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哈爾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按照“統一決策,統一管理,統一制度,統一核算”的原則,建設了功能齊全、使用便捷、模式創新、服務全面的哈爾濱住房公積金計算機信息系統,通過成功對核心業務系統和對外服務系統進行持續的升級改造,不斷提升服務能力。
住房公積金信息系統核心業務系統(以下簡稱“核心業務系統”),是以管理住房公積金歸集、提取、貸款、資金結算和會計核算等核心業務為主要功能的信息系統。
標準規范與安全保障并行,實現公積金業務及數據從基礎設施層到客戶的全面銜接。
7×24小時運行,24小時不間斷辦理業務,系統0點運行日切,日終自動運行,日終期間可以處理賬務交易,銀行代扣自動發送、自動入賬。
實現多渠道服務整合。綜合系統完成了對門戶網站、網廳、自助機、熱線、短信、微信、手機APP、微博、支付寶等多渠道服務整合,形成統一客戶信息、統一信息發布、統一知識庫、統一坐席管理、同一工單、統一監控以及統一數據脫敏,實現數據的融合與貫通。
實時在線市級監控。通過綜合服務運行管理,全面掌握服務運行狀態,包括總金額、總服務量。當日預警數、線上/線下總業務量占比等多個指標。
通過運行監控,隨時掌握客服工作情況。統一座席管理、知識庫、工單促進客服工作規范化。
集中受理所有渠道的實時和非實時服務;確立對外服務的信息標準;打通客服中心與公積金中心間多崗位的信息雙向傳遞通道及任務處理流程,時效性管理等。
2015年4月,新一代公積金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上線,新系統是集歸集、貸款、財務核算于一體的綜合系統,實現了數據大集中,中心真正意義掌握了數據權,首次啟用資金實時結算功能,新增全部業務的電子檔案掃描,建立了運營決策統計報表、績效考核、風險預警、行政執法系統等管理系統。根據公積金業務發展需要,系統在不斷優化和改造,承載公積金業務辦理和公積金管理。
2017年8月,哈爾濱住房公積金中心以《住房公積金信息化建設導則》(建金[2016]124)為指引,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公積金基礎數據標準》(JGJ/T320-2014)和《住房公積金信息系統技術規范》(JGJ/T388-2016)為標準,實現住房公積金基礎數據和資金結算平臺對接的“雙貫標”,并以“優秀等次”順利通過部專家組驗收。
2017年底,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公積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導則》(建金[2016]14號)的要求,開始建設包括服務渠道建設、數據接口、綜合管理系統、安全保障體系和運行績效分析的綜合服務平臺,通過門戶網站、網上辦事大廳、12329服務熱線、12329短信、微信、手機APP、自助終端、微博等渠道為客戶提供服務,實現了統一渠道管理。2018年11月,綜合服務平臺以“優秀等次”通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專家組驗收。
2018年,哈爾濱公積金中心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全國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平臺建設使用準備工作的通知》(建辦金[2016]49號)的要求,順利完成業務系統直接連接異地轉移接續平臺,并按《全國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業務操作規程》調整業務流程,跨省、市就業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轉移業務,無需再往返兩地,只要在轉入地即可辦理完成,實現了“賬隨人走,錢隨賬走”,達到了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目標,提升了住房公積金服務效率。
2019年5月,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全國住房公積金數據平臺接入工作的通知》(建辦金函【2019】36號)及《全國住房公積金數據平臺接入技術方案》的要求,在中心全體職工和項目組人員的通力合作下,完成存量數據清洗補錄、網絡環境搭建、應用程序部署、業務數據采集、信息核驗及數據上傳等各項工作,切實維護了繳存職工權益,對住房公積金行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近年來,哈爾濱住房公積金中心加快推進政務信息共享工作,以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為目標,推動大數據共享發展建設,先后同哈爾濱市人民銀行、不動產管理、社保、公安、民政和房產等多個部門實現數據的聯網共享,推出多種網上自助辦理業務,實名注冊登錄后,業務辦理無需上傳要件,選擇業務種類系統自動搜索核查,實時辦結資金秒級到賬。
2020年,為了響應“互聯網+政務”相關指導文件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要求,不斷提高渠道服務滿意度,中心對核心業務系統進行7×24小時升級改造,打破資金結算類業務日終批處理的壁壘,公積金歸集、提取等業務將在中心網上渠道實現“全天候、無間斷”辦理。
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哈爾濱公積金中心大力推行“線上預約,線下辦理”的辦理模式,所有業務須先在網上渠道自助預約時間,按預約到網點線下辦理。各渠道預約信息由預約系統統一管理,預約客戶使用身份證在排隊機取號,每個網點每個時段設置預約數上限來限制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