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玉



摘要:文章以2010~2018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探討高鐵開通對企業稅收激進行為的作用機理,并檢驗了不同公司治理水平下高鐵開通與企業稅收激進度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高鐵開通能夠抑制企業的稅收激進行為。基于公司內部治理水平的研究結果發現,高鐵開通對稅收激進程度的抑制性在內部控制較好的企業中更加顯著。文章突破稅收激進行為的傳統微觀層面影響因素,基于地理經濟學的視角探討高鐵開通與對上市公司稅收激進行為的作用機理,為提升企業監督水平與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關鍵詞:高鐵開通;稅收激進度;治理水平
一、引言
作為新時代“四大發明之一”的中國高鐵,為人們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社會行為的變遷。良好的交通基礎設施會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會縮短時空間的距離。高速鐵路沿線的城市會得益于交通便利帶來的優越性,加深與其他城市之間的聯系,形成“經濟圈”等新興經濟發展動力。
高鐵開通影響著人們出行方式,為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會影響社會形態。上市公司所在地高鐵的開通會加速信息的流動,企業利益相關者與企業之間的互動互補作用也會增強,進而降低企業信息不對稱程度。作為現代學術問題研究的重心之一,企業稅收激進度依賴于信息的流動和傳播,尤其是“軟信息”的存在會對企業經營行為產生很大影響。
企業的避稅行為可以間接增加企業價值,但與此同時也會增加企業利益相關者的風險。避稅在改善企業狀況的同時,也會增加企業的隱形經營風險,進而增加代理成本。從企業利益相關者角度來看,避稅行為具有較強的隱蔽性,難以被發現,因此管理層會有較強的動機進行個人自利行為。避稅行為的隱蔽性會增加管理層的自利行為動機,為管理層攫取私利提供空間。現有的文獻表明,地理空間距離仍然是影響信息溝通交流的重要因素。而在高鐵開通的大背景之下,信息流動速率加快,企業的監督成本降低,高鐵開通是否會影響企業的避稅行為?此外,這種監督作用在不同公司治理水平的企業中是否存在差異?本文針對以上問題進行研究,進一步理清高鐵開通對企業避稅行為的傳導機理。此外,本文參考中國鐵路總局、百度搜索引擎等高鐵開通時間作為外部沖擊性變量。
本文的研究貢獻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從地理經濟學角度作為切入點,揭示高鐵開通的外部沖擊變量對企業微觀行為的影響,深化對企業稅收激進的影響因素。此外,現有關于稅收激進主要集中在CEO權力、審計監督、政治關聯等企業微觀因素變量,鮮有文獻研究地理經濟學對企業稅收激進度的影響;第二,現有文獻主要集中在高鐵開通對宏觀層面的影響研究,探討高鐵開通對企業微觀層面的影響,因此拓展高鐵開通經濟后果相關的文獻;第三,基于企業內部治理變量,考察內部監督機制對高鐵開通和企業稅收激進度行為之間的異質性影響,提供了基礎設施建設影響企業的微觀證據,為投資者提供良好的參考價值。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近年來,隨著新經濟地理學被納入研究的視角,很好地彌補了傳統經濟學在解釋現實經濟發展所遇到的缺陷,從而獲得巨大的生命力。經濟地理學的興起,學者開始關注地理區位、交通基建、設施等經濟發展和格局變遷中的重要地位。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各地區間經濟發展不一,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政府部門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要素的流動性。龍玉等(2017)發現,地理位置會影響監督的管理成本,距離較遠的公司獲得信息的難度更大,因此風險投資更加青睞于地理位置較近的公司。上述文獻表明,地理距離是影響信息流動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對利益相關者更有用的信息。
企業的避稅行為需要承擔一定的成本。首先,避稅行為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復雜性,會降低信息不透明度,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Hanlon(2010)發現企業避稅行為會向市場傳遞負面消息,表明市場并不認為避稅會增加企業價值;Kim(2011)通過研究發現,避稅掩蓋了企業現金流不穩定等負面消息。其次,避稅行為會增加管理層自利機會主義行為,進而增加企業不能定期付息的風險。Desai等(2006)研究發現激進的避稅活動會增加自利管理者侵蝕企業利潤的可能性,企業價值會因此受到損失;蔡蕾和李心合(2016)通過研究發現避稅為管理層自利提供諸多便利。因此,根據以上分析,管理層避稅并不是為了提高公司價值,而是為了謀求更多的私利。相應的,內外部監督機制應該抑制管理層的稅收激進行為。
地理經濟學認為區位、地理位置等因素對信息有很大影響,那么便捷交通工具的開通勢必會影響信息傳播的效率。中國幅員遼闊,地理因素勢必會對信息的傳遞產生很大影響。高鐵開通會加速信息的傳遞,因此利益相關者也會更加便捷的了解上市公司的經營信息。近年來,中國鐵路網的建設也加速信息的流通,方便人們出行,管理層的自利動機更容易被發現。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設H1。
H1:高鐵的開通會降低上市公司的稅收激進度。
完善的內控體系能夠有效降低企業代理成本,提高對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把控程度,加強企業生產經營監督,有效規避企業內外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風險。已有研究表明,內部控制在提高研發補貼效率、減弱機構投資者羊群行為、提高財務報告可比性等方面意義重大,其是緩解代理沖突、控制企業風險、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部分。內部控制的完善意味著企業負有更強的社會責任,能夠對企業債權人更加負責。此外,高鐵開通也會加速信息和人員流動,因此上市公司受到的內部和外部監督機制更強。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2。
H2:高鐵開通對公司稅收激進度的抑制作用在治理水平較好的公司更加顯著。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結果
表1為描述性統計結果。從高鐵開通的樣本來看,本文中有68%的樣本在高鐵開通后。此外,樣本中有84%的地級市已經開通高鐵并具有停靠站。從內部控制指標來看,最小值為0,因此要關注于資本市場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問題。從描述性統計結果來看,各個變量分布較為均勻,未出現較明顯偏態。
(二)回歸分析
1. 單變量分析
首先,對高鐵是否開通的企業稅收激進度均值進行組間比較,主要通過單變量T檢驗進行,表2列示了相關特征分布結果。從表2中被解釋變量均值比較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所在地高鐵未開通的的樣本個數為3604個,高鐵開通的地級市樣本個數為19420個,樣本均值分別為0.006和0.000,差值為0.006且通過1%顯著性水平檢驗,說明公司所在地未開通高鐵的公司稅收激進程度大于公司所在地開通高鐵的公司稅收激進程度。此外,高鐵開通前后上市公司的稅收激進度差值為0.004且通過1%顯著性水平檢驗,說明高鐵開通可以降低上市公司稅收激進度,初步驗證本文研究假設H1。交乘項回歸的結果也支持了本文的研究假設。
2. 高鐵開通與稅收激進度:基本結果
首先研究高鐵開通與稅收激進度的關系。由于我國各地高鐵開通時間不一致,為本文準備了一個良好的“準實驗”平臺,因此采用自然實驗的研究方法——雙重差分模型DID來驗證高鐵開通對企業稅收激進度的關系。構建模型如下:
DDBTD=α0+α1*TRAIN*POST+α2*Size+α3*GROWTH+α4*LEV+α5*ROA+α6*EPS+α7*Hefin10+α8*Ind+α9*Year+εit
為驗證本文的研究假設H1。其中,表3第(1)列是單變量的估計結果,第(2)列、第(3)列是多元回歸,依次采用了單差分和雙差分的分析方法。從高鐵開通的交乘項(TRAIN*POST)的回歸系數來看,各個回歸估計結果系數分別為-0.0059、-0.0052和-0.0058,且均通過1%顯著性水平檢驗,說明高鐵開通可以明顯抑制企業稅收激進行為。高鐵開通后,各地資源要素分配更加充分,企業層面之間信息流通更加快速,也能夠緩解時空限制帶來的各種局限。一方面,高鐵開通縮短上市公司與外界的間隔,加速信息的流動;另一方面,高鐵開通會降低企業出行成本,有助于外界對企業進行監督,進一步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意味著企業經營管理行為更加明晰,促使企業緩解稅收激進度。即研究假設H1得證。
從其余控制變量來看,企業規模SIZE與企業稅收激進行為正相關,且通過顯著性水平檢驗;此外,總資產凈利率與稅收激進度顯著正相關。本文其他變量的回歸結果與前人分析基本一致,不再一一贅余。通過以上分析,驗證了本文的研究假設H1。
3. 高鐵開通與稅收激進度:內部治理機制
有效內控體系意味著企業要對真實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更加負責,對企業利益相關者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內控體系的完善程度對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意義重大,能夠為企業在錯綜復雜經濟環境中平穩運行保駕護航,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公司治理水平,完善企業內外部運行機制。
內部治理能夠弱化管理層的相關自利行為,緩解利益相關者和所有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并且提升企業的效率管理水平。本文參考以往學者研究,使用企業內部控制質量來衡量公司治理水平。那么內部控制是否會對高鐵開通和稅收激進度的關系機理產生影響?因此,本文基于前文分析,將內部控制質量作為內部治理水平的代理變量,按照企業內部控制質量是否高于樣本均值將樣本分為兩組,即內部治理水平較高組和內部治理水平較低組。
參照企業內部控制變量,本文按照企業內部控制水平是否大于樣本均值對模型進行雙重差分檢驗,即檢驗不同公司治理水平下高鐵開通對企業稅收激進度的影響機理,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從表4可以看出,無論是公司治理水平較低組還是公司治理水平較高組,TRAIN*POST回歸系數均具有統計學意義且顯著為負,再一次驗證了高鐵開通能夠抑制企業稅收激進度。
之后,關注分組回歸模型的結果進一步檢驗公司治理變量對兩者的作用機理。(1)~(3)列分別展示了公司治理水平較低時高鐵開通和稅收激進度的關系,我們發現TRAIN*POST回歸系數分別為-0.0043、-0.00496和-0.00412,且分別通過5%、10%和5%顯著性水平檢驗,而(4)~(6)列的單變量回歸、單差法和雙重差分法估計內部控制較好組的TRAIN*POST回歸系數分別為-0.00673、-0.00518和-0.00668,且都通過1%顯著性水平檢驗,說明高鐵開通與稅收激進度的影響關系在企業內部控制更好好的作用下更加明顯。內部控制作為企業治理水平的影響因素,能夠衡量企業治理水平,良好的治理水平能夠監督企業管理者的經營行為,會更加全面考慮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呼聲,因此這種抑制作用會更加顯著。
(三)穩健性檢驗
在穩健型檢驗部分,本文主要做了兩方面的努力以檢驗本文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具體如下:
1. 稅收激進度的替代性識別方法。為了提高本文的說服力,在本節中,本文采用企業會計-稅收差異(BTD)作為企業稅收激進度的代理變量進行回歸,通過與前文研究結果比較發現,回歸結果依舊保持穩健。
2. PSM-DID檢驗。為了控制本文不可觀測的但隨著時間變化的相關變量對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影響差異,本文運用PSM-DID進行檢驗。采用1:1的匹配方法匹配公司規模、相關財務狀況類似的企業。匹配后的控制組與實驗組協變量之間差異較小,說明匹配滿足了平行趨勢假設。且主檢驗結果依舊穩健。
四、結語
十年來,中國高鐵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取得了矚目的世界成就。高鐵開通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極大便利。在獲得技術支持的同時,飛躍式的高鐵發展為中國的經濟發展也產生了諸多積極影響。本文從企業相關行為角度探討高鐵開通對上市公司稅收激進度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高鐵開通抑制企業的稅收激進行為,而且在公司治理水平完善時更加顯著。本文的研究進一步證明高鐵開通所帶來的“軟信息”的流動對抑制企業負面行為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從企業微觀層面角度驗證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外部性對企業相關行為的影響,并揭示了交通基礎設施的外部影響機制,本文的研究啟示如下: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對強化當地經濟增長具有深遠影響,交通完善會降低成本因素,加快信息的流動,因此會弱化信息不對稱問題;優化產業布局,降低企業成本。企業成本是影響企業相關行為的重要因素,較少企業的成本和信息約束,可以強化企業外部經營環境的有效性,進而拓展企業信息交流渠道。因此,無論是當地營商環境還是企業行為,積極的產業布局會增加企業經營行為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龍玉,趙海龍,張新德,等.時空壓縮下的風險投資——高鐵通車與風險投資區域變化[J].經濟研究,2017(04):197-210.
[2]Hanlon M, Heitzman S. A review of tax research[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50(2-3):0-178.
[3]Kim J B, Li Y, Zhang L. Corporate tax avoidance and stock price crash risk: Firm-level analysis [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1,100(3):639-662.
[4]Desai M A, Dharmapala D. Corporate tax avoidance and high-powered incentive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6,79:145-179.
[5]蔡蕾,李心合.稅率調整、公司避稅與管理層在職消費[J].財經科學,2016(10):68-80.
(作者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