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力地產2020年未完成全年銷售目標
據《廣州日報》:日前富力地產公布2020年全年銷售數據,2020年全年權益銷售金額約1387.9億元,銷售面積約1153.09萬平方米。從全口徑來看,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富力地產完成全口徑銷售額1496.6億元,未能完成1520億元的全年銷售目標。從富力地產披露的財報數據來看,其正承受著業績和債務的雙重壓力。
“新型共有產權房”5年后可全產權交易
據《北京日報》:為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嚴格落實“房住不炒”,北京土地公開出讓首次采用“競地價+競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份額+競高標準商品住宅建設方案”方式供地。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近日發布《關于北京市海淀區海淀鎮樹村棚戶區改造B-1南地塊R2二類居住用地等3宗地塊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補充公告》,調整了海淀區海淀鎮樹村等3宗地競買規則,試點施行“競地價、競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份額、競高標準商品住宅建設方案”的掛牌方式。
引人注目的是,這3宗地建設的共有產權房,將改變“封閉管理循環使用”的原則,購買者持有5年后可將全部產權份額上市交易,政府只取回共有部分份額的原值。
最嚴短租住房管理新規出臺
據《北京日報》:居住小區內經營短租公寓或城市民宿,可不是業主想怎么樣就怎么樣。經過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后,日前,北京市住建委、市公安局、市網信辦、市文旅局四部門正式印發《關于規范管理短租住房的通知》,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通知明確,本市短租住房按區域實行差異化管理,首都功能核心區內禁止經營短租住房。允許經營短租住房的區域,小區業主將住宅對外短租經營需符合本小區管理規約,無管理規約的應當取得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書面同意或取得本棟樓內其他業主的書面同意。
此外,物業服務企業或房屋管理單位發現居住小區內存在違規短租住房的,應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勸阻、制止,勸阻、制止無效的,及時報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及屬地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
建筑業維持高景氣 裝配式產業鏈受關注
據《經濟參考報》: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我國建筑業景氣度也持續回升。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為60.5%,高于上月0.7個百分點,重回高位景氣區間,建筑業生產活動總體有所加快。
在此背景下,順應現代建筑發展方向、行業空間巨大、受到政策力挺的裝配式建筑,正成為機構密切關注的風口。從近期機構調研情況看,過去兩年多漲幅近10倍的鴻路鋼構,在股價回調之后,近一個月內吸引了包括頂級私募、外資機構在內的超百家機構前去調研。此外,東南網架、金螳螂、富煌鋼構等公司也吸引了眾多機構的目光。
北京40家開發商因無證售房等違法違規行為被查
據人民網:從北京市住建委獲悉,40家開發商因無證售房、銷售信息公示不全、拒絕使用公積金貸款等違法違規行為被查。其中,泰禾被處以1286萬元罰款。
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指出,將繼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保持調控定力,認真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持續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監管,對無證售房、合同欺詐、違規使用預售資金等突出問題,保持高壓執法態勢,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
地下空間開發直接投資規模約8萬億元
據人民網:從日前召開的“國土空間規劃契機下地下空間的機遇與挑戰”學術研討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國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進程加快,已成為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大國。
據介紹,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產業支撐。2016—2019年,以城市軌道交通、綜合管廊、地下停車主導的城市地下空間開發每年以1.5萬多億元規模的速度增長。據估計,“十三五”期間全國地下空間開發直接投資總規模約8萬億元。
蘇州高鐵吾悅廣場:區域經濟發展商業模式新樣本
據人民網:“TOD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即是以公共交通(地鐵、公交站、火車站、快軌等)為導向的開發模式,通過土地使用和交通政策來協調城市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交通擁堵和用地不足的矛盾。”
新城控股集團商業管理事業部蘇州區域總經理朱艷芳介紹,蘇州高鐵新城項目是“TOD5.0高(地)鐵+城+產+商+居+人”六維一體理念下的高標準產物。
據了解,蘇州高鐵吾悅廣場有別于以全零售為重心的傳統商業布局,蘇州高鐵吾悅商場體驗經濟的比例將達到20%左右,商業業態中大大增加了娛樂休閑文化活動的比重,順應了年輕人的消費習慣和當下“網紅經濟”、“互動經濟”的消費特點,成為其“圈粉”的關鍵所在。
玉林市出臺新規,樓盤廣告不能再提“學區房”
據玉林新聞網:日前,從玉林市教育局獲悉,玉林市教育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于1月16日聯合發布了《關干嚴禁將商品房銷售與學區、學校招生相關聯的通知》(以下簡稱為《通知》),明確各房地產開發企業在銷售商品房廣告發布中,不準發布含有“學區房”等字樣以及為購房人辦理入學就學等事項承諾的廣告。
《通知》明確,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發布招生政策,購房人所購商品房相對應的學區或學校,一律以教育部門制定發布的當年的入學政策為準,房地產開發企業一律無權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