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信息模型(CIM)以地理信息系統(GIS)、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聯網(IoT)等技術為基礎,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內室外、歷史現狀未來多維多尺度信息模型數據和城市感知數據,構建起三維數字空間的城市信息有機綜合體。
廣州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2019年6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廣州市納入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建設試點工作,探索建設智慧城市基礎平臺。廣州市住房城鄉建設行業監測與研究中心承擔了廣州CIM平臺的建設工作,目前,已經構建起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和城市級CIM平臺標準體系。廣州CIM平臺集成了智慧廣州時空信息云平臺、“多規合一”管理平臺、“四標四實”、工程建設項目聯合審批等多個來源多種格式的數據,并大力推動新建項目BIM入庫,目前共匯聚了278個BIM模型,用地面積約2.8平方公里。結合城市現狀開展了三維建模,構建起全市建筑白模以及城市重點區域550平方公里現狀精細三維模型,形成全市“一張三維底圖”。廣州CIM基礎平臺提供了海量數據的高效渲染、模擬仿真、數據分析、物聯監測等能力,同時,提供數據服務和二次開發接口,支持向全市各委局辦開放數據服務和定制業務應用場景,目前已建立起CIM+智慧工地、CIM+城市更新、CIM+智慧園區、CIM+智慧社區等典型應用,并作為三維底座支撐了“穗智管”城市運行管理中樞的建設,為城市的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提供了理念支撐。
南京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南京市基礎平臺基于WebGL開發,B/S架構,無插件、客戶端無需部署,通過瀏覽器輸入地址即可直接訪問。平臺融合了城市精模、精工白模、傾斜攝影、BIM模型等多源多尺度全空間數據信息,形成覆蓋南京市全域的CIM全息底板。在CIM+應用層面平臺開展了基于BIM的智慧樓宇管理,接入IoT數據,實現傳感信息的實時接入和可視化展示,使平臺具備了數字孿生能力。同時,基于自然資源慧眼守土系統,接入實時視頻數據,實現了單個和多路銜接視頻和城市精模場景融合的應用,可支撐城市安防和應急指揮等場景。在歷史建筑保護工作中,平臺整合了歷史建筑的構件、結構、殘損、修繕等信息,實現歷史遺存建筑的數字孿生。助力歷史建筑的管理和保護。在不動產管理工作中,平臺整合了不動產的二維產權數據,實現了建筑棟、層、戶三維產權空間表達。以此為載體,接入實時能耗信息,進行可視化分析,可查看單戶、單層及整棟建筑的歷史能耗變化情況,實現數據動態展示,輔助開展房屋空置率分析和單位GDP能耗分析等應用。南京市CIM基礎平臺為南京政務相關系統的技術革新和升級完善提供了基礎,促進了政府服務效能、地理信息社會應用水平和城市智慧運營水平的提升、推動了CIM技術應用快速健康發展和建設行業的轉型升級。
廈門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廈門市“多規合一”CIM平臺在原有“多規合一”平臺跨部門空間治理理念基礎上,延伸至城市治理,其定位為城市大腦的數字空間底座,核心在于將各類城市數據匯聚至統一空間進行賦能。通過平臺“數據匯聚共享、跨部門管理協同、知識沉淀復用、可視化泛應用”四大能力,構建基于政府層面的CIM+工程建設、行業應用、園區應用,基于企業層面的CIM+智慧招商、商業選址應用,基于公眾服務的CIM+室內導航等一批智慧應用場景,著力打造政府一體通、企業一路通、民生一站通“三通”模式,助力群眾滿意度、獲得感、幸福感再提升。平臺服務于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本身也成為不斷持續迭代和自適應生長的有機生命體。通過對城市數據的研究和運行規律的識別,發現城市治理矛盾和尋求解決路徑,促進人與城市智慧化連接更緊密、城市服務更便捷、城市環境更宜居,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和城市治理的全面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