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幫林,金 立
(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任公司,安徽合肥 231600)
小麥是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作物,是世界上總產量第四的糧食作物,產量僅次于玉米,世界上約40%的人口以小麥為主要食糧。我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小麥生產國和消費國,占全世界小麥生產總量的17%和消費總量的16%。近年來,我國小麥年種植面積為2 500萬公頃。我國小麥以冬小麥為主,黃淮及華北冬小麥產區的種植面積占比超過70%,且有擴大趨勢,有11個省份的小麥生產面積超過67萬公頃。小麥田雜草種類繁多,是造成小麥產量損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冬小麥田的優勢雜草有看麥娘、薺菜、播娘蒿、野燕麥、澤漆、波斯婆婆納、豬秧秧、繁縷、節節麥等。據統計,麥田草害發生面積占小麥播種面積的80%~90%,危害較重的占小麥播種面積的30%~40%。雜草與小麥爭光,爭水,爭肥,是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據統計,在正常防除年份,全國每年因雜草危害損失小麥約40×108kg,損失率達15%左右,草害嚴重地塊可導致小麥減產50%以上[1-5]。
吡氟酰草胺主要用于防除豬殃殃、卷莖蓼、馬齒莧、龍葵、繁縷、巢菜、田旋花、鼬瓣花、酸模葉蓼、柳葉刺蓼、反枝莧、鴨跖草、香薷、遏藍菜、野豌豆、播娘蒿及小旋花等各種闊葉雜草。異丙隆可防除一年生雜草,如馬唐、藜、早熟禾、看麥娘等[9-10]。
本試驗測定了同時防治冬小麥田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的吡氟酰草胺和異丙隆復配的最佳配比并進行了最佳配比混劑的田間藥效試驗,為混配制劑的田間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供試作物為冬小麥,品種為黔麥19號(貴州省旱糧研究所)。
室內配方篩選:禾本科雜草看麥娘(Alopecurus aequalis)、野燕麥(Avena fatua)和闊葉雜草繁縷(Stellaria media)、豬殃殃(Galium aparine)種子來自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任公司生測室。
田間藥效試驗:早熟禾(Alopecurus aequalisSobol.)、牛繁縷[Malachium aquaticum(L)Fries]、豬殃殃[Acroptilon repens(L.) DC]、毛茛(Cerastium caespitosumGilib.)、小飛蓬[Conyza canadensis(L) Cronq.]等。
可控日光溫室;3NY-1.2型手持壓縮式噴霧器(明輝電動噴霧器廠);電子天平(感量0.1 mg,沈陽龍騰電子有限公司);盆缽;燒杯;移液器;AGROLEX SPRAYER JACTO HD400利農16 L背負式噴霧器(新加坡利農私人有限公司)。
吡氟酰草胺(diflufenican)原藥(質量分數98%,江蘇常隆農化有限公司);異丙隆(isoproturon)原藥(質量分數97%,江蘇快達農化股份有限公司);55%吡氟酰草胺·異丙隆懸浮劑(質量比5∶50,自制);5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山東先達農化股份有限公司);30%吡氟酰草胺懸浮劑(山東省長清農藥廠有限公司)。
1.4.1 室內配方篩選
試驗采用有機質含量1.82%,pH 7.1,通透性良好,過篩的風干砂壤土。試驗土壤定量裝至盆缽3/4處,然后從盆缽頂部澆灌,使土壤完全潤濕至飽和狀態。將預處理的供試雜草種子均勻定量撒播于土壤表面(通過發芽率換算,保證對照處理雜草的密度在120~150株/m2)。根據種子大小覆土0.5~2 cm,播種后移入溫室常規培養,出苗后進行間苗定株,密度為120株/m2,在雜草3葉期莖葉噴霧處理。
將吡氟酰草胺原藥、異丙隆原藥及5個配比的吡氟酰草胺與異丙隆混配物分別用丙酮溶解,用0.1%吐溫80水溶液稀釋,分別設5個劑量(0.125、0.25、0.5、1、2 g a.i./666.7 m2),另設空白對照,每個試驗處理重復4次。
采用莖葉噴霧法施藥。試驗方法參照NY/T1155.4—2006[13]。施藥后詳細記錄雜草的受害癥狀,藥后20 d,進行鮮重測量,并與對照處理相比較,計算鮮重防效。根據吡氟酰草胺和異丙隆的作用機制和防治譜,選擇NY/T1155.7—2006方法中的等效線法[14]評定其聯合作用。
1.4.2 55%吡氟酰草胺·異丙隆懸浮劑的田間藥效試驗
試驗共設8個處理,分別為55%吡氟酰草胺·異丙隆懸浮劑130、150、170、300 mL/666.7 m2,5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50 g/666.7 m2,30%吡氟酰草胺懸浮劑50 g/666.7 m2,人工除草與空白對照2個處理。每處理4次重復。每小區面積25 m2(5 m×4 m); 小區隨機區組排列。
采用田間莖葉噴霧。使用背負式噴霧器,使用扇形噴頭,壓力15 Psi,流量1 540 mL/min。2017年12月19日施藥,施藥當日天氣晴,氣溫-1~8 ℃,北風1~2級。小麥3~5葉期,田間一年生雜草2~4葉期;田間施藥防治1次。用水量600 L/hm2。
施藥后45 d調查各小區殘存雜草種類和株數、鮮重,計算株防效和鮮重防效。藥效計算方法為: 株防效(%)=(空白對照區雜草株數-處理區雜草株數)/空白對照區雜草株數×100鮮重防效(%)=(空白對照區雜草鮮重-處理區雜草鮮重)/空白對照區雜草鮮重×100
吡氟酰草胺與異丙隆混配對小麥田雜草(看麥娘、繁縷、野燕麥、豬殃殃)的聯合作用效果見表1與圖1。

表1 吡氟酰草胺與異丙隆混配對小麥田雜草的聯合作用

圖1 吡氟酰草胺與異丙隆混配對小麥田雜草的聯合作用ED50等效線圖
由表1與圖1可知:吡氟酰草胺和異丙隆按7∶40、6∶45、5∶50、4∶55、3∶60混和的ED50分別為:1.019 7、0.928 5、0.586 7、0.715 7、0.785 1 g/hm2,均在理論等效線之下,說明吡氟酰草胺與異丙隆混配具有增效作用。吡氟酰草胺和異丙隆的比例為5∶50時,ED50最小,增效作用最為顯著。
以上結果表明,吡氟酰草胺與異丙隆按5∶50比例混配效果最好,對冬小麥田一年生雜草具有顯著的增效作用。可作為最佳配比推薦到田間用藥試驗做進一步驗證。
2.2.1 55%吡氟酰草胺·異丙隆懸浮劑對小麥藥害觀察
藥后5、10 d田間觀察發現,小麥生長正常,施藥區與對照區小麥無明顯差異,其未受到施藥制劑的影響。
2.2.2 藥后45 d雜草防除效果
藥后45 d,55%吡氟酰草胺·異丙隆懸浮劑130、150、170、300 mL/666.7 m2處理以及對照藥劑5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50 g/666.7 m2處理、30%吡氟酰草胺懸浮劑50 mL/666.7 m2處理對雜草總株防效分別為:85.24 %、89.28%、96.66%、97.16%,83.78%,53.20%(表2);總鮮重防效分別為:85.32%、89.37%、93.80%、94.72%,85.31%,55.59%(表3)。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試驗藥劑各處理與對照藥劑5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50 g/666.7 m2、30%吡氟酰草胺懸浮劑50 mL/666.7 m2處理藥后45 d對雜草總株防效、總鮮重防效差異極顯著。

表2 藥后45 d 55%吡氟酰草胺·異丙隆SC對冬小麥田一年生雜草的株防效

表3 藥后45 d 55%吡氟酰草胺·異丙隆SC對冬小麥田一年生雜草的鮮重防效
2.2.3 藥效評價
試驗藥劑55%吡氟酰草胺·異丙隆懸浮劑施用時期應在冬小麥3~5葉期,田間一年生雜草2~4葉期;其防效優于對照藥劑5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顯著優于對照藥劑30%吡氟酰草胺懸浮劑。通過田間觀察,試驗藥劑在該試驗濃度范圍內對小麥生長 安全,對施藥區天敵昆蟲無明顯影響。
抗性雜草普遍發生,而且一些雜草種群對其他除草劑還存在交互抗性和多抗性,對抗性雜草認識上的不足及對除草劑特性了解的不透徹,也使得抗性雜草防除成為生產中的難題。部分區域豬殃殃、看麥娘等發生密度極大,藥劑選擇不恰當,往往不能控制,形成草荒,嚴重影響小麥產量。一般除草劑具有選擇性,單劑僅能防除一種或幾種雜草,因此,為了避免雜草群落的演替及雜草抗藥性的發生,需要進行輪換用藥和合理混配。研究和開發高效低毒,惡性雜草抗性較低的混配制劑,是農業科研人員和農民的迫切需求。
基于以上目的,本研究致力于環保高效除草劑混配研發,通過測定吡氟酰草胺和異丙隆混配防除冬小麥田一年生雜草的室內聯合毒力試驗與田間藥效驗證,最終確定55%吡氟酰草胺·異丙隆懸浮劑(混配質量比5∶50)防除冬小麥田一年生雜草,施藥時期為小麥3~5葉期,使用劑量為130~150 mL/666.7 m2;采用田間莖葉噴霧,能有效防除冬小麥田棒頭草、早熟禾、牛繁縷、豬殃殃、毛茛、泥胡菜和小飛蓬。供試藥劑在本試驗濃度范圍內無藥害產生,對小麥生長發育無不良影響。55%吡氟酰草胺·異丙隆懸浮劑可作為小麥田除草劑的選擇之一。考慮到水稻對吡氟酰草胺敏感,在實際應用中應注意對下茬作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