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禮云,陳延儒,董弦弦,吳曉江,鄧夢菲,巫小丹,萬 茵,劉成梅,b,付桂明,b*
(南昌大學a.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食品學院;b.國際食品創(chuàng)新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47)
瑞士乳桿菌(Lactobaccillushelveticus)是一種常見的具有益生功能的乳酸菌,具有高蛋白水解活性,常被用于強化酸奶,能將乳制品中的蛋白質(zhì)轉化為生物活性肽[1-2]。添加瑞士乳桿菌的發(fā)酵乳制品具有減緩疲勞和肌肉損傷的作用,并且食用加入了瑞士乳桿菌的發(fā)酵牛奶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睡眠效率[3-4]。此外,瑞士乳桿菌產(chǎn)生的胞外多糖,具有多種益生特性,如抗氧化和抗癌作用[5]。因此,瑞士乳桿菌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多功能益生菌,在功能性食品和乳制品工業(yè)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工業(yè)生產(chǎn)活菌發(fā)酵劑時,噴霧干燥由于其價格低廉而得到廣泛應用。然而乳酸菌耐熱性能弱,在噴霧干燥過程中易遭受高溫和脫水等惡劣環(huán)境影響,引起細胞膜結構損傷、蛋白質(zhì)變性和酶活性的喪失等,導致獲得的乳酸菌菌劑活力較低[6]。目前提高乳酸菌發(fā)酵劑的活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通過添加高效抗逆保護劑、特殊營養(yǎng)成分或優(yōu)化干燥工藝參數(shù)等方法[7-8]。如El-Sayed等[6]研究發(fā)現(xiàn),加入黃油可以提高噴霧干燥制得的酸奶粉中瑞士乳桿菌的存活率。
在受外界脅迫時,微生物可通過啟動代謝補償機制,產(chǎn)生一系列的生理和代謝變化,如調(diào)節(jié)膜的流動性和通透性、增加滲透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海藻糖,可溶性蛋白)產(chǎn)生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從而使整個細胞進入對外界脅迫的防御狀態(tài)[9-10]。但對高溫脅迫下瑞士乳桿菌代謝補償機制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以實驗室保藏的瑞士乳桿菌NCUF 210.1為研究對象,對其高溫脅迫后的細胞膜的流動性和通透性,滲透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和抗氧化酶活性進行分析,并通過轉錄組測序,從分子層面探究高溫脅迫下瑞士乳桿菌的補償效應,以期為瑞士乳桿菌在噴霧干燥等食品熱加工條件的選擇和耐高溫工程菌株的構建提供理論參考。
1.1.1 供試菌株
瑞士乳桿菌(LactobaccillushelveticusNCUF 210.1),為南昌大學實驗室保藏菌株。
1.1.2 培養(yǎng)基
MRS培養(yǎng)基:葡萄糖20 g,蛋白胨10 g,牛肉浸粉8 g,酵母浸粉4 g,檸檬酸氫二銨2 g,CH3COONa 5 g,K2HPO42 g,MnSO4·4H2O 0.04 g,MnSO4·7H2O 0.2 g,吐溫-80 1 mL,水1 L。調(diào)節(jié)pH值為6.0,121 ℃高壓滅菌15 min。
1.1.3 試劑
蛋白胨、牛肉浸粉、酵母浸粉:北京奧博星生物技術責任有限公司;其它試劑均為國產(chǎn)分析純。
DDS-307型電導率儀,上海儀電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SP-756P可見分光亮度計,上海光譜儀器有限公司;F-700熒光分光光度計,日本日立高新技術公司;SPX-80S-Ⅱ恒溫培養(yǎng)箱,上海新苗實驗儀器有限公司。
1.3.1 瑞士乳桿菌的活化
將實驗室保藏的瑞士乳桿菌在MRS固體培養(yǎng)基平板上劃線分離后,挑取單菌落在MRS液體培養(yǎng)基中進行活化,37 ℃恒溫培養(yǎng)24~48 h。
1.3.2 不同培養(yǎng)溫度條件下瑞士乳桿菌生長趨勢的研究
將活化后的瑞士乳桿菌按1%的接種量接種于MRS液體培養(yǎng)基,分別于37 ℃,39 ℃,41 ℃,42 ℃,45 ℃,47 ℃和49 ℃下培養(yǎng)。每隔2 h取樣一次,采用比濁法,測定波長600 nm的吸光值。繪制其在不同培養(yǎng)溫度下的生長曲線[11]。
1.3.3 細胞膜流動性的測定
根據(jù)楊勝平等[12]的方法并略有修改。將瑞士乳桿菌種子液按1%的接種量接種于50 mL的MRS液體培養(yǎng)基中,置于42 ℃和47 ℃培養(yǎng),分別于8,10和12 h時取樣,4 ℃下7 000 r·min-1離心10 min,收集菌體進行細胞膜流動性的測定。
1.3.4 細胞膜透性的測定
參照史明科[10]的方法并略有修改。將瑞士乳桿菌種子液按1%的接種量接種于50 mL的MRS液體培養(yǎng)基中,置于42 ℃和47 ℃培養(yǎng),分別于8,10和12 h時取樣,4 ℃下7 000 r·min-1離心10 min,收集菌體沉淀進行電導率的測定。
1.3.5 可溶性蛋白含量測定
可溶性蛋白含量測定采用考馬斯亮藍染色法[10]。將瑞士乳桿菌種子液按1%的接種量接種于50 mL的MRS液體培養(yǎng)基中于42和47 ℃培養(yǎng),分別于8,10和12 h時取樣,4 ℃下7 000 r·min-1離心10 min,收集菌體。經(jīng)磷酸緩沖鹽溶液清洗2次,重懸于5 mL磷酸緩沖鹽溶液中,4 ℃下10 000 r·min-1離心20 min,取1.0 mL上清液加入5.0 mL考馬斯亮藍G-250溶液后靜置5 min后,測定波長595 nm的吸光值。對照標準曲線計算可溶性蛋白含量,單位為mg/g細胞干重。
1.3.6 海藻糖含量測定
海藻糖含量測定參照史明科[10]的方法并略有修改。將瑞士乳桿菌種子液按1%的接種量接種于50 mL的MRS液體培養(yǎng)基中于42和47 ℃培養(yǎng),分別于8,10和12 h時取30 mL菌樣,4 ℃下7 000 r·min-1離心10 min,收集菌體。經(jīng)磷酸緩沖鹽溶液清洗2次,加入5 mL 10%三氯乙酸,冰水浴1 h,4 ℃下7 000 r·min-1離心10 min。取稀釋至合適倍數(shù)的上清液(1 mL)進行海藻糖的含量的測定。將菌體沉淀置于105 ℃干燥以評估菌體生物量。對照標準曲線計算海藻糖含量,單位為mg·g-1細胞干重。
1.3.7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測定
SOD活性測定參照史明科[10]的方法并略有修改。將瑞士乳桿菌種子液按1%的接種量接種于50 mL的MRS液體培養(yǎng)基中于42和47 ℃培養(yǎng),分別于8,10和12 h時取樣,4 ℃下7 000 r·min-1離心10 min,收集菌體。經(jīng)磷酸緩沖鹽溶液清洗2次,重懸于5 mL磷酸緩沖鹽溶液中,4 ℃下10 000 r·min-1離心20 min,棄沉淀,取上清液進行SOD活性測定。
1.3.8 轉錄組技術分析高溫脅迫下瑞士乳桿菌差異表達基因
將高溫脅迫(47 ℃,10 h)與最適生長溫度(42 ℃,10 h)下的瑞士乳桿菌菌體沉淀保存于液氮中用于轉錄組測序,設置3個生物學重復用于轉錄組測序。由上海美吉生物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完成RNA的提取、質(zhì)控、建庫及測序工作。通過生物信息學手段對差異表達基因進行分析,明確其相應生物學功能。
采用SPSS Statistics 19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Origin 2018和Excel 2010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圖表制作。每組實驗重復3次。
由圖1可知,不同生長溫度下瑞士乳桿菌生長趨勢相同。其中42 ℃是瑞士乳桿菌的最適生長溫度,與岳瑩雪等[5]結果一致。培養(yǎng)12 h后瑞士乳桿菌開始進入穩(wěn)定期,OD值最大為1.387±0.03。當培養(yǎng)溫度提升至47 ℃時,瑞士乳桿菌在培養(yǎng)10 h開始進入穩(wěn)定期,OD值為0.794±0.02,與置于42 ℃培養(yǎng)相比,其生長受到明顯的抑制。處于對數(shù)生長后期的瑞士乳桿菌對外界脅迫的耐性高于對數(shù)前期和中期[13],所以本實驗選擇42℃作為對照,探究高溫脅迫(47 ℃)對培養(yǎng)8,10和12 h的瑞士乳桿菌細胞補償效應的影響。
適宜的細胞膜流動性對維持細胞膜的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意義。當細胞受到外界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時,流動性會降低,以提高細胞的抗逆性[14]。采用ANS熒光探針法對細胞膜流動性進行測定[12]。ANS的熒光強度值與細胞膜的流動性呈反比,熒光強度越高,細胞膜的流動性越低。如圖2所示,相比最適生長溫度(42 ℃),瑞士乳桿菌在高溫脅迫(47 ℃)下熒光強度值升高,其細胞膜流動性顯著降低,這可能是由于高溫脅迫引起膜脂肪酸組成的變化,導致膜流動性下降[15]。張愛靜等[14]對大腸桿菌進行熱脅迫,發(fā)現(xiàn)隨著脅迫溫度的提高,細胞膜流動性降低,與本研究結果趨勢一致,且菌株細胞膜流動性的降低可能有利于保證其在高溫環(huán)境下正常的流動性,使細胞更好地適應外界脅迫環(huán)境。在高溫脅迫(47 ℃)下,瑞士乳桿菌在穩(wěn)定期(12 h)時的細胞膜流動性高于對數(shù)期后期(10 h),這可能是由于瑞士乳桿菌經(jīng)自身代謝補償逐漸適應了高溫環(huán)境。

t/h

λ/nm
細胞膜是保護和維持瑞士乳桿菌細胞穩(wěn)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細胞抵抗外界脅迫的重要屏障,也是反映細胞完整性的重要指標。微生物在遭受外界脅迫時菌體細胞膜通透性增加,導致一些鉀鹽、磷酸鹽等小分子釋放,使發(fā)酵液電導率升高[16]。由圖3可知,與最適生長溫度(42 ℃)相比,瑞士乳桿菌在高溫脅迫(47 ℃)下相對電導率分別提高了11.43%(8 h),10.81%(10 h)和12.97%(12 h)。這可能是因為高溫脅迫導致細胞膜蛋白質(zhì)變性,滲透調(diào)節(jié)紊亂,同時細胞膜通透性增大,造成內(nèi)部電解質(zhì)的外滲。與最適生長溫度(42 ℃)相比,瑞士乳桿菌在高溫脅迫條件(47 ℃)下,隨著培養(yǎng)時間的延長,發(fā)酵液的電導率顯著升高(P<0.05),之后趨于平穩(wěn)。這可能是由于瑞士乳桿菌對高溫脅迫產(chǎn)生完全應答需要一定時間,在此期間細胞不能適應高溫脅迫環(huán)境,可能導致細胞膜的屏障作用減弱,通透性增加,引發(fā)包括電解質(zhì)在內(nèi)的細胞內(nèi)容物外泄,從而造成發(fā)酵液相對電導率逐漸增大。隨著高溫脅迫時間的延長,細胞可能逐漸完成細胞應答過程,適應了高溫脅迫環(huán)境,胞內(nèi)電解質(zhì)外泄速度減緩,因此發(fā)酵液相對電導率趨于平穩(wěn)。

不同上標小寫字母表示具有顯著差異(P<0.05)。
研究發(fā)現(xiàn)微生物在遭受外界脅迫時,在其適應過程中,細胞會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應答反應,通過產(chǎn)生大量滲透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如可溶性蛋白,海藻糖等),提高生物對外界脅迫的適應性[10]。由圖4可知,與最適生長溫度(42 ℃)相比,瑞士乳桿菌在高溫脅迫(47 ℃)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別提高了77.46%(8 h),140.13%(10 h)和31.62%(12 h)。這可能是外界脅迫導致細胞滲透調(diào)節(jié)紊亂,合成酶活性下降,水解酶活性增加,誘導蛋白質(zhì)轉變成可溶性化合物,細胞內(nèi)可溶性化合物增加,因而增強細胞的滲透勢,提高其滲透調(diào)節(jié)的能力,保護細胞膜,從而增強其耐熱性[10]。在高溫脅迫(47 ℃)下,瑞士乳桿菌在穩(wěn)定期(12 h)時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顯著低于對數(shù)期后期(10 h)(P<0.05),這可能是由于瑞士乳桿菌在穩(wěn)定期(12 h)時經(jīng)自身代謝補償逐漸適應了高溫環(huán)境,水解酶活性降低,可溶性蛋白質(zhì)的生成降低。

不同上標小寫字母表示具有顯著差異(P<0.05)。
海藻糖是一種重要的滲透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外界脅迫會造成生物體內(nèi)海藻糖的積累,從而保護細胞質(zhì)膜,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空間結構和功能活性,維持細胞滲透壓,幫助細胞抵抗外界不良環(huán)境[10,17]。如圖5所示,瑞士乳桿菌在最適生長溫度(42 ℃)培養(yǎng)下海藻糖含量最低;在高溫脅迫(47 ℃)下海藻糖含量分享提高了30.12%(8 h),17.23%(10 h)和21.95%(12 h);這可能由于海藻糖是一種生物應激代謝產(chǎn)物,生長在不良環(huán)境中微生物細胞中海藻糖含量較高[18]。海藻糖對生物體的保護作用是由于它提高了細胞內(nèi)滲透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含量,使細胞滲透壓降低,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從而提高細胞的抗外界脅迫能力[10]。葉燕銳等[19]發(fā)現(xiàn)在42 ℃熱脅迫下,釀酒酵母細胞內(nèi)的海藻糖含量較脅迫前提高了4倍,表明海藻糖的積累能夠增強細胞對外界脅迫的抗性。近年來的報道中還發(fā)現(xiàn),在生物體處于脅迫條件時,海藻糖可通過誘導自噬的發(fā)生,從而保護細胞,使其免于凋亡,最終使生物體在極端環(huán)境中得以存活[20]。在高溫脅迫(47 ℃)下,瑞士乳桿菌在穩(wěn)定期(12 h)和對數(shù)期后期(10 h)的海藻糖含量變化不顯著(P>0.05),這可能是由于瑞士乳桿菌經(jīng)自身代謝補償逐漸適應了高溫環(huán)境,海藻糖合成減緩。

不同上標小寫字母表示具有顯著差異(P<0.05)。
外界脅迫會增加生物體內(nèi)活性氧自由基的產(chǎn)生,導致活性氧自由基的產(chǎn)生和清除間的平衡被破壞,造成膜脂過氧化,從而對細胞造成損傷[21]。SOD是生物體抗氧化酶系統(tǒng)重要組分,能夠清除生物體產(chǎn)生的自由基[10]。在高溫脅迫條件下,瑞士乳桿菌SO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圖6)。由圖6可知,與最適生長溫度(42 ℃)相比,瑞士乳桿菌在高溫脅迫(47 ℃)時SOD活性分別提高了97.24%(8 h),159.28%(10 h)和126.96%(12 h),差異顯著(P<0.05)。這可能是由于瑞士乳桿菌在高溫脅迫下通過激發(fā)補償效應,提高的SOD活性,增強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減小膜脂過氧化作用,降低高溫對細胞造成的傷害,從而達到保護細胞的作用[10]。

不同上標小寫字母表示具有顯著差異(P<0.05)。
從高溫脅迫對瑞士乳桿菌的生長情況、細胞膜通透性和流動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海藻糖含量和SOD活性多個指標的變化分析,選取高溫脅迫(47 ℃,10 h)與最適生長溫度(42 ℃,10 h)的瑞士乳桿菌送往上海美吉生物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進行轉錄組測序,探究高溫脅迫下瑞士乳桿菌的轉錄水平變化情況。選擇差異倍數(shù)|log2(fold change)|>1和顯著水平q value<0.05的差異基因進行分析。結果如圖7所示,與最適生長溫度(42 ℃)相比,高溫脅迫(47 ℃)下的瑞士乳桿菌中有432個基因的調(diào)控模式發(fā)生變化。其中,有219個基因轉錄水平上調(diào),213個基因轉錄水平下調(diào)。由此可見,高溫脅迫(47 ℃)下瑞士乳桿菌基因轉錄水平發(fā)生一定改變。

log2(fold change)
將432個差異基因根據(jù)不同的功能進行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釋及分類,結果如圖8所示。GO功能分為3大類:生物過程(biological process)、細胞組分(cellular component)及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在生物過程上的10個亞分類中,以代謝過程(metabolic process)和細胞過程(cellular process)居多,占該類別的比例分別為35.18%和33.10%,其次是生物調(diào)控(biological regulation)、應激反應(response to stimulus)和定位(localization),分別占比5.09%,3.47%和2.08%。其中,應激反應中有10個差異基因轉錄水平上調(diào),5個差異基因轉錄水平下調(diào)。瑞士乳桿菌可能通過增加應激反應過程的差異基因表達,積累更多的熱激蛋白,提高其抗熱脅迫的能力。在細胞組分類別中,差異表達基因主要與細胞構造(cellular anatomical entity)和含蛋白質(zhì)復合物(protein-containing complex)有關,這2類功能占該大類的比例分別為35.65%和2.3%。在分子功能的10個亞分類中,差異表達基因主要與催化活性(catalytic activity)和結合(binding)有關,分別占該類別的51.62%和40.27%。其次是結構分子活性(structural molecule activity)和轉運活性(transporter activity),分別占比5.56%和5.09%。其中,催化活性中有125個差異基因轉錄水平上調(diào),98個差異基因轉錄水平下調(diào);抗氧化活性(antioxidant activity)中有2個差異基因轉錄水平上調(diào)。以上結果表明,高溫脅迫影響了瑞士乳桿菌的催化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等分子功能、細胞構造和含蛋白質(zhì)復合物等細胞組分以及代謝過程和應激反應過程等生物過程。

圖8 差異表達基因的GO分類圖

圖9 差異表達基因的KEGG功能分類圖
為了解差異基因的生物學功能,對差異表達基因進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注釋。結果如圖9所示,高溫脅迫下瑞士乳桿菌在KEGG數(shù)據(jù)庫中共有223個差異表達基因分別在代謝(Metabolism),遺傳信息處理(Gene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環(huán)境信息處理(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細胞過程(Cellular Processes),生物體系統(tǒng)(Organismal Systems),人類疾病(Human Diseases)6大功能27個通路上得到功能注釋。結果顯示,130個差異基因在代謝通路上得到注釋,其中56個差異基因轉錄水平上調(diào),74個差異基因轉錄水平下調(diào)。代謝途徑層面的差異基因主要集中在糖代謝(Carbohydrate metabolism)、氨基酸代謝(Amino acid metabolism)和核苷酸代謝(Nucleotide metabolism)等代謝。上調(diào)差異基因中,糖代謝途徑中有19個差異基因轉錄水平上調(diào);氨基酸代謝途徑中有12個差異基因轉錄水平上調(diào);核苷酸代謝途徑中有17個差異基因轉錄水平上調(diào)。表明氨基酸代謝、糖代謝和核苷酸代謝水平提高,可促進相關功能蛋白和酶的合成,對高溫脅迫的瑞士乳桿菌細胞損傷具有重要修復作用。Gao等[22]研究表明植物乳桿菌可通過提高核苷酸代謝水平,為ATP合成提供更多的腺嘌呤,從而為抵抗惡劣環(huán)境提供能量。遺傳信息處理途徑中有10個差異基因轉錄水平上調(diào),36個差異基因轉錄水平下調(diào)。瑞士乳桿菌處于47 ℃高溫脅迫時,其生長受到明顯的抑制。環(huán)境信息處理途徑中有11個差異基因轉錄水平上調(diào),其中與膜運輸(Membrane transport)有關的上調(diào)差異基因為6個,與信號傳導(Signal transduction)有關的上調(diào)差異基因為5個。高溫脅迫下可能通過調(diào)節(jié)膜運輸和信號傳導等代謝途徑,增加細胞膜通透性,維持細胞膜內(nèi)外滲透壓平衡,保持細胞膜的完整性,提高瑞士乳桿菌抗高溫脅迫的能力。
高溫脅迫會對瑞士乳桿菌的生長發(fā)育、生理過程產(chǎn)生多種不利的影響。細胞膜是分隔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的一道屏障,也是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zhì)運輸和信息交流的重要通道[10]。在高溫脅迫下瑞士乳桿菌的細胞膜流動性降低,膜通透性增加。細胞膜流動性和膜通透性主要與細胞膜的組成有關[23]。GO功能分類分析顯示,細胞組分類別中,差異表達基因集中在細胞構造和含蛋白質(zhì)復合物。KEGG通路分析顯示,與膜運輸有關的上調(diào)差異基因為6個。高溫脅迫可能導致瑞士乳桿菌細胞膜成分發(fā)生變化,細胞膜流動性和細胞膜通透性發(fā)生改變,從而使瑞士乳桿菌對高溫環(huán)境具有更好的適應性和保護性。
此外,在高溫脅迫下瑞士乳桿菌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海藻糖含量和SOD活性升高。GO功能分類分析顯示,催化活性中有125個差異基因轉錄水平上調(diào)。這可能導致水解酶和合成酶相關基因轉錄水平上調(diào),增加滲透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可溶性蛋白、海藻糖)的產(chǎn)生,提高其滲透調(diào)節(jié)的能力,維護細胞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幫助細胞抵抗外界不良環(huán)境[10]。GO功能分類分析顯示,與抗氧化活性有關的差異表達基因增加,可能增強瑞士乳桿菌清除活性氧的能力,防止膜脂過氧化,降低高溫對細胞膜造成損傷。KEGG通路分析顯示,高溫脅迫會影響瑞士乳桿菌多條代謝途徑,促進了氨基酸代謝、糖代謝和核苷酸代謝,為瑞士乳桿菌抵抗高溫脅迫提供能量和組織細胞合成,從而增強細胞的代謝補償效應,進而使瑞士乳桿菌對高溫環(huán)境具有抗逆性。
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瑞士乳桿菌處于47 ℃高溫脅迫時,其生長受到明顯的抑制,細胞膜流動性降低,膜通透性增加。此外,在高溫脅迫條件下瑞士乳桿菌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海藻糖含量和SOD活性升高,維護細胞膜的正常生理功能,保護細胞抵抗外界不良環(huán)境。高溫脅迫會影響瑞士乳桿菌多條代謝途徑,主要促進了氨基酸代謝、糖代謝和核苷酸代謝,為瑞士乳桿菌抵抗高溫脅迫提供能量和組織細胞合成,同時提高了調(diào)節(jié)膜運輸和信號傳導等相關基因代謝水平,從而增強細胞的代謝補償效應,進而提高瑞士乳桿菌對高溫脅迫的抗性。通過本研究對瑞士乳桿菌高溫脅迫補償效應機制的探討,為進一步研究提高瑞士乳桿菌高溫耐受性提供理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