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光從名字來看,大概率和“雨”有關。
據百度百科介紹,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時降水明顯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正所謂“春雨貴如油”,降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谷雨與雨水、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這個節氣以南方播谷時常紛紛降雨而得名。蘇州有句農諺:“清明谷雨緊相連,早稻地區種秧田”。到了農歷的三四月份,江南就到了農忙季節,農民們要做秧苗田、播谷,要鋤地、灌水,然后便是蒔秧。蒔秧就是將長好的秧苗從秧田移栽到水田里面去。
谷雨時節的南方地區,“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夏將至。老蘇州在此時有喝“雨前茶”、賞牡丹、走谷雨、食香椿等習俗。
“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與牡丹花總是相約而至,所以蘇州人又將牡丹叫做“谷雨花”。自宋朝以來,谷雨節的三天里,凡有牡丹的場所包括私家花園,都免費開放,任市民前往觀看。入夜,這些地方還懸燈結彩,文人雅士則以賞花為名,于花前月下壺酒相聚。
時至今日,每當牡丹花開,蘇州人便會攜伴邀友去蘇州園林,或者牡丹盛開的地方觀賞牡丹花。
除了賞花,食春也是蘇州人津津樂道的一番生活美學。谷雨前后,香椿為時令菜,醇香爽口,且營養價值高,民間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蘇州人喜食香椿,最愛的便是口感絕佳的雨前香椿。
除了食春,還有喝谷雨茶。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時節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谷雨茶與清明茶同為一年之中的佳品,相比清明前的茶,雨前茶相對便宜,但是口感清冽,味道濃郁耐泡,谷雨茶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鮮活,香氣怡人。
除了喝茶,谷雨亦講究養生。中醫理論認為,谷雨前后15天,脾處于旺盛時期,同時能夠帶動胃強健起來,從而使消化功能處于旺盛的狀態,利于營養的吸收。應根據個人體質,食用一些益肝補腎的食物,還可多吃健脾胃、去濕食物,如香椿、黑豆、薏米、山藥、鯽魚等,為安然度夏打基礎。
除了養生,古人在谷雨節氣要外出走親戚,或到野外走一圈,寓意強身健體,驅除百病。谷雨前后,氣溫適宜,是蘇州人踏青的好時節,到郊外“走谷雨”,找尋時空穿越的精髓。
在中國古代一些著作中,將谷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鳴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勝降于桑。是說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谷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后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
郝驊,2002年生,蘇州評彈學校傳預班優秀學生,擅長沈調、薛調,尤以彈詞《九松亭》《哭塔》《方太太思子》為代表曲目。此外,擅寫草書。今年,本刊繼續推出二十四節氣的蘇州話音頻,同步在現代蘇州喜馬拉雅電臺上線,歡迎讀者們收聽。
TIPS:專家說谷雨
蔡斌? 蘇州市職業大學教育人文學院副教授
谷雨前后,雨生百谷,是吳地江南蒔秧插禾的關鍵節點,也是品茗賞花的大好時節,桃花、梨花、杏花、櫻花、丁香、薔薇、牡丹等均次第綻放,百花爭春,萬芳吐艷。尤其是被稱為“谷雨花”的牡丹,本地更有“谷雨三朝看牡丹”之說。據范成大《吳郡志》所載,至少在宋代,洛陽的牡丹已被移植到吳中;而北宋年間顯赫一時的權臣朱勔即在閶門內家圃植有大片牡丹,花開時上面覆蓋著五彩織品,還掛有金牌,正為當時風行的“錦繡會”“富貴春”等時令賞花筵集的見證。每于此際,古人聚坐樹下,以飄落花片為“花茵”座席,當落花墜入誰的酒杯時,則必須飲盡,稱“飛英會”,很有韻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