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岱欽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時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現及與臨床的相關性。方法:對60例不同時期(急性期、恢復期)的COVID-19患者CT圖像及臨床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相比于急性期,普通型患者在恢復期出現累及葉減少、病灶和磨玻璃影完全吸收的病例占比較重型、危重型多,而在恢復期較容易出現纖維化增多的情況或轉化為磨玻璃影。T淋巴細胞亞群中的CD4+水平變化與患者病情進展有明顯相關性。結論:COVID-19患者恢復期的NRCT征象較急性期明顯緩解,且體內T淋巴細胞的水平變化與病情進展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T;淋巴細胞
中圖分類號:R563.1文獻標識碼:BDOI:10?郾3969/j.issn.1001-0270.2021.02.14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Patients CT Manifestations and Cli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t Different Times
XU Dai-qin
(Department of Imaging, Headquarters of Suzhou Municipal Hospital, Jiangsu 21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T manifestations and clinical correlation of New Coronavirus pneumonia (COVID-19) at different stages. Methods: the CT images and clinical indexes of 50 patients with cowid-19 in different periods (acute and convalescent)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acute stage, the common type patients in the recovery stage had less involved lobes and complete absorption of lesions and ground glass shadow, which accounted for more severe and critical cases, while in the recovery stage, they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increased fibrosis or turned into ground glass shadow. The level of CD4+ in T lymphocyte subset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 Conclusion: the NRCT signs of convalescent patients with cowid-19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acute patients, and there i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T lymphocytes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New Coronavirus pneumonia; CT; lymphocytes
2019年末,一場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引起的疫情從武漢蔓延開來。這是一種新型病毒引發的傳染性極強的流行病,雖然我國在幾個月時間內就對疫情進行了有效控制,但是在國外仍有較廣泛的傳播趨勢[1]。這種病毒被世衛組織命名為2019-nCoV,可感染人體呼吸道上皮細胞,引起較為嚴重的肺部炎癥。由于主要累及部位在肺部,因此CT診斷在此疾病的診斷治療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對于病情的早期診斷和預后的分析有重要意義。現有研究發現,不同時期的患者CT表現有差異,且與臨床指標存在一定的關聯[2]。本次研究為了探討這個問題,在本地區確診的COVID-19患者中選取了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上級批準收集本地區2020年2月-9月確診的60例COVID-19患者病例資料,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范圍18-76歲,平均(56.13±12.05)歲。其中有發熱癥狀的56例、咳嗽50例、氣緊36例、胸痛12例、腹瀉5例,無癥狀感染者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3]中對COVID-19的診斷標準,按照上述標準將所有患者分為普通型40例、重型5例、危重型9例,其他6例屬于肺部無炎癥表現的輕癥患者,故作為脫落病例排除出本次研究。收集到的病例資料包括患者不同時期(急性期、恢復期)的胸部HRCT表現、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變化。
1.2 方法
①核酸檢測。所有患者均通過雙側鼻試子取標本做病毒檢測后顯示COVID-19核酸陽性。
②CT檢查。在急性期、恢復期對患者進行HRCT檢查,囑患者深吸氣后屏息,采用128層螺旋CT(飛利浦)掃描患者肺尖至肋膈角水平。參數設置:管電壓120kV、管電流50-350mA(自動毫安)、掃描矩陣1024x1024、采集層厚0.5-1mm、螺距1-1.3,開啟迭代重建技術,一次屏氣連續掃描。圖像重建:以5mm層厚分別重建出肺窗圖像(窗寬1000-1500Hu,窗位-650--500Hu)和縱膈窗圖像(窗寬250-300Hu,窗位30-50Hu)。圖像后處理:采用多平面重組、最大密度投影和最小密度投影技術進行處理,所有圖像均傳送至PACS工作站進行分析。
③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在不同時期采集所有患者外周靜脈血,用流式細胞儀檢測患者血清中CD3+、CD4+、CD8+水平變化。
1.3 觀察指標
①NRCT表現。所有NRCT結果均由科室團隊共同閱片分析,診斷意見經過討論后取共同意見,結果均記錄在病例資料中。
②T淋巴細胞亞群。對比分析不同時期患者的CD3+、CD4+、CD8+水平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均采用SPSS22.0軟件對本次研究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t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NRCT
將所有患者恢復期的NRCT征象與急性期相比,結果顯示累及葉、病灶吸收、磨玻璃影、纖維化幾種征象的表現較為明顯,與急性期相比,恢復期病灶的CT表現均有改善或加重的征象。普通型患者NRCT病理性征象緩解占比較多,重型、危重型患者NRCT病理性征象緩解較少。見表1。
2.2 T淋巴細胞
對比不同時期的患者T細胞亞群的水平變化,結果顯示CD4+的變化與疾病分期有相關性(P<0.05)。見表2。
3 討論
COVID-19的主要臨床癥狀以發熱、咳嗽、乏力為主,也有部分患者表現為無癥狀感染,隱蔽性極強,因此潛在傳播風險更大。臨床對于本病的診斷主要包括病毒核酸檢測與影像學檢查,其中核酸檢測屬于早期篩查。通過對被檢者呼吸道物質進行采樣,實驗室分析后得出是否為感染陽性,影像學檢查主要通過胸片觀察患者肺部實質病變[4]。胸部HRCT在疾病的確診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臨床可通過觀察患者肺部炎癥浸潤對疾病嚴重程度進行分析,確定疾病的轉歸。研究發現在本病的進展過程中,其CT 表現存在差異[5]。在本次研究中,普通型患者病情變化規律基本符合病程標準,疾病恢復期肺部累及葉、病灶吸收、磨玻璃影的改善情況較為明顯,而纖維化卻有加重的趨勢;在重型、危重型患者中,隨著疾病的進展,肺部病變有進展的趨勢。疾病進展期COVID-19對肺部的影響程度較大,CT表現為浸潤、肺葉小斑影、磨玻璃影等,若無及時治療這些征象的范圍和程度會越來越擴大,發展到重癥期甚至會出現“白肺”,即病變范圍擴大至全肺,患者臨床表現為嚴重的呼吸困難,死亡也大多由于呼吸衰竭。在此診斷過程中,CT發揮出自身優勢,如空間分辨力較高,對肺小葉及肺間質等微小結構都能清晰地呈現,幫助臨床醫生對疾病進行判斷,進行有效地治療[6]。
在本次研究中還對患者的T淋巴細胞亞群進行檢測分析,結果發現,不同時期的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與CT征象的變化有同步性,其中CD4+水平變化與疾病分期有明顯的相關性。COVID-19侵入人體不但會引起一系列臨床癥狀,如肺部組織的病變,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機體的免疫功能。通過T淋巴細胞的計數可發現均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且在不同時期不同疾病分型上存在差異。提示在臨床治療中可通過觀察T淋巴細胞亞群的水平,對疾病進行判斷分析。
綜上所述,不同時期COVID-19患者在CT中表現出了較大的差異,而且隨著疾病進展,其CT征象出現規律性變化。但是對于重癥、危重癥患者要引起足夠重視,結合臨床多項指標進行分析。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在不同時期也有差異,可作為臨床對疾病的預測分析。
參考文獻:
[ 1 ] 劉欣,楊歡,王彤,等.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臨床特征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20,27(1):32-34.
[ 2 ] 劉杰,郭建輝,梅笈,等.家族聚集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臨床及CT表現[J].放射學實踐,2020,35(4):437-439.
[ 3 ]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EB/OL].
[ 4 ] 唐光孝,李春華,劉雪艷,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與CT表現[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20,19(2):67-71.
[ 5 ] 王春紅,張曉,武敏,等.多期相病變CT特征預判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療效[J].放射學實踐,2020,35(6):711-714.
[ 6 ] 杜永浩,金晨望,楊健,等.家庭聚集性早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與CT表現的初步探討[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20,41(3):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