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要:推進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精細化是實現城市管理精細化的題中之意,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目前,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精細化面臨管理理念較為滯后、管理機制不健全、管理標準不明晰、管理經費不充足、管理手段不夠先進等現實困境。為此,應推動管理理念從傳統型向現代化更新,管理機制從“運動式”趨向長效化,管理標準設定從模糊化到清晰化,管理經費從隨意性向穩定性轉變,管理手段從傳統型向智慧化改進。這樣,才能加快推進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精細化,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標。
關? 鍵? 詞:城市管理;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精細化管理;治理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D63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7-8207(2021)05-0040-09
收稿日期:2021-01-18
作者簡介:羅志強,江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中共江西省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為公共管理理論。
一、問題的提出
城市是公共服務高度集聚的地理空間,加強城市管理是促進城市發展的重要依托,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具體體現。在城市管理這項系統工程中,環境衛生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任務日益艱巨,因為環境衛生不僅是城市干凈整潔的外在名片,也是城市健康發展與否的內在指標。
作為城市管理的重要內容,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是一項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城市管理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圍繞城市管理精細化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部署都與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息息相關。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要融入讓群眾生活更舒適的理念,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用科學態度、先進理念、專業知識建設和管理城市。”[1]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時特別強調要加強環境管理,“推進城市管理目標、方法、模式現代化”。[2]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強調“特別是要注意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城市工作要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3]2017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強調“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4]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5]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感謝“環衛工人”“這些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6]可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城市管理的重視一以貫之,對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的關注由來已久。
二、相關研究文獻綜述
精細化管理這一概念最初用于企業管理領域,是一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管理所占用的資源和降低管理成本為主要目標的管理方式。[7]由于這種方式是對傳統粗放式、經驗化管理模式的反思、批判和超越,適應了時代發展需求,隨后被引入政府管理領域,成為政府管理的創新方式。[8]然而,到底什么是精細化管理,學界對此雖早有討論,但至今尚未達成共識。有學者從微觀視野出發,認為精細化管理應該體現規范化、數字化、協同化、精益化等特點,[9]包含“多元化”的治理結構、“共享化”的發展成果、“法治化”的治理環境、“網絡化”的治理方式、“專業化”的治理人才等要素。[10]也有學者認為微觀視野有明顯的局限性,只有從宏觀上把握才能解決精細化的學術和實踐雙重難題。[11]盡管視角不同,但精細化管理被普遍認為“代表著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方向,是未來我國城市和發展的主導性策略”。[12]但同時也要看到,通過設計精細化制度實現精細化管理是有成本的,[13]精細化管理在實踐中還存在不少障礙。當前,全國城市管理執法體制不統一,[14]城市“條塊”管理體制的弊端突出,[15]外部監督存在實質性缺位,盡管已經結合了決策、執行和監督三方面權力,[16]但反映在案件移送、信息共享、配合制度等方面還任重道遠。[17]
從管理主體看,政府角色正在發生變化,社區組織、社會組織、私人部門因力量日益壯大而受到重視,它們與公共部門形成了重要的伙伴關系,18]由此以市場為基礎、由競爭驅動的策略正在取代傳統的、以規則為基礎、由權威驅動的策略。[19]從管理機制看,單靠立法不能解決政府部門“碎片化”難題,立法和執法要同頻共振,[20]綜合執法改革的推進有利于破解執法力量分散所導致的管理碎片化、多頭交叉執法等問題,[21]要構建部門間雙向互助的持續性機制,[22]負有管理權的政府部門之間在城市環境衛生管理中需要建立必要的溝通機制,按照操作規范和分工安排實現管理資源的有效整合和管理行為的協調統一。[23]此外,必須完善綜合管理大聯動機制,[24]加強正式政治和非正式政治的條塊協調。[25]從管理過程看,必須優化過程與結果的銜接,形成規律性認知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分領域精細化管理的長效機制。[26]從管理手段看,急需以智慧治理為改革路徑,[27]不少學者瞄準了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平臺,強調要抓住機遇,實現智慧化管理。但也有學者持審慎態度,認為大數據雖然為城市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手段,但應防止盲從、過熱和形式主義。[28]
由此可以看出,已有研究對城市精細化管理是未來城市管理的主導范式取得了共識,并在其主要內涵、基本特征、推進路徑以及范式轉換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但其更多集中于對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探討,沒有把城市環境衛生管理作為研究對象,且缺少從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精細化實踐操作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三、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精細化的現實困境
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精細化是根據時代發展和現實需求而提出的重大課題,是關系到城市良好形象與人民美好生活的系統工程。當前,推進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精細化還面臨一些現實困境。
(一)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理念亟待更新
一是部分管理者思想上不夠重視。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是一項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單一到綜合的工作,但部分管理者對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的重要性在思想上缺乏足夠重視,認為這項工作不能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無法與見效快的工程項目相比,因而不愿花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缺乏對當地實際情況的精準掌握,沒有充分發揮以上率下的作用,造成了不想推動、不推不動、推而不動的局面。二是部分管理者認識上不夠深刻。沒有把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當作一項系統性、制度化、常態化的任務對待,偏向“運動式”管理,習慣采用突擊檢查、以罰代管的方式,由此造成了城市環境衛生管理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三是部分管理者規劃上不夠合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起著重要引領作用,考察一個城市首先看規劃,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29]當前,部分管理者“應景式”規劃較多,沒有根據時代變化和城市發展的實際需要做好城市環境衛生管理規劃,因而在源頭上留下了管理漏洞,并且在管理過程中不愿意及時更新設備和平臺,以致實施具體管理時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機制不健全
一是部門協調聯動機制不健全。城市環境衛生管理不僅需要城管局一個部門參與,還需要黨委、政府、文明辦、旅游局、街道辦事處、居委會等多元主體協同發力。但現實中,由于不同主體在城市環境衛生管理中的職責不同,任務輕重緩急不一,其對待這項工作的態度也不同,這就可能造成凝聚共識困難、統一指揮不便、密切配合不易的局面。二是長效監管機制不健全。部分管理者存在只通報不問責、只考評不獎懲等問題,還有部分管理者存在只問責、只管治而不服務等問題,導致激勵效應不明顯,城市環境衛生狀況難以得到根本改變,邊治理邊反彈現象比較突出。三是社會參與機制不健全。在城市環境衛生管理中,政府、社會、公眾等不同主體依然存在割裂現象,如政府部門往往以管理者自居,忽略了管理與服務并存的雙重屬性,使得社會和公眾參與管理的渠道較為狹窄,無法形成多元主體參與管理的格局。
(三)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標準不明晰
一是道路保潔管理標準不明晰。道路保潔是一項復雜性工作,涉及到不同路況、不同作業工具、不同天氣、不同時段等現實情況,需要精細選擇保潔方式。然而,在哪種路況選擇什么樣的作業方式、作業工具方面還存在隨意性,尤其是在遇到冰雪天氣時,有些保潔人員仍然采用灑水方式進行路面清掃,這極易導致發生交通事故的后果。二是環衛設施設備管理標準不明晰。如沒有建立專人管理負責制度,缺乏對環衛設施設備統一管理、保養、維護制度,給日常使用留下了隱患。此外,部分使用者規矩意識不強,不能嚴格按照相關操作流程、操作規范進行作業。三是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置標準不明晰。垃圾分類在部分城市還沒有落實到位,就連垃圾容器的外觀和標識也存在混亂現象。有些保潔員為了省時省事,沒有嚴格執行垃圾分類要求,甚至自己對垃圾分類都缺乏足夠的認識,無法很好地貫徹落實統一標準。
(四)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經費不充足
一是城市環境衛生管理隊伍經費不充足。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精細化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組織專門的管理隊伍進行管理。隨著城市環境衛生管理面積的不斷擴大、領域不斷擴充、要求不斷提高,管理隊伍也要同步發展壯大,這些都需要充足的經費作支撐。但現實中,在職在編城市環境衛生管理人員的收入并沒有與工作任務同步增長,也就是說,工資待遇沒有得到相應提高,嚴重影響了管理隊伍的穩定性。二是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基礎設施經費不充足。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理念要先行,配套要跟上。做好這項工作,必須有充足的專項資金。但現實中,市政工程建設和設備購置往往與城市快速擴張和管理需求增長存在較大差距。如部分縣城中心城區的公廁供給總數與需求總數不匹配,不能滿足城市發展需要;再如城市每個垃圾容器每天都應該配置一個塑料袋,以方便及時袋裝清理垃圾,但經費不足造成一些垃圾容器沒有配置塑料袋或者不能保證每天都能將垃圾袋裝清理。三是城市環境衛生管理運行維護經費不充足。運行維護是加強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的重要環節,也是一項重大工程。衛生設備既會隨著風吹日曬產生損耗,也會出現人為毀壞的可能,這就需要加大運行維護力度,運行維護經費也要同步增加。但現實中,運行維護經費往往捉襟見肘,難以按照作業量和標準保障到位,直接影響了設備的正常運行,嚴重影響了市容市貌。
(五)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手段不夠先進
一是環衛作業方式原始。設備是否先進直接關系到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部分城市環境衛生管理設備比較陳舊,機械化程度低,甚至停留在依靠大鐵锨裝垃圾、大掃帚掃馬路階段,以致路面清掃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糞便無害化處理率等都較低,滿足不了人民群眾對干凈整潔環境的期待。二是環衛工人的綜合能力有待提高。城市環衛工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對新技術和新設備接受能力較差,在熟練操作環衛設備上還需要轉型升級。三是智慧平臺建設緩慢。從目前來看,盡管智慧城市建設已經邁出了步伐,但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智慧平臺建設速度較為緩慢,有些縣級城市剛剛起步,有些縣級城市尚未將其提上日程,有些城市的智慧平臺雖已初步成型但運用率不高,總體上沒有突破傳統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制約。
四、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精細化困境紓解策略
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精細化是一項系統性、復雜性、長期性工程,既要注重更新管理理念,健全管理機制,也要關注管理標準,保障管理經費,更要適應時代發展趨勢,充分利用現代管理手段,這樣,才能推動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早日步入精細化、現代化軌道。
(一)從傳統型到現代化:更新管理理念
⒈系統管理理念。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城市人口管理、交通管理、流動攤販管理等共同構成統一的管理網絡。它們之間不是互相獨立、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交織的。其中,某一個子系統出現問題都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給整個系統帶來不利影響。為此,必須樹立系統管理理念,加強頂層設計,通過預判城市發展趨勢,研判城市管理難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前瞻性規劃,推動有回應性的整體性管理,這樣,才能使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更加科學、城市運行更加高效。
⒉依法管理理念。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無論從過程還是結果角度衡量,都必須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推動。在作出重大決策時,一定要于法有據;制定標準規范時,一定要有法可依;推進管理措施時,一定要有法必依;執行執法決定時,一定要執法必嚴。如在建筑物標識標牌專項整治行動中,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如有設置標識標牌和戶外廣告需求的,必須聘請有資質的專業設計公司設計,報城管局審批、備案后方可實施;各街道要按照嚴格執法、違法必拆的原則開展執法工作,做到拆前有方案、拆中有保障、拆前拆后有圖片,講究工作方法,認真做好解釋、勸導工作,確保社會穩定。總體來說,就是要在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的全過程做到以法律為準繩,依法管理、依法辦事,切實解決城市環境衛生管理中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⒊綜合管理理念。一是強調綜合手段的運用。要針對不同問題、不同情節綜合運用行政、法律、道德等多種手段。二是強調綜合關系的協調。要綜合調節利益關系、協調社會關系,對“人、屋、車、場、網、組織”等各類要素進行全面管理和服務。三是強調解決綜合問題。要研究制定市容市貌標準和城市管理措施,編制城市管理專項規劃,制定城市管理方面的年度工作目標和考核辦法,以解決負責市政設施運行、環衛保潔和垃圾收運、處置、資源化利用等問題,指導、監督、檢查、考核市容環境衛生和綜合行政執法管理工作。
⒋源頭管理理念。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精細化既要治標、更要治本。治本之策在于加強源頭管理,從源頭上找準癥結,做到對癥下藥。以垃圾分類工作為例,盡管一些人的習慣一時難以改變,但還是應從源頭上和根本上解決問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強調的那樣,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因此,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是加強源頭管理的根本所在。
(二)從“運動式”到長效化:健全管理機制
⒈構建協同性參與機制。精細化管理涉及大量微觀事務,完全依靠政府力量必然會造成巨大的行政成本支出,且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城市環境衛生管理作為一個多方主體共同參與公共事務的過程,不應僅僅視為政府單一主體的事,還應建立起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公眾等各主體之間協商合作良性互動關系,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構建協同性參與機制應關注以下幾方面:一是參與過程互動。即“加強黨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30]而不是缺少核心的“主體多元化”。二是參與主體間的關系。必須準確把握政府主導與社會協同的關系,在強化政府行政管理責任的同時,通過各種方式調動各類社會主體參與精細化管理的積極性。既要強調各級行政部門的主導地位,強化公眾、社區、企業的主體責任,也要發揮行業協會、商會、公益機構等專業性社會組織的作用。[31]三是參與渠道多樣。參與渠道多樣是實質性參與的必備條件,應通過制度化拓寬社會參與渠道。
⒉健全長效化監管機制。要將環境整治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監督,將社會監督意見作為對相關職能部門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一是明確考核指標。將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納入各相關部門年度管理目標之中,完善城市環境衛生管理考核指標體系。考核內容由單一的衛生保潔向市容環境、園林綠化、市政設施、經營秩序等轉變。在進行績效考核制度設計時,應明確考核范圍、考核主體、指標體系、過程監督和激勵措施五個方面內容。二是完善考核辦法。將日檢、暗查、月綜合考核、督辦四方面結合起來,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和未完成目標任務的予以通報;同時,不定期組織人員進行檢查督查,對于履責不到位、工作推進不力的,嚴格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三是強化考核結果的運用。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應組織專人對各街道整治情況進行督查考核,對不作為、亂作為、推諉扯皮、弄虛作假、不能按期完成整治任務的單位,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責任追究;對管理不到位、措施不落實、工作效率低、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吃拿卡要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嚴肅問責。
⒊健全市場化運作機制。國務院出臺的《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17年3月1日第二次修訂)第二十九條規定:“環境衛生管理應當逐步實行社會化服務。”實踐證明,“多元主體下有效共治的市場模式是我國環衛公共服務提供的理想模式”。[32]因此,在城市環境衛生管理中,應當重視并建立起政府與企業的合作關系,以合作克服政府大包大攬的傳統弊端,提高城市環境衛生管理質量和效率。按照政企分開、管養分離原則,加快公共服務市場培育,加大城市管理市場化、專業化力度,把市場能做好的盡量交給市場,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確立公共服務企業在城市基礎設施養護市場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逐步有序將路燈、亮化、環衛保潔、垃圾分類處置及“牛皮癬”清理等交給企業、社會組織,形成政府主導、企業經營、市場化運作的管理管護新機制,以走出當前城市基礎服務設施運營管理高成本、低效率的困境。
(三)從模糊化到清晰化:明確管理標準
⒈明確道路保潔管理標準。從總體上說,要按照路面凈、路牙凈、井箅子凈、樹穴凈、綠化帶凈、墻根凈等標準進行作業,達到道路上無垃圾、無污水、無沙土、無煙頭、無果皮紙屑的效果。具體而言,一是在作業方式上,要區分快速路、主次干路、非主次干路、非機動車道、人行道等特點選擇保潔工具。快速路、主次干路以采用大型保潔機具聯合作業方式為主,非主次干路、非機動車道、人行道應使用小型保潔機具或人工保潔方式進行作業。二是在任務分配上,要區分不同季節、不同時段等安排任務量。如在非冬季,可按照早晨、午間、晚上三個特定時間段實行每天三次集中作業。如遇高溫、暴雨等特殊天氣,可根據實際情況優化作業模式并及時調整作業時間及頻次。三是在質量上,要嚴格控制道路上可見垃圾數量、可見垃圾滯留時間、地面塵土量、路面本色度等指標符合城市環衛要求,確保道路保潔作業二次揚塵污染控制到位,作業后路面無污水、無污泥、無雜物。
⒉明確環衛設施設備管理標準。環境衛生設施設備的設置、管理、維護應符合布局合理、整潔衛生、方便實用等要求,保證設施設備和作業機具的種類、功能、數量配置到位。環衛車輛、垃圾容器、垃圾轉運站、公廁等設置應符合國家現行實施的《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規范》GB50337、《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CJJ27、《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CJJ14和《城市公共廁所衛生標準》GB/T17217等有關規定,不折不扣加以落實。
⒊明確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置標準。應按照國家相關要求,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置,促使垃圾分類收集與運輸、處置方式相協調,促進生活垃圾處理的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同時,加強對垃圾收集運輸作業人員的管理,確保在運輸過程中不出現垃圾揚、撒、拖掛和污水滴漏等現象。
(四)從隨意性到穩定性:保障管理經費
⒈在管理隊伍方面提供充足保障。應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機構編制管理規定,根據精細化管理實際需要,合理核定和調整城市環境衛生管理隊伍人員編制,努力配足配強隊伍,有效解決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力量不足問題。另外,各項工作牽頭單位要負責具體工作的組織實施,主要領導負責抓總協調,制定工作方案,確定工作目標,強化工作舉措,明晰工作進度,明確責任人員,通力協作形成合力,杜絕推諉扯皮現象,確保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工作順利進行。
⒉在設備方面提供充足保障。進一步夯實城市環境衛生管理設備基礎,市、區兩級要安排專項資金更新和添置一批市政養護、橋梁維護、垃圾清運、城管執法等急需設備,淘汰陳舊、落后設備。
⒊在經費方面提供充足保障。調整現行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經費預算標準,按照高水平、精細化、長效化的管理要求,綜合城市規模擴張、設施投資及資金成本增加、作業成本加大、人員工資提高、物價上漲等因素,建立健全工作量與經費同比例增長機制。推動城市空間資源市場化,通過招標、拍賣等形式出讓地下通道、戶外廣告等經營權,實行特許經營,收入全部用于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努力形成城市建設與衛生管理互動互促、協調發展的良性循環局面。
(五)從傳統型到智慧化:改進管理手段
⒈搭建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數據集聚平臺。數據是一種符號,更是一種資源。“復雜的數據不再僅僅呈現出結構性特征,反而更多地呈現出非結構性和半結構性特征”,[33]因此,把數據資源轉化為管理效能,就需要搭建數據集聚平臺。這個平臺就像一個數據庫,既包含實時數據,也包含歷史數據,通過有效對比和分析,能夠為管理提供數據支撐。如新加坡城市管理部門開發的“一聯通”以ICT技術為依托,居民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數據平臺實現廣泛參與;[34]又如美國紐約311平臺也成為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實時數據的最主要來源。在我國,已有一些城市設立了非緊急政務熱線,如江西設有12345市民服務熱線,這一熱線涵蓋市容環衛多個職能部門,為搭建數據集聚平臺奠定了良好基礎。
⒉組建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數據分析團隊。數據如果不經分析,只能成為僵尸數據,對于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工作毫無意義。數據驅動的城市需要一支專業情報分析團隊,隊員必須具備數據處理、信息分析、情報甄別能力,尤其需要數據科學和競爭情報方面的專業人才。通過數據分析,能夠對城市范圍內所有環衛作業車輛、垃圾采集點等進行實時監控,做到管理無死角,確保衛生清潔及時、垃圾清運及時、維修養護及時,進而實現精細化管理。
⒊構建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數據預警指標體系。基于數據構建的預警指標體系有助于系統而直觀地展示大數據背后所呈現的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短板,科學地梳理問題矛盾次序,從而提高決策者的管理效率,這也是進一步展開情報分析以切實解決問題的基礎。城市可以在搭建城市公共數據集聚平臺的基礎上,根據對已有數據的分類,嘗試設計預警指標,并在不斷擴大公共數據所涉范圍的同時,逐步完善整套預警體系。[35]
總之,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精細化作為城市管理精細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抓手,但就目前來看仍然面臨一些困境,因此,應在充分認識和把握城市發展趨勢的基礎上,以歷史眼光和宏大視野對待城市管理問題,尤其要把城市環境衛生管理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久久為功、常抓不懈,以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中的安全感、尊嚴感和幸福感。
【參考文獻】
[1]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N].人民日報,2013-12-15(01).
[2][29]習近平在北京考察工作時強調立足優勢深化改革勇于開拓在建設首善之區上不斷取得新成績[N].人民日報,2014-02-27(001).
[3]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N].人民日報,2015-12-23(01).
[4]習近平.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EB/OL].http://china.cnr.cn/gdgg/20170305/t20170305_523637510.shtml.
[5]習近平在上海考察時強調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信心和決心 加快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N].人民日報,2018-11-08(001).
[6]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一九年新年賀詞[N].人民日報,2019-01-01(01).
[7]汪中求,吳宏彪,劉興旺.精細化管理[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145.
[8]劉銀喜,任梅.精細化政府:中國政府改革新目標[J].中國行政管理,2017,(11):107.
[9]陳晨.城市治理精細化轉型路徑分析[J].中共珠海市委黨校珠海市行政學院學報,2015,(1):39.
[10]姚亮.“五化”同步助推社會治理精細化[N].中國社會報,2016-03-28.
[11]趙孟營.社會治理精細化:從微觀視野轉向宏觀視野[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6,(1):78.
[12]唐皇鳳.我國城市治理精細化的困境與迷思[J].探索與爭鳴,2017,(9):92.
[13]蔣士成,蔣巖巖.精細化制度能實現精細化治理嗎——一個經濟學視角的分析[J].探索與爭鳴,2018,(8):66.
[14]曾紀茂,周向紅.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制的分類與比較[J].中國行政管理,2019,(2):23.
[15]韋如梅,董幼鴻.破解城市管理體制困境的路徑選擇——以上海城市綜合管理“大聯動”機制建設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6,(6):83.
[16]熊文釗,張步峰.城管論衡:綜合行政執法體制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17]賀榮.北京市綜合行政執法有關問題的探索和思考[J].法學雜志,2010,(10):94-97.
[18](美)査德博克斯.公民治理——引領世紀的美國社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19](美)珍妮特·V·登哈特,羅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務:服務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11.
[20]金國坤.行政執法機關間協調配合機制研究[J].行政法學研究,2016,(5):15.
[21]陶振.大都市管理綜合執法的體制變遷與治理邏輯[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7,(1):34.
[22]劉福元.部門間行政協作的困境與出路——以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為例[J].當代法學,2016,(5):83.
[23]郭大林.從“數字化”到“互聯網+”:城市管理的多元共治之道[J].求實,2018,(6):79.
[24]王艷文,王爍.城市管理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機構與行政,2015,(12):56.
[25]葉敏.城市基層治理的條塊協調:正式政治與非正式政治——來自上海的城市管理經驗[J].公共管理學報,2016,(2):129.
[26]李強.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實踐偏差與邏輯遵循[J].城市觀察,2019,(2):142.
[27]李金龍,陳芳.智慧治理:城市綜合執法創新的路徑選擇[J].江西社會科學,2018,(6):202.
[28]熊競.大數據時代的理念創新與城市精細化管理[J].上海城市管理,2014,(4):26.
[30]王道勇.加快形成“一主多元”式社會治理主體結構[J].科學社會主義,2014,(2):25.
[31]吳蘇貴,李顯波.上海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調研報告[J].科學發展,2018,(1):87-93.
[32]柴寶勇,石春林.多元共治下我國環衛服務的模式類型與邏輯線索——基于有效性視角的分析[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20,(2):14.
[33]羅志強,李才平.大數據時代的社會治理創新:挑戰與變革[J].理論月刊,2017,(3):174.
[34]余敏江.“超前治理”:城市管理的范式革命——評《“花園城市”的“管”與“治”——新加坡城市管理的理念與實踐》[J].理論與改革,2017,(4):113.
[35]施雯.基于大數據的情報分析如何助力城市管理——紐約實踐及啟示[J].圖書情報工作,2016,(4):11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責任編輯:高? 靜)
Practical Dilemma and Relief Strategy of Urban Environmental
Health Management Refinement
Luo Zhiqiang
Abstract:To promote the refinement of urban environmental health management is not only the meaning of realizing the refinement of urban management,but also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At present,the refinement of urban environmental health management is faced with many practical difficulties,such as lagging management concept,imperfect management mechanism,unclear management standards,insufficient management funds and less advanced management means. Therefore,we should promote the renewal of management concept from traditional type to modern type,the long-term trend of management mechanism from “sports type” ,the fuzziness to clarity of management standard setting,the change of management funds from randomness to stability,and the improvement of management means from traditional type to wisdom.Only in this way can we accelerate the refinement of urban environmental health management and realize the goal of people's yearning for a better life.
Key words:urban management;urban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management;fine management;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