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

摘要:目的:分析低管電壓CT掃描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復查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58例新冠肺炎患者的首次檢查、復查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首次檢查、復查管電壓分別為100kV、70kV,以雙盲法評價復查時肺窗、縱膈窗圖像質量,輻射劑量相關指標。結果:與首次檢查比較,復查時圖像質量評分顯著降低(P<0.05);但肺窗評分大于3分,高于縱膈窗(<3分),可滿足診斷需求。與首次檢查比較,復查輻射劑量明顯降低(P<0.05)。結論:低管電壓CT掃描在新冠肺炎復查中應用,可滿足診斷需求。
關鍵詞:低管電壓CT;新冠肺炎;輻射劑量
中圖分類號:R812文獻標識碼:BDOI:10?郾3969/j.issn.1001-0270.2021.02.13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Low Tube Voltage CT Scan in the Reexam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LIU Li
(Department of Imaging, Suzhou Ninth People's Hospital, Jiangsu 215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value of low tube voltage CT SCAN in the reexamination of COVID-19 pneumonia.Method:Data of 58 patients with new coronary pneumonia (January 20120-december 2020)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voltage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checking tube were 100kV and 70kV respectively. The image quality of lung window and mediastinum window was evaluated by double-blind method, radiation Dose Related Index.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examination, the image quality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Lt; 0.05) , but the pulmonary window score was more than 3 and higher than the mediastinal window(& Lt; 3) , which could meet the needs of diagnosis.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examination, the effective dose, the product of dose length and the volume dose index of CT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 Lt; 0.05)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low tube voltage CT SCAN in the re-examination of new coronary pneumonia can meet the needs of diagnosis.
Key words: Low Tube Voltage CT; new coronary pneumonia; radiation dose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所引起,主要以肺部炎癥性病變為主。此病起病較急、傳染性強、致死率高,若未正確篩查、及時隔離,則對患者及其家屬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采用有效的診斷手段對于改善預后、控制病情蔓延意義重大。核酸檢測為診斷此病的金標準,但核酸檢測檢查結果時間相對較長,影響篩查與診斷速度。有學者指出,CT檢查的影像學表現對于新冠肺炎患者的確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CT檢查過程中,大多數疑似患者需多次重復性檢查,其檢查的輻射劑量會顯著增高,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保證檢查圖像質量的同時減少輻射劑量,可有效減少對患者的輻射危害[1]。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12月期間收治的58例患者首次檢查、復查的臨床資料,進一步對比分析低管電壓、正常電壓CT掃描在患者復查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體質量指數≤23kg/m2;CT首次檢查、復查資料完整者;均知情且同意將其資料納入研究。排除標準:肥胖患者;依從性不佳者;CT檢查資料缺失者;具有精神障礙者。抽取2020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新冠肺炎患者的首次檢查、復查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年齡26-80歲,平均(53.00±3.12)歲,體質量指數20-23kg/m2,平均(21.50±0.32)kg/m2。本次研究已通過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選擇儀器與掃描方法
選擇第2代Siemens雙源CT、肺部掃描Flash模式;首次檢查、復查時將管電壓分別設置為100kV、70kV;管電流選擇自動毫安秒技術,旋轉時間設置為0.28s,螺距設置為3.2。掃描范圍:肺尖至肺底、由下至上。
1.2.2 圖像重建與評價
以SAFIRE迭代重建技術進行圖像的重建,3級重建級數,層厚、層距均為5mm。肺窗、縱膈窗的窗寬分別為1500HU、350HU,窗位分別為-500HU、35HU。由兩名年資較高的放射科醫師以雙盲法閱片。以多評估者Kappa分析法,判斷兩名放射科醫師對圖像診斷的一致性,若K≥0.75,則表示兩者具有較高的一致性;若K值介于0.4-0.75之間,則表示兩者一致性一般;若K值在0.4及以下,則表明兩者的一致性較差。本次兩名醫師閱片評價,K=0.84,一致性較高。
1.3 觀察指標
評價復查時肺窗、縱膈窗圖像質量,輻射劑量相關指標(有效劑量、劑量長度乘積、CT容積劑量指數)。
肺窗、縱膈窗的圖像質量評價:1分:偽影嚴重,無法診斷;2分:肺紋理模糊,無法診斷;3分:可見解剖細節、病灶,邊緣微模糊,可診斷;4分:輕微偽影,解剖細節、病灶可良好顯示,邊緣輕微模糊;5分:無偽影,病灶、解剖細節可清晰顯示[2]。分值高低與圖像質量的高低呈正相關關系。
記錄兩組劑量長度乘積、CT容積劑量指數;計算有效劑量=劑量長度乘積x胸部k值(0.014msv/mGy·cm)。
1.4 統計學分析
SPSS22.0分析本文數據,[n(%)]表示計數資料,行正態性檢驗,若符合正態分布采用X2檢驗,(平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對于服從正態分布的數據間對比以t檢驗,P<0.05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對比兩次檢查圖像質量
與首次檢查比較,復查時圖像質量評分顯著降低(P<0.05);但肺窗評分大于3分,高于縱膈窗(<3分),可滿足診斷需求。詳見表1。
2.2 對比兩次檢查輻射劑量
與首次檢查比較,復查輻射劑量明顯降低(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新冠肺炎潛伏期相對較長,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多數患者會出現發熱、干咳、乏力等典型癥狀。但仍有部分患者無明顯癥狀,不易被發現,錯失最佳隔離時間,造成病情的加重與蔓延,危及患者及其家屬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有效的診斷措施對于及時篩查、及時診斷此種疾病具有重要意義,可為后續治療方案提供可靠性參考。對于此癥,核酸檢測為金標準,但此種檢測方法對于樣本的采集具有較高的要求,如采用咽拭子、鼻拭子檢測,若含有的病毒載量較少,則極易導致出現假陰性的結果。新冠肺炎疾病具有起病急、發病率高、傳染性極強等臨床特點。世界衛生組織及我國衛生部頒發的相關診斷標準,采用影像學檢查,對于診斷此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CT對新冠肺炎的影像診斷具有較為獨特的優勢,通過高分辨力CT檢查,可對患者微細結構的改變情況進行清晰顯示,為及時診斷新冠肺炎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據。還有研究指出,采用CT篩查也可以達到早診斷、早隔離的目的。對于入院篩查患者,多以CT檢查作為首選的影像檢查,但患者若多次進行此種檢查,較高的輻射劑量會對其身體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增加相關疾病發生的風險[3]。因此,如何在保證檢查圖像質量的同時減少輻射劑量以保證檢查的安全性,為臨床一個熱點話題。
降低胸部CT輻射劑量的常用方法包括降低管電流、降低管電壓、增加螺距[4]。本文研究中,復查時,螺距、管電流設置與首次檢查相同,與首次檢查管電壓100kV相比,復查管電壓設置為70kV,數據顯示,與首次檢查比較,復查時圖像質量評分顯著降低;但肺窗評分大于3分,高于縱膈窗,可滿足診斷需求。且復查輻射劑量明顯降低;可表明,低管電壓CT掃描在有效保證掃描圖像質量的同時,可減少對患者的輻射劑量。縱膈窗評分<3分可能是由于應用低管電壓,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X線、光電效應的比例及組織衰減的系數,加大了不同密度組織之間的吸收差異性,導致圖像的噪聲顯著增加,從而會出現條索狀偽影的情況,圖像質量不佳。本文研究應用低管電壓CT掃描與迭代重建技術聯合的方式,其中迭代重建技術主要以原始數據為基礎,其降噪模型得到了有效的優化。以此技術進行圖像重建,可提高圖像質量,聯合低電壓,改善噪聲增大的情況,還可有效降低輻射劑量。此外,低管電壓CT掃描下,其肺窗可將支氣管血管束、小葉間隔等結構清晰顯示,有助于對患者肺部感染病灶的觀察,滿足臨床診斷需求。
綜上所述,在新冠肺炎患者復查中,應用低管電壓CT掃描可顯著降低輻射劑量,保證檢查的安全性,其圖像質量也可滿足診斷需求。但本文研究所選擇樣本數量較少,且排除了肥胖者,具有一定局限性,其臨床應用價值有待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 1 ] 宣偉玲,張燕,李運江,等.探討EVO CT低劑量掃描在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復查診斷中的應用[J].醫學影像學雜志,2020,30(8):54-57.
[ 2 ] 何青,許麗雪,徐輝,等.新冠肺炎疫情下入院患者實施胸部CT篩查價值初探[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20,19(7):676-679.
[ 3 ] 岳麗娜,陳綱,牛玉蘭,等.15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T影像表現分析[J].醫療衛生裝備,2020,41(5):1-5.
[ 4 ] 陳釗,王榮福.CT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CT理論與應用研究,2020,29(3):27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