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辦函 〔2020〕123號,2020年12月14日成文),就實施2020年版《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事項指導目錄》(下簡稱《指導目錄》)的有關事項作出安排。
《通知》說,《指導目錄》是落實統一實行交通運輸執法要求、明確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職能的重要文件;主要梳理規范交通運輸領域依據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事項,以及部門規章設定的警告、罰款的行政處罰事項,并將按程序進行動態調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根據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立改廢釋和地方立法等情況,進行補充、細化和完善,建立動態調整和長效管理機制。有關事項和目錄按程序審核確認后,要在政府門戶網站等載體上以適當方式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通知》強調,(1)凡是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的行政執法事項一律取消。需要保留或新增的行政執法事項,要依法逐條逐項進行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審查。雖有法定依據但長期未發生且無實施必要的、交叉重復的執法事項,要大力清理,及時提出取消或調整的意見建議。
(2)對列入《指導目錄》的行政執法事項,要按照減少執法層級、推動執法力量下沉的要求,區分不同事項和不同管理體制,結合實際明晰第一責任主體,把查處違法行為的責任壓實。
(3)將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事項納入地方綜合行政執法指揮調度平臺統一管理,積極推行“互聯網+統一指揮+綜合執法”,加強部門聯動和協調配合,逐步實現行政執法行為、環節、結果等全過程網上留痕,強化對行政執法權運行的監督。
(4)按照突出重點、務求實效原則,聚焦交通運輸領域與市場主體、群眾關系最密切的行政執法事項,著力解決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讓市場主體、群眾切實感受到改革成果。制定簡明易懂的行政執法履職要求和相應的問責辦法,加強宣傳,讓市場主體、群眾能夠看得懂、用得上,方便查詢、使用和監督。結合交通運輸形勢任務和執法特點,探索形成可量化的綜合行政執法履職評估辦法。
(5)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深化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全面落實清權、減權、制權、曬權等改革要求,統籌推進機構改革、職能轉變和作風建設。交通運輸部要強化對地方交通運輸部門的業務指導,推動完善執法程序、嚴格執法責任,加強執法監督,不斷提高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請中央編辦會同司法部加強統籌協調和指導把關。
《通知》最后明確,《指導目錄》由交通運輸部根據本通知精神印發。
(京 訊)
2020年12月14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于優化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管理,便利開展車輛技術等級評定工作的通知》(交辦運〔2020〕67號)稱: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關于推進道路貨運車輛“三檢合一”(安全技術檢驗、綜合性能檢測和排放檢驗)有關決策部署,推動落實GB 38900—2020《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進一步優化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管理,便利開展車輛檢驗檢測和技術等級評定工作,經交通運輸部同意,就有關事項作出安排。
《通知》指出,GB 38900標準是深入貫徹國務院常務會議關于推進道路貨運車輛安全技術檢驗、綜合性能檢測和排放檢驗“三檢合一”的重要支撐,將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GB 18565—2016《道路運輸車輛綜合性能要求和檢驗方法》將同時廢止)。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在“兩檢合一”工作基礎上,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推進貨運車輛“三檢合一”改革任務落實,認真抓好GB 38900標準貫徹執行,進一步優化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管理,推動實現車輛“一次上線、一次檢測、一次評級”,切實減輕道路運輸經營者負擔。
(1)在政策銜接方面,《通知》要求: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結合GB 38900標準的實施,引導道路運輸經營者委托取得市場監管部門頒發資質認定證書并與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聯網的機動車檢驗檢測機構,嚴格按照GB 38900的有關規定,對從事道路運輸經營的客、貨運輸車輛進行檢驗檢測,出具GB 38900標準附錄G式樣規定的《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報告》,并在報告“備注”欄簽注車輛技術等級。檢驗檢測結果符合GB 38900標準的,車輛技術等級定為二級;在此基礎上,轉向盤最大自由轉動量、輪胎花紋深度、空載制動不平衡率、車身對稱部位高度差等4項指標滿足《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等級(一級)評定要求》(見附件)規定要求的,車輛技術等級定為一級。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等級評定周期與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周期保持一致。
(2)在強化技術支撐方面,《通知》要求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引導機動車檢驗檢測機構加快技術改造升級,接入道路運輸車輛綜合性能檢測聯網系統,為道路運輸車輛網上年審提供支撐,不得阻礙或變相阻礙取得市場監管部門頒發相關資質認定證書的機動車檢驗檢測機構接入系統。
(3)在加快系統升級方面,《通知》提出,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按照修訂的《聯網技術要求》,加快組織做好本省道路運輸車輛綜合性能檢測聯網系統升級改造工作,確保2021年4月1日前完成本省系統的升級改造。系統升級改造期間,要繼續按照現有技術要求上傳數據和報告,不得影響網上年審等業務開展。
《通知》強調,各單位要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切實落實“交鑰匙工程”,積極推廣預約檢測服務和自助打印檢測報告等便民服務舉措,提高業務辦理效率和便民利民服務水平;對未嚴格按照GB 38900標準開展檢驗檢測和車輛技術等級評定的,在一定期限內不得采信其檢驗檢測報告。
(據交通運輸部網站)
2020年12月14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于做好道路貨物運輸駕駛員從業資格考試制度改革有關工作的通知》(交辦運 〔2020〕 66號)稱: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 《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20〕24號,下簡稱《意見》)的部署要求,推動取消除道路危險貨物運輸以外的道路貨物運輸駕駛員從業資格考試,方便道路貨物運輸駕駛員從業、就業、擇業,經交通運輸部同意,就做好道路貨物運輸駕駛員從業資格考試制度改革有關工作作出安排。
對于培訓機構,《通知》要求: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根據有關法規和《意見》規定,指導具備通用貨車半掛車(牽引車)、大型貨車其中一種及以上車型培訓條件的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機構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道路貨物運輸從業知識培訓能力,有序開展相應車型的機動車駕駛員培訓。要通過互聯網道路運輸便民政務服務系統、12328交通運輸服務監督電話系統、駕駛培訓監管服務平臺以及有關政務網站等渠道,向社會公布具備培訓條件的相關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機構名稱及其負責人、地址、培訓規模、報名方式、聯系電話、監督電話等信息,并及時予以更新。
對于培訓內容,通知明確:在《機動車駕駛培訓教學大綱》全面修訂前,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根據《道路運輸條例》及《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規定》《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管理規定》有關要求,督促和指導相關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機構嚴格按照新制定的《道路貨物運輸駕駛員培訓教學大綱》(下簡稱《貨運教學大綱》,見附件)開展培訓,推動實現學員“一次報名、一次培訓、一次考核”,避免培訓內容交叉重復,切實減輕學員負擔。
對于培訓質量,《通知》要求: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落實機動車駕駛員培訓質量監管責任,壓實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機構培訓主體責任,切實加強培訓質量管理。要督促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機構如實填寫教學日志和培訓記錄,對完成《貨運教學大綱》培訓的學員,及時組織開展結業考核。結業考核內容應包括機動車駕駛和道路貨物運輸相關法律法規、機動車維修和道路貨物運輸專業知識以及實際操作技能等。結業考核合格的,按照《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規定》有關要求,頒發《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結業證書》(以下簡稱《結業證書》)。
《通知》還就“改進服務方式,提高便民水平”“實施分類管理,確保平穩過渡”“把握工作節奏,穩步推進改革”“強化組織領導,營造良好氛圍”等提出了要求。
(據交通運輸部網站)
2020年12月30日,交通運輸部《關于發布〈公鐵聯運貨運樞紐功能區布設規范〉等39項交通運輸行業標準的公告》(交通運輸部2020年第104號公告)稱,《公鐵聯運貨運樞紐功能區布設規范》等39項交通運輸行業標準(2020年第5批,見附件)業經審查通過,現予發布;發布的標準均為推薦性標準,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并在交通運輸部網站公告。筆者查知,這39項行標中,有近10項直接涉及客車、清障車乃至整個汽車行業,其中絕大多數為首次發布。如下表。
(黎 明)

序號 標準編號 標準名稱 主要內容 代替標準編號 實施日期1 JT/T 1354—2020 車輛出行語音導航用語播報要求本標準規定了車輛出行語音導航用語的基本要求、分類及播報要求、用語結構及播報時機和典型場景播報要求。本標準適用于車輛出行語音導航播報信息服務及相關產品的設計、研發和應用。2021-03-01 2 JT/T 1355—2020 城市定制公交服務規范 本標準規定了城市定制公交服務的總體要求、運營線路、運營車輛、服務信息系統、服務要求和服務監督與評價等內容。本標準適用于城市定制公交服務。2021-04-01 3 JT/T 1357.1—2020 道路車輛清障救援技術要求 第1部分:術語JT/T 1357的本部分規定了道路車輛清障救援專用的或常用的術語及其定義。本部分適用于道路車輛清障救援及相關領域。2021-03-01 4 JT/T 1357.2—2020 道路車輛清障救援技術要求 第2部分:裝備JT/T 1357的本部分規定了清障車技術要求和運營配置要求。本部分適用于清障車及相關輔助設備的選用。 2021-04-01 5 JT/T 1357.3—2020 道路車輛清障救援技術要求 第3部分:企業JT/T 1357的本部分規定了道路清障救援企業應具備的基本要求,以及人員條件、設備條件、設施條件、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和應急救援預案等要求。本部分適用于從事道路車輛清障救援服務的企業。2021-04-01 6 JT/T 1358—2020 客車車道保持輔助系統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本標準規定了客車車道保持輔助系統的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本標準適用于M2類、M3類中的B級和Ⅲ級客車在具有規范車道標線的路段上行駛時的車道保持輔助功能(系統)。2021-04-01 7 JT/T 1359—2020 客車空氣懸架技術要求 本標準規定了客車空氣懸架的術語和定義、組成及系統要求。本標準適用于M2和M3類客車用空氣懸架的設計、生產和檢測。 2021-04-01 8 JT/T 1369—2020 客車正面碰撞的乘員保護本標準規定了客車正面碰撞時保護前部區域內駕駛人和其他乘員安全的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本標準適用于M2類、M3類中B級和III級客車,不適用于臥鋪客車、專用校車和專用客車。2021-04-01 9 JT/T 216—2020 客車空調系統技術條件本標準規定了客車空調系統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和標志等要求。本標準適用于車長8 m以上的M2、M3類營運客車和公共汽車空調系統的選型、安裝、試驗、檢測和使用,其他車輛可參照使用。JT/T 216—2006 2021-04-01
2020年12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了《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簡稱:白皮書),其中提出面向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開展新能源汽車等方面研究。
《白皮書》在《支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小節中寫到,將加速發展綠氫制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促進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另外,白皮書在《持續深化能源領域對外開放》小節中表示大幅度放寬外商投資準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能源領域外商投資準入限制持續減少;全面取消煤炭、油氣、電力(除核電外)、新能源等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此外,白皮書特別提及上海特斯拉電動汽車等重大外資項目相繼在中國落地。
《白皮書》在介紹新時代中國能源發展的歷史性成就時提到,中國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發生重大變革,其中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2019年新增量和保有量分別達120萬輛和380萬輛,均占全球總量一半以上。截至2019年底,全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達120萬處,建成世界最大規模充電網絡,有效促進了交通領域能效提高和能源消費結構優化。
《白皮書》還說,面對氣候變化、環境風險挑戰、能源資源約束等日益嚴峻的全球問題,中國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在努力推動本國能源清潔低碳發展的同時,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與各國一道尋求加快推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新道路。新時代中國的能源發展,為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也為維護世界能源安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促進世界經濟增長作出積極貢獻。
(商 訊)
2020年12月4—5日,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掛車分技術委員會(簡稱:掛標委)2020年年會在南京召開。掛標委委員、觀察員以及會議承辦、協辦單位的代表共49人出席會議。掛標委副主任委員、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一級調研員柴曉軍,副主任委員、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標準所資深專家劉彥戎正高級工程師,秘書處掛靠單位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汽運中心許書權副主任出席會議并致詞。會議由掛標委秘書長、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張紅衛首席車輛工程師主持。

會上,受主任委員委托,張紅衛秘書長做了掛標委2020年工作總結和2021年工作設想的報告,通報了掛標委2020年經費收支情況和委員考核結果,并對10名優秀委員進行了表彰。會議對由秘書處編寫的《掛車領域“十四五”標準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初稿)和部公路院牽頭制定的《道路車輛 尾部安裝牽引桿連接器的牽引車與牽引桿掛車間的機械連接 互換性》、《道路車輛 前下部安裝牽引桿連接器的牽引車和中置軸掛車間的機械連接 互換性》2項國家標準征求意見初稿進行了充分研討。
期間,特別邀請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標準與計量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偉、總工汪煒分別就交通運輸標準化管理政策文件與JT/T 18—2020《交通運輸標準制定、修訂程序和要求》、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向全體參會委員和代表進行了宣貫培訓。
接下來,掛標委將在各上級主管部門指導和委員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盡快完善掛車領域“十四五”標準體系,有序推進掛車行業標準化工作,更好地為交通運輸與車輛制造行業高質量服務。
(據汽標委)
2021年1月5日,為方便大家理解,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對2020年12月20日交通運輸部印發的《關于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意見》(交科技發〔2020〕124號,下簡稱:《指導意見》)進行了解讀,如下:
道路交通自動駕駛(簡稱:自動駕駛)技術通過載運工具、基礎設施與運行管控的有機融合,實現道路交通部分或完全自動化運行,是對傳統運輸模式和出行方式的一次深刻變革,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焦點領域之一。近幾年,自動駕駛技術快速發展,產學研用各方創新熱情高漲,公眾對此也非常關注。為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等重大戰略,把握全球科技和產業變革機遇,更好推動前沿技術賦能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在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交通運輸部出臺了《指導意見》,面向未來5年研究提出工作目標和任務。
《指導意見》貫徹中央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關鍵技術研發為支撐,以典型場景應用示范為先導,以政策和標準為保障,按照“鼓勵創新、多元發展、試點先行、確保安全”的原則,堅持問題導向,提出了4個方面、12項具體任務。
一是加強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包括加快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完善測試評價方法和測試技術體系、研究混行交通監測和管控方法、持續推進行業科研能力建設等,引導創新主體圍繞融合感知、車路交互、高精度時空服務、智能
路側系統、智能計算平臺、網絡安全、測試方法和工具、混行交通管理等進行攻關,不斷健全技術體系。
二是提升道路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包括加強基礎設施智能化發展規劃研究、有序推進基礎設施智能化建設等,推動基礎設施數字轉型、智能升級,促進道路基礎設施、載運工具、運輸管理和服務、交通管控系統等互聯互通。
三是推動自動駕駛技術試點和示范應用。包括支持開展自動駕駛載貨運輸服務、穩步推動自動駕駛客運出行服務、鼓勵自動駕駛新業態發展等,鼓勵按照從封閉場景到開放環境、從物流運輸到客運出行的路徑,深化技術試點示范。
四是健全適應自動駕駛的支撐體系。包括強化安全風險防控、加快營造良好政策環境、持續推進標準規范體系建設等,主動應對由自動駕駛技術應用衍生的安全問題,優化政策和標準供給,支持產業發展。
一是統籌科研資源,圍繞自動駕駛在行業應用的關鍵技術開展攻關。二是結合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指導地方謀劃和組織試點示范,開展自動駕駛先導應用示范工程,爭取在“十四五”期間形成一批與業務融合度高、可推廣的典型項目。三是做好跟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門的協同,推動修訂相關法律法規,逐步建立適應新技術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四是鼓勵產、學、研、用各方加強技術、管理、標準、倫理等方面的交流與國際合作。五是加強自動駕駛科普工作,強化自動駕駛安全文化建設。
(據交通運輸部網站)
2021年1月7日,公安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72億輛,其中汽車2.81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4.56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4.18億人。2020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3 328萬輛,新領證駕駛人2 231萬人。
2020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3 328萬輛,比2019年增加114萬輛,同比增長3.56%。分季度看,一季度新注冊登記機動車577萬輛,同比下降21.17%,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明顯;二季度新注冊登記機動車836萬輛,同比增長7.18%,機動車消費市場開始復蘇;三季度、四季度新注冊登記機動車分別為903萬輛、1 012萬輛,同比增長20.48%、29.27%,三四季度機動車消費市場明顯反彈,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截至2020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2.81億輛,2020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汽車2 424萬輛,比2019年減少153萬輛,下降5.95%。其中載貨汽車新注冊登記416萬輛,比2019年增加65萬輛,增長18.43%,再創10年來新高。摩托車新注冊登記826萬輛,比2019年增加249萬輛,增長43.07%,近2年保持快速增長,受疫情影響,2020年出現大幅增長態勢。
全國有70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比上年增加4個城市,31個城市超200萬輛,13個城市超300萬輛,其中北京、成都、重慶超過500萬輛,蘇州、上海、鄭州超過400萬輛,西安、武漢、深圳、東莞、天津、青島、石家莊等7個城市超過300萬輛。
截至2020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92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75%,比上年增加111萬輛,增長29.18%。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400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32%。新能源汽車增量連續3年超過100萬輛,呈持續高速增長趨勢。
汽車轉移登記數量持續增長。2020年,全國公安交管部門共辦理機動車轉移登記業務2 521萬筆。其中,汽車轉移登記業務2 481萬筆。近5年汽車轉移登記與注冊登記業務量的比例由0.59上升至1.02,反映出二手車交易市場日益活躍。
機動車駕駛人數量達4.56億人。2020年,全國機動車駕駛人數量達4.56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達4.18億人。
(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網站)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0年1-12月,汽車銷售2531.1萬輛,同比下降1.9%。其中商用車銷售513.3萬輛,同比增長18.7%。
1-12月,卡車銷售468.5萬輛,同比增長21.7%。其中:重型卡車銷售162萬輛,同比增長37.99%;中型卡車銷售15.9萬輛,同比增長14.38%;輕型卡車銷售219.8萬輛,同比增長16.72%;微型卡車銷售70.8萬輛,同比增長8.3%。
1-12月,客車銷售44.8萬輛,同比下降5.58%。其中:大型客車銷售5.7萬輛,同比下降24.24%;中型客車銷售4.7萬輛,同比下降29.71%;輕型客車銷售34.4萬輛,同比增長3.49%。
(商 訊)
據中汽協統計顯示,1-12月,新能源汽車銷售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其中:純電動汽車銷售115.1萬輛,同比增長11.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售25.1萬輛,同比增長8.38%;燃料電池汽車銷售1 182輛,同比下降56.8%。
具體到商用汽車,1-12月新能源商用車銷售12.1萬輛,同比下降17.2%。其中:純電動商用車銷售11.6輛,同比下降16.3%;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銷售4 277輛,同比下降22.2%;燃料電池汽車銷售1 182輛,同比下降56.8%。
( 商 訊)

2020年12月27日,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汽福田)發布公告稱,于12月26日接到大股東相關函件,推薦鞏月瓊為公司董事長人選,張夕勇不再擔任公司董事長、董事職務;推薦常瑞為公司總經理、董事人選,鞏月瓊不再擔任公司總經理職務。
上述事項已提交公司董事會審議,北汽福田將按照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盡快履行相關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程序,待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后生效。
自2017年12月6日,張夕勇接棒北汽福田董事長,鞏月瓊任總經理以來,他們主導的福田汽車“三年(2018-2020)行動計劃、“聚焦主營業務”戰略轉型,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2020年,1—11月福田汽車已累計銷售62.54萬輛,遠超去年同期48.34萬輛,實現同比增長29.4%。
在2021福田汽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鞏月瓊表示根據“十四五”的總體規劃,福田汽車已確定戰略目標,聚集商用車行業,打造商用車行業第一品牌,實現有價值的競爭性增長,其中到2025年的整體銷量為確保實現85萬輛,挑戰100萬輛;銷售收入確保1 200億元,挑戰1 500億元。
(商 訊)

2020年12月29日,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東風公司)召開領導班子(擴大)會。受中組部委托,東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同志宣布了中組部關于干部任職的決定:陳昊任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常委。相關職務任免按有關法律規定辦理。
陳昊,男,1970年10月出生,1991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浙江大學鑄造專業大學畢業,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高級經濟師。1992年7月參加工作,歷任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法規部部長、總經理辦公室主任、市場營銷總部經銷商支持部部長,深圳市東風南方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市場銷售總部副總部長,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2020年12月任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常委。
(商 訊)
2021年1月6日,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有限公司(簡稱:上汽紅巖)在第4屆中國重卡博鰲論壇上,正式發布了互聯網夢想卡車3.0,標志著上汽紅巖進入了互聯網重卡3.0時代。
2015年,上汽紅巖發布了 “杰時達”車聯網系統,實現了車輛位置管理追蹤、生產調試、售后服務等智慧功能,為上汽紅巖開辟互聯網重卡發展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7年,上汽紅巖推出首款互聯網夢想卡車,實現“7e”智慧功能,為用戶提供了導航、語音控制、駕駛評分和維修預約等智能駕駛體驗,這標志著上汽紅巖互聯網重卡1.0時代。隨后,上汽紅巖又推出智能網聯全驅大件運輸車及智能重卡房車等多款互聯網夢想卡車,擴充了互聯網夢想卡車的家族譜系。
2019年,上汽紅巖導入“蜘蛛智選”C2B定制平臺,實現了技術標準、服務保障和運營平臺3個一體化的跨越。基于C2B模式的定制化、智能化,運營服務覆蓋了上汽紅巖全系車型,上汽紅巖步入了互聯網重卡2.0時代。
在經歷了單純地智能駕乘體驗1.0時代、單一的產品定制2.0時代后,上汽紅巖圍繞著客戶場景體驗開啟了互聯網重卡“場景定制”3.0新時代。

互聯網夢想卡車3.0是一款基于商用車實際業務場景,通過打通業務數據源、結合車聯網大數據、搭載紅巖自主研發的睿商系統,致力于滿足不同角色用戶業務需求的產品,為商用車業務涉及到的角色:車主、車隊管理者、駕駛員、貨主提供互聯網應用生態。相比前期版本,它更安全、便捷、智能、人性化,更重要的是互聯網夢想卡車3.0可以根據客戶實際的業務場景需求定制開發。
(李浩東)
2020年12月16日,中遠海運港口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達宇一行到訪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與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王強,副總經理金謀志等,就深化無人駕駛技術在港口場景下的開發與應用進行座談交流。
為響應國家“5G+智慧港口”發展戰略,東風汽車集團、中國移動與中遠集團三方共同開展智慧港口領域示范項目建設、新技術快速應用和前瞻性技術研究。
2020年5月11日,中遠海運、東風、中國移動聯合舉辦“5G無人駕駛賦能智慧港口”發布會,共同發布5G智慧港口多項成果,并現場演示5G+無人集卡作業過程。9月,東風商用車與中遠海運、中國移動聯手打造的6輛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正式交付使用,投入運營。
張達宇說,中遠海運與東風成功發布了合作成果,東風商用車在遠海碼頭也實現了從單車運營到車隊運營,雙方合作不斷深化。希望在雙方的未來合作過程中,看到東風商用車繼續做好車輛、應用系統的技術升級,將更多新技術、新成果應用到項目中去,盡快實現商業化落地和推廣。
王強表示,通過合作,東風商用車積累了重要經驗,為在更多場景下為客戶提供不同級別的智能駕駛車型,以及相應的智慧物流整體解決方案作出重要探索。下階段,雙方合作重點不僅在技術落地上,也在商業和市場上,期待雙方通過深化合作,打造行業示范引領的樣本。

中遠海運投資及項目管理部、工程技術及采購部、運營管理中心負責人,東風商用車技術中心、戰略與運營部、無形資產運營部、商品規劃部負責人參加會談。
(商 訊)

2020年1月7日,在重慶舉辦的第3屆全國散裝水泥綠色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2020年行業年會上,安徽星馬專用汽車有限公司被授予2020年度全國預拌砂漿綠色產業“先進企業”獎。
本次行論壇由中國散裝水泥推廣發展協會主辦、重慶市混凝土協會預拌砂漿分會和中國散協預拌砂漿專業委員會等11個相關專委會協辦。

據了解,2020年是散裝水泥綠色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特別是經受了2020新冠疫情嚴重沖擊和影響后。本次論壇全面總結了2020年散裝水泥發展工作,深入研討、交流、破解各地推動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等等相關綠色產業發展的新經驗、新舉措、新問題,并搭建散裝水泥綠色產業鏈上下游各相關企業商貿、技術、信息合作與交流平臺,促進散裝水泥綠色產業鏈各相關企業融合發展。
一直以來,星馬專汽積極響應節能減排的政策號召,努力推進水泥物流運輸行業的綠色高效發展,為節能減排政策實施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在國家和行業協會“綠色環保”思想的指引下,星馬專汽在行業內率先推進水泥物流運輸行業的綠色高效發展,公司的品牌形象向綠色轉變,產品研發向節能環保轉型。為此,星馬專汽不斷推動產品技術創新、排放升級,圍繞散裝水泥綠色物流,創新開發出各種適應散裝水泥運輸的新產品,讓客戶得到更高的價值體驗。
(商 訊)
2020年12月30日,徐工青山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成功簽約,這是徐工集團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要舉措,標志著徐工集團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邁出了新的步伐。
徐工青山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約55億元,目前擬選址位于徐州高新區第五工業園內,總占地面積約1 000畝,其中一期投資25億元,占地約500畝,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00億元,年稅收約2億元。基地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整車、動力電池(電芯、電池包)、電機電控系統以及其他零部件等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
青山集團經過30余年的發展,已成為世界最大不銹鋼和鎳金屬生產商,近年來在新能源電池研發方面也碩果累累,徐工青山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簽約是青山集團的又一次飛躍契機,青山集團將依托徐州高新區優質營商環境,與包括徐工集團在內的各方優勢互補、廣泛開展合作,助推綠色發展之路。

近2年來,徐工布局新能源汽車及基礎配套設施的決心與突破性實踐有目共睹。徐工汽車作為集團核心支柱板塊,江蘇省唯一國有重卡、唯一持有傳統燃料與新能源雙資質企業,橫跨新能源、裝備與智能制造兩大戰略新興產業領域,自2015年徐州基地建成投產后,每年保持30%以上增長態勢,2020年營業收入邁上百億元臺階,“十四五”將突破300億元規模。

青山實業集團主席項光達,徐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邱成,徐工集團副總經理、徐工汽車事業部黨委書記、總經理羅東海等領導出席了簽約活動。
(商 訊)
2020年12月29日,隨著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寶武)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響亮宣布:“寶鋼股份寶山基地氫能重卡投運,出發!”60輛由蘇州金龍為寶鋼股份定制的42 t半掛牽引車氫能重卡交付并將投入運營。這標志著由寶武清能承擔的上海市重點產業化科研項目“氫燃料重卡在寶鋼基地可靠性、適應性驗證及示范應用”結出碩果。
該項目以大功率氫燃料發動機的商業應用為目標,基于重型卡車的整車需求,研究了130 kW燃料電池系統和整車的集成方案,完成制氫、儲氫、加氫、運營方案等氫燃料電池汽車運營的全流程示范工程建設。重點突破了氫燃料電池發動機面臨的大功率、高比功率、長壽命、耐低溫及整車集成等關鍵問題,解決了氫燃料動力系統在整車上的布置、熱管理和穩定高效的控制策略等核心技術,實現了電堆耐久性不低于1萬 h的應用要求;探索氫燃料電池汽車運營管理方法,提升燃料電池汽車檢測技術,驗證整車、動力系統及關鍵零部件的性能,提高燃料電池汽車的可靠性。
通過本項目實施,既可帶動寶山區燃料電池產業的健康發展,還可形成長三角大功率燃料電池重卡的產業集群,為國家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
該項目既有助于寶鋼股份實現清潔運輸的綠色轉型升級,又有利于中國寶武構建氫能生態產業鏈,對提升中國寶武清潔生產的整體水平,解決國家“卡脖子”技術瓶頸,進一步開拓氫能利用場景和推進氫能產業規模化,具有重要意義。
(商 訊)
2020年12月27日,在青海格爾木,首批30輛開沃純電動牽引車成功交付智越天成物流有限公司。隨后,這批新能源車輛將被投入到格爾木至德令哈的往返運輸線路上。
這批開沃純電動牽引車裝配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為保證能夠適應格爾木冬季嚴寒氣候,專門設計了相應的熱管理方案,以保障電池正常運行,穩固續駛能力。動力方面,采用永磁同步電機,額定功率250 kW,峰值功率360 kW,額定轉矩1 600 Nm,峰值轉矩2 800 Nm。
智越天成物流有限公司從事大宗物流運輸,鑒于近些年來傳統燃油車輛運營成本不斷增加,而物流運價則長期徘徊,亟待更優的運輸解決方案以提升運營效益。

據介紹,這批開沃純電動牽引車即將投入運營的線路單邊300多km,往返均有貨源。根據車輛情況,我們中途設有充電樁,能夠及時充電和補電。
沃純電動牽引車具有換電和充電2種模式,換電方式6 min即可完成換電,充電模式采用雙槍快充,實際充電功率可達300 kW,充電只需1.5 h,減少用戶里程焦慮。
新車交付現場,開沃集團與智越天成物流有限公司還簽署了年度合作協議,持續推進雙方在公路貨運電動化方面的深入合作。相信,在雙方共同努力下,我國物流行業中長途公路運輸一定會掀起更加波瀾壯闊的“綠色革命”。
又訊:2020年12月26日,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攜手綠動鋼聯在鄂爾多斯舉行“純電動半掛牽引車交車儀式”。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副董事長丁星勝、綠動能源公司董事長張志遠、綠動鋼聯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峰、包鋼鋼聯物流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韓挨良、包鋼鋼聯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剛,以及內蒙古物流行業和企業的代表共同出席活動,見證綠色物流藍圖的描繪。

據悉,未來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將會在鄂爾多斯建設總投資15億元規模的純電動專用車項目(分二期建設),設計年產能3萬輛,以促進鄂爾多斯汽車產業升級,推動鄂爾多斯市經濟增長,進一步深化鄂爾多斯和南京兩地的共建關系。
(商 訊)
2021年1月7日凌晨,中通核酸檢測車星夜馳援河北邢臺,緩解當地核酸檢測壓力,助力河北疫情防控。
此次發往河北的核酸檢測車嚴格按照生物安全實驗室P2+要求進行研發設計,具備了新冠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核酸和抗體檢測能力,單日可檢測1萬人次。該車實現采集檢測一體化,可節省2 h出具報告。同時,全面實現5G數據實時傳輸,極大提升疫情檢測和相應處置效率。
確保安全防護,避免交叉感染是核酸檢測的重點事項。

中通核酸檢測車采用單向負壓系統,以及獨立的樣本傳遞系統、給排水系統和醫療廢水廢物收納處理系統的應用,可有效防止病毒外泄。配以一體化空調系統、潔凈新風系統,可有效收集處理醫療廢棄物、廢氣、廢水等,保證了車內及周邊人員的健康與安全。
如何滿足核酸檢測機動靈活、快速響應的需求,中通核酸檢測車配備了UPS緊急供電系統,可有效突破地域限制,隨時隨地展開相關檢測工作,有效應對區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商 訊)
2021年1月6日晚間,中通客車發布關于公司名稱及經營范圍變更完成的公告,2021年1月5日,公司完成了公司名稱及經營范圍的工商變更登記及《公司章程》修訂的備案手續。
公司分別于2020年12月4日和2020年12月22日召開公司十屆七次董事會和2020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于修改公司章程,變更公司名稱和經營范圍的議案》。(具體內容詳見公司刊登于2020年12月5日、12月23日的《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及巨潮資訊網www.cninfo.com.cn的相關公告)。
2021年1月5日,公司完成了公司名稱及經營范圍的工商變更登記及《公司章程》修訂的備案手續,變更后的信息如下:
1.中文名稱:中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Zhongtong Bus Co.,LTD。
2.經營范圍:一般項目:汽車新車銷售;汽車租賃;汽車零部件研發;汽車零配件零售;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車零配件批發;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運營;化工產品銷售(不含許可類化工產品);橡膠制品銷售;通訊設備銷售;儀器儀表銷售;金屬鏈條及其他金屬制品銷售;以自有資金從事投資活動;汽車舊車銷售;第二類醫療器械銷售;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交流、技術轉讓、技術推廣。(除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外,憑營業執照依法自主開展經營活動)。許可項目:道路機動車輛生產;貨物進出口;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具體經營項目以審批結果為準)。
公司證券簡稱和證券代碼保持不變。
特此公告
中通客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1月7日
(商 訊)
2020年12月18日,福田汽車與康明斯在北京簽署了合作協議,就排放處理系統項目開展合作,雙方將按50:50比例共同出資設立一家合資企業,生產先進的排放處理系統產品。

新合資公司初期投資2.5億元,毗鄰福田汽車沙河生產基地及福田康明斯發動機公司,各類排放處理系統裝置綜合產能設計為20萬套。新合資公司預計2021年二季度正式投產。
福田汽車與康明斯的戰略合作始于2005年,2007年雙方在中國合作成立了福田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生產高能效輕型發動機,2014年,雙方擴大合作,建立重型發動機生產工廠,2018年,引入康明斯全球最先進的X系列發動機產品——X12;目前雙方合資的福田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已累計交付產品超100萬臺。
福田汽車黨委書記兼總經理鞏月瓊表示,后處理和發動機以及整車的有機集成,能夠實現環保效益最大化,性能最優化,市場響應更迅速。
康明斯中國業務負責人、康明斯副總裁石內森(Nathan Stoner)表示,依托雙方過去15年的雙贏合作經驗,將充分利用雙方技術和資源優勢,深入了解客戶需求,結合前瞻的設計開發能力,成熟的配套產品集成能力,先進的尾氣排放控制技術,創新的零部件設計和生產能力,為客戶提供完備的動力集成解決方案,與福田汽車攜手為終端用戶創造更大價值。
這次合作,將保障福田商用車在國Ⅵ階段乃至未來更嚴苛標準實施中保持足夠的競爭力。發動機與后處理系統將會有更快的市場響應速度,依托福田和康明斯的服務網絡,也會為用戶帶來更便捷、更精準的服務支持。
(商 訊)
近日,艾里遜變速箱公司對外宣布了其最新系列全集成化零排放電驅橋eGen Power。
eGen PowerTM是艾里遜最近宣布的eGenTM品牌全電動和混合動力解決方案下的第二個產品。 艾里遜將推出 eGen Power 100D,其額定軸荷(GAWR)約為10 t,是 eGen Power系列產品中的第一款電驅橋。最近,艾里遜已在密歇根州奧本山建成電驅橋開發和制造工廠,并將在該廠生產eGen Power電驅橋。
eGen Power 100D有2臺電動機,每臺功率為200 kW,總功率400 kW,峰值功率可達550 kW;eGen Power 100D還將兩擋變速器集成在中央殼體內,以提高起動坡度、最高速度和效率,以及可選差速鎖。這種優勢有助于增加續航里程,或減小電池組大小,優化eGen Power電驅橋的性價比。
日野卡車(Hino Trucks)和Hexagon Purus公司考慮到這些優勢,選擇將艾里遜eGen Power 100D集成至日野XL7卡車,并于2020年10月5日宣布其零排放汽車“項目Z”展出該型號車輛。
日野卡車客戶體驗部高級副總裁Glenn EllisGlenn Ellis表示,日野卡車和艾里遜變速箱擁有長期合作伙伴關系,我們行業領先的動力總成五年保修期和艾里遜為所有日野傳統卡車上的標配就證明了這一點。在我們開啟零排放汽車項目Z時,希望將艾里遜的eGen Power電驅橋納入我們未來提供的產品中。
艾里遜變速箱全球市場總裁Branden Harbin表示,艾里遜將繼續以艾里遜eGen 品牌打造我們的電氣化產品組合,并通過與全球領先的卡車原始設備制造商合作驗證計劃,不斷推進產品的品質。我們對客戶的承諾是提供世界上最可靠和最有價值的驅動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更有效率地工作。我們計劃繼續提供可選驅動解決方案,無論動力來源或驅動類型。
(商 訊)

2020年12月22日,博世中國與中國高端商用車制造商——慶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在重慶簽署合資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和銷售燃料電池解決方案。
據悉,合資公司的注冊資本為8億元,其中博世持股60%,慶鈴持股40%。新成立的公司將主要負責燃料電池系統的開發、應用、組裝、銷售和服務。秉持對“氫未來”的共同愿景,雙方將集合先進技術和在本土市場的經驗及優勢——包括博世在燃料電池系統上的專業技術,提供電堆、關鍵附件等關鍵零部件,以及慶鈴對商用車整車和本土市場的深入洞察。

合資公司的成立是博世在中國推動燃料電池技術商業化的又一關鍵性戰略舉措。博世動力總成中國區總裁王偉良在簽約儀式上表示,“中國是燃料電池技術開發和應用的重要市場。結合博世在燃料電池系統領域全面的專業知識、慶鈴在商用車制造領域的豐富經驗,以及雙方對發展燃料電池技術的堅定決心,合資公司將為本土市場帶來領先的燃料電池解決方案,為中國客戶提供先進的、有競爭力的燃料電池系統”。他介紹,“除了內燃機技術,燃料電池也是博世動力總成產品組合中的一項核心技術。我們希望積極支持中國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及助力實現未來零排放交通的愿景。”
目前,博世在無錫建立了主要進行研發工作的氫燃料電池中心,計劃于2021年實現燃料電池產品的小批量生產。此外,博世還與瑞典電堆制造商Powercell合作開發燃料電池的核心部件——電堆。雙方致力于研發適應市場需求的電堆,并推進其生產制造,旨在推出低成本、高性能的燃料電池電堆解決方案。
慶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杜衛東表示,這次合作不僅表明了我們向燃料電池系統的產業化進程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同時也將對中國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商 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