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路程
關鍵詞:政府;市場;辯證關系;政治經濟學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同時也能更好地發(fā)揮政府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也明確指出:“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充分利用辯證法、兩點論將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和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結合起來,努力促進二者的有機統(tǒng)一和相輔相成,推動經濟社會的健康而全面發(fā)展。”由此,我們可以總結認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市場和政府是相互補充、相互依存的關系,不能將市場和政府的關系孤立開來理解,而要將其作為一個辯證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
目前,國內不少學者在研究二者關系時缺乏一個明確的關系判定,存在分歧,不少學者認為在經濟發(fā)展的過程中市場會利用其相應的機制對資源配置發(fā)揮主導性作用,因此,政府干預市場經濟運行的必要性不存在,僅僅可以用來彌補“市場失靈”的缺失。這種結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對市場和政府的關系認識和研究缺乏一定的辯證思維。另有一些學者提出市場和政府是一種相互替代和補充的關系,在不同的階段,兩個主體發(fā)揮不同的主要作用。基于政治經濟學的視角來看,后者的觀點可能更為客觀。胡鈞教授也曾經提出:“市場就像一匹野馬,無人駕馭時它會為了尋找水草盲目奔跑,騎手發(fā)現(xiàn)野馬后會嘗試馴服和駕馭野馬,利用野馬的奔跑能力為自己服務,為自己想要的目標而馳騁。騎手要想能夠馴服野馬,必須深諳野馬的脾氣習性,熟練掌握各種工具的運用方法。”野馬的奔跑能力相當于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騎手對野馬的駕馭過程則相當于政府對市場的調控作用。對于政府而言,要想在市場中發(fā)揮好調控作用,必須充分了解市場運行規(guī)律,掌握調控市場的工具,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中及時、深刻地發(fā)揮好其調控作用。這個比喻明晰地勾勒出了二者之間相互統(tǒng)一、相互補充的作用,同時,也運用比喻對于二者的辯證關系進行了進一步界定和延伸。
本文基于政治經濟學的視角梳理市場與政府二者之間理論中的辯證關系和實踐中的辯證關系,結合中國的實際對二者辯證關系進行思考和分析,提出在經濟高速增長的今天,對于指導我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語境下政府和市場如何發(fā)揮作用的一些有用建議,爭取在前人的基礎上更為清楚的分析和界定市場和政府的角色定位,為經濟的高質量發(fā)展貢獻綿薄之力。
18世紀中期,以亞當·斯密為主要代表的古典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在社會主義經濟運行的整個過程中,市場經濟的調節(jié)機制應該是穩(wěn)定有效的,并且這個市場可以通過供給來自動地創(chuàng)造一定的需求,使得其在最終均衡狀態(tài)下可以達到充分就業(yè),物價穩(wěn)定、經濟繁榮的階段。此時的古典經濟學家們認為,政府的作用僅僅限于對市場競爭規(guī)則的制定和實施提供保障,提供公共產品,除此之外,政府不能夠也不應該去干預其他,以防擾亂市場的競爭及調節(jié)規(guī)律,這種思想被后人稱作為自由放任的經濟思想,并成為當時長達一個世紀的西方經濟學的主流思想。然而,20世紀30年代全球經濟危機爆發(fā)后,自由放任的經濟思想開始受到質疑,伴隨著凱恩斯政府干預思想挽救美國經濟的成功,政府干預的思想開始占據(jù)經濟學主流。凱恩斯主義認為單純地通過市場的自由競爭和完全放任難以達到或者維持充分就業(yè)均衡的狀態(tài),而政府對經濟的適當干預,可以彌補市場在發(fā)揮作用中的弱勢地方。自此,伴隨著政府干預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思想在不少國家開始得到實踐,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從一個傳統(tǒng)的市場經濟向現(xiàn)代化的市場經濟轉變。
長期以來,西方經濟學界關于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探討,始終存在兩種主張。一種是完全主張市場放任自由的思想,另一種主張政府干預,信奉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思想。這兩種觀點在主張看似相互排斥,但從其思想本質上來看,他們的思維方法是一致的,其均認為中央政府和市場之間存在著此消彼長、非此即彼的“二元”關系。這種“二元論”主要來源于資本主義社會市場經濟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也就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自由主義經濟價值觀。這種價值觀認為,私有財產和自由契約是最重要的一項經濟權利,政府對其采取什么樣的干預措施,完全依賴于對其維護經濟自由權利的需求,由此,政府只起著守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fā)展的作用,久而久之,政府的作用就得不到重視。凱恩斯主義政府干預理論的提出也是建立在彌補市場失靈,爭取實現(xiàn)經濟自由的基礎之上,從這個角度來看,凱恩斯主義的學說是與自由經濟學說的立場保持一致的。二戰(zhàn)以后,在資本主義國家一度出現(xiàn)市場在政府的調控下發(fā)揮作用、以市場配置作用為主導,政府發(fā)揮補充協(xié)調作用的局面,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整個市場的經濟又開始向政府主導的方向傾斜,這個不斷運動的過程都表明了西方的經濟學家往往以“二元論”的思維模式來認識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在實踐中,以美國為代表的不少資本主義國家始終堅持政府以最少的干預方式來維護和保持國民經濟的平穩(wěn)快速發(fā)展的理念,在他們的經濟運行過程中,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發(fā)揮著重要的主導作用,政府默默地跟在市場的后面,一旦看到市場機制所不能調節(jié)的地方,政府開始出手,對經濟進行干預。但也有一些歐美國家,如德國,則首先通過政府的制度規(guī)定或者福利制度把自由市場運行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分化問題及壟斷問題給解決掉,再放開手,讓市場機制發(fā)揮作用,同時,政府就像是長輩一樣時刻護著市場這個晚輩,防止其出問題、摔跟頭。而在東方的日本,實行著政府主導型的市場經濟運行模式,政府對市場中企業(yè)的產業(yè)政策和宏觀戰(zhàn)略規(guī)劃施加影響,使市場朝著其想要的方向來運行,但在這個過程中,市場仍然是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不管是哪一種模式,在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運行過程中,政府和市場這兩個發(fā)揮作用的主體總是被分離開來看,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二者相互協(xié)調的配合,一旦沒有協(xié)調配合好,就很容易兩敗俱傷,對經濟的發(fā)展起不到任何推動作用之余,還會產生不利影響。這也是主張政府干預和主張市場自由放任的兩種思想爭論的核心點,也是隨著社會發(fā)展,市場和政府輪番主導經濟的重要原因。事實上,在西方國家傳統(tǒng)的經濟思想中,新自由主義思想較為根深蒂固,其本質并不主張政府參與經濟社會的調控。這一思想導致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政府對實體經濟并沒有起到明顯的帶動作用,政府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發(fā)揮,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西方國家種種不力的防控措施再一次暴露了其背后新自由主義思想根源的弊端,其倡導的“群體免疫”反映出新自由主義思想下個人利益至上的虛偽性,“富人檢測治療、窮人只能聽天命”折射出強烈的社會兩級分化。
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比,在性質上有著根本的不同。中國政府除了承擔著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彌補市場缺陷、糾正市場運行軌道的偏離等功能之外,還以社會主義政權與國有資產的身份,負責發(fā)展壯大公有制經濟、維護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性質、貫徹共享發(fā)展理念、實現(xiàn)共同富裕等很多方面。所以,對于中國來講,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一種辯證統(tǒng)一、相互補充的關系。
我們在正確認識和認真思考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時,應當清醒地意識到:一方面,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最大重要性就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個決定性作用不能反過來由政府來替代,政府更不能干涉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同時,市場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只有將政府納入干預市場的主體后,市場的運行關系才能變得更為和諧,市場的決策及配置效率才能更高。另一方面,政府在經濟運行中起著重要的調控者作用,這就需要政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必須要能夠通過不同的手段對市場的經濟運行活動進行有效地干預和調控,以使市場的運行向有利的方向發(fā)展。仍然以馬匹和騎手的關系來看,騎手應當學會用韁繩、鞭子對馬匹的脾氣秉性進行訓練和駕馭,促使馬匹找到正確的目標和方向,成為為騎手服務的真正的“千里馬”。
受“二元論”思維的影響,理論界關于如何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邊界的問題總是出現(xiàn)很多爭論,但正是如此才時刻提醒我們總結相關經驗,深刻理解政府與市場之間的辯證統(tǒng)一規(guī)律,找到二者的均衡點。同時,對于二者關系的探索不能僅僅停留在邊界線的探索中,這樣很容易忽略社會條件變化帶來的經濟變化而使思維被固化,固定的邊界是不存在的,因為長期看很多條件都不是絕對客觀的,經濟的變化也較為靈活,需要我們在靈活的經濟變化中采取更為適合經濟條件的體制和措施。政府和市場實際上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倆互不侵犯的辯證關系,這種關系也為實踐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的挑戰(zhàn),中國僅用兩個多月就實現(xiàn)了有效的遏制,這主要是因為政府的角色作用得到了良好的發(fā)揮,也進一步從理論和實踐層面豐富和發(fā)展了新時代政府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內涵。市場在面對突發(fā)的疫情沖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短板,而政府此時有效的供給和調控正好彌補了市場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為穩(wěn)定社會經濟提供了強大的力量。因此,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政府的作用無論從全局性還是時效性上都要優(yōu)于市場,及時的信息傳達、有效的溝通、強大的執(zhí)行力對于政府作用的發(fā)揮至關重要。當然,政府作用的良好發(fā)揮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勢,離不開中國共產黨強有力的領導。同時,這次疫情防控的實踐經驗也深刻地告訴我們,單一的市場機制難以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真正發(fā)揮最佳的作用,而政府及時、有效的供給和調控是在面臨風險沖擊時一劑有效的良藥,強調政府作用能夠發(fā)揮出來的重要性并不是在否定市場對于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而在于強調政府其實是為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發(fā)揮起著保駕護航的作用。因此,在對市場和政府的關系進行思考時,一方面要客觀地認識并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規(guī)律,另一方面也要筑牢及時防范風險、化解風險的底線思維,保證經濟社會的平穩(wěn)運行,對市場和政府的關系進行把握的同時對其內在規(guī)律性和整體全局性進行深刻的認識。
對于政府,其首先要充分認識和把握市場經濟運行的一般規(guī)律,探索出公有制占主體地位的產權結構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路徑、運行方式、發(fā)展方向以及問題等。其次,政府要切實的擔當起調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責任,運用相關的法律、金融知識、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管控手段等對國有經濟主體的信息進行及時的傳遞和落實,發(fā)揮出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促進其在產業(yè)進步的同時進行相應的制度創(chuàng)新,從而實現(xiàn)政府對市場經濟的有效調控。最后,在面臨外部風險沖擊之前,政府要主動承擔,事前以間接調控的方式為主,防止市場出現(xiàn)失靈;風險出現(xiàn)時,政府應當借助組織保障供給、體制機制供給、公共資源供給等三大供給對問題進行有效應對和積極處理,從而遏制經濟與社會的負面發(fā)展傾向;風險沖擊過后,政府應當通過積極改革來恢復經濟,完善社會制度,優(yōu)化流通環(huán)境,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推動社會經濟的良好恢復和發(fā)展。
對于市場,應該從國情出發(fā),實事求是地探索怎么樣的市場經濟模式是適合于中國的,怎么樣實施才能夠與政府優(yōu)勢互補、內在統(tǒng)一,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模式。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是帶有“社會主義”基因的,因為現(xiàn)有的經濟制度要求既要保證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又要遵從市場的競爭規(guī)律,這是一種新型的市場經濟體制,所以在現(xiàn)有條件下,我們必須獨立自主地探索、認真總結、不斷完善。
另外,我國市場的作用不僅僅限于“價格機制”這一方面,還通過國有經濟發(fā)揮公平分配的作用,最終通過市場機制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共同作用實現(xiàn)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共同富裕”的目標。此外,市場還應當與政府積極配合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按勞分配多層次化和市場分配公平化,因為按要素分配雖然是市場經濟運行的一般分配原則,但在私有制制度下,按要素分配也有可能會拉大收入的差距,造成貧富階層的固化,對社會的長遠發(fā)展具有不利影響。這就為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分配制度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勞動力要素和其他需求要素都應當在平等激勵的基礎上,通過相關分配體系機制給予補償,初次分配過程中的勞動收入和勞動生產率致力于實現(xiàn)經濟的同步增長、利用再分配調節(jié)機制實現(xiàn)對市場各個主體實現(xiàn)公平的再分配,從而在提高市場效率的基礎上盡可能保證公平分配。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貫穿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新課題,它不僅僅需要理論上的創(chuàng)新,更是一個漫長的實踐探索過程,需要足夠的時間去認識和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建設,最根本的還是要為廣大人民群眾來服務,所以它必須依靠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來共同完成,新的時代條件下,廣大人民群眾一定要統(tǒng)一意志、達成共識、凝心聚力,為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經濟事業(yè)的現(xiàn)代化建設和社會經濟發(fā)展積極地建言獻策,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出自《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6年版第116頁。
[2]胡鈞《澄清對“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誤解,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出自《中國經濟規(guī)律研究會第24屆年會暨“經濟體制改革與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40至44頁。
[3] 張南燕.后疫情時代新自由主義的危機與變革[J].長江論壇,2020(04):39-44.
[4]冒佩華,郎旭華.全鏈條視角下政府供給和市場供給的動態(tài)關系研究——以防控新冠疫情為例[J].教學與研究,2020(10):35-47.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