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明]吳承恩 改編:平靜
三藏師徒四眾行經數日,忽見一座城池相近。
不一時進到城里,見那民事荒涼,街衢冷落,又見幾個官吏立于房檐之下??匆娞粕畮熗降哪樱幸还趲д邞饝鹁ぞす韱柕溃骸澳姆絹碚撸俊?/p>
三藏對眾道:“貧僧乃東土大唐駕下拜天竺國大雷音寺佛祖求經者?!?/p>
那官人施禮道:“此處地名鳳仙郡。因連年干旱,郡侯差我等在此出榜,招求法師祈雨救民也。”
行者對眾官道:“祈雨有何難!”
眾官聽說,著兩個急去郡中報道。那郡侯聞報,立即前來拜迎師徒至府中。請行者上坐,低頭下拜。
行者道:“請起。等老孫行事?!?/p>
行者站在堂下,念動真言,不一會兒,一朵烏云漸漸落至堂前,乃是東海老龍王敖廣。
行者問龍王道:“你如何不來下雨?”
老龍道:“上天不差,豈敢擅自行雨?煩大圣到天宮請一道降雨的圣旨?!?/p>
好大圣,一駕筋斗云,徑到天庭,至靈霄殿下,啟奏玉帝。
玉帝聞奏道:“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監觀萬天,駕至他方,見那上官將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穢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于披香殿內。若三事倒斷,即降旨于他;如不倒斷,且休管閑事。”

四天師即引行者至披香殿里看時,見有一座米山,約有十丈高下;一座面山,約有二十丈高下。米山邊有一只拳頭大小的雞,在那里緊一嘴,慢一嘴,啄那米吃。面山邊有一只金毛哈巴狗兒,在那里長一舌,短一舌,舔那面吃。左邊懸一座鐵架子,架上掛一把金鎖,下面有一盞明燈,燈焰兒燎著那鎖梃。
天師道:“那廝觸犯了上天,玉帝立此三事,直等雞啄了米盡,狗舔得面盡,燈焰燎斷鎖梃,那才下雨哩?!?/p>
行者聞言,大驚失色。
四大天師笑道:“大圣不必煩惱。你去勸他歸善,福自來矣。”
行者依言,降云下界。那郡侯上前詢問,行者喝了一聲道:“只因你這廝三年前冒犯了天帝,致令黎民有難,如今不肯降雨!”
郡侯慌得跪伏在地道:“三年前獻供齋天時,因妻不賢,惡言相斗,一時怒起,推倒供桌,潑了素饌,便喚狗來吃了。不知上天見罪,貽害黎民。但憑老師指教?!?/p>
行者便將三事言明,道:“你若回心向善,我就替你作為。”
那郡侯磕頭禮拜,誓愿皈依,即召請本處僧道,啟建道場。郡侯領眾拈香瞻拜,答天謝地,引罪自責;又教城里城外大家小戶,都要燒香念佛。郡內一片善聲盈耳。
行者歡喜,又縱云頭,直至天門外。護國天王道:“大圣,不消見玉帝了。你只往九天應元府下,借點雷神,徑自聲雷掣電,就有雨下也。”
行者依言,轉云步,徑往九天應元府。天尊即差鄧、辛、張、陶四將,率領閃電娘子,隨大圣下降鳳仙郡。
那四將于半空中作起法來。只聽得轟隆隆的雷聲,又見那如火蛇的閃電。那鳳仙郡大小官員、軍民人等,一齊下跪,念“南無阿彌陀佛!”。這一聲善念,果然驚動上天。
玉帝道:“那廝們既有善念,看三事如何?!闭f著,忽有披香殿看管的將官報道:“所立米面山俱倒了,霎時間米面皆無。鎖梃亦斷。”
玉帝即傳旨:“著風部、云部、雨部,各遵號令,去鳳仙郡界聲雷布云,降雨三尺零四十二點?!?/p>
四大天師奉旨,傳與各部下界,各逞神威。那其間風云際會,甘雨滂沱。漠漠濃云,蒙蒙黑霧。雷車轟轟,閃電灼灼。滾滾狂風,淙淙驟雨。檐前垂瀑布,窗外響玲瓏。東西河道條條滿,南北溪灣處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