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嘉琪
(甘肅省天水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天水 741000)
布魯氏菌病簡稱布病,是由布魯氏菌引起人和動物的一種共患傳染病[1]。近年來,布魯氏菌病的發生率不斷上升,對畜牧業的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要引起重視,積極控制布病的流行與發展。
某養殖場有286只羊,于2020年3月中旬發現3只懷孕母羊食欲突然退減,精神不振,其乳房與陰唇腫脹,陰道水腫、潮紅,流出褐色或灰黃色的黏液,不久便流產,多為死胎或弱胎。同時發現2只公羊發生架丸炎,架丸腫大,陰囊增厚硬化,甚至無法配種。緊接著更多羊只出現類似癥狀。本研究從發病羊只中隨機選取40只進行診斷檢查,分為常規組(20只)與綜合組(20只)。常規組:12只公羊,8只母羊;綜合組:11只公羊,9只母羊。所有病羊均為發病中期,未出現后期游走性關節炎及淋巴結腫大現象。
1.2.1 病理變化 公羊患有睪丸炎,開始時多為睪丸腫大,患上壞死性、化膿性睪丸炎與附睪炎,后期睪丸出現硬化現象,進而萎縮,喪失配種能力,還出現關節腫脹癥狀;懷孕母羊的主要癥狀是流產,剖檢流產胎兒發現嚴重敗血癥,黏膜與漿膜均可發現點狀出血,肝臟、脾臟與淋巴結發生腫大且帶出血點,皮下結締組織發生出血性、漿液性炎癥;解剖流產胎衣可發現明顯增厚,帶有散狀出血點,顯示黃色膠樣浸潤,有的還被纖維蛋白膿液覆蓋在上面。
1.2.2 實驗室檢查 在無菌條件下,完全粉碎流產胎衣與流產羊羔病變的淋巴組織,制作成涂片,然后將石炭酸復紅原液以1∶10的比例稀釋,不規則染色涂片,10 min后使用5%濃度的醋酸液脫色20 s[2],用1%濃度的美藍溶液染色涂片,鏡檢后可觀察到藍色背景里有大量紅色球狀桿菌或短狀桿菌。在選擇性培養基上接種病料,加入鏈霉素與青霉素各100國際單位,分別置于有氧環境與12%氧化碳的環境下進行恒溫(37℃)培養,然后每日觀察致病菌的生長情況,72 h后可將生長出來的致病菌移至含有適量血清葡萄糖瓊脂的培養基中培養,培養基上的致病菌生長良好,再選取帶有典型癥狀的患病羊血液制作5份血清,使用布魯氏菌抗原平板進行凝集反應,若4 min后發現血清中凝集出絮狀物或顆粒狀物質,則可確診病羊感染布魯氏菌[3,4]。
常規組:使用常規藥物治療病羊,可選擇鏈霉素或四環素。鏈霉素的單次用量為10 mg/kg,每日2次;四環素的單次用量為10 mg/kg,每日2次。持續用藥治療1周,若病羊的病情比較輕,基本可以康復[5]。
綜合組:一是使用綜合防治措施,西藥與中藥聯合治療。西藥藥物、用法同常規組。中藥有宣牌湯與三仁湯兩種配方,宣牌湯的配方為半夏(8 g)、蠶沙(8 g)、山梔(8 g)、薏仁(8 g)、姜黃(8 g)、杏仁(10 g)、海桐皮(8 g)、防己(15 g)、連翹(10 g)、滑石(10 g),加適量水煎熬,然后取200 ml濃汁,用作單次灌服,每日1次,可取得較為理想的康復效果;三仁湯的配方為厚樸(10 g)、竹葉(10 g)、杏仁(15 g)、半夏(15 g)、通草(10 g)、薏仁(15 g)、滑石(15 g),加適量水煎熬,然后取200 ml濃汁,用作單次灌服,每日1次,康復效果明顯。二是加強管理。最好能自繁自養,利于培育健康的種群;若是需要引種,應當加強檢疫,以保證種源的安全性。此外,養殖場應當每年對布魯氏菌定期檢測3次左右,對于可疑癥狀病羊,及時做好隔離準備,并按具體情況應對治療。若是患病母羊產仔,應當及時做好隔離,3 d初乳限喂,然后逐漸飼喂消毒乳或健康初乳。嚴格執行消毒制度,每周預防消毒3次左右,可選擇強力消毒靈,促進病羊康復,同時落實羊的健康檔案。三是做好檢疫。嚴格執行檢疫工作,特別是調運關,在調動前、運輸時及運輸后皆要嚴格檢疫,然后再隔離飼養3周左右,以確保安全后才可混入羊群進行飼養[6]。四是計劃免疫。在此病的流行區域內應當定期接種相關疫苗,嚴格按照說明書的劑量進行注射,以達到預防效果。對于發現感染癥狀的懷孕病羊,及時隔離診治,同時注意環境消毒,無菌化處理胎盤、流產胎兒與分泌物。若布魯氏菌病確診,應盡早進行全群檢疫,消滅疫病。
對比兩組發病羊只的治療效果,治療效果以用藥后病羊的癥狀改善效果來評判。若用藥后病羊的癥狀基本消失,則可視為顯效;若用藥后病羊的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則視為有效;若用藥后病羊的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則視為無效,治療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7]。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轉化后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常規組中,5只顯效,4只有效,11只無效,用藥治療的總有效率為45.00%;在綜合組中,11只顯效,6只有效,3只無效,用藥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5.00%;兩組對比,綜合組用藥治療的總有效率較常規組更高,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χ2=7.033,P=0.008<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病羊用藥治療的效果
羊布魯氏菌病屬于人畜共患的傳染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尤其是羊、牛、豬最為易感。布病主要侵害羊群的生殖系統,母羊感染布病后主要表現出流產、滑液囊炎、關節炎等癥狀,甚至造成不孕;公羊感染布病后主要表現出睪丸炎癥狀,喪失性能。此外,布病還可通過屠宰、接產、放牧等方式傳染給人,因此接產人員與飼養人員需要做好個人防護。若是發現羊群出現流產或久配不孕等現象,應及時對病羊進行消毒及對流產胎兒、胎盤進行無害處理,同時及時診斷出疾病,并上報疫情,加強防控措施,以防疫情蔓延[8]。
本研究中常規組使用常規西藥進行治療,綜合組使用中西藥聯合治療且加強管理、檢疫、免疫等工作,治療效果更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布病的發展與傳播,防治措施更加科學合理,值得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