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遠
(烏蘇市興源水務有限公司,新疆 塔城 833000)
我國作為水資源稀缺國家,其人均占水量僅為全世界水資源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并且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缺水問題也日顯突出。因此如何解決缺水問題成為學者們關注的重點[1,2]。水電資源作為必備能源,在促進經濟與社會發(fā)展中扮演這重要角色。在水力發(fā)電的研究中,水庫在汛末期蓄水的好壞對于水庫的經濟效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水庫的汛末期進行蓄水,可以有效地減輕水庫在儲水期的儲水壓力。但是由于水庫蓄水導致水位增加,若遭遇洪水,可能導致棄水較多。但在汛末期不進行蓄水,將影響到供水期的經濟效益[4,5]。
因此,在實際工程中,研究如何有效地衡量防洪與興利的關系,科學地制定蓄水方案,對于推動水利工程的合理開發(fā)利用水資源有重要意義。
在結構關系上,二層規(guī)劃為博弈問題。在上下兩層中,分別具有自身結構的目標函數與約束條件。但上下兩層解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其數學模型如下:

其中y是如下方程的解:

式中;x∈Rn1為上層決策變量,y∈Rn2為下層決策變量;F,f:Rn1×Rn2→R為目標函數;G,g:Rn1×Rn2→R為上下兩層之間的約束函數。X與Y為上下兩層的可行集合:

對于任意x∈X,具有下層最優(yōu)解的集合叫做反應集,記作因此,對于x∈X,都具有唯一的最優(yōu)解φ(x),則稱最優(yōu)解唯一;當最優(yōu)解不為一時,則稱二層規(guī)劃問題不合適。在φ(x)對應解的集合中存在兩種極端,首先為上層樂觀態(tài)度,其認為上層將給下層最優(yōu)的結果,從而使得上層解在求解過程中有最優(yōu)結果。此時的模型被稱為樂觀模型:

其中,φ(x)的值為
第二種則為悲觀態(tài)度,認為下層反饋給上層的是最差的解,使得上層目標函數值最差,被稱為悲觀模型:

其中,φ(x)的值為≤0}。
本次研究的大壩壩高為162 m,正常蓄水位為157 m,夏季防蓄水位限制為149 m,秋季防洪蓄水位為153 m。在防汛期間,水庫流量在6 000 m3/s、水庫水位在防洪蓄水位以下時,不需要防洪運行,由運行管理單位進行自由調度。在其他情況下,由防總調度,運行管理單位執(zhí)行。因此,在實際的電站運行過程中,如果發(fā)生洪水,整個水庫的運行管理模型將轉為防洪調度。
在實際工程中,水庫在蓄水以及防洪上存在競爭關系,并且從安全性上考慮,水庫的蓄水服從于防洪,且二者的管理部門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汛末期,呈現主從階梯形式。一般情況下,在上層水位給出相應的決策指令后,下層蓄水根據決策情況,作出相應的反應。同時,在相同蓄水效益的大前提下,可以采取控制水位先緩后急或先急后緩的方式得到相同的效益。由此,在實際工程中,其最優(yōu)解不唯一。本文基于二層次規(guī)劃模型,建立該水庫的防洪蓄水合作模型,從而尋求上下層之間的最優(yōu)解。
根據研究水庫的具體實際情況,建立該水庫的防洪蓄水調度模型,并按照其風險形式,將其分為防洪風險、上游淹沒風險以及下游防洪風險3種形式。在建立的二層次規(guī)劃模型中,以上游淹沒風險以及下游防洪風險的風險最小,為整個模型的求解目標,并且二層規(guī)劃模型中的上層為多目標模型。同時,如果在模型的求解過程中,將汛末期蓄水位作為蓄水目標,其可能導致求解的蓄水控制線的值相對較高,導致上層模型的解不是最優(yōu)解。因此,該模型的水位設定過程中,不能忽視防洪風險因素的影響。要在較小的防洪風險下得到最大的蓄水效果,因此在蓄水水位與防洪水位比值最大時,為水庫的蓄水目標,且上下層決策的變量均為防洪限制水位。
2.2.1 上層防洪調度模型

在上層防洪調度模型的建立中,采用理想法建立調度模型,其中,f1:表示超過移民線的天數,f2:表示出庫流量超過10年一遇但不超過20年一遇的天數,f3:表示出庫流量超過20年一遇的天數。f10、f20、f30分別表示為f1、f2、f3通過試算得到的理想值;ω1、ω2、ω3分別表示f1、f2、f3所占權重,其取值分別為:0.771、0.134以及0.295。
防洪限制水位影響水庫防洪的效果,因此上層水位型在計算過程中,對防洪限制水位進行優(yōu)化,以夏季防蓄水位限制X1與秋季防洪蓄水位為X2作為上層的決策變量。適中的約束條件分別代表了水量平衡、最小下泄流量控制以及日水位變幅約束。
2.2.2 下層蓄水調度模型
本文采用兩種蓄水目標考慮蓄水效果。首先采用的是平均蓄水位與調洪水位最大值為蓄水目標,選取該目標是為了在較小的防洪風險下,得到好的蓄水效果。其次以平均蓄水位作為蓄水目標,從而計算得到最優(yōu)協(xié)調解。保證在不同的防洪決策要求下,得到最好的蓄水效果。

下層蓄水調度模型,主要是通過控制蓄水線來進行蓄水效果控制的,通過對控制水位調整影響分析可以知道,y1、y2、y3的蓄水位先分別為不超過166 m,式中的約束條件分別為:Vi,j+1為水量平衡;Qjmin為最小下泄流量控制;Zi,j+1-Zi,j為日水位變幅約束。
本研究以該水庫1972~2018年汛期徑流數據為依據,建立計算模型。采用樂觀模型、悲觀模型和部分合作模型進行求解,通過結算得到的最終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水庫各調度方式結果分布圖
通過圖1可求得上層防洪目標的上下限FU= 3 838、FL=10;下層蓄水目標的上下限分別為fU=164、fL=167.5。通過圖1可知,目標值結果在樂觀模型和悲觀模型值的中間。防洪風險隨上層防洪目標權重的增而減小。按照新部分合作模型協(xié)調解的選取公式,選出該模型的協(xié)調解為0.1時,部分合作模型的解為最優(yōu)解。

圖2 防洪限制水位圖
如圖2所示為防洪限制水位,求解結果為x=(160,163.5),y=(163.5,164.5,165,169.5),實際起蓄時機為9月20日,在此時間點上,可平衡防洪和蓄水的利益。優(yōu)化后的方案與原方案相比,平均蓄水位提高了 0.8 m,但最大下泄流量和調洪均未超過允許最大值,防洪標準符合要求,優(yōu)化后的蓄水方案可行。
在實際工程中,水庫的汛末期進行蓄水,可以有效地減輕水庫在儲水期的儲水壓力。但是由于水庫蓄水導致水位增加,若遭遇洪水,可能導致棄水較多。但在汛末期不進行蓄水,將影響到供水期的經濟效益。針對此,本文采用二層規(guī)劃模型對某小型水庫的提前蓄水方案進行了分析,通過采用二層次分析模型后得到的蓄水方案,平衡了水庫防洪和蓄水的利益,在不降低防洪標準前提下能提高水庫蓄水效益,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