸收能力理論具有重要意義。

1 相關研究評述

在新創企業成長的相關研究中,學者們從不同角度探索新創企業績效的影響因素。CHRISMAN et al.[3]將影響新創企業績效的因素概括為5類,分別為創業者、行業結構、業務戰略、企業資源以及組織結構、系統與流程。在這5類影響因素中,業務戰略決定了企業對特定機會的利用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企業資源配置和組織結構特征,是分析組織績效的重要切入點。但是,除了競爭層面戰略,企業戰略對組織績效起到根本的影響。一個企業的戰略導向體現了其基本經營哲學和價值觀[4],在眾多的戰略導向中,學者們尤其關注創業導向的作用。但在企業實際成長過程中,創業導向對企業的影響存在諸多的邊界條件[5],如需要一定的合法性[6]、較高的高管團隊異質性和穩定的市場環境[7]等。這類研究多是以成熟或大型企業為研究對象,但由于存在新進入者劣勢,新成立的企業難以具備創業導向所需要的資源和能力。因此,僅僅聚焦于創業導向難以解釋新創企業的具體成長機制。

有研究表明,僅具有高的創業導向而缺乏學習導向的企業并不能達到良好的績效水平[8]。實際上,與創業導向相比,學習導向對新創企業成長更具有現實意義。高的學習導向能夠幫助企業提升自身知識管理能力[9]和聯盟管理能力[10]等,促進組織知識的有效轉化,并提升新產品的市場表現[11]。針對學習導向為新創企業帶來的競爭優勢,KROPP et al.[12]總結為4個方面:學習導向是促進企業戰略更新的關鍵;組織學習具有的前瞻性能夠有效降低外部環境對企業的沖擊;學習型組織強調與利益相關者的緊密聯系,提升企業應對意外情況的能力;組織學習幫助企業更好地進行機會識別。也有研究從創業學習視角解析學習導向提升新創企業競爭優勢的機制,認為學習導向有學習承諾、開放心智和共享愿景3個維度,它們對新創企業的探索式創業學習和利用式創業學習均有積極的影響,探索式創業學習促進了新創企業對知識的獲取和創造性應用,利用式創業學習促進了新創企業對已有知識的深化和精煉[13]。新創企業應對風險和不確定性能力較弱,其生存和成長目標加大了它們對外部信息和知識資源的需求。因此,學習導向往往是企業成立之初最理想的戰略傾向。但是,對于學習導向與新創企業的關系的探討已有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一方面,雖然學者們普遍認同學習導向對新創企業的重要性,但對于學習導向對新創企業的具體影響機制缺乏深入探索;另一方面,已有研究或是針對企業整體績效進行探索,或是聚焦于產品創新績效,缺乏對不同方面績效的比較。

根據戰略適應范式,企業的戰略行為需要有特定的企業資源和能力作為支撐,即企業需要戰術層面的資源和能力去支撐戰略實施。資源基礎觀強調了企業內部資源對企業成長的關鍵作用,是制定企業戰略的基礎。然而,新創企業大多處于資源匱乏狀態,還不具有能夠帶來競爭優勢的資源。另外,初創企業作為一個新進入者可能面臨產業中其他競爭者的攻擊行為。在這種動蕩的外部環境下,企業的動態能力成為保障自身成長并創造競爭優勢的關鍵[14]。企業的動態能力,如知識吸收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靜態能力固有的路徑依賴、能力剛性和鎖定效應[15]。知識獲取是企業戰略導向轉化為實際能力和績效的關鍵[16]。COHEN et al.[17]將吸收能力定義為企業從外部環境中識別、消化、利用知識,并將知識應用到商業目的上的能力;ZAHRA et al.[18]將吸收能力劃分為獲取、消化、轉換、利用4個過程維度,并進一步將知識獲取和消化能力稱為潛在性吸收能力,知識轉換和利用能力構成企業的實現性吸收能力。這種劃分方式得到學者們的認同,并在一些實證研究中得以運用。由于COHEN et al.[17]最初從研發角度提出吸收能力概念,導致后來的諸多研究也聚焦于研發層面,探索吸收能力給組織帶來的創新績效。LEAL-RODRGUEZ et al.[19]探索潛在性吸收能力和實現性吸收能力對企業創新的積極影響;FLOR et al.[20]和楊慧軍等[21]研究潛在性吸收能力和實現性吸收能力在企業知識搜尋與創新績效之間的調節作用??傮w來看,學者們普遍關注兩種吸收能力對企業創新績效的作用。但是,新創企業面臨的生存壓力同樣需要一定的財務績效以支撐企業持續成長。從新創企業實際特點出發,探索兩種吸收能力對新創企業不同方面績效影響的研究較少。并且,鮮有研究分析潛在性吸收能力和實現性吸收能力在新創企業戰略與績效之間的共同作用。

學習導向和吸收能力都是新創企業成長的關鍵因素,實際上兩者之間也存在密切關系。研究發現,組織學習與吸收能力的互動是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優勢的關鍵[22-23]。從組織學習理論看,學習導向和吸收能力從不同角度闡釋了新創企業成長路徑,學習導向強調的學習承諾、共享愿景和開放的心智模式都是組織學習理論關注的焦點問題。例如,雙環學習理論強調對組織固有假設的不斷反思;學習型組織的建設也需要對組織心智模式和共同愿景的重視,等等。吸收能力是一種知識管理能力,它反映了組織學習的具體方式[24]。MARCH[25]提出的探索式學習和利用式學習,本質上是不同吸收能力的體現。學習導向與吸收能力關系密切但又差異迥然,已有研究顯然沒有對兩者的關系進行理論橋接和實證檢驗,聚焦于對知識資源依賴性較強的新創企業的分析更是匱乏。因此,探索學習導向與吸收能力如何共同保障新創企業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綜上所述,新創企業學習導向與吸收能力具有緊密的關系,在企業績效提升過程中分別發揮著重要的戰略性和戰術性作用。根據已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從戰略導向-企業能力-績效的邏輯關系出發,基于119家新創企業調查數據,試圖從吸收能力角度驗證學習導向對新創企業績效的具體影響機制,檢驗潛在性吸收能力和實現性吸收能力如何單獨以及共同發揮作用,并比較兩者對新創企業不同績效影響的差異。

2 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

2.1 潛在性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

關于企業績效的研究,學者們普遍關注財務績效和非財務績效兩個方面。其中,財務績效是指企業在投資收益率和凈資產收益率等財務方面的表現;非財務績效則是企業在自身成長和創新等方面的表現,如銷售量的增加、新市場開拓等。對新創企業而言,既要關注能為自身帶來持續發展動力的財務績效,也要注重提升非財務績效。基于此,本研究將新創企業績效分為財務績效和非財務績效。

潛在性吸收能力是企業對知識的獲取和消化的能力。企業具體戰略的制定并不總是能帶來績效的改善,還需要在戰略框架下形成企業自身能力。戰略導向體現企業的戰略決策傾向,企業能力則展示了如何實施和部署這個戰略[5]。吸收能力理論有效地闡釋了組織學習理論中心智模式和組織愿景等因素對企業的影響路徑。新創企業從外部環境中有效吸取新知識的能力是其在市場端獲得良好表現的重要因素[26],能夠提升企業財務績效水平,為企業持續、穩定發展奠定基礎。吸收能力是企業的一種動態能力,其中,潛在性吸收能力體現了企業對外部知識的獲取和消化,對新創企業積累原始知識起關鍵作用。高學習導向意味著企業管理團隊對學習的支持和鼓勵,尊重知識的企業氛圍有助于激發組織成員主動學習。管理團隊對學習活動的重視和長期投入能促進初創企業形成原始知識庫,這對提升企業吸收能力至關重要。另外,新創企業具有較為明確的企業愿景,高度一致的目標能夠提高組織成員交流、溝通的意愿,促進員工經驗等隱性知識的互動,從而提升企業整體知識水平和能力。有研究表明,組織成員之間對已獲取知識的相互分享能夠有效提升吸收能力[27]。并且,具有強吸收能力的企業,其員工之間已經形成高效的溝通機制,這種良性循環為提升新創企業盈利能力奠定了基礎。

除了財務績效上的影響,潛在性吸收能力帶來的大量新知識也有助于新創企業在非財務績效方面有所改進。由于具有新創弱性,新創企業往往面臨較多的困難,管理團隊需要進行大量的決策以解決企業生存和發展難題。學習型的管理團隊能夠借助積累的知識,更好地發現事物之間明顯或不明顯的聯系,靈活地解決企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在LANE et al.[24]提出的吸收能力過程模型中,企業成員的心智模式特征影響他們對組織知識的創造性的識別、吸收和利用。開放的心智模式促使新創企業不拘泥于機械的知識接收過程,而是嘗試拓寬知識搜索范圍和深度,獲取更加異質性和新穎性的知識,從而帶來更好的解決問題方案,甚至更具創新性的產品,從而提高自身創新績效。另外,開放的心智模式下,新創企業往往具有較強的外部開放性,強調與供應商和消費者等外部伙伴的接觸和交流。這種開放性為獲取市場和行業新知識,并進一步提升新創企業的創造力和持續成長能力奠定了戰略基礎。另外,新創企業中,共同愿景往往使組織成員具有更強的內在動機。根據個體創造力理論,這種內在動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創造性相關技能的缺失,從而為達到良好的創新產出帶來可能。因此,聚焦于新創企業特征可以發現,潛在性吸收能力能夠促進新創企業提高財務績效,并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新創企業創新能力和成長動力不足的問題,從而促進自身非財務績效的增長。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

H1潛在性吸收能力在學習導向與新創企業財務績效之間起中介作用。

H2潛在性吸收能力在學習導向與新創企業非財務績效之間起中介作用。

2.2 實現性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

實現性吸收能力是企業對知識的轉化和利用的能力。研究表明,企業的實現性吸收能力對提升自身績效有直接的影響[28]。通過梳理已有研究發現,在不同企業戰略導向與績效的關系之間,吸收能力都起到中介作用,如企業的市場導向、創業導向和技術導向等。不同的戰略導向決定了企業不同的決策風格和行動傾向。事實上,與突出冒險性的創業導向、以技術為核心的技術導向以及關注消費者的市場導向相比,學習導向型的企業會將新知識和資源的積累放在首位。這種積累不僅包括技術和產品知識方面的積累,還包括管理知識和市場知識等的積累。因此,學習導向不僅能夠提升企業內部能力,還能及時追蹤外部市場變化,加深對消費偏好的了解。

如果說潛在性吸收能力是新創企業獲得良好績效的基礎,那么實現性吸收能力則是取得財務績效的根本來源。ZAHRA et al.[18]的吸收能力理論強調實現性吸收能力對企業財務績效、創新性和戰略靈活性等方面的作用。實現性吸收能力反映的是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有機結合并運用的能力,本質上講,實現性吸收能力同時體現了利用式學習和探索式學習的特點。因此,實現性吸收能力對新創企業在市場端的表現往往有更大的影響。ZAHRA et al.[18]認為,實現性吸收能力強的企業能夠通過不斷地創新和開發產品取得競爭優勢。高實現性吸收能力幫助企業更好地將已經消化理解的知識與企業已有知識相結合,并通過不斷地積累和迭代,將知識應用到企業的流程、產品或者服務中。高度的學習導向也為這種轉化和利用過程提供了知識基礎和各種資源支持,幫助企業針對目標市場需求,設計和開發出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從而獲得良好的創新績效和成長績效。受ZAHRA et al.[18]的啟發,已有研究對實現性吸收能力與企業成長和企業創新等非財務績效的關系進行了較多探索[29-30]。

綜上,學習導向、實現性吸收能力與新創企業財務和非財務績效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高學習導向的新創企業,能夠通過提升自身知識轉化和利用能力,獲得更好的市場表現和成長潛力。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

H3實現性吸收能力在學習導向與新創企業財務績效之間起中介作用。

H4實現性吸收能力在學習導向與新創企業非財務績效之間起中介作用。

2.3 潛在性吸收能力和實現性吸收能力的鏈式中介作用

ZAHRA et al.[18]提出吸收能力的效率因子概念,即效率因子等于實現性吸收能力與潛在性吸收能力的比值。這一比值越大,實現性吸收能力越接近潛在性吸收能力。從效率因子的定義中不難看出,企業的實現性吸收能力來源于企業的潛在性吸收能力。新創企業自身資源構成相對單一,其轉化和利用的知識更多地從外界獲取。實際上,潛在性吸收能力體現的是企業與外部環境相連接的能力,實現性吸收能力則在企業內部發揮效應,是開發和利用進入企業內部的新知識的能力[29]。

吸收能力很好地闡釋了組織學習對新創企業的影響路徑。學習導向體現了新創企業對待知識的態度和價值觀,而吸收能力則是學習能力的表征。企業學習能力等動態能力在學習導向與新創企業競爭優勢之間的作用也受到學者們的關注[31]。COHEN et al.[17]在最初提出吸收能力理論時強調,路徑依賴性是吸收能力的一大特征。企業的知識獲取和消化能力顯著影響企業的知識轉化和利用能力[32]。新創企業當前階段的吸收能力通過不斷的積累和迭代能夠形成未來的更高水平的吸收能力[17],高學習導向為新創企業帶來的外部知識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轉化和利用新知識。兩種吸收能力雖然特征不同,但是又關系密切。研究表明,企業的知識轉化和利用能力在知識獲取和消化能力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起中介作用[33]。因此,在學習導向促進新創企業績效提升的過程中,潛在性吸收能力和實現性吸收能力都起到重要作用,并且潛在性吸收能力對實現性吸收能力具有積極影響。新創企業高度一致的組織目標、靈活的組織結構等特點,都為獲取外部知識提供了戰略性保障,而新知識的獲取在幫助企業了解產品或技術最新趨勢的同時,也促進了新創企業對知識的利用和轉化,從而提升自身在目標市場中的績效水平[5]。

結合前文假設,本研究認為潛在性吸收能力和實現性吸收能力在學習導向與新創企業財務績效和非財務績效之間都存在鏈式中介效應,即存在學習導向→潛在性吸收能力→實現性吸收能力→新創企業績效的作用路徑。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

H5潛在性吸收能力和實現性吸收能力在學習導向與新創企業財務績效之間起鏈式中介作用。

H6潛在性吸收能力和實現性吸收能力在學習導向與新創企業非財務績效之間起鏈式中介作用。

3 研究設計

3.1 數據收集

本研究調研時間為2018年7月4日至8月30日。根據已有研究的定義,選擇成立時間在8年以內的企業作為新創企業[34]。調研企業所在地區主要為長春、沈陽、北京、濟南、杭州、成都和廣州,問卷填寫人員為企業創建者或者高層管理人員。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收集數據,主要通過3種途徑:一是企業調研,通過預約訪問方式或網絡發送問卷填寫地址的方式收集問卷;二是高校MBA學員填寫問卷,為保證填寫質量,要求MBA學員當場填寫并當場回收;三是通過調研團隊自身關系網絡,篩選合適的創業者進行訪談,并要求填寫問卷。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256份,回收162份,剔除漏填、不符合要求等無效問卷43份,共得到有效問卷119份,有效回收率為46.484%。從行業結構看,被調研的企業主要屬于高科技產業、服務業、醫藥制造業和互聯網企業等。企業員工人數在20人以下的占29.412%,21人~100人的占22.689%,101人~200人的占17.647%,201人以上的占30.252%;企業規模方面,資產規模為50萬元人民幣(以下貨幣單位均為人民幣)以下的占30.252%,51萬元~100萬元的占17.647%,101萬元~500萬元的占24.370%,500萬元以上的占27.731%。樣本企業中,擁有研發部門的企業占47.899%。

3.2 測量工具

本研究主要變量的測量量表均參考國外相關研究,并根據研究需要進行適當修正。為保證測量的有效性,對量表中的題項進行回譯,針對表達模糊、語意不明的地方進行多次討論和修訂,以確定最終題項。測量所有題項均采用Likert 7點評分法,1為完全不同意,7為完全同意。

(1)自變量:學習導向(Lo)。SINKULA et al.[1]將學習導向劃分為學習承諾、開放心智和共同愿景3個維度,用11個題項測量,該量表得到學者們的普遍認同,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本研究以該量表為基礎,經過修訂后,對學習導向進行測量。用4個題項測量學習承諾(Co),包括“管理者基本同意學習能力是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企業基本價值觀包括學習是進步的關鍵”“員工學習是一種投資而不是消費”“學習被認為是保證企業生存的關鍵”。用3個題項測量開放心智(Om),包括“本企業歡迎對自身經營方式的共同假設進行批評”“員工已經意識到必須不斷質疑企業感知市場的方式”“我們經常集體質疑對客戶信息的理解方式是否正確”。用4個題項測量共同愿景(Sv),包括“本企業有共同目標”“本企業各個層面、職能和部門之間有完全一致的愿景”“所有員工都致力于實現企業目標”“制定企業未來發展方向時,員工將自己視為企業的同伴”。

(2)中介變量:潛在性吸收能力(Pac)和實現性吸收能力(Rac)。本研究借鑒FLOR et al.[20]的測量量表,并結合LEAL-RODRGUEZ et al.[19]和STRESE et al.[35]的研究,形成潛在性吸收能力和實現性吸收能力測量題項。用4個題項測量潛在性吸收能力,包括“員工能夠記錄和存儲新知識以供將來參考”“尋找本行業的相關信息是本企業的日常業務”“本企業能快速感知到服務客戶的新機會”“本企業能很快認識到外部新知識對現有知識的有用性”。用4個題項測量實現性吸收能力,包括“本企業能夠將外部相關知識很好地融入企業”“能夠把握新的外部知識為企業帶來的機遇”“定期開會討論市場趨勢和新產品開發情況”“經常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外部知識”。

(3)因變量:新創企業績效(Per)。本研究從財務績效(Fp)和非財務績效(Nfp)兩方面測量企業績效,并根據對已有研究的梳理,從成長和創新兩方面測量非財務績效。借鑒CAVAZOS et al.[36]、ZAHRA et al.[37]和HERNNDEZ-CARRIN et al.[38]的研究,用3個題項測量財務績效,包括 “相對于競爭對手,企業的投資收益率水平較高”“凈資產收益率水平較高”“銷售凈利率水平較高”;用3個題項測量非財務績效,包括 “相對于競爭對手,企業的銷售額增長速度較快”“員工數量增長速度較快”“成功進入了新的業務領域”。

(4)控制變量。已有研究表明,企業規模和所在行業會影響新創企業績效[39-41]。為了得到更加準確的結論,將員工人數(Emp)和資產規模(Ass)作為企業規模的代理變量加以控制。在員工人數上,20人以下取值為1,21人~100人取值為2,101人~200人取值為3,200人以上取值為4;在資產規模上,50萬元以下的取值為1,51萬元~100萬元的取值為2,101萬元~500萬元的取值為3,500萬元以上的取值為4。另外,研發部門會影響企業吸收知識的效果和最終績效,本研究設置虛擬變量R&D對此進行控制,擁有研發部門的企業R&D取值為1,否則R&D取值為0;在所屬行業方面,參考WANG[42]的研究,設置行業虛擬變量Ind,制造業企業Ind取值為1,非制造業企業Ind取值為0。

3.3 信度和效度分析

本研究使用Mplus 7.0和Spss 22.0進行統計分析。對測量量表進行信度和效度分析,表1給出學習導向、潛在性吸收能力、實現性吸收能力和新創企業績效的因子載荷、Cronbach′sα系數、CR值和AVE值,各變量因子載荷均在0.600以上,Cronbach′sα系數和CR值均大于0.700,AVE值均大于0.500,表明各測量量表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表1 量表信度和效度Table 1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cales

3.4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4 研究結果

4.1 描述性統計分析

使用Spss 22.0計算變量的均值、標準差和Pearson相關系數,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學習導向與潛在性吸收能力、實現性吸收能力和新創企業績效均顯著相關,為進一步探索變量之間的關系提供了初步依據。另外,各變量AVE值的平方根均大于變量自身與其他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說明樣本有良好的區分效度。

4.2 假設檢驗

(1)潛在性吸收能力的中介效應檢驗

表3給出學習導向和潛在性吸收能力分別對財務績效和非財務績效進行回歸的結果。學習導向對新創企業財務績效和非財務績效均有顯著的積極影響,學習導向對新創企業財務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β=0.447,p<0.001;學習導向對新創企業非財務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β=0.348,p<0.001;潛在性吸收能力對新創企業財務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β=0.243,p<0.050;潛在性吸收能力對新創企業非財務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β=0.385,p<0.001。在控制變量中,資產規模對新創企業財務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β=0.180,p<0.050,其他控制變量對新創企業兩種績效均未有顯著影響。

表2 描述性統計結果和相關分析Table 2 Results for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表3 檢驗結果(Ⅰ)Table 3 Test Results(Ⅰ)

表4 潛在性吸收能力中介效應Bootstrap檢驗結果Table 4 Bootstrap Test Results for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otential Absorptive Capacity

(2)實現性吸收能力的中介效應檢驗

表5 檢驗結果(Ⅱ)Table 5 Test Results(Ⅱ)

表6給出對實現性吸收能力的中介效應進行Bootstrap檢驗的結果。由表6可知,實現性吸收能力在學習導向與新創企業財務績效之間的中介效應值為0.217,95%置信區間為[0.079,0.355],不包含0,實現性吸收能力的中介效應顯著,H3得到驗證;實現性吸收能力在學習導向與新創企業非財務績效之間的中介效應值為0.216,95%置信區間為[0.081,0.351],不包含0,中介效應顯著,H4得到驗證。

(3)吸收能力的鏈式中介效應檢驗

表6 實現性吸收能力中介效應Bootstrap檢驗結果Table 6 Bootstrap Test Results for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Realized Absorptive Capacity

表7 吸收能力鏈式中介效應Bootstrap檢驗結果Table 7 Bootstrap Test Results for the Chain Mediating Effect of Absorptive Capacity

由表7可知,兩種吸收能力在學習導向與新創企業財務績效之間的鏈式中介效應值為0.067,95%置信區間為[0.005,0.129],不包含0,中介效應顯著,H5得到驗證;兩種吸收能力在學習導向與新創企業非財務績效之間的鏈式中介效應值為0.059,95%置信區間為[0.006,0.113],不包含0,中介效應顯著,H6得到驗證。在此模型中,存在4條單獨的中介路徑,而潛在性吸收能力在學習導向與新創企業財務績效之間的中介效應不再顯著,95%置信區間為[-0.045,0.174],包含0;實現性吸收能力的單獨中介效應仍然成立。

4.3 穩健性檢驗

本研究對研究模型的穩健性進行檢驗。運用Spss 22.0,對潛在性吸收能力和實現性吸收能力的鏈式中介效應進一步驗證,檢驗結果見表8。

表8 穩健性檢驗結果Table 8 Robustness Test Results

由表8可知,潛在性吸收能力和實現性吸收能力在學習導向與新創企業財務績效之間的鏈式中介效應值為0.059,百分比置信區間為[0.016,0.124],偏差校正置信區間為[0.019,0.129],均不包含0,鏈式中介效應顯著;潛在性吸收能力和實現性吸收能力在學習導向與新創企業非財務績效之間的鏈式中介效應值為0.054,百分比置信區間為[0.013,0.111],偏差校正置信區間為[0.021,0.124],均不包含0,鏈式中介效應顯著。檢驗結果與前文一致,進一步說明本研究結果具有穩健性。

5 結論

5.1 研究結果

本研究基于戰略導向-企業能力-績效的邏輯,研究吸收能力在新創企業學習導向與績效之間的作用。研究結果表明,潛在性吸收能力和實現性吸收能力都是新創企業績效提升機制中的關鍵一環,它們在學習導向與新創企業財務績效和非財務績效之間均起中介作用。在促進新創企業成長和創新性等非財務績效的提升上,潛在性吸收能力的中介效應比在財務績效方面更強;實現性吸收能力在促進財務績效和非財務績效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潛在性吸收能力和實現性吸收能力在學習導向與新創企業不同績效之間均起到鏈式中介作用,證明兩種吸收能力有緊密關系。

5.2 理論意義

(1)本研究證明了學習導向這一概念在新創企業研究中的重要價值。已有研究大多聚焦于企業的創業導向、市場導向和技術導向等戰略導向,而忽視了對學習導向的關注。本研究在新創企業情景下,探索學習導向發揮作用的具體路徑。雖然學習導向起源于市場營銷研究,但是其內涵以及學習承諾、開放心智、共享愿景的維度均適用于企業戰略研究。尤其對于新創企業,學習導向起關鍵性作用,是企業獲取外部知識、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的基礎。本研究對學習導向與新創企業績效關系的探索進一步豐富了創業企業成長研究。

(2)本研究將組織學習相關理論與吸收能力理論相結合,從兩者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出發,分析新創企業績效提升的具體機制。依據ZAHRA et al.[18]的理論,將新創企業吸收能力分為潛在性吸收能力和實現性吸收能力,并分別驗證它們在企業戰略與績效之間的中介作用,豐富了吸收能力理論。響應了學者們關于擴大研究對象范圍的呼吁,將吸收能力研究拓展到創業階段。同時,本研究結果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LANE et al.[24]所述的吸收能力的不同功能。從新創企業的學習導向到潛在性吸收能力這一路徑,體現了吸收能力的漏斗功能,即新創企業在廣泛的學習行為中獲取能夠為己所用的知識;從潛在性吸收能力到實現性吸收能力的路徑,體現了吸收能力的管道功能,即強調知識轉化和應用的效率。

(3)本研究揭示了潛在性吸收能力和實現性吸收能力對新創企業的不同影響。本研究證實,兩種吸收能力對新創企業財務績效和非財務績效的重要性不同。在財務績效方面,實現性吸收能力發揮的中介作用高于潛在性吸收能力;而在非財務績效上,潛在性吸收能力的作用要大于實現性吸收能力。這一方面印證了ZAHRA et al.[18]的理論觀點,即實現性吸收能力是企業績效的直接來源;另一方面也說明,新創企業對知識資源的獲取和消化并不能立刻帶來財務績效,其對新創企業的作用更多地體現在企業的成長和創新性等非財務績效方面,現有產品的有效改進、新產品的推出以及問題的創造性解決等,都需要大量的知識資源作為基礎。故對新創企業來講,實現性吸收能力能夠帶來較快的財務績效,解決生存壓力,而潛在性吸收能力對非財務績效的積極作用也是其獲得成長動力和發展潛力的基礎。因此,兩種吸收能力是彼此不同但互相補充的關系,都是促進新創企業發展的重要能力。

5.3 管理啟示

由于具有新創弱性,新創企業需要被注入大量知識資源以維持企業生存和持續成長。因此,新創企業應在戰略上對外部知識給予足夠重視,建立企業的學習導向。一種戰略導向的貫徹和實施需要組織全員參與和支持,創業者應當采取措施在新創企業中全面樹立學習意識,提升組織全員對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從學習導向各個維度出發,審視企業在各方面的不足,提高新創企業學習導向。

提升新創企業績效除了需要建立學習導向,還應具有實施和部署戰略的企業層面能力,即需要在戰術上提升企業能力,新創企業應著重提升如吸收能力等的動態能力。不同的吸收能力反映了企業不同的知識管理水平,本研究發現新創企業具有較強的知識獲取能力和消化能力,但是有效轉化和利用新知識的能力較弱,兩種知識吸收能力對新創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起重要作用。當新創企業疲于應對生存壓力時,要著重增強新創企業的實現性吸收能力,而為了企業的持續成長和長遠發展,潛在性吸收能力的培育也至關重要。因此,以知識獲取能力和消化能力為基礎,提升新知識的轉化效率,并增強實現性吸收能力,是新創企業得以生存并持續發展,甚至提升創新能力的關鍵。

5.4 研究局限和展望

①本研究結果證實了潛在性吸收能力和實現性吸收能力在提升企業績效過程中的順次影響特點和互補性,但兩種吸收能力之間的顯著差異表明,潛在性吸收能力轉化為實現性吸收能力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未來研究可以探索相關組織特征和環境特征對這一轉化過程的影響,厘清哪些因素能夠提升轉化效率,哪些因素是知識損耗的原因。②本研究基于吸收能力視角,解析學習導向提升新創企業績效的作用路徑,未來研究可以進一步探索其他動態能力對新創企業成長的作用機制,如創新能力、整合能力、聯盟能力等。③本研究從財務績效和非財務績效兩方面進行分析,而非財務績效涵蓋內容較為廣泛。未來研究應聚焦研究的視角,對創新績效和成長績效等重要的非財務績效進行研究。④橫截面數據對于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解釋能力稍顯不足,未來研究可以進行縱向跟蹤研究,以獲得更精確的研究結果。

猜你喜歡
財務能力研究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黨建與財務工作深融合雙提升的思考
現代企業(2021年2期)2021-07-20 07:57:18
論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的實現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欲望不控制,財務不自由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人大建設(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国产精品视屏|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五月天在线网站|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1区2区|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婷婷色狠狠干|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激情综合图区| 98超碰在线观看|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在线观看av永久|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国产自在线播放|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香蕉视频在线精品|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色视频在线| 精品久久777|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在线播放|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狠狠干综合| 91美女视频在线|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人妻21p大胆| 91娇喘视频|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亚洲视频免|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亚洲永久色|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色偷偷一区|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91美女视频在线|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 精品福利网| 欧美精品另类|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91色国产在线|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嫩草国产在线|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