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毅
(貴州省建材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院,貴州貴陽 550016)
認證認可行業標準《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RB/T214—2017)》中4.4.6條款規定:“標準物質應盡可能溯源到國際單位制(SI)單位或有證標準物質,檢驗檢測機構應根據程序對標準物質進行期間核查。”基于該要求,標準物質的期間核查成為檢測機構的一項日常工作。
工程質量檢測機構不同于食品、環境等類型檢測機構需要批量使用標準物質與化學試劑,實驗人員基本概念清晰且能準確運用;工程質量檢測機構檢測時也需要使用到多種類型的標準物質,但是依據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工程質量檢測機構技術人員多對標準物質概念理解不到位,尤其是標準物質的期間核查工作無法準確開展,對檢測數據準確性有較大隱患。
近年來,西南、華南多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檢測機構“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工作通報中,多家機構因標準物質管理工作不到位被要求整改,標準物質的管理工作、尤其是標準物質的期間核查工作理解與實施不到位是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管理通病。
本文從源頭梳理標準物質的定義、分類與管理,匯總分類建設工程質量檢驗檢測機構涉及常見標準物質,通過列表的形式給出各種標準物質適宜的期間核查方式方法,借此能夠提高建設工程類檢測機構管理水平。
為準確理解標準物質概念,將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國家實驗室認可規范與國家檢驗檢疫行業標準中的定義引用如下:
定義1:具有足夠均勻和穩定的特定特性的物質,其特性適用于測量或標稱特性檢查中的預期用途[4]。
定義2:具有一種或多種規定特性、足夠均勻且穩定的材料,已被確定其符合測量過程的預期用途[1]。
定義3:具有一種或多種足夠均勻和很好確定了的特性值,用以校準測量裝置、評價測量方法給材料賦值的材料和物質[3]。
三個定義一致,標準物質的典型特征是均勻、穩定,可用于檢測與測量的多種用途;如校準、評價、標定標準曲線、配料、計量溯源等用途。
根據規定程序,為了確定計量標準、標準物質或其他測量儀器是否保持其原有狀態而進行的操作[6]。
由定義可知期間核查是一個驗證與核實的過程。
(1)依據存在形式分類:標準物質不僅僅化學試劑一種形式,它可以呈現為純物質、標準溶液與氣體混合物、基體標準物質、物理化學特性標準物質、物理及材料特性標準物質、實物標準制品或人工制品等多種形式。
(2)依據計量溯源方式分類:有證標準物質、非有證標準物質。
目前,有證標準物質必須經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行政部門的審批、頒布方為有效。
建設部(現住建部)2005年141號令規定建設工程檢測分為見證試驗與主體結構、鋼結構、地基基礎、建筑幕墻、室內環境等五個專項檢測;檢測類型眾多且涉及面廣,建工檢測機構的標準物質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涉及多種形式的標準物質。
一般情況下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編制標準物質臺賬、制定期間核查計劃、確定核查方法、期間核查結果評價與處理。
依據檢測機構授權參數表與實際選用檢測方法與標準,將涉及的標準物質匯總列表,用于后期管理;標準物質臺賬應包含以下信息:標準物質名稱、編號、批號、型號、檢測參數、標準物質分類、有效期、保管條件、核查方法、標準物質涉及檢測標準等信息。
依據標準物質分類與特點,編制、審核、批準期間核查計劃,一般情況下一年一次,也可依據機構要求增補核查次數。
標準物質期間核查計劃內容應包含以下內容包括:標準物質名稱、期間核查項目、期間核查時間間隔、期間核查人員、核查方法、檢測方法標準、核查結果評價與處理方法等。

表1 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常用標準物質一覽表

表2 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常用標準物質期間核查方法
一般情況下分為比對核查、標定核查、送有資質機構校準、依據標準物質說明書進行核查;比對核查與標定核查多用于化分類標準物質,建設工程檢測機構涉及的核查形式多為后兩種;建設工程相關標準物質核查方法詳見表1與表2。
(1)核查結果依據相應標準物質規范或檢測方法標準判定是否符合要求;
(2)若核查結果符合要求,標準物質可繼續正常使用,涉及檢測參數可以正常開展檢測工作。
(3)若核查結果不符合要求,應立即停止相應檢測工作,重新檢定或校準確認功能恢復后方可使用。同時,應查找不符合原因,并對之前涉及的檢驗檢測報告實施風險評估,必要對已發出的檢驗檢測報告進行更正或修訂。
建設工程檢測機構常用標準物質匯總表詳見表1,表2為核查辦法推薦表。
對于表1、表2沒有統計收入的其他標準物質可以自行分類匯總,匯編成檢測機構獨立的《標準物質配置一覽表》。
經過前文對建工檢測機構常見標準物質的列表分析,可以正確理解標準物質期間核查的基本概念與實施方法,在此基礎上建工檢測機構可以依據自身資質能力范圍編制信息量完整的《標準物質配置臺賬》,使用適宜的期間核查方法完成,有效提高機構質量管理水平、檢測工作效率,提高檢測數據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