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農業科學研究院(416000) 賈德翠
自鄉村振興工作開展以來,吉首市馬頸坳鎮隘口村通過體制創新,充分激活了村民的主體意識、企業的創造意識和集體經濟的公益意識,走上了共同富裕道路。在實踐中探索出的“三三模式”(三生協調、三產融合、三方共享)成為隘口村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銜接的有效手段。
“三生協調”,綠色發展造就金山銀山“三生協調”是指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讓村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
隘口村因位于南長城隘門關而得名。為改變鄉村發展落后的局面,隘口村請來了專家學者,依據村莊的資源稟賦與基礎條件,制定了《隘口村茶旅小鎮發展規劃》。①集約生產,深耕湘西“黃金茶”產業資源。隘口村是湘西“黃金茶”的原產地,已有茶園1000公頃,依靠開墾荒山擴大種植規模來增加收入的粗放生產已經沒有出路。于是隘口村在提升原料品質上下功夫,建設萬畝茶園綠色防控基地,用生物防治替代化學防治,打造有機茶谷。產業鏈向生態觀光型鏈條延伸,為一、二產業向旅游服務業轉移創造條件。②文化生活,促傳統鄉風變文明源泉。隘口村地處南方長城腳下,漢族、土家族、苗族“三族共居”,隘口村支部因勢利導,開展了一系列鄉風文明活動,舉辦開茶節、品茶節,開展“最美茶苑”“最美茶園”“最美茶農”“最美茶品”評選活動,傳播新時代文明風尚。③生態村落,控面源污染建綠色家園。隘口村為改善村民生活條件,村支部帶領村民積極打造生態家園。推動村民改變不良衛生習慣,掀起“廁所革命”,實現人居環境改善。建立垃圾分類無害化處理點13個,村集體出資聘請貧困戶做保潔員,村莊保潔常態化。
“三產融合”,支部引領帶來產業興旺茶是隘口村的主導產業。隘口村充分調動茶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確保產業興旺。隘口村的茶園面積從200公頃擴展到1000公頃,成年茶園每667平方米純收入5000元以上,不僅一舉摘掉了貧困帽,茶產業也走上了規模化發展道路。要讓茶農增產增收,加工銷售是一個必須克服的難關。隘口村采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辦法,要求黨員發揮骨干帶頭作用,鼓勵能人領辦合作社,引導村民和貧困戶加入合作社,集中力量發展茶葉加工業。隘口村茶葉專業合作社一下子發展到13家,茶旅融合的基礎設施項目在建工程就有11個,項目投資1980萬元。隘口茶旅小鎮研究基地、吉首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湖南省民族經濟研究基地等已經在隘口村掛牌。
“三方共享”,利益聯結打造幸福村莊國家對貧困地區投入不少,如何讓財政資金兼顧個人、集體、企業三方利益是擺在當地領導面前的棘手問題。隘口村以扶貧資金為突破口,從機制體制改革上著力,用“三方共享”的理念,多次召開村民大會。大家坐在曬谷坪上結合村莊規劃把擬申報的基礎設施項目內容、資金來源和利益商討了一遍又一遍。最終項目建設兼顧村民、企業、村集體各方利益,得到了群眾的大力支持。經集體研究,隘口村還決定把茶旅融合經營權收歸村集體所有,通過建立健全利益共享機制來發展產業。
現在的隘口村,橋通了,路寬了,水清了,人心也敞亮了。精準扶貧,隘口村沒有落下一個人,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隘口村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在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