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威,李 江
(1.河南能源化工集團 永煤公司車集煤礦,河南 永城 476600; 2.河南能源化工集團 永煤公司,河南 永城 476600)
20世紀70年代,美國首先建立了全球定位系統,世界各地開始對GPS定位技術開始研究,也逐漸擴展到利用GPS高程的測量中。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也開始對GPS技術進行研究,把GPS接收機應用于多個領域中。20世紀90年代,國內外學者對GPS高程測量數據處理分析及擬合方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于素君[1]對石油物探GPS控制測量理論和方法進行了研究,以石油勘探中地震勘探測線的布設問題為主線,提出了一種基于穩健估計的曲面擬合法,分析了GPS數據及控制測量處理方法和符合物探施工精度要求的導線測量;劉俊領等[2]研究了GPS高程擬合方法,分析了GPS高程精度要求、擬合方法,經試驗論證,GPS高程擬合的相應數學模型對地質高程的擬合具有一定的成效;解祥成等[3]分析了GPS擬合高程代替五等水準測量精度,分析了GPS高程轉換的過程,研究了數學模型擬合法,并對某地區GPS水準高程和擬合高程的精度進行了對比分析,最后利用GPS觀測值加已知高程點擬合,對待定點高程的求解方法進行了詳細研究。
GPS測量模式是影響GPS測量大地高精度的主要因素。為了減小誤差,利用雙頻接收機、差分技術靜態觀測進行觀測,其垂直精度和水平精度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是,根據具體精度要求、設計經費和外部條件,需要對GPS的觀測方法進行綜合考慮。
GPS水準測量的誤差來源主要是地面接收站、衛星信號傳播站和GPS衛星。不同等級水準測量的精度可以用每千米高差中數的全中誤差(MW)和偶然中誤差(MΔ)。不同等級水準測量精度指標[4-5]見表1。

表1 不同等級水準測量精度指標Tab.1 Different levels of leveling accuracy indicators
當完成閉合環或附合線路測量時,如構成水準網的環數>20,應計算每公里高差中數的全中誤差:
(1)
(2)
式中,N為水準環數目;F為水準環長度;W為各項改正后閉合差;R為測段長度;Δ為往返高差不符值。
由實踐經驗和理論分析可知,主要有以下提高測量精度的措施[6-9]。
(1)提高測定大地高的精度。①采取方法提高GPS網基線解算的坐標精度;②減弱對流層延遲誤差和多路徑誤差;③當進行觀測時,選擇最佳的衛星部分;④選擇最優的雙頻GPS接收機;⑤對GPS星歷的精度進行改善。
(2)提高聯測幾何水準的精度。①當GPS網有特殊精度要求,采用二等精密水準進行聯測;②當測量誤差占GPS水準總誤差的30%時,應采用三等幾何水準進行聯測。
(3)提高GPS水準計算精度。①采用抗差估計法,對計算數據中某點精度不高或粗差;②選擇模型時,應優選對綜合模型進行考慮;③選擇已知點時,應選擇具有代表性且均勻分布的測點。
本文主要分析多項式擬合模型的抗差估計和模型參數的優選,先分析基于權陣迭代抗差估計的多項式模型參數的抗差估計。選擇客觀的權陣是獲取估計值的保證,權陣表達式:
(3)
當GPS所測的大地高協方差設置為∑hh,則幾何水準得到正常協方差陣為∑HH,則權陣的表達式:
P=∑-1=(∑hh+∑HH)-1
(4)
當把已知點的高程異常值ξ=h-H是高精度的,則初始權陣P,可根據已知點到待求點的已知距離來進行計算:
(5)
式中,e為一個較小的數;Di為已知點i到待求點的距離;C0為單位權值。
引入抗差估計方法的目的:避免粗差對模型參數估計產生不良影響。簡單實用的迭代公式:
(6)
式中,n是最小二乘原則下迭代得到誤差方程的次數。
測量數據處理中的權函數:
(1)丹麥法。表達式:

(7)
式中,C為常量,一般取值為3.0或2.5。
(2)Hubber方案。表達式:

(8)
式中,C為常量,一般為2倍中誤差。
(3)IGGⅢ方案。表達式:

(9)
式中,k0為1.5倍的中誤差;k1為2.5倍的中誤差。
由式(7)—式(9)可知,通過不斷迭代的解算誤差方程,一般正常數據的權值比誤差較大的已知數據的權值小,從而把粗差數據從已知數據中進行剔除。

(10)
式中,n為參與計算的已知點。
(2)外符精度。GPS水準的外符精度M:
(11)
式中,n為參與檢核的點數。
GPS高程轉換模型參數優選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GPS高程轉換模型參數優選流程Fig.1 GPS elevation conversion model parameter optimization process
GPS水準相對精度評定方法:①閉合差檢核;②相對誤差檢核。
假設檢核點到已知點的距離為L,基于水準限差的檢核點擬合殘差的限值見表2,然后將限值和殘差作比較,做GPS高程精度評定。

表2 基于水準限差的檢核點擬合殘差的限值Tab.2 Limit of fitting residuals based on level tolerance
AIC準則是由Akaike基于信息論的角度提出的,該準則樹要用于模型的選擇和頂階上,從而獲得理想的結果,采用AIC準則,對模型進行分析對比,得出模型的檢核誤差和內附誤差,然后得到2個AIC值:AICc和AICi,兩者相加得到AICt。最后對兩者的信息進行比較,來確定模型的好壞。
AIC準則的表達式:
AIC=logσ2+(2m+3/n)
(12)
式中,n為代入計算值的個數;m為所選模型的參數,其中m≤n。
在GPS高程轉換過程中,二次曲面模型時,m=6;三次曲面模型時,m=10;平面模型時,m=3。
某測區整體較為平坦,測區長25.0 km,寬13.0 km,總面積為325.0 m2。測區有3個200~300 m的山包,測區共有27個水準聯測點,選擇11個檢核點、16個擬合點。為了盡量減少點位之間的影響,選擇16個擬合點均分布在測區中。測區測點點位分布如圖2所示。

圖2 測區測點點位分布Fig.2 Point distribution of measurement points
當測量數據進行粗差剔除后,采用混合模擬模型、綜合擬合模型、多面函數擬合模型、三次曲面擬合、二次曲面擬合,對水準聯測數據進行檢驗和擬合,其檢驗和擬合的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模型對水準聯測數據進行檢驗和擬合結果Tab.3 Different models test and fit joint level test data
由表3可知:
(1)檢核點的高程異常大于擬合點,說明該擬合模型是根據擬合點高程異常數據組建的。
(2)混合模型和綜合模型的擬合精度要明顯優于單一模型(多面函數、三次函數、二次函數)的擬合效果。
(3)在11個檢核點中,有2個點的擬合精度較高,分別為319檢核點、418檢核點;在17個擬合點中,有3個點的擬合精度較高,分別為313擬合點、410擬合點、415擬合點,根據這5個點的分布情況,該5個點位于水準聯測點相對密集的位置,表明增加水準聯測點,有助于提高擬合精度。
為了清晰地對各個模型的模擬結果進行比較,采用AIC準則,驗證模型的有效性,分別對5種模型擬合結果的AIC值、最小值、最大值和標準值進行計算。實例中模型的精度和AIC值見表4。
由表4可知:根據最小值、最大值、標準差分析,綜合模型和混合模型的模型精度優于單一模型,其AIC值也明顯高于單一模型,表明,采用AIC準則優于對模型的優劣進行評判。

表4 實例中模型的精度和AIC值Tab.4 Accuracy and AIC value of the model in the example
通過GPS水準測量的誤差分析、模型參數的抗差估計、GPS高程擬合模型的選擇以及現場應用,分析了GPS高程測量數據流程,然后分別以混合模擬模型、綜合擬合模型、多面函數擬合模型、三次曲面擬合、二次曲面擬合對水準聯測數據進行檢驗和擬合,研究了各個模型的精度和AIC值,研究為不同資料、不同地形高程測量數據的擬合提供了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