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久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與落實,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了教學的最終目標。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采取多措并舉的教學方式,實現教學課堂的多元化發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觀念、能力和品質,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但自制力較差,注意力無法保持長時間的集中。而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習慣性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只能被動參與,自身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得不到充分的發揮,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嚴重限制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鑒于此,在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出發,通過提問為學生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掌握與應用,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角度出發,為學生設置教學提問,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探究能力與創新精神等,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現象的觀察,尋找問題的正確答案,從而有效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小學數學教師在采取多措并舉教學模式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年齡特點,合理開發游戲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其驅使下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主體作用,為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10人一組圍成一個圈,開展“抱團”游戲,在學生跟隨音樂舞動身體的過程中,教師以暫停音樂為信號,喊出一個10以內的、不能被整除的整數,學生根據教師喊出的數字進行抱團,最終無法抱團成功的學生就是“余數”。教學游戲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還有效拓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水平。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通過多措并舉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教師需要積極創新課堂的教學形式和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加強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高密市闞家鎮高戈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