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張旱愉 王寶君 朱運添 黃粉妹
【摘要】 目的:探討規范化癌痛護理聯合三階段止痛治療對癌痛患者疼痛癥狀、癌因性疲乏、負性情緒、睡眠質量、生活質量、癌痛自我效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5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癌痛患者60例。用隨機抽簽分類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按照WHO癌癥疼痛三階梯止痛原則進行治療,對照組予以常規疼痛護理,觀察組予以規范化癌痛護理管理。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癌痛程度[簡化McGill疼痛評分表(SF-MPQ)]、癌因性疲乏[癌癥疲乏量表(CFS)中文版]、心理狀態[正性負性情緒量表(PANAS)]、睡眠質量[匹茲堡睡眠質量調查問卷(PSQI)]、生活質量[癌癥治療功能評估量表(FACT-G)]、癌痛自我效能感[中文版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CPSS)]變化情況。結果:干預2周后,兩組患者SF-MPQ量表各維度評分、CFS量表各維度評分、PANAS負性情緒評分、PSQI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2周后,兩組患者PANAS正性情緒評分、FACT-G量表各維度評分及總分、CPSS分量表評分及總分均較干預前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規范化癌痛護理聯合三階段止痛治療可顯著減輕癌痛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癌因性疲乏,減少負性情緒,提高癌痛自我效能感,有助于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 規范化癌痛護理 三階段止痛 癌因性疲乏 負性情緒 睡眠質量 生活質量
Observation on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Standardized Cancer Pain Nursing Combined with Three-stage Analgesia 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ZHANG Jie, ZHANG Hanyu, WANG Baojun, ZHU Yuntian, HUANG Fenmei.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1, 18(10): -11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effects of standardized cancer pain nursing combined with three-stage analgesia therapy on pain symptoms, cancer-related fatigue, negative emotions, sleep quality, quality of life and cancer pain self-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 Method: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March 2019 were se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drawing, 30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according to the WHO principle of three-stage of analgesia for cancer pa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pain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tandardized cancer pain care management. The cancer pain level [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 cancer-related fatigue [cancer fatigue scale (CFS) Chinese version], psychological status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PANAS)], sleep quality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quality of lif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general (FACT-G)] and cancer pain self-efficacy [Chinese version of chronic pain self-efficacy scale (CPSS)]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 After 2 weeks of intervention, scores of each dimension of SF-MPQ scale, CFS scale, PANAS negative emotion score and PSQI score in two groups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2 weeks of intervention, PANAS positive emotion score, each dimension scores and total score of FACT-G scale, each dimension scores and total score of CPSS subscale in two groups were all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Standardized cancer pain nursing combined with three-stage analgesia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ain degree of cancer pain patients, reduce cancer-related fatigue, reduce negative emotions, improve the sense of self-efficacy of cancer pain, and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sleep quality and life quality.
[Key words] Standardized cancer pain nursing Three-stage analgesia therapy Cancer-related fatigue Negative emotions Sleep quality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 Shenzhe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Shenzhen 518028,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10.026
癌癥的常用治療方法是化療,疾病本身的折磨與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導致患者產生較多的焦慮、恐懼、抑郁等負性情緒,對最終治療結果和預后造成不良影響[1]。癌痛指因癌癥、癌癥相關性病變、抗癌治療引起的疼痛,隨著病情進展,癌痛發生率隨之升高,給患者身心均造成一定創傷,如何抑制或緩解癌痛成為癌癥治療的重要方向之一[2]。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鎮痛藥物治療癌痛,配合相應護理干預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對生活質量改善有一定作用[3]。本研究旨在探討規范化癌痛護理管理模式聯合三階段止痛治療改善癌痛患者疼痛癥狀、癌因性疲乏、負性情緒、睡眠質量、生活質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癌痛患者60例。(1)納入標準:臨床檢查和病理學檢測確診為癌癥;入院時或住院時出現輕度或以上疼痛;預計生存期>3個月;具有一定知識水平,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精神正常,能夠配合治療并完成問卷者。(2)排除標準:非腫瘤性疼痛者;合并嚴重臟器疾病或血液疾病者;對止痛藥物過敏者;合并神經系統疾病者;合并視聽功能障礙者。用隨機抽簽分類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兩組患者嚴格按照WHO癌癥疼痛三階梯止痛原則進行治療:第一階段予以布洛芬、塞來昔布等非麻醉性鎮痛藥物;第二階段予以可待因、鹽酸曲馬多緩釋片等弱麻醉性鎮痛藥物;第三階段予以鹽酸氫考酮緩釋片、硫酸嗎啡緩釋片等強麻醉性鎮痛藥物。對照組予以常規疼痛護理:入院時進行宣教工作,囑咐患者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注意飲食清淡,戒煙戒酒,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觀察組予以規范化癌痛護理管理:組成管理小組,2名癌痛治療師進行疼痛評估和治療,4名癌痛護士制定護理管理流程圖并遵照執行,1名臨床藥師負責藥品供應。(1)培訓。針對癌痛特點對護士進行重點培訓,護士學習癌痛評估方法、癌痛藥物護理等知識,練習護理操作,進行理論和實踐考核,學會與癌痛患者的溝通技巧。(2)健康教育。住院期間對患者展開“一對一”宣教和知識講座,講解癌痛管理的重要性,癌癥疼痛三階梯止痛原則,告知患者癌痛可以通過治療控制,糾正錯誤認知,指導患者規范描述自身疼痛程度以及如何預防癌痛藥物引起的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定期為患者及家屬舉辦健康教育講座和科普,以較為正規的形式引起患者對癌痛的重視,給患者提供互相交流的機會,介紹正面病例,樹立堅持治療的信心。(3)疼痛評估。采用NRS數字分級法評估疼痛強度和疼痛控制情況[4],患者發生疼痛時隨時進行評分,并進行疼痛干預,干預30 min后再次評分;NRS評分>3分按時予以癌痛藥物治療,NRS評分連續3 d<3分則每隔2 d進行一次評分;治療達到無疼痛時則無須進行評分。(4)心理護理。充分關注患者心理狀態,及時與患者溝通,鼓勵其多與護理人員、家屬或其他患者交流;針對患者個人情況采取不同的心理輔導方式,傾聽患者訴說,排解患者心中疑慮,減輕心理壓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指導家屬正確面對患者痛苦,多陪伴、關愛患者,減輕其孤獨感和恐懼感,給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及時了解其心理上需求并盡量滿足。(5)藥物護理。主治醫師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和各類藥物在人體內代謝及轉化的不同,為患者制定最好的給藥途徑并由護士執行。(6)飲食護理。服藥期間監督患者多飲水,多進食新鮮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適當活動,預防便秘,病情允許下可配合服用麻仁丸等通便藥物;制定飲食菜單,保證患者營養攝入充足和均衡,簡化流程,促進患者食欲,減少患者的飲食煩惱。(7)疼痛護理。動態評估患者疼痛狀況,因腫瘤侵襲、壓迫引起的內臟疼痛最常見,肌肉、皮膚、骨骼等固定部位發生的持續性疼痛為傷害感受性疼痛,疼痛程度較強需及時向主治醫師報告,在應用止痛藥的基礎上指導患者調整呼吸、活動肢體、分散注意力等,疼痛強度較弱時可采取非藥物止痛方式緩解疼痛,如中藥熱敷、針灸按摩、心理暗示、轉移注意力等;腫瘤治療過程中的各項操作可能導致患者疼痛,需對醫師、護士進行嚴格培訓,減少治療護理操作造成的機體損傷,操作同時可與患者聊天轉移注意力,采取非藥物止痛方式緩解疼痛;密切關注患者夜間疼痛情況,若間歇性疼痛加劇則可能為神經病理學疼痛,需報告醫師及時對癥處理,調整止痛藥用法用量緩解疼痛,改善睡眠。(8)隨訪機制。建立良好的隨訪機制,服用鎮痛藥物者每周隨訪1次,在隨訪表記錄隨訪時間、隨訪內容、疼痛管理情況等,對患者疑問進行回答,指導患者在家中合理運用非藥物鎮痛方法。護理干預持續2周以上。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1.3.1 癌痛程度 采用簡化McGill疼痛評分表(SF-MPQ)[5],包括疼痛分級指數(PRI)、視覺模擬定級(VAS)、現有疼痛強度(PPI)3個子量表。PRI評分包括11個感覺項目和4個情緒項目,采取4級評分法(0~3分),總分范圍0~45分,得分越高則疼痛越劇烈;VAS評分以一10 cm長的線段表示0~10分的疼痛程度,患者根據自我感覺在橫線上劃一記號,得分越高則疼痛越劇烈;PPI評分將疼痛級別劃分為無痛、輕度不適、不適、難受、可怕的疼痛、極為痛苦6級,分別記0、1、2、3、4、5分。
1.3.2 癌因性疲乏 采用癌癥疲乏量表(CFS)中文版[6],包括軀體疲乏(7項)、情感疲乏(4項)、認知疲乏(4項)3個維度15個評分項,根據Okuyama等對CFS的計分方法,軀體疲乏得分范圍0~28分,情感疲乏和認知疲乏得分范圍均為0~16分,得分越高則疲乏狀況越嚴重。
1.3.3 心理狀態 采取正性負性情緒量表(PANAS),包括10個正性情緒條目和10個負性情緒條目,每個條目計1~5分,正性情緒評分高則表示快樂狀態,負性情緒評分高則表示痛苦狀態[3]。
1.3.4 睡眠質量 采取匹茲堡睡眠質量調查問卷(PSQI),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7個維度18個條目,每個維度采取4級評分法(0~3分),各維度累及得分為PSQI總分,得分范圍0~21分[8],得分越高則睡眠質量越差,PSQI評分>7分判定為睡眠障礙。
1.3.5 生活質量 采取癌癥治療功能評估量表(FACT-G),包括生理狀況(7個)、社會家庭狀況(7個)、情感狀況(6個)及功能狀況(7個)4個維度共27個條目,每個條目采取5級評分法(0~4分),量表總分范圍0~108分[9],得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
1.3.6 癌痛自我效能感 采取中文版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CPSS)[10],包括疼痛管理自我效能感量表(PSE,5個項目)、功能性自我效能感量表(FSE,9個項目)、癥狀應對自我效能感量表(CSE,8個項目)3個分量表22個評分項目,采取Likert 5級評分法計分,1分表示完全無把握,2分表示有兩三成把握,3分表示有五成把握,4分表示有七八成把握,5分表示極有把握,各項目得分累及則為量表得分,總分22~110分,分值越高則自我效能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35~68歲,平均(48.12±10.47)歲;病程1~12個月,平均(5.94±2.18)個月;受教育程度:初中6例,中專或高中15例,大專及以上9例;疼痛程度:中度18例,重度12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6~70歲,平均(49.57±11.19)歲;病程2~12個月,平均(5.48±2.05)個月;受教育程度:初中8例,中專或高中12例,大專及以上10例;疼痛程度:中度20例,重度10例。兩組患者上述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干預前后SF-MPQ評分比較 干預2周后,兩組患者PRI感覺項、PRI情緒項、PRI總分、VAS、PPI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干預前后CFS評分比較 干預2周后,兩組患者軀體疲乏、情感疲乏、認知疲乏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干預前后PANAS評分比較 干預2周后,兩組患者正性情緒評分較干預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負性情緒評分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兩組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 干預2周后,兩組患者的PSQI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6 兩組干預前后FACT-G評分比較 干預2周后,兩組患者FACT-G量表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較干預前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2.7 兩組干預前后CPSS評分比較 干預2周后,兩組患者CPSS量表總分及PSE、FSE、CSE評分均較干預前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3 討論
癌癥患者病情進展至中晚期時大多會經受癌痛的折磨,患者軀體上的劇烈痛苦可能導致一定的心理障礙,磨滅患者生存意志而出現求死欲望。癌痛發生原因主要有三個,一為腫瘤壓迫或直接侵襲引起的內臟疼痛,二為腫瘤治療引起的疼痛,三為腫瘤間接引起的疼痛。其中腫瘤直接引起的疼痛最為常見[11]。癌痛根據其生理病理機制的不同可分為兩種性質,其一為傷害感受性疼痛,多發生于肌肉、皮膚、骨骼等固定部位,疼痛呈持續性,其二為神經病理學疼痛,疼痛部位不明確,夜間可出現間歇性加重[12]。由于癌痛具體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臨床無法從根本上治療癌痛,通常采取止痛藥物緩解疼痛癥狀。本研究中根據WHO癌癥疼痛三階段止痛原則對患者進行癌痛治療,與傳統用藥方案相比減少用藥劑量、延長給藥時間、以患者耐受為主,階段式止痛通過動態掌握疼痛情況、及時調整用藥方案達到控制病情、緩解患者疼痛的目的。
鎮痛藥物發揮作用依賴于醫生、護士、患者、家屬的密切配合和協作,規范化癌痛護理建立了較為科學的管理模式,能夠動態、全面、常規地評估癌痛情況,實現了精準化、規范化、針對性的疼痛管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癌癥患者疼痛感[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2周后,兩組患者PRI感覺項、PRI情感項、PRI總分、VAS、PPI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規范化疼痛護理可有效減輕患者癌痛。一般情況下癌癥患者對癌痛缺乏足夠認知,需要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相關知識的宣教,達到醫護患的共同協作,因此指導護理人員學習癌痛護理相關知識和技能成為護理管理中重要的環節[15]。規范化癌痛護理定期對護士進行培訓和考核,幫助其掌握最新的癌痛知識和護理知識,為患者提供更為專業的服務,同時護士可更有效地進行疾病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對癌痛的自我管理能力[16]。使用NRS評分規律地對癌痛程度進行評估和篩選,有助于用藥方案的及時調整,大大提高了科室對癌痛的治療效果。癌痛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自我是否能完成某種行為的期望,通過意識指導行動,激發潛力完成目標,自我效能較高的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疼痛。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CPSS量表評分提升程度高于對照組,說明規范化癌痛護理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增強了信心,因此自我效能有顯著提升,且癌痛控制在理想狀態時也會增加患者自我管理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自我效能感。
癌因性疲乏是與腫瘤或腫瘤治療相關的一種持續性、主觀性勞累,且無法通過休息得到緩解,可長期存在于癌癥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也是癌痛的產物,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7-18]。規范化癌痛護理通過適當的心理干預幫助患者減輕心理負擔,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癌痛治療和護理,良好的健康宣教可幫患者解答疑惑,并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可減少患者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同時醫務人員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可增進護患關系,提高治療和護理依從性,有利于癌痛癥狀的改善,加上患者心理狀態轉為良好,相應的其癌因性疲乏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19]。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軀體疲乏、情感疲乏、認知疲乏、負性情緒評分的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證實了規范化癌痛護理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癌因性疲乏,減少負性情緒。
夜間持續性疼痛或疼痛間歇性加重均會導致患者睡眠障礙,進而影響白天的精神狀態,對治療和護理措施的實施有不良影響。本研究采用PSQI評分對睡眠質量進行評估,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評分下降更為明顯。分析原因認為,護士密切關注患者夜間疼痛情況,若有異常及時報告給醫師進行對癥處理,調整用藥以緩解疼痛,而心理負擔的減輕也有利于睡眠質量的改善。此外,兩組患者干預后FACT-G量表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較干預前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癌痛減輕后患者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除疼痛護理外,本研究采取的護理管理也對患者進行了飲食干預,為其制定合理的菜單,免去患者飲食方面的煩惱,且能保證營養攝入充足和均衡,有利于身心健康,加上患者疼痛緩解,負性情緒減少,睡眠質量提高,因而患者生活質量也得到顯著改善。
綜上所述,規范化癌痛護理聯合三階段止痛治療可顯著減輕癌痛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癌因性疲乏,減少負性情緒,提高癌痛自我效能感,有助于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的提升,臨床上應注重癌痛護理的規范化,以進一步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高雨農.子宮內膜癌的化療與內分泌治療[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7,33(5):469-472.
[2]王芬,桂琦.多學科團隊協作模式下癌痛患者個體化管理的效果分析[J].重慶醫學,2019,48(3):169-171.
[3]安潤花,繩靜雅,陶曉云,等.癌癥患者疼痛管理與護理干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2):224-226.
[4]王彩麗,王春妃.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支持對老年肺癌患者癌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7):4893-4895.
[5]彭琳,張菊英.簡化McGill疼痛問卷中文版在腰椎間盤突出所致坐骨神經痛患者中的適用性[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3,28(11):1035-1040.
[6]張鳳玲,丁玥,韓麗沙,等.癌癥疲乏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1,25(11):810-813.
[7]鮑麗,占歸來,李晨虎,等.中文版正性負性情緒量表在老年人中的信度和效度[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0,28(4):143-147.
[8]路桃影,李艷,夏萍,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慶醫學,2014,43(3):260-263.
[9]宮霄歡,王繼偉,陳學芬,等.蔬菜水果攝入量與乳腺癌患者生命質量的關系[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4,48(11):990-994.
[10]何海燕,朱京慈,彭娜.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應用于慢性癌痛病人的信效度研究[J].護理研究,2008,22(9):764-766.
[11]董亞冰,王楠婭,趙恒軍.影響腫瘤患者癌痛治療相關因素的研究進展[J].現代腫瘤醫學,2018,26(8):1311-1314.
[12]趙勝男,王曉潤,吳本慧.健康教育及個體化心理護理干預對晚期胰腺癌神經病理性癌痛的作用[J].廣東醫學,2018,39(12):170-173.
[13]張偉,朱春芳,王鈺美,等.癌痛護理質量指標的構建及其在腫瘤科病房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21):2724-2727.
[14]李芳,李莉,王傳英,等.疼痛規范化管理模式在癌痛病人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8,32(2):266-268.
[15]錢立晶,呂冬梅,李玲玲,等.結構化教育在癌癥患者疼痛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醫學雜志,2019,35(2):311-314.
[16]劉紅,蔣遠靜,劉水霞.癌痛規范化治療提高中重度癌痛患者生活質量的臨床及護理分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8,40(10):934-938.
[17]張蜀蕓,張燕萍,蔡春連,等.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腫瘤患者化療期癌因性疲乏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8,21(15):39-43.
[18]謝曉冬,張瀟宇.癌因性疲乏最新進展—NCCN(2018版)癌因性疲乏指南解讀[J].中國腫瘤臨床,2018,45(16):817-820.
[19]宋福婷,張萬華,李寧寧,等.規范化癌痛護理干預對晚期癌痛患者焦慮抑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7,30(10):1432-1434.
(收稿日期:2020-06-12) (本文編輯:姬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