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琪琪 李 妍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福建 漳州 363105)
婺源縣隸屬江西省上饒市,基于當地豐富的資源優勢,經過科學研究分析,確立了“中國最美的國家”的地位。婺源是全國唯一以整縣命名的國家3A級旅游發展景區,有江灣風景區、大望山臥龍谷風景區、鴛鴦湖風景區等。主要鄉村旅游資源如表1所示。

表1 婺源縣鄉村旅游資源
婺源的山水保存完好,鄉村與山水融合一體,鄉村的格局宜人聚居,這兒氏族繁盛,人脈興隆,是東方特有的、繞過了工業文明而存留給今人的生態寶地。
2001年,婺源縣被評為全國首批3A級旅游區,贏得了婺源縣的一塊金字招牌。緊接著江澤民總書記于2001年5月視察婺源,成功開發了江灣景區,迅速擴大了婺源旅游的知名度。近年來婺源相繼舉辦了“美食節”、“民間燈彩巡演”、“民俗風情展示周”等活動,吸引了來及四面八方的游客聚集在這里。
現今,婺源響應國家號召,發展“全域旅游‘婺源模式’”,以旅游為主線,把生態優勢和自然美景轉化為綠色發展動能,實行全域規劃、全域統籌,從一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偏遠山區發展成為“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全國知名旅游目的地,在發展度假休閑旅游中探索出獨具特色的婺源“旅游+”模式。[1]
婺源政府根據資源優勢和市場導向作出“優先發展、培育主導企業”的決策,并給每位游客貫徹落實“人人都是旅游形象,處處是旅游環境”這一理念,進一步推進婺源旅游業的發展。
由于婺源的旅游資源較為分散,政府就提出“放手民營,多元投入”的舉措,他們積極拿出代表婺源最好的旅游產品展示給游客們看。同時出臺優惠政策主動幫助投資商協調經濟糾紛。
旅游資源是旅游業發展的前提,是促進旅游業越快越好發展的基礎。如今旅游業迅速發展,旅游者對旅游產品中的文化內涵需求越來越大,對旅游產品中所體現的文化內涵質量要求也將越來越高。但是目前婺源鄉村旅游所推出的旅游產品主要以傳統的觀光旅游為主,這顯然跟不上旅游者需求變化的步伐。婺源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比如現如今人們熟知的“曬秋”。“曬秋”作為旅游的吸引物也的確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觀賞。但是目前僅僅停留在觀賞階段無法實現文化的升華。還有“徽派”文化、茶文化等各色各樣的文化均存在挖掘不足的情況,僅僅停留在表面的觀賞作用,并未將其文化內涵結合到婺源鄉村旅游產品的開發中。
旅游產品同質化是我國鄉村旅游發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旅游產品的高度相似性。婺源現今的鄉村旅游產品開發中也有同樣的問題。婺源主要依托優秀的山、水、梯田等自然自然資源,產品主要以欣賞自然山水景觀、田園風光和參觀傳統古建筑的觀光型旅游產品為主。例如,油菜花和徽派建筑這類旅游吸引物的確屬于婺源的特色,但是現如今也僅僅停留在觀賞、拍照打卡階段,與其他景點其他旅游產品相似,難以形成有效的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目前在婺源鄉村旅游開發和運營的過程中,大多數從業人員來自當地的居民且并未接受過專業的學習和培訓,并且缺少熟悉鄉村旅游開發和運營的專業人才。這就是當下鄉村旅游產品普遍存在缺少文化內涵和特色問題的主要原因。雖然婺源鄉村旅游業發展較早,但是景點中的服務和管理人員還是以未經歷過專業培訓的村民居多,導致旅游中的服務不夠完善,又因為服務也是旅游產品的基本要點,從而導致整個旅游產品發展不夠完善,對旅游者的旅游體驗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要想開發出有文化內涵、具有當地特色、能夠滿足旅游需求的鄉村旅游產品,首先就應該具備一批懂鄉村旅游、了解旅游者需求和熟知當地文化的專業人才。還要懂服務,能將旅游服務做到至善至美的專業人才。
旅游基礎設施是發展旅游業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所以完善的旅游基礎設施可以使旅游產品更優質。根據游客的反饋,婺源景區內商業化明顯,但民宿只有一家,且價格偏高。不過民宿內的裝飾和條件都讓游客滿意。但是如果在景區內多建設幾家民宿會不會讓游客更加滿意讓鄉村旅游產品更加完善呢?各景點中的交通設施也不夠完善,讓部分游客感到苦惱。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才能給游客一個更好的旅游享受。
規范化的管理系統是讓旅游業更加完善的一個后備力量。如果不進行系統化、規范化的管理就會導致許多已損壞的設施不能及時得到維修,并且設施的規劃不夠規范也會影響游客的體驗感。當然,不僅在物質范圍的基礎設施上,在人員管理和管理系統上也需要加以規范。例如,婺源有一些村民私自建立的觀景臺,并且私自向游客收取不合理“買路費”;在民宿管理系統上也不夠嚴謹,以“金額”為標準,而不已“先來后到”為標準,當游客在網頁平臺上以較為優惠的價格訂取民宿時,民宿卻以沒看到為由,臨時毀約,影響游客心情,破壞了旅游體驗。因此當前必須加以調整。
為了滿足旅游者對旅游產品文化內涵的追求,更好地優化旅游產品,就要將婺源特有的文化元素轉變為鄉村旅游產品。無論是當地的傳統建筑、農耕生活、特色飲食,還是特色風俗、傳統節慶、歷史傳說等,都可以加以利用成為鄉村旅游產品的吸引物,讓旅游者從中獲得新的體驗和感悟,滿足其對鄉村旅游產品文化內涵方面的追求。[2]
婺源也有著優秀的文化內涵,例如“徽文化”,徽派建筑就是其中一個體現。粉墻黛瓦、具有復古氣息的徽派建筑風格是很好的旅游吸引物,它吸引了很多攝影愛好者、建筑研究者等游客進行拍照和研究。但是目前婺源對于“徽文化”僅僅停留在徽派建筑這一個層面上,沒用對其進行深入挖掘和開發。“徽文化”中其實包含的神話故事、儒家文化、宗教文化等優秀文化暫未被挖掘和利用。我們可以在深入挖掘“徽文化”的基礎上,用墻頭畫等其他的表現形式,將我們的文化呈現出來,讓游客感知,讓游客在文化中熏陶。
地方特色是旅游產品的靈魂。要想使旅游產品更有吸引力,旅游目的地更讓人向往,則要突出產品特色,給游客帶來獨特的感受。例如,春季的婺源以油菜花最有名,并且“在婺源看油菜花”已經成為一個響當當的招牌,并且婺源也發展了其地理優勢,發展了梯田油菜花,不僅發展了油菜花產業,并且發展了旅游業衍生了旅游產品。但是僅僅賞花很難進行可持續發展,可以就“油菜花”文化為核心打造旅游產品。打響口號,將每年的3-4月發展為“油菜花節”,從賞花到采摘油菜花再到利用油菜花榨油,環環相扣,使該旅游產品時間線拉長。同時投資、規劃,精心策劃打造“婺源國際油菜花節”,使其逐漸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文化、旅游交流活動,吸引來自國內外更多旅游者,促進村民收入,打造特色品牌。
發展多樣化旅游產品,現今婺源主要是觀光型旅游產品和休閑型旅游產品,可以利用當地的資源和技術,開發體驗型旅游產品。再依托婺源美麗的自然環境,發展較完善的民宿業,深入挖掘,開發康養旅游產品。以田園康養和森林康養為中心,發展多樣的旅游產品。
專業人才不僅能夠促進發展長期的旅游規劃,與時俱進,做出符合時代需求的旅游產品,而且為旅游景區提供專業的服務人才并且對景區進行系統化規范化管理,提高旅游產品的可持續發展。婺源鄉村旅游的發展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崗位,有許多景區人員都是當地的村民,如果從高校引進人才代替村民的崗位是不現實的,沒有迎合促進鄉村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
所以有以下幾點來促進專業人才的增加。其一,與高校合作,引進部分優秀的專業人才;其二,對現有員工隊伍進行培訓,首先邀請國內鄉村旅游領域的專家進行講座授課,提高員工的素質;邀請熟知當地傳統文化的人士為外來員工進行授課,加強外來工作人員和年輕人對當地歷史文化認識和了解。另外,還可以結合本地文化特色對其進行專業上的培訓。例如:對傳統給手工藝人——曬秋、采茶員、船夫等具有特色的藝人進行扶持,引導他們對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揚,提高產品吸引力。同時還要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注重人力資源管理,吸引人才、培養人才和留住人才。
婺源鄉村旅游發展至今,基礎設施相對于其他鄉村地區已經相對完善了,但是隨著旅游者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大,基礎設施也要更加合理、優化。所以在完善基礎設施上,婺源縣政府首先要調動部分資金并且整合閑置住宅資源,在景區內建設有特色的民宿。隨著自駕游出行的流行,在民宿建設停車庫也很有必要,方便游客停靠。在交通基礎設施上,可以修建小路和便于騎行的公路,以便游客出行。有些景色較好的地方,可以修建觀景臺,便于游客欣賞美景,也可以收取合理費用。
規范的管理系統才能讓婺源旅游業更健康的發展。在旅游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購娛都需要加強管理,建立監管系統,防止行業內的亂象。例如,飯店、民宿都需要有行業規范,不能有亂收費等不合理的現象,影響游客旅游體驗,破壞旅游業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