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喜崇彬
依靠電子商務的巨大推動作用,我國快遞事業突飛猛進,如今已成為世界包裹處理量第一的國家。但與此同時,由于用工成本大幅提高和終端客戶對快遞時效性和服務質量要求的提升,中國快遞行業原有的依靠人海戰術、人工作業方式維系業務發展的模式走向終結。我國快遞行業要繼續升級發展,必須依靠技術驅動,技術賦能。在這個過程中,物流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將為快遞業進一步升級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在新冠疫情襲擾的情況下,我國快遞業仍然保持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態勢,全年快件投遞量超過800億件,彰顯了我國快遞業巨大的活力和潛力。如今,我國快遞市場仍處于成長期,可以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快遞業發展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在行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通過物流技術升級來助推快遞業進一步發展已經成為業內共識,快遞行業技術和裝備投入將成為行業競爭的一個重要手段和重要領域。
2020年,我國快遞行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行業發展在第一季度的時候處于低位運行,其中1月份甚至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但是隨著我國復工復產工作的持續推進,我國快遞行業發展強勢反彈,增速明顯加快,重回30%以上的增長速度。據國家郵政局披露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郵政業業務總量和業務收入分別完成2.1萬億元和1.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4%和14.1%,業務收入與GDP比值超過1%;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分別完成830億件和87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8%和16.7%。
在市場格局方面,市場份額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自2016年開始,我國快遞的市場集中度一直在提升。2019年,我國快遞行業集中度(CR8指標)高達82.5%,其中阿里、京東和順豐都展示了強勢的進取和發展態勢。如今阿里在“四通一達”中均有股份,并通過其所構建的菜鳥網絡聯盟來整合這些快遞公司的資源與能力,試圖打造和搭建起一整套完善的快遞物流行業生態系統。除了國內的快遞市場,在2014年到2018年這四年間,阿里還分別投資了新加坡郵政、冠庭國際物流、XpressBees、Pickupp等境外快遞和物流企業,已經開始在跨境快遞和物流市場潛心布局。
京東是從電商延伸到物流,最后才切入快遞領域。京東自公司發展之初直至今日,始終對物流業務采取重資產自營模式,多年的持續投入使得京東建立起強大高效的物流體系。京東快遞送貨快、服務好,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京東快遞只服務京東自己的電商業務。直至2018年10月18日,京東宣布其個人快遞業務于當天正式上線,由此京東也開始全面參與快遞市場的競爭。如今,京東物流即將登陸香港資本市場,相信資金和業務量都十分充足的京東物流還將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
順豐公司則是依靠直營體系,在快遞物流運營和調度上占有優勢,這使得順豐在對投遞時效要求較高的商務件快遞領域始終保持領先的市場份額。順豐鄂州機場將在2021年建成,這將進一步凸顯順豐在航空物流方面的優勢,大幅度降低順豐的物流成本,有助于順豐推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可以期望在不遠的將來,順豐在中國運營的大部分城市之間都可以做到隔日達。
快遞柜的應用大幅度提升了快遞投遞的效率
如今的快遞轉運中心普遍配置應用了大型自動分揀系統
表1 我國快遞行業技術裝備應用情況
而中國物流快遞的國家隊中國郵政,在網絡深度和廣度上仍然保持無可比擬的優勢,再加上其天然具有政策優勢,在快遞市場仍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相信以上幾家企業將成為今后一段時間內中國快遞領域主要的強力競爭者。
從市場外部需求端看,在我國的快遞行業,電子商務客戶量的占比高達70%。快遞市場是電商市場競爭的延續,為了尋找增量,各大電商平臺都在爭奪下沉市場。一個共識是,快遞已經成為了電商平臺提質增效的最大瓶頸,因此提高快遞能力就成了電商平臺相互競爭的新抓手。阿里和京東都已經深度介入到物流快遞領域,這些互聯網巨頭不缺資金,而且向來也崇尚技術主導,因此他們對物流技術的投入力度和決心都是十分堅定的。
如阿里旗下的菜鳥網絡,定位是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技術賦能物流業,賦能快遞業。菜鳥初期的戰略時建立天網、地網和人網。其中,天網戰略即構建聯通商家、電商平臺、物流公司和消費者的物流數據分享平臺,利用數據賦能物流行業,提升行業效率,主要產品包括物流預警雷達、菜鳥天地、大數據路由分單、菜鳥鷹眼系統等。在快遞末端配送方面,菜鳥網絡曾投資末端快遞柜公司中郵速遞易。2020年,阿里菜鳥大力發展菜鳥驛站,還同步推出菜鳥裹裹查收寄一站式服務APP,通過智能化和信息化大幅度提升了快遞末端投遞和配送的服務效率和質量。
再看京東。目前京東快遞宣布再次啟動時效提速,通過加大資源投入,在快遞服務“快、準、穩、好”方面持續進行能力提升。此次京東快遞再次提速,除了在航空快遞資源方面的僅需投入,技術方面主要是調度能力建設優化倉儲、分揀、傳站、派送全流程作業效率,提高集貨和派送的頻率,將末端交付時間提前3個小時以上。
從快遞公司自身的運營來看,對物流技術和裝備的依賴也越來越大。如近幾年自動化分揀系統在快遞企業中快速普及,成為主流標配。快遞企業各個作業環節也已經標配了眾多物流裝備和技術。比如,收寄環節是快遞服務的開始,需要通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精準地傳輸信息,提高訂單處理效率;快件到了快遞站點需要通過安檢設備進行檢查,以確保貨物排除危險品和違禁品安;到了快件分揀、集包和封發環節,需要通過輸送機或者自動化分揀機作業,以提高處理能力和作業效率;到了運輸環節耗時長、可控性差,但是應用了GPS和北斗技術后可以實現全程可視化,做到了運輸全程的“透明化”。目前,多數快遞企業可以做到通過作業環節的各個節點對一維碼的掃描,實現了快遞包裹實時追蹤查詢和運輸全過程的監管;在快件的配送環節,除了“門到門”的服務外,快遞智能自助柜的應用,可以大大提升快遞員的作業效率,可以實現24小時客戶自助取件。
盡管物流技術幾乎已經滲透到快遞運作的所有環節,但在一些環節的運營和運作上,仍然沒成熟的物流解決方案,成為快遞發展的瓶頸和痛點,如供包環節、大件分揀和裝卸環節。在這些環節中仍然主要依賴人工作業。但是隨著人工成本的不斷攀升,尤其是受疫情影響,對人力需求量較大的行業影響尤為嚴重。相關企業迫切希望通過配置自動化的技術和設備能夠大幅減少人力的使用,降低人工成本,減輕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人員的工作效率。因此,這些環節上的技術發展和攻關成為物流技術和設備提供商的重要發展領域。
如自動供包環節,已有多家公司提出解決方案。供包是包裹處理的重要環節。自動供包系統由供包控制計算機、多節供包皮帶、交流電機、重量動態稱、光電位置檢測開關、光幕和條碼閱讀器等組成。供包控制計算機通過控制變頻器和交流電機使供包皮帶轉動,把包裹準確送上分揀小車。重量動態稱、光電檢測開關和光幕等分別在重量和位置上對包件進行測量,采集這些數據以便能使包裹準確上包。自動供包首先要求對包裹有高的識別率。因此對機器視覺技術、信息讀取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有很大依賴。傳統單面掃描器為頂掃時標簽需朝上,五面掃描時標簽不能朝下,目前已經有六面掃描設備,這樣就可以實現對包裹更好地識別。而且自動供包是機器識別包裹,因此在識別前貨包裹必須做單件分離。
此外,目前快遞行業中的大件分揀和裝卸運作痛點不少,主要有:
1.傳統快遞的分撥中心、轉運場普遍面積較小、高度不足,難以進行適用于大件的改造,無法應對大量、高效的大件處理需求。
2.傳統傳送皮帶承重能力有限,無法處理大重量的物品。
3.傳統設備寬度、高度設計專為小件定制,沒有能力處理體積較大的物品。
4.重量體積感知能力有限,無法準確區分大小件,不能及時進行分流控制。
5.大件快遞中存在大量的異性物品,難以進行自動化分揀,只能進行人工處理,在沒有相應經驗的情況下,會在時效性、差錯率、成本控制等方面造成負面效應。
大件包裹既不適用于快遞的自動化設備分揀模式,同樣也并不完全適合以快運的托盤與叉車人工分揀的模式。因此需要研發、建設針對性的設備和系統,在提高運轉效率的同時,還能減少貨損率,并逐步向無人化和智能化過渡。
總的來說,包括快遞在內的物流領域在近年來呈現出加速變革的態勢。這一方面是受到宏觀環境的影響和帶動,但更重要的是受益于科技的進步。尤其在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虛擬現實、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應用呈爆發趨勢。這些正在深刻改造快遞物流業的面貌。未來已來,和快遞物流相關的決策者們需要做好準備,在新的行業藍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擁抱新趨勢,擁抱變革。