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縣水利局,安徽 金寨 237300)
飲水安全是保證居民身心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我國是水資源短缺的國家,城市缺水問題尤為突出。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當前相當一部分城市存在水資源短缺,城市缺水范圍不斷擴大,缺水程度日趨嚴重;與此同時,水價不合理、節水措施不落實和水污染嚴重等問題也比較突出。飲用水安全危機日趨顯著,供水安全已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社會熱點問題之一。為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和水源地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全國各地先后開展了飲用水安全研究工作[1-3]。隨著安徽省水資源規劃的推進[4-5],金寨縣根據目前飲用水現狀,針對供水安全問題制定了相應的措施,以滿足城鄉飲用水安全需求。金寨縣以“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為指導,從飲水工程建設規劃及供水安全保護措施兩方面入手,科學制定了金寨縣飲用水源管理方案,建立健全了水資源監測站網,保障了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促進了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金寨縣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腹地,是安徽省面積最大、山區人口最多的縣。金寨縣地處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雨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5—7月。境內主要有史河、西淠河兩大水系,河段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主汛期為6—8月。全縣現狀水源地均為地表水,城區生活用水與現代產業園用水主要采用梅山水庫地表水,各鄉鎮用水主要采用附近河流地表水,少量山區中心村供水水源為地下水或山泉地表水。
金寨縣城鎮化發展快速,城鎮區域需水量呈快速增長態勢,面臨著水污染、用水效率低、供水水源單一等供水安全問題。通過規劃金寨縣水資源布局、建設飲水安全工程、分析飲水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制定飲水工程建設規劃,提高城鄉供水保證率,保證城鄉居民用水質量。
根據全國及安徽省水資源統一分區,金寨縣在水資源一級分區中屬淮河流域,二級分區中屬淮河中游區,三級分區中屬王蚌區間南岸,為便于水量平衡與供需平衡分析,四級分區中分梅山水庫上游區、梅山水庫庫區、史河(梅山水庫壩下)區、長江河區(非入庫區)、響洪甸水庫上游區與響洪甸水庫庫區共6個分區,金寨縣水資源分區見表1。

表1 金寨縣水資源分區
史河、西淠河上游區包含梅山、響洪甸兩座大型水庫,是農業和灌區生活的重要水源地,該區耕地面積相對較小,主要立足于水資源保護,根據當地自然特點進行流域生態綜合治理,采取工程措施滿足農村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史河(梅山水庫壩下)區包括金寨縣城區、白塔畈鎮及現代產業園區,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用水需求及供水保證率程度要求較高,應大力推進節水建設,嚴格控制污水排放,確保下游地區生活用水不受污染。規劃水平年2020—2030年,全縣供水仍以地表水為主,城區生活與現代產業園供水采用梅山水庫地表水,應急備用水源可考慮響洪甸水庫。各鄉鎮供水及應急備用水源以附近河流地表水為主,少量分散村民采用地下水或山泉地表水。遇特殊干旱年份,可適當采用淺層地下水作為補充生活用水。
飲水安全工程重點發展集中連片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具體的工程建設措施有:?延伸城鎮水廠管網擴大供水區域,充分挖掘現有供水潛力;?人口密集、有優質水源的地區,新建規模化集中連片供水工程;?原工程規模小且水源有條件的,進行改擴建、聯網并網,提高供水保證率;?設施老化或水處理工藝落后的供水工程,通過改造工藝和設施,改善供水水質;?現有小型分散工程進行標準化改造,采取適宜的凈化消毒措施,提高水質合格率。
為解決農村飲水和生產用水問題所建設的各類農村供水工程有可能對生態環境帶來一些不利影響。部分山區修建的水源工程可能改變天然徑流過程和減少下游水量,雖然許多供水工程一般規模較小,對環境影響相對較小,但仍應注意各類供水工程建設對生態與環境的累積影響,防止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金寨縣從飲用水源地達標建設、管理體制及制度建設、水資源監測規劃、數據傳輸和控制系統建設4個方面制定全縣供水安全保障措施,完善水資源管理制度。
嚴格執行取水許可制度,制定取用水計量檢查制度,重要飲用水源地范圍內的取用水戶安裝計量設備,規范取用水活動。研究制定并優化灌區調度方案,合理處理城區居民供水和沿途農業灌溉用水的關系,合理調配下游城市供水量。加強入河排污口整治措施,在入河排污口處鋪設市政管網并進行連接,污水通過市政管網經處理達標后排放。嚴禁污染企業進入梅山、響洪甸水庫庫區及上游地區,現代產業園的污水須達標排放。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措施,在沿河各鄉鎮設置垃圾回收點,實現垃圾統一處理,禁止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設排污管道及污水處理廠,嚴禁規劃區內隨意排放養殖廢棄物,推廣生態農業及節水灌溉措施,建造植被緩沖帶。
提升飲用水源地管理水平,成立水源地安全保障機構,落實工作經費,積極爭取政府對水源地建設的投入資金。配備專人管理,加強人員培訓,提高執法水平。劃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在邊界設置警示標志及隔離防護設施。制定飲用水源地保護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大力宣傳飲用水源安全保護知識。制定應對突發水污染事件等特殊條件下的供水安全保障應急預案,定期演練,提高應急預案響應能力。
根據城鄉飲用水水源地綜合管理目標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對水源地監督管理的要求,綜合分析城鄉飲用水水源地綜合管理方案,從防治城鄉飲用水源地水體污染,保障居民飲水安全,增加有效供給、保護水源地水質水量的角度,進行城鄉飲用水水源地管理體制和制度建設。規范程序,依法簽訂用水合同,加強對合同執行情況的管理和監督;加強水質檢測工作,按照有關規范和標準,設置監測點、監測斷面,統一監測時間、監測頻次及化驗方法;實行有償供水,計量收費,執行國家財務會計制度,推行水費民主決策制度;建立有效的約束監督機制。
金寨縣水資源監測站現已初步覆蓋全縣主要水體、水功能區、飲用水水源地和入河排污口,每年向各部門提供大量水資源監測信息,為流域水資源管理與保護、水環境綜合治理、水資源調度等方面打下了一定基礎。規劃在2030年前,在現有水資源監測站網的基礎上建立水資源監測監控體系,從水量、水質及應急監測方面入手,完善金寨縣的水資源監測站網建設。
3.3.1 水量監測規劃
a.監測站點設置。在充分利用現有河庫監測水文站點的基礎上,適當增設站點,形成較完整的水量監測網點。現有水資源監測站點10個,計劃新增改建點4個,見表2。規劃在金寨縣主要取水大戶設置水量監測點:2020年對地表水年取水量超50萬m3、地下水超10萬m3的取水戶實施在線監測;2030年對地表水年取水量超5萬m3、地下水超5萬m3的取水戶實施在線監測。

表2 金寨縣現有水資源站點統計情況
b.監測目標。2020年前已完成所有站點水量人工監測工作,正在逐步推進對各取水口和河流水文站的取水量和流量在線監測工作,到2030年實現對各站點及新增取水口的在線監測。
c.監測頻次。具體執行依照《村鎮供水單位資質標準》(SL 308-2004)等有關規定,在線監測進行適時監測,人工監測一般在河、庫開閘放水期間每日對感官性狀指標和pH值進行,對細菌學指標和特殊項目每周一次,對全分析項目每月一次。突發性水污染事故期間監測頻次根據需要適當增加。
3.3.2 水質監測規劃
a.監測站點設置。金寨縣現有河流水庫水質監測斷面6個,水源地水質監測斷面2個,入河排污口監測站點31個,暫無地下水監測站點。規劃增加3個河流水庫監測斷面,設置較大取水口水源地水質監測斷面,在新增取水口增設水質監測站點,監測入河排污量,并根據實際需要設置地下水監測井點。
b.監測目標。2020年前已實現對6個重點水質監測斷面開展每月1次人工監測,對集鎮入河排污口開展每季度1次人工監測,對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開展每年2次人工監測。2030年前,實現重要水源地、取水大戶和主要入河排污口監測斷面的在線監測。
c.監測指標。對水庫及河道水質主要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中所確定的評價指標進行監測。遠期,水庫在原監測項目基礎上增加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的20項指標。
d.監測頻次。河道、水庫每季度監測1次;入河排污口原則上每年汛期、枯水期監測不少于1次;適時進行在線監測;突發性水污染事故期間每天監測不少于1次。金寨縣規劃新增水質監測斷面和主要監測入河排污口情況分別見表3和表4。

表3 金寨縣規劃新增水質監測斷面情況

表4 主要監測入河排污口排放標準及監測頻次統計情況
3.3.3 應急監測能力建設
應急監測能力建設主要包括水量、水質和水資源執法隊伍及能力建設。配備監測車、走航式多普勒流速剖面儀測流系統、移動實驗室、便攜式多參數監測儀、紅外測油儀、測流系統等設備,確保對突發水事件水量、水質動態變化做到快速反應和應對,確保飲用水源地的水質安全監督和預警,并成立水資源保護專職執法隊伍,加強與各部門間協作,定期進行業務培訓,宣傳水源地保護意義,進行日常安全巡邏,嚴查影響威脅水源地安全及水資源質量行為。
為保障金寨縣城鄉飲用水安全,需要充分利用現代通信、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在建設水源地信息數據庫的基礎上,通過開發信息處理軟件和發布平臺,建立城鄉水源地安全監控信息管理系統,為水源地安全保障提供決策支持。?水源地信息數據庫建設,包括水源地基本信息、水源地水量水質監測數據、水質實驗室管理信息、污染源信息、水利工程信息等;?信息傳輸系統建設,依托水利信息網,建設城鄉飲用水源地信息傳輸系統,并入全省城市水源地信息系統,實現實時通信、信息采集、資源共享和信息傳輸;?監控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包括建立水源地信息評價和監控系統,水源地信息共享、發布平臺及查詢索引系統,水源地風險預警預報和決策支持系統,提高風險預警預報能力。
a.完善水源地應急設施建設。在重要城鄉供水水源地及敏感河段建設自動檢測系統,建立和完善水質動態監測站網及移動監測系統,加強應急供水或備用水源地水質監測,實施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
b.制定水污染應急對策。建立跨區域應急合作體系,確保區域水環境安全功能;建立水環境污染突發事件預警應急預案,逐步完善應急規劃和應急預案體系;建立常設性的應急管理機構,完善部門聯動機制;設立透明的水環境應急信息管理機制,健全應急社會網絡;建立相關的水質數學模型,預測未來的水質變化趨勢;建設城區第二水源地,選擇鄰近的響洪甸水庫進行引水;引進水源地應急管理新理念,培養敏銳的應急管理意識。
解決飲用水安全問題,保障居民用水安全需求,是實現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飲用水規劃的實施可顯著提高城鎮供水安全保障程度,通過采取“節水優先、生活為主,治污為本、多渠道開源”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戰略,加快城鎮節水型社會建設進程,加大污水處理和污染治理力度,建設城鎮供水水源及備用水源地,逐步健全城鎮供水安全保障體系,滿足居民飲用水安全需求,促進金寨縣城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