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雁初
據《日經亞洲》2日報道,美國蘋果公司近日公布主要供應商名單,中國大陸超越臺灣,成為蘋果最大供應商來源。不過根據產品銷售價格計算,中國大陸供應商在蘋果供應鏈的價值比重仍非常小,反映出大陸企業在全球科技產業鏈體系中仍處于中下游,急需提升地位。
蘋果公司在官網公布2020年主要供應商名單,按地區劃分,中國大陸(含香港)供應商數量達到51家,再次創下歷史新高,首次超越臺灣成為蘋果最大供應商來源。2020年,大陸新增供應商12家,是新增供應商最多地區。《日本經濟新聞》稱,美國對華貿易制裁并未切斷蘋果與中國大陸密切的經濟關系,中國大陸供應商成為蘋果供應鏈多元化戰略最大受益者。
根據蘋果公司最新發布的第二財季報告,主要財務數據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凈營收為895.84億美元,同比增長54%。凈利潤為236.3億美元,同比增長110%。其中大中華區營收同比增長87%。蘋果產品的銷售增長仍很大程度上依賴中國市場,同時中國大陸供應商也在迅速幫助蘋果提升其產量。在其他亞洲國家及地區,日本、中國臺灣供應商正在喪失優勢。而越南則成為增長最快的蘋果供應商。
《日本經濟新聞》稱,中國大陸供應商對蘋果公司生產能力的影響權重進一步擴大。但另一方面,在零部件價值方面,中國大陸企業所占比重卻遠小于供應商數量在供應鏈內部的占比。有業界人士測算,一部成本超過370美元的iPhone12,中國大陸供應商的零部件價值僅有17美元,占比約為5%。對比韓國、美國供應商各自25%左右的價值占比相差甚遠。這表明中國大陸供應商獲得蘋果青睞的主要方式仍是提供低價格,選擇其他供應商不愿意承擔的低利潤業務。中國大陸供應商的零部件仍處于電子消費產業鏈的中低端。▲
環球時報2021-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