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杰,李利紅,李 瑛,畢瑞鵬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耳鼻喉咽喉頭頸外科,河南 鄭州 450000)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膚被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真菌感染所致,常以外耳道瘙癢、脹痛、局部皮膚潰爛等為臨床表現[1]。臨床常規以耳內鏡清理外耳道,并實施酒精灌耳,但該方案不能徹底清除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常致真菌感染遷延不愈或復發[2]。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是硝酸益康唑和曲安奈德組成的復方制劑,具有抗真菌和抗過敏的雙重功效。本研究探討外耳道沖洗聯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涂抹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效果。
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門診接受治療的105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按照隨機化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52例,男22例,女30例;年齡40~60歲,平均(49.4±4.2)歲;病程1~4周,平均(2.2±0.3)周;左側17例,右側15例,雙側20例。觀察組53例,男24例,女29例;年齡41~59歲,平均(48.9±4.2)歲;病程1~4周,平均(2.3±0.2)周;患耳側別為左側16例,右側18例,雙側19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符合《耳鼻喉炎頭頸外科學》[3]中關于外耳道真菌炎診斷標準,且經真菌病原學檢查確診;②初次發病,且入組前未接受全身抗真菌藥物治療;③耳道癢、脹等臨床表現。
排除標準:①涂片及鏡檢無孢子或菌絲;②近期接受過相關治療,且對本研究藥物過敏;③其他原因引起的外耳道炎;④未控制糖尿??;⑤依從性差,無法隨訪。
指導患者保持耳道清潔干燥,戒除不良挖耳習慣,避免外耳道進水等。先耳內鏡下清理外耳道內真菌病變:患者仰臥頭偏向健側,在直徑2.7 mm廣角0°耳內窺鏡(型號:C0030)下,根據患者耳道及其分泌物情況選擇耵聹鉤、膝狀鑷等清理外耳道,將外耳道及鼓膜表面真菌絲等完全清理干凈。對于外耳道較為狹窄者,一次難以清理,可視情況在給予藥物治療后,再次清理。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實施酒精灌耳:在患側外耳道內滴入75%醫用酒精灌洗,持續30 s,2次/d,連續治療1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涂抹:在耳內鏡下將沾有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454)的細小棉球用麥氏鉗夾住,并均勻涂抹至外耳道、鼓膜表面病變區域,1次/d,連續治療2周后,每周復診治療1次,共治療1個月。兩組均隨訪觀察半年。
①治療效果:治療后,外耳道清潔干燥,局部皮膚無紅腫、糜爛,臨床癥狀消失且真菌鏡檢陰性為顯效;外耳道清潔,輕度充血,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且真菌鏡檢陰性為有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且真菌涂片陽性為無效。②真菌轉陰率:治療后,外耳道內曲霉菌、白假絲酵母菌、青霉菌等真菌轉陰率。轉陰率=(曲霉菌、白假絲酵母菌與青霉菌轉陰數之和/總例數)×100%。③不良反應:治療期間頭暈、耳鳴、紅腫。④復發率:復發率=(復發例數/總例數)×100%[4]。

治療后半年內,觀察組復發率1.8%,低于對照組11.5%(χ2=3.930,P<0.05);觀察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Z=6.428,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治療后,觀察組真菌轉陰率84.9%,高于對照組67.3%(χ2=4.481,P<0.05)。見表2。

表2 治療后兩組真菌培養分析(n,%)
治療期間,對照組頭暈4例,耳鳴5例,紅腫5例,發生率26.9%;觀察組頭暈2例,耳鳴3例,紅腫1例,發生率11.3%,低于對照組(χ2=4.144,P<0.05)。
真菌性外耳道炎[5]常與急性細菌性外耳道炎相混淆,是臨床常見的皮膚感染性傳染疾病,其發病率高且經久不愈。臨床常采用耳內鏡下清理外耳道內真菌病變,保持外耳道清潔干燥,然后予以酒精涂抹,阻止真菌繁殖,提高治療效果[6]。但由于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致病菌種類多(包括青霉菌、毛霉菌、曲霉菌以及念珠菌等),繁殖能力強,酒精治療難以快速轉陰,治療效果有限[7]。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是0.1%曲安奈德和1%硝酸益康唑組成的復方制劑,其中曲安奈德為中效糖皮質激素,可有效控制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血液滲出,阻礙結締組織增生,抑制炎癥細胞因子釋放,減少局部炎性細胞浸潤,抑制變態反應;硝酸益康唑能干擾細胞色素P450活性,進而抑制真菌細胞膜的固醇類-麥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影響其通透性,干擾細胞內代謝,有效防止真菌細胞吸收營養物質,促使真菌細胞損傷加劇。聯合應用有抗真菌和抗過敏的雙重效應,能提高治療效果。
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說明外耳道沖洗聯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涂抹可提高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療效果。內鏡下外耳道沖洗視野清晰,且能確保外耳道內全方面徹底沖洗,與此同時,局部進行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涂抹能確保局部病灶藥物濃度。且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是由曲安奈德和硝酸益康唑組成的復方制劑,其中曲安奈德能減少局部炎性細胞浸潤,抑制變態反應[8],硝酸益康唑能影響細胞膜通透性的同時,干擾細胞膜合成,具備抗真菌和抗過敏的雙重作用,以提高治療效果。另外,治療后,觀察組半年內復發率1.8%,低于對照組11.5%。說明外耳道沖洗聯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涂抹可降低真菌性外耳道炎的復發率。這可能與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中曲安奈德為中效糖皮質激素,能加速真菌生長,使真菌處于分裂活躍期,可增強硝酸益康唑的殺菌作用,同時硝酸益康唑作用于真菌細胞膜,產生的甲基化醇中間產物,有效防止真菌細胞吸收營養物質,進一步加劇其損傷,進而降低真菌性外耳道炎的復發率。
曲霉菌、白假絲酵母菌、青霉菌是真菌性外耳道炎常見的致病菌[9],其真菌培養陽性說明疾病未好轉,反之疾病好轉,為此,評價上述真菌轉陰率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真菌轉陰率84.9%,高于對照組67.3%。說明外耳道沖洗聯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涂抹可降低真菌性外耳道炎,提高真菌轉陰率。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中曲安奈德能阻礙淋巴細胞向炎癥部位遷移,抑制結締組織增生,進而控制炎癥介質的釋放,發揮其抗炎效應[10]。同時硝酸益康唑抑制真菌細胞膜的固醇類-麥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影響細胞膜通透性,干擾細胞合成,產生甲基化醇中間產物,擾亂真菌細胞內代謝水平,損傷真菌細胞,提高真菌轉陰率。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11.3%,低于對照組26.9%。說明外耳道沖洗聯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涂抹可降低真菌性外耳道炎不良反應發生率[11]。
綜上所述,外耳道沖洗聯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涂抹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可促進真菌轉陰,提高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