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平平
(漯河市郾城區人民醫院血液凈化室,河南 漯河 462300)
隨著年齡增長,人的機體各項功能逐漸退化,各類腎臟疾病發生率也持續增高,其中急性腎衰竭在老年群體中較常見,該疾病具有病死率高、治療難度大、血流動力不穩定、并發癥多等特點,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威脅極大[1-2]。當前,臨床治療急性腎衰竭的措施主要為血液替代治療,但由于治療期間用藥方案復雜,且治療周期較長,所以需通過合理、科學的血液替代療法進行相關干預[3]。傳統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可排除體內尿素氮及肌酐等代謝廢物,維持體內微環境正常,但這種治療方法難以確保內環境穩定,且不良事件發生率較高[4]。隨臨床急救醫學不斷發展,血液凈化技術更加完善,近年來逐漸采取的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治療急性腎衰竭,能有效過濾血液內代謝廢物,保護腎臟功能,降低血液透析相關并發癥發生風險[5]。本研究擬探討CRRT在老年急性腎衰竭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選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漯河市郾城區人民醫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腎衰竭患者94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7例。研究組:男26例,女21例;年齡61~83歲,平均(72.0±4.6)歲;急性尿毒癥9例,惡性高血壓6例,結節性腎炎7例,多囊腎5例,慢性腎小球腎炎7例,糖尿病腎病13例;體質量指數(BMI)17.2~27.3 kg/m2,平均(22.2±2.0)kg/m2。對照組:男29例,女18例;年齡60~86歲,平均(73.1±5.1)歲;急性尿毒癥7例,惡性高血壓7例,結節性腎炎9例,多囊腎6例,慢性腎小球腎炎3例,糖尿病腎病15例;BMI 16.6~28.1 kg/m2,平均(22.4±1.9)kg/m2。兩組性別、年齡、病情、BMI等臨床資料均衡可比。本研究獲得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經影像學、血液及尿液檢查確診;②既往未經腎臟替代治療;③年齡≥60歲;④知曉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⑤無言語溝通障礙與理解能力障礙。
排除標準:①近1個月接受過細胞毒藥物或激素類藥物治療;②梗阻性疾病所致急性腎衰竭;③腎移植治療史;④存在自身免疫系統疾病;⑤合并惡性腫瘤;⑥依從性差,無法配合完成調查研究;⑦先天性腎臟發育不全。
研究組采取CRRT治療,中心靜脈穿刺擱置導管,采取德國貝朗Diapact CRRT血液凈化儀和德國F60聚砜膜透析器,設定置換液速度為3~5 L/h,治療期間給予不間斷補液,設定血流量為200~250 ml/min、置換液更新頻次為1次/d,若患者存在出血則給予低分子肝素(40 U/kg)抗凝處理,每小時補充15 U/kg,若患者無出血則給予0.4 mg/kg肝素進行抗凝干預,每小時補充3~11 mg,8~12 h/次,1次/d。對照組采取間歇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采取頸內靜脈或股靜脈留置導管,采取德國F60聚砜膜透析器,設定透析液流速為500 ml/min、血液透析面積為1.25 m2、血流量為300~350 ml/min,抗凝處理措施同研究組,4~5 h/次,隔日1次。兩組均持續治療14 d。
①腎功能:內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肌酐(SCr)、膽堿酯酶(CHE)。②電解質指標:鈉離子(Na+)、鉀離子(K+)、氯離子(Cl-)、鎂離子(Mg2+)含量。③Toll樣受體(TLR):抽取外周血4 ml,離心取上清液(3 000 r/min,20 min),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TLR2、TLR4,試劑盒購于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④并發癥發生率。
治療后,兩組Ccr、CHE水平較治療前增高,BUN、SCr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Ccr、CHE水平高于對照組,BUN、SCr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Mg2+、K+水平較治療前降低,Cl-、Na+水平較治療前升高,且研究組Mg2+、K+水平低于對照組,Cl-、Na+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電解質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血清TLR2、TLR4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TLR2、TLR4水平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4.2%),低于對照組(1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286,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比較(n,%)
急性腎衰竭病情危重,患者因腎小球濾過率降低,致使體內BUN、SCr水平異常增高,可造成酸堿失衡及電解質紊亂,若患者未及時得到有效干預,則會威脅患者生命健康[6]。同時,老年患者因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壓、慢阻肺等基礎疾病,且免疫功能較差,故病死風險更高。
當前臨床治療急性腎衰竭的措施主要為血液替代,置換液內溶質自高濃度向低濃度擴散,通過擴散及對流等形式跨膜移動,以此清除血液內代謝廢物[7]。CRRT及間歇性血液透析為臨床常用血液透析方式,其中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期間,較短時間內一次性清理大量液體,易造成血流動力學大幅波動,影響體液平衡,不利于腎功能恢復[8-9]。同時,間歇性血液透析會清除血液內水分及溶質,但重癥患者水分及毒素負荷呈過高狀態,若過度清除血液內水分及溶質,則易引發低血壓,并加劇臟器損傷程度[10]。而CRRT可等滲、持續、緩慢清除患者血液內毒素,單位時間內凈超濾量低,且可參照輸液量,調節超濾脫水量,維持人體液體平衡,減輕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11]。同時,CRRT可抑制炎性介質作用所致瀑布效應,緩解炎癥因子所致臟器損傷,維持機體酸堿平衡,保持離子穩定性,確保血管內外和細胞內外滲透壓處于平衡狀態[12]。此外,與間歇性血液透析療法比較,CRRT可控制急性腎衰竭患者高分解代謝狀態,提高血管穩定性,為后續相關治療及營養支持提供良好基礎,并能有效排除機體中多余水分,減輕機體負擔,降低出血、低血壓、心功能異常發生風險[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腎功能指標及電解質相關指標水平優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CRRT可有效恢復急性腎衰竭患者電解質平衡狀態,改善腎功能,且能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CRRT能持續、緩慢脫水,抑制血容量波動,避免血流不穩定引發器官組織缺血-再灌注損傷,促進腎功能恢復,且持續過濾能有效清除SCr、BUN等廢物,減輕毒素對臟器損傷程度。
此外,本研究探討Toll受體在CRRT治療老年急性腎衰竭中的作用,結果顯示,研究組血清TLR2、TLR4水平低于對照組。Toll受體是機體辨別侵入病原體的識別受體,能識別不同病原體的特異分子,引發免疫炎性反應,以此清除病原體,發揮抗感染與免疫作用,其中TLR2及TLR4的作用最為重要,TLR2能識別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真菌,TLR4則可識別內毒素,其水平增高表明體內存在炎癥反應及感染[15]。本研究結果顯示,CRRT在老年急性腎衰竭中應用價值更高,可清除大量細胞因子,緩解炎性反應。
綜上所述,CRRT治療老年急性腎衰竭可有效糾正電解質紊亂,改善腎功能,下調Toll受體水平,且能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