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宇 郭麗英
(東北大學圖書館,遼寧沈陽 110819)
隨著新冠肺炎的快速蔓延,世界各國都面臨著巨大的疫情威脅,我國周邊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也都相繼爆發新冠疫情,東北地區由于其緊鄰多個國家的特殊地理位置,面臨著輸入性新冠病例的巨大壓力,如何在嚴格防控疫情蔓延的同時,開展好各項信息服務工作是每個大學圖書館都面臨的重要課題。東北地區眾多高校圖書館積極探索,根據高校師生實際需求,發揮網絡技術優勢,積極拓展服務內容,開發線上服務項目,助力高校教學科研,在實踐摸索過程中形成了很多典型案例和標志成果。因此通過調查研究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舉措,揭示在新冠疫情防疫過程中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各項信息服務的成功經驗,對高校圖書館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下快速采取行動、科學應對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和實踐意義。
調查對象為東北地區18所本科院校,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各6所,在選定東北地區 “雙一流”和“211”院校基礎上,又分別選取了各省2-3所代表性本科院校。通過對18所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疫情期間服務內容的調查分析,獲取高校圖書館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環境下的應對策略,研究存在的問題及不足,探討改進完善方向。此次調查采取網絡調查方式,調查時間為2020年2月-7月,通過瀏覽18所高校圖書館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查看相關平臺通知、公告、推送欄目,獲取服務信息,個別數據通過電話問詢補充獲悉。
疫情期間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迅速反應,積極應對,哈爾濱工業大學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第一時間發布了延遲開館、應急服務電話等信息,東北財經大學圖書館發布了“疫情防控時期圖書館服務方案”,東北農業大學圖書館推出了“疫情期間圖書館網上辦事指南”,各高校圖書館積極動員,主動擔當,啟動應急預案,完善遠程訪問措施,開展線上教學培訓,組織防疫宣傳,進行空間管控,并通過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及時發布服務信息,滿足師生讀者的知識和信息需求,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調查結果顯示,疫情期間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積極承當防疫重任,履行服務使命,積極開展知識傳遞、文獻保障工作,加強了線上數字化服務,積極通過網絡平臺,為讀者提供電子信息文獻資源,并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線上閱讀推廣活動、豐富師生讀者文化生活,在全面貫徹落實防疫相關工作同時,堅守書苑戰線,服務教學科研。

表1 疫情期間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應對策略情況
2.3.1 初期應急舉措分析
通過調研發現,在疫情初期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都作出了緊急響應。哈爾濱工業大學圖書館2020年1月26日發布閉館緊急通知,落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從組織管理、服務措施、應急預案等多方面開展工作,保障疫情防控期間服務工作有序開展;哈爾濱工程大學圖書館則在疫情初期,緊急閉館,設立手機服務熱線,響應讀者緊急需求;吉林大學圖書館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方案”,圖書館暫停開放后,為滿足師生的文獻需求,通過微信公眾號連續發布了《假期數據庫使用方法》綜合篇、外語篇、學科篇等5期電子資源操作方法;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采取閉館措施后,2月8日利用網站及微信公眾號發布了“關于圖書館延遲開放期間部分服務提供線上或電話預約方式的通知”,告知全校師生通過網絡平臺提供 “館際互借、科技查新、知識產權、教育培訓、查收查引、圖書薦購”等10項服務。被調研的18所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面對疫情的突襲,嚴格落實應急響應機制,都先后采取了閉館、公布服務電話、疫時文獻傳遞、增加線上服務等措施。在嚴密防控疫情傳播前提下,轉變傳統服務模式,綜合運用多種線上服務手段,保障師生們教學科研等信息需求[1-3]。
2.3.2 資源遠程獲取服務分析
高校圖書館是大學的信息中心、文化中心,承擔著傳遞信息資源,保障教學科研服務的重要職能,經過多年建設發展,都已建成較為完善的資源服務體系。以往高校圖書館的數據庫資源都是通過控制IP使用范圍,限定在大學校園內訪問使用,全校師生在校園網內可自由使用電子資源,但受新冠疫情影響,分布全國各地不能如期返校的師生如何遠程獲取信息資源面臨著嚴峻挑戰。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紛紛采取有利措施,解決疫情期間校外師生使用電子資源的迫切需求。
疫情期間,哈爾濱工業大學圖書館、東北大學圖書館率先于2月15日開通了CARSI遠程訪問服務模式,CARSI,全名為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以Internet2的Shibboleth 項目 為技術基礎,通過運用聯邦認證和授權中間件技術來實現CERNET成員用戶的身份認證和信息共享,已經完成了IEEE、Springer、Nature、Elsevier、SCI、Emerald等 38個廠商的信息認證服務,目前全國已有432所高校上線使用CARSI遠程資源認證服務。被調研的18所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中14所陸續開通了CARSI遠程訪問,并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詳細介紹CARSI使用方法,占被調研高校圖書館的77.77%。此外,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還積極推介VPN遠程訪問方式,2月3日東北師范大學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推出《疫情當前,科研不閑,在家也能訪問圖書館資源》,2月4日大連海事大學圖書館發布《疫起關閉,宅家電子資源免費訪問攻略》,2月7日吉林大學圖書館發布《校外師生訪問圖書館資源VPN使用指南》,先后共有13所高校圖書館通過網絡平臺推介了VPN服務,宣傳推廣VPN申請方式及使用方法,東北農業大學圖書館更是采取了“匯文數字遠程”“知識速遞遠程”“聯圖遠程”“CARSI”等四種電子資源遠程訪問服務方式,拓展師生遠程信息獲取途徑,極大提升了師生信息資源的效率[4-5]。
2.3.3 空間管控措施分析
受不同地域疫情的影響,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采取了差異化的空間管控措施。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大學等5所高校圖書館采取預約入館、控制人數的空間管控手段,占被調研學校的27.77%,其中哈爾濱工業大學圖書館實施疫情期間入館預約制,限定一校區圖書館提供可預約座位800個,二校區圖書館提供預約座位500個;東北林業大學圖書館利用微信公眾號“預約選座系統”開展預約服務,限定開放部分館舍空間,實行進出口分離、出入分流等方式組織讀者預約入館;東北大學圖書館則聯合東北大學計算中心緊急開發設計了入館預約管理系統,全天分為上午、下午、晚間三個時段限流掃碼,預約入館。
由于遼寧大連地區受鄰國日本、韓國疫情影響,屢有輸入性病例出現,因此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圖書館都采取閉館的嚴格管控措施,增加了線上服務等保障措施,其他地區院校圖書館亦有選用此策略,共計8所高校圖書館采取閉館措施,比例為44.44%。另有部分高校圖書館,在學校統一延期開學、入校提前預約等情況下,未實施嚴格空間管控措施,但加強了體溫監測、消毒消殺等輔助措施。
2.3.4 防疫宣傳分析
疫情期間,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都十分關注防疫宣傳工作,借助圖書館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微信服務號等網絡服務平臺及時發布防疫信息,引導輿情導向。被調研的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100%都在網站、微信平臺等顯著位置發布宣傳防疫口號,如黑龍江大學圖書館的“疫情防控人人有責”,東北電力大學圖書館的“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武漢加油”,遼寧大學圖書館的“疫往情深,致敬平凡中偉大”,大連海事大學圖書館的“眾志成城、共戰疫情”等,通過海報、標語、圖片等形式激勵鼓舞師生共同抗疫,主題宣傳成為東北高校圖書館的主要宣傳策略[6-7]。
此外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大連海事大學等11所東北高校圖書館推送了防疫圖書、防疫數據庫等文獻資源。更有高校圖書館推出了特色化的宣傳服務項目,東北電力大學圖書館推出5期由中國新聞社加工制作的《中國戰疫路》,以全景紀錄片的視角宣傳了中國抗疫的先進事跡,極大激勵了師生們克服困難,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
2.3.5 線上服務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疫情防控期間,為了給眾多校外師生及時提供圖書館信息資源,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加強了線上資源推薦服務,充分利用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QQ群、學校網絡平臺等推送電子資源及服務信息。截至6月30日,被調研的東北高校圖書館合計線上推薦各類文獻資源359次,平均各館推薦資源約20次,黑龍江大學圖書館推薦資源最多,達37次,僅疫情初期就通過微信公眾號緊急推薦免費電子資源17次,極大地解決了校外師生們文獻信息需求。
2020年1月29日教育部發布了“利用網絡平臺,停課不停學”的號召,高校圖書館迅速啟動,利用網站、微信、APP、直播平臺等積極開展線上服務。被調研的18所東北高校圖書館相繼開展了線上相關信息服務,如線上教學、線上教材推送、線上查收查引、線上閱讀推廣、線上文獻傳遞、線上文獻薦購等,線上服務已經成為新冠疫情期間圖書館服務主要方式。
受新冠疫情襲擾,破壞了傳統的教學培訓模式,被調研的18所東北高校中,12所圖書館開展了線上教學服務,按照學校的行動部署,組織教師利用BB平臺、雨課堂、MOOC、SPOC、騰訊會議、釘釘平臺等多元混合網絡教學資源,開展文獻檢索課教學。94.4%的東北高校圖書館提供了線上文獻傳遞,解決師生們疫情時期的特殊文獻需求;16所圖書館開展了線上查收查新服務,占比88.9%,其中具備教育部科技資質的東北高校查新站全部實現了線上科技查新服務,說明通過長期的信息服務,東北地區高校科技查新工作站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線上線下工作經驗,具備了相對完善的技術支撐條件。
線上教材推送,線上圖書賠償,線上離校辦理等方面,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略顯不足。疫情初期各高校組織開展線上教學活動,電子教材尤為短缺,東北地區僅“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等11所高校圖書館通過線上平臺,為師生推送電子教材,占被調研院校總數61.1%,數量偏低,說明高校圖書館在線上教學資源保障方面存在不足,仍需加強。此外,提供線上離校服務有6所圖書館(比例33.3%),其中4所為“雙一流大學”圖書館,通過微信等方式提供線上圖書賠償服務的僅3所圖書館,分別是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大學圖書館,占比16.7%,比例都偏低,說明經過長期發展建設,“雙一流”“211”高校圖書館具備較強的技術優勢,能夠實現圖書管理系統與高校學生管理系統的順利對接,但其他高校館在協作創新,提升服務能力方面仍需要加強完善[8-10]。
疫情期間,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的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揮了重要信息服務功能,但多局限于資源推薦、培訓講座、閱讀推廣等活動內容。多數圖書館雖然在顯著位置發布了相關防疫信息,但多是防疫口號,免費數據庫資源等,在知識普及、防疫培訓、動員宣傳等方面涉新及較少。調查顯示,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等7所圖書館進行了防疫知識普及等宣傳工作,比例38.9%,內容包括:“病毒防疫手冊”“新冠病毒預防28問”“防疫知識科普展”等;6所圖書館開展了防疫動員宣傳工作,其中東北林業大學圖書館發布了“圖書館黨總支倡議書”,吉林大學圖書館推出了“戰役主題海報”,比例僅為33.3%。調查結果顯示在疫情防控期間東北高校圖書館防疫宣傳工作仍是以圖書館資源推介為主要出發點,在傳播防疫知識、防疫培訓等方面相對薄弱,圖書館應緊跟防疫時政步伐,從讀者防疫需求角度出發,在知識普及、科學防控等方面加強防疫宣傳工作[11-13]。
高校圖書館的各類數據庫資源主要通過限定校園內IP范圍控制訪問權限,疫情期間大量校外師生無法訪問圖書館電子資源,盡管很多東北高校圖書館通過推薦免費資源緩解讀者的使用需求,但免費資源數量有限,只有運用技術手段,拓寬信息獲取渠道才能根本解決電子資源遠程獲取問題。盡管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陸續通過開通CARSI遠程認證,推介VPN申請等技術手段,但調查結果顯示,仍有27.8%高校圖書館至今未開通CARSI遠程認證,44.4%圖書館未推介或采用VPN訪問模式,遠程訪問技術手段仍顯薄弱,資源獲取渠道仍需加強。
教學是高校的重要工作職能,受新冠疫情影響,高校的教學工作全部轉換為線上教學,在新興教學模式驅動下,圖書館傳統紙質圖書資源優勢無法發揮,師生們對電子教材、教參資源需求尤為強烈。調查結果顯示僅61.1%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提供了線上教材服務,在線上服務項目中屬于偏低水平,而且3所圖書館僅提供了一種線上教材資源推薦,鮮有圖書館針對各學科專業提供精準教材推送,說明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電子教材數量偏低,線上教學、教參資源類型相對單一,線上教學資源保障明顯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影響,高校師生讀者對紙質教材、教參等圖書資源需求度高,圖書館往往專注于紙質教學資源建設,電子教材采購不足;另一方面,隨著高校學科專業不斷發展,增加新的教學內容,高校教師授需要經常更換新的授課教材,圖書館沒有及時跟進授課教師的實時變化,導致電子教學資源相對滯后。因此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線上教學資源急需補充完善,以滿足線上教學服務的迫切需求[14-16]。
調查結果顯示,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在疫情期間嘗試提供線上服務模式過程中,存在較大梯隊差異,“雙一流”高校圖書館技術儲備充足,應急反應迅速,能快速轉變傳統服務模式提供線上系列服務,其他高校則略顯不足,疫情初期各種應急服務相對遲緩,因此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需要加強區域協作機制,加強館際溝通,促進信息共享,完善技術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全面提升圖書館的綜合服務能力。
在非典肺炎、新冠疫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威脅下,大學圖書館的傳統服務模式遭遇嚴峻挑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備則無患,圖書館人需要深刻思考,總結經驗,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科學面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采取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
加強宣傳培訓,一方面可以普及防疫知識,提升館員和讀者的防疫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圖書館員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更能有效發揮每個圖書館員的主觀能動性。面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每個人都會產生一些恐懼心理,如果過分看重個人利益,必然會消減抗疫的決心,勢必會瓦解整體抗議戰線,影響圖書館的整體戰斗能力,后果不堪設想。所以圖書館需要第一時間加強宣傳培訓,消除圖書館員恐懼心理,通過普及防疫知識,使館員和廣大讀者能夠科學認知疫情防控形勢,只要采取有效措施,疫情定能可防可控;另一方面,通過宣傳培訓要樹立圖書館員的責任感,使命感,積極引導館員努力承擔自己社會責任,踐行圖書員職業精神;要讓全體圖書館員在思想認識上達成共識,上下一心,要增強師生讀者等防疫信心,筑起一道堅強的的思想防線。
事實證明,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任何人群都不能獨善其身。圖書館作為大學的信息中心、知識中心、文化中心,承擔著傳播知識,服務育人的重要職能,只有行動起來,號召全體師生共同抗疫才能構建一個健康、安全的學習、生活環境[17]。
大學圖書館文獻資源主要服務于高校的教學科研,通常高校大學生授課都是以現場課堂教學為主要形式,考核及配套服務也都是基于這一傳統模式,高校圖書館經過多年發展建設,建立了非常全面的紙質文獻資源體系,完全能夠滿足全校師生課堂教學的使用需求,但在新冠疫情的襲擾下,面對在線教學新興授課方式的實際需求,傳統紙質資源服務明顯萎縮,在線教育資源就顯得捉襟見肘,特別是電子教材、電子教學參考書、電子工具書等在線資源炙手可熱,需要圖書館全面加強在線教育資源建設,完善資源體系的多元化發展。
高校圖書館在采購電子教材、收集電子圖書、整合基礎科研數據、提供在線資源服務等方面可以通過多種手段,多路并舉實施推進。(1)通過電子書銷售商采購電子圖書,如國內的阿帕比、超星,國外電子書商Wiley、IEEE、Springer、Emerald等都擁有大量的電子書資源,圖書館可以根據專業需求組織采購;(2)通過出版社采購電子教材,圖書館可以與清華大學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等開展密切協作,實時跟蹤采購紙電同步教材,滿足在線教學需求;(3)通過采購基礎科研數據庫滿足科研數據、相圖、案例需求,如MSIEurka、Wind、InfoBank等基礎事實數據庫,涵蓋大量統計數據、相位圖表、金融數據、音像圖譜等基礎科研信息,能夠滿足科研人員在線數據需求;(4)通過自建或購買教學參考書數據庫平臺,逐步完善升級,實現在線推送,在線閱覽,滿足師生日常教學輔助功能;(5)加強區域及行業范圍內的館際聯盟協作,通過文獻傳遞共享服務,實現資源共建、資源互補,從而滿足聯盟院校師生的線上資源獲取。總之,在線教育資源建設是一項長期性工作,需要大學圖書館不斷探索嘗試,積累完善,在整合現有資源基礎上,積極獲取師生最新教學需求,引進新興資源,構建多元化資源體系,實現多類型、多載體、多渠道教學資源的有機融合[18]。
為大學科研教學發展提供全面的信息資源保障是高校圖書館服務的主要工作,新冠疫情環境下,如何讓校外師生讀者順利訪問圖書館電子資源是高校圖書館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面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圖書館需要全面加強技術服務能力,整合開放獲取資源,防延伸信息獲取渠道,實現資源遠程訪問。
4.3.1 要加強資源遠程訪問技術保障
調研發現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遠程方式,主要包括VPN、CARSI認證、Romote Access(遠程漫游)、匯文數字遠程、知識速遞遠程、聯圖遠程、易瑞遠程等,VPN作為虛擬專用網絡,可以遠程訪問校內全部資源。遠程認證訪問系統由于需要數據庫商授權認證,只能訪問部分電子資源,受限較多,而CARSI聯盟成立至今已實現67種數據資源信息認證服務,高校師生只需通過統一認證,就能訪問校內簽約資源,為聯盟用戶提供了巨大便利,因此目前CARSI、VPN已經成為圖書館業界主流遠程服務方式,截至2020年6月30日,疫情期間加入CARSI聯盟,開通遠程訪問服務的高校館已達397所,所以高校圖書館應及時跟蹤主流技術服務,在原有遠程訪問技術基礎上,加快建設步伐,綜合運用多種手段,為圖書館資源遠程訪問提供技術支撐。
4.3.2 整合發布OPEN-ACCESS電子資源
OPEN-ACCESS(簡稱OA),即開放獲取,是國際上學術界及出版界推動科研成果自由獲取的出版發行獲取行動。開放獲取是一種全新機制,它在尊重科研成果所有者權益基礎上,通過網絡為用戶提供免費訪問服務,并且在歐美國家得到了快速發展,近些年我國高校圖書館也十分重視挖掘整合OA資源,清華大學圖書館網站推出了“開放存取資源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推出了“WorldLib國外開放獲取文獻整合平臺”。東北地區高校中,哈工大圖書館、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也都整合發布了OA資源,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還自主研發檢索平臺“Open Access開放學術資源庫”,覆蓋了工程學、化學、經濟學等17個學科門類。OA資源不受條件限制的開放獲取模式,更大程度上滿足了教師學者的科研需求,這種新興出版形式在現代網絡技術推動下正在快速發展,因此高校圖書館應深入挖掘OA資源,整合優化資源平臺,拓展信息獲取渠道,推動開放獲取資源的遠程訪問,為廣大師生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務。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智慧圖書館成為圖書館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高效、便捷的線上服務方式將給廣大讀者帶來全新的體驗。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學師生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催生了一系列在線服務的客觀需求,更加速了變革傳統模式,增強網絡服務、智能服務的步伐。
疫情期間不能返校的大量師生讀者有著迫切的服務需求,文獻獲取、信息服務、教育培訓、閱讀推廣等服務項目亟需得到解決,另一方面,以校園網絡、云端服務、智能APP、智慧社區等技術手段為圖書館開展在線智慧服務提供了有利條件。需求催生變革,變革引發躍升,大學圖書館應以此為契機,結合本館實際情況,綜合利用網絡技術,開展在線智慧服務,謀求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疫情期間,哈爾濱工業大學圖書館、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等通過融合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網絡技術手段,協同校內技術研發部門推出了多項線上服務項目,如線上薦購圖書、線上科技查新、線上文獻傳遞、線上教學培訓、線上閱讀推廣、線上預約入館、線上離校辦理等。系列線上智能服務的推出,不僅解決了師生讀者信息資源獲取需求,更提高了圖書館疫情期間的服務效率。這是一次危機模式下的驅動性變革,大學圖書館應該緊緊抓住疫情期間的讀者需求導向,整合自有優勢資源,借助現代技術手段,融入大數據、云計算等人工智能元素,開發在線智慧服務,逐步構建起一個網絡化、虛擬化、個性化、智能化的在線圖書館智慧社區,使讀者服務徹底打破傳統的物理性圖書館服務模式,實現從局限于空間服務、線下服務、單一服務向虛擬服務、線上服務、智慧服務轉型[19-20]。
隨著圖書館事業的不斷發展,信息融合,技術融合日益深化,任何一個圖書館都不能獨立掌控全部現代網絡服務技術應對各種不可預見的未知挑戰,特別是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威脅下,高校圖書館需要加強協作機制,深入溝通,密切配合,聯合開展各種探索性服務舉措,做到信息共享,幫扶互助,從而提升高校圖書館應對突發事件的綜合防控能力,在區域范內圍實現協作共贏。
一方面要深入加強省際院校聯盟協作機制,發揮地域合作優勢,通過省際聯盟協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特別是“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間,技術保障完善,措施精準高效,率先轉換服務方式,全面開啟線上服務,為高校教學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應以此為契機,深入溝通學習,引進先進經驗,充分發揮省際院校聯盟協作機制這一重要手段,在資源建設、信息傳遞、技術應用、讀者服務、后勤保障等方面協同發展。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要加強校內橫向部門協作機制,與學生處、宣傳部、校醫院、公安處、計算中心等部門密切配合,形成校內聯動體系,通過大數據平臺共享數據信息,有效監測網絡輿情,多部門協同開展宣傳、防控、預警、醫護、安保等措施,綜合發揮高校的整體保障能力,以有效應對各種突發狀況[21-22]。
封閉自守終落后,開放協作促躍升,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高校圖書館要通過深度合作,聯合互助,團結共贏,全面提升服務能力,為廣大師生提供穩定可靠的信息服務。
新冠疫情環境下,東北地區各高校圖書館積極探索,快速應對,在保障安全、科學防疫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各項工作,發揮了重要的服務職能。通過對東北地區18所高校圖書館的調查研究發現,在應急防疫、資源推薦、空間管控、線上服務、技術保障等方面,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采取多種有效措施,開辟新的服務途徑,不斷創新的服務模式,極大地保障了高校科研教學的有序運行,為高校圖書館應對重大安全公共衛生事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相信經過全體圖書館人不懈努力,終將戰勝疫情,高校圖書館事業將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