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刊

中集車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CEO兼總裁李貴平
2020年11月20日,在廣州舉行的2020物流與運輸車輛高峰論壇上,多個行業大咖發表主題演講,包括:招商局集團交通物流事業部副部長、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范端煒作題為《交通物流熱點問題淺析:自動駕駛發展與新能源車輛應用》的演講,一汽解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張國華作題為《共生共贏:構建智慧物流新生態》的演講,中集車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CEO兼總裁李貴平作題為《打造“高端制造體系”,迎接大變局——構建內循環的獨特競爭優勢》的演講,戴姆勒卡客車(中國)有限公司CEO科銳銘作題為 《通向未來的綠色之路》的演講,等。下面是李貴平演講的錄音整理文字。
大家好!
非常感謝貿促會汽車分會安排這次機會。當今的中國發展得非常快,變化無處不在。但我今天講的“大變局”,并不是天天有。如果天天有“大變局”,人的日子就沒法過了。
何為“大變局”?我想講3個關鍵詞:
第1個關鍵詞:內外循環。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講了什么?全球化,深化開放,跟全球經濟融為一體,互聯互通,等等。自從美國選出一位奇葩總統——特朗普以來,跟中國唐朝的“混世魔王”(程咬金,編者注)差不多一樣,打開了全球化的逆風。在遭遇到全球化的逆風以后,中國政府相應提出搞內外循環,即內循環+外循環。在歐洲,我聽說叫雙半球,即把全球“一分為二”,分成2個半球。但不管用什么方式來表述,無非是告訴大家,我國改革開放40年,加入WTO 20年以來,形成的全速的全球化大趨勢變了。
第2個關鍵詞:治理超載。今天開幕的2020廣州國際商用車展上,大家可能看到了我們2008年交付用戶的一輛半掛車(Model D鋁鉚接廂式半掛車,編者注)。用了12年的車,我們有膽量拿到展場來展出,說明它還在跑。但作為制造企業,我一邊感到自豪、驕傲,因為12年前生產的車今天再遇,其顏值、功能還都在線;另一邊,我也有點內疚,因為買這個車的企業說拿它幾乎沒賺過錢,因為過去12年“合規”運輸能賺到什么錢?只有違規才能賺到錢。
第3個關鍵詞:智能互聯。未來的牽引車也好,半掛車也好,駕駛員的駕駛空間跟載貨空間“智能互聯”,牽引車跟半掛車(行走機構)“智能互聯”,信息不斷交換,各種各樣的狀況一目了然,然后長途運輸。
而且,我們在完全自動駕駛以前,就消減了“駕駛員”,L3級一個駕駛員就行,而現在基本上都是2個駕駛員。現在駕駛員也很難招了。我聽說,歐洲已經有駕駛員提出“我開車不超過400 km,開到400 km后就換人了,當天來回接力。”現在的駕駛員也想過正常人的生活,所以一輛車2個駕駛員會變得越來越難。我認為,在實現完全無人駕駛之前,先實現一個人駕駛——智能駕駛,提高效率。
內外循環、治理超載、智能互聯這3個關鍵詞在一個時間發生,而且2021年都要實現。有些運輸企業的高管跟我講,“要是你們實現不了的話,你們就不要混了”。我現在覺得,真的越來越難混。實際上,中集車輛一直不敢混,一直在持續推動業務升級。

中集車輛2008年交付用戶的Model D鋁鉚接廂式半掛車

從流水線、燈塔工廠再到高端制造,中集車輛持續推動業務升級(截圖)
中集車輛一直在持續推動業務升級,引領行業發展。
2004年,我們在深圳開辦了中國第1個號稱是用流水線來生產半掛車的生產線。大家或許問它很先進嗎?2004年的時候,這個還真的很先進,因為那個時候以前,大家還都用鐵匠鋪、打地攤的方式造半掛車。我很負責地講,2004年我們生產出來的半掛車現在有一半還在線,顏值也沒變化。到了2016年,我們按照德國制造半掛車的標準,率先在東莞啟動了半掛車“燈塔”工廠(數字化、自動化生產)。到了2021年,我們應該向我們的客戶和合作伙伴展示什么樣的制造體系呢?
剛才有嘉賓講到,解放有無人駕駛卡車,很高端的東西。記得2006、2007年,我去長春參觀解放J6工廠,那是一座全新的工廠,差不多像我們現在的“燈塔”工廠。我知道我們比老大哥滯后一個時代,問題是到了2021年,中集車輛將給大家展示什么樣的工廠?我覺得,我們將不再為大家展示工廠,而會為大家展示一個高端的制造體系。這個體系包含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要解決我剛才講的“大變局”問題。
我們現在面臨的挑戰是多方位的,而且是在同一個時間段出現,這就是所謂的“完美風暴”。如何在“完美風暴”出現的時候,能夠往前走呢?我認為答案是這樣的,它包含了如何去構建產品模塊,如何去完善我們的“燈塔”工廠,如何啟動營銷變革,如何革自己的命,推動組織發展。把這4個要素放在一起,就構成了我們的“高端制造”體系。
除了打造“高端制造”體系,我們還要打造與之相對應的“后臺”。一個企業前臺運作得很好,但如果沒有后臺體系來支撐的話,這個企業的成長是不可持續的,所以我們推出了新一代的“預算2020”,新一代的資金管理、報表體系和績效管理。
最近我看到很多媒體介紹華為的管理、華為的績效;但,難道不應該去學學華為怎么研發芯片?怎么讓員工做996嗎?后來我了解到,華為的高科技是建立在充分的對員工、對團隊的激勵和團隊構建上。所以,我們也在打造支撐中集車輛“高端制造”體系的“管理新基建”。我們在講中國的信息化基建,但大概還沒有人提過“管理新基建”。如果沒有人提的話,它就算是我發明的。就像“燈塔”工廠由麥肯錫發明的一樣。可以查一查,2014年我在漢諾威車展上的講稿可以作證,可以算是專利。
這是我們的訴求,是一種愿景,但怎么做呢?我們要圍繞“高端制造”,做好第一陣營。對于模塊設計,我們更多的是采用數字模型來構建我們的設計。要做成這件事,我們的實踐是,首先構建DE和ME的專業空間,給我們的工程師以讓他們專心去做事情的空間;第二在這個空間里,組建我們的專業團隊;第三有了空間、有了人之后,構建年度車型。這是我們基本的思維。
過去搞設計也好,搞流水線也好,我們稱之為作戰室,也即臨時做一個,做完了就解散了。對此工程師非常不滿意,“你用我們的時候就是作戰室,不用我們的時候就變成休息室”,工程師覺得這樣效益不高。所以,我們現在圍繞工程師的訴求構建專業的空間。
現在有一句話叫“酒香也怕巷子深”,即不怕沒有好的產品,就怕沒有好的營銷。所以我們的“高端制造”體系里面,非常強調構建“新零售”(邏輯圖)。我們投資創建“先鋒”門店,專業銷售團隊在里面開展工作。

中集車輛實施“高端制造”體系的4個基石(截圖)

打造“高端制造體系”的DE和ME(截圖)

打造“高端制造體系”的NR(截圖)
過去我們的銷售人員是拎包拜訪客戶,有點像四處游走的和尚。而現在我們給和尚蓋個廟,他就變成了大師。在這個門店里,專業銷售隊伍利用數字化的自媒體、直播、移動互聯等渠道與客戶溝通,構建廣泛的合作伙伴網絡,我們叫它關系營銷,即光靠自己的專業銷售是不夠的。當然,“新零售”并不排斥經銷商,但經銷商也不能只做傳統經銷,永遠呆在一個地方,所以我們現在提出了“智慧經銷”。
我們的“新零售”是基于數字化的客戶關系平臺,所有客戶的活動、所有專業銷售經理的活動在這個平臺上都可以體現。我們未來的“智慧經銷”會采用同樣的思維,在一個數字化的經銷商管理平臺上,大家互動,然后一起縮短跟最終用戶之間的距離。
例1:“掛車先鋒”是我們打造的高端產品,掛車先鋒2020車型采用了數模設計,在燈塔工廠生產,用新零售的方法銷售。
例2:渣土車和混凝土攪拌車2020年度車型,嘗試跟主機廠聯合開發,然后多點生產。中國的基建是全面開花,這2個車型可能在廣東生產,如果再運到西安,運距很遠。我們在中國有3個生產渣土車的工廠,可以生產一樣的產品;我們在中國有4個混凝土攪拌車生產線,產品也都是一樣的。由于這2類車的客戶大都需要一些融資(車貸/融資租賃),所以我們跟銀行、跟主機廠聯合起來給客戶提供融資,這里采用了“智慧經銷”。
例3:我們做的4.2 m冷藏廂體2020年度車型。我們突然發現有幾個生鮮賣菜“新勢力”,中國幾個房地產大佬都去賣菜了,還有傳言說某某房地產大佬原來就是賣菜出身的,現在又去賣菜了。大家知道,包括已有的“盒馬生鮮”,他們活躍在全中國各大中小型城市,所以他們需要的設備在全中國是非常大的。對此,我們采用聯合開發、數模設計、燈塔工廠、多點生產。很難想象,4.2 m的廂車在山東中集生產,再交到四川、云南或新疆,單程運費多少?一輛車又多少錢?遠途交貨不大現實,所以采用多點生產、全國交貨,最后也得上得了牌。

“掛車先鋒”是中集車輛新近打造的高端產品(截圖)

渣土車和混凝土攪拌車2020年度車型采用了“智慧經銷”(截圖)

4.2 m冷藏廂體年度車型可采用多點生產、全國交貨(截圖)
最后說一下,2020年為了應對當下的“大變局”,中集車輛的經營理念從原來的“全球營運,地方智慧”轉型為“跨洋經營,當地制造”。也就是說,我們要貼近各個用戶,在產品使用的地方,盡量在當地制造。例如,在中國,在大西北用的車盡量在大西北造,在西南用的車盡量在西南造;但不管在哪里造,它都符合我們“高端制造”體系的標準和要求。
最近我在揚州跟一個領導說過,要在揚州建設亞洲水平最高的半掛車企業,他說到什么水平呢?我說站在揚州看“德國制造”,他很高興。現在我相信這個場景已經基本實現了,所以有機會請大家去看看我們的揚州工廠是不是能夠達到德國制造的標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